[摘要]利比里亞是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倡議等合作機制的重要參與者與貢獻者,中文教育發展是中利友好合作的橋梁和基礎,是中資企業在利投資的紐帶。同時,利比里亞中文教育也是非洲乃至全球中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和深研文獻資料,對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的發展狀況和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描述,認為當前利比里亞中文教育仍舊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宏觀上國家經濟落后、民眾貧困、政策缺失、受美國影響較大、中文教育輻射區域單一是中文教育發展存在問題的核心,中觀微觀上的“九少”問題也嚴重阻礙了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的發展。據此,本文提出了“深研政策,鼓勵支持中資企業進駐,吸引政府重視”“中利攜手,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提高學習者中文學習積極性”“加大本土師資培養力度和高端中文人才培養”等六條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利比里亞;中文教育;中非合作
[中圖分類號]G5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23)04-0115-09
一、引言
中非關系源遠流長,傳統友誼歷久彌堅,中國始終高度重視對非交往,堅持從戰略高度處理中非關系。利比里亞是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等合作機制的參與者與貢獻者\", 擁有豐富的鐵礦砂、黃金、鉆石、天然橡膠、木材、油棕櫚以及農業、漁業等自然資源,被稱為“非洲的天然橡膠王國”“商船王國”“谷物海岸”,是我國在非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林業、漁業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我國大力開展“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是我國在利投資發展的橋梁和基礎。
利比里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beria)面積11137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北接幾內亞,西北接塞拉利昂,東鄰科特迪瓦。1989年爆發內戰,歷經14年,過渡政府于2003年成立,開始逐漸恢復經濟,但戰后利比里亞基礎設施破壞嚴重,目前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由于歷史淵源和利美特殊關系,美國文化對利比里亞有著強大的影響,人們從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到娛樂都模仿美國,很多地名也是照搬美國川。
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開展較晚,完全依賴孔子學院。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利大孔院)是利比里亞目前唯一的正規中文教育機構,成立于2008年,中方合作院校為長沙理工大學。利大孔院的中文教學已經覆蓋了首都地區的大學、中小學和職業院校。經實地調研,截至2021年12月,利大孔院由利大兩個校區、四所中小學和一所職業院校教學點組成,孔院和各教學點全部集中在首都蒙羅維亞,其他15個州尚無中文教學點,形成空間分布集中的“一院多點”式布局。2022年,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有四名中國公派中文教師和三名本土中文教師。
二、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
(一)不穩定的中利關系是影響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利比里亞與美國有著特殊的關系,受美國影響較多,當地被稱之為“小美國”。中利關系幾經反復,1957年利比里亞與中國臺灣“建交”;1977年2月17日,中利建交;1989年10月10日,利多伊政權與臺“復交”,中方隨即宣布終止同利的外交關系;1993年8月10日,中利再次復交;1997年9月5日,泰勒政權宣布承認“兩個中國”,9日,中方再次宣布終止與利外交關系;2003年10月11日,中國與利比里亞過渡政府簽署復交聯合公報和諒解備忘錄,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2004年1月12日,中國駐利比里亞大使館重新開放。2005年8月,利比里亞全國過渡立法議會通過了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法案,并于2006年10月得到利第52屆立法機構的重申。
利比里亞內戰結束以來,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系。2006年11月和2007年2月,兩國元首互訪,為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規劃,雙邊關系步入新的發展時期。2019年4月,利比里亞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近年來,在兩國元首的共同領導下,兩國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開展全方位合作,將“一帶一路”與“扶貧繁榮發展綱領”有效對接,中利在經貿、教育、醫療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是中文教育在某一國家發展的基礎,兩國關系友好,中文教育發展較為順利;兩國關系緊張,中文教育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阻礙。中利兩國不穩定的政治經濟關系也給該國中文教育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是該國中文教育開展較晚的重要原因。
(二)捉襟見肘的經濟與尚需發展的中利合作制約中文教育發展
1989年,利比里亞爆發內戰,經濟逐漸陷于癱瘓,直至2003年10月,利比里亞結束了14年的內戰,形勢逐漸穩定,開始著手恢復經濟。但是由于內戰、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家基礎設施破壞嚴重,社會經濟落后,電力等基礎設施脆弱,網絡不便,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80%的人口失業\"。作為農業國,糧食不能自給,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經濟衰退,貨幣貶值和物價飛漲,2020年人均GDP僅734美元,通貨膨脹率達17%,使本就困難的國內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中利互利合作始于1981年,以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為主要方式,項目包括道路和橋梁建設等。近年,中利在鐵礦開發等領域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利保持外交關系期間,中國為利援建了巴里克糖廠、綜合體育場、塔佩塔醫院、衛生部辦公樓、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等項目。2021年,中國對利比里亞外貿進出口額57.09億美元,同比增長63.2%”。但目前利比里亞市場規模不大,中國在利比里亞投資合作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約有19家,私營和個體投資企業約50家M。兩國在經貿合作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利比里亞落后的經濟給中文教育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疫情期間線上為主的教學模式給大部分中文學習者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買不起電腦、付不起高昂的網費,部分學生因學校實行線上教學在校園游行罷課等事件持續發生。中利經貿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文教育的發展,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低,經濟欠發達,中資企業較少,人民仍舊為解決基本的生計問題而擔憂,在這種情況下,外語學習的工具性動機會增強,人們會優先選擇能夠帶來更高收入的語言來學習。但是當地中資企業不多,人們看不到學習中文帶來的短期利益。所以,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嚴重受制于當地的經濟發展。
(三)水平薄弱的教育限制中文教育發展
利比里亞實行小學、中學12年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大學學制一般為四年,但由于長期戰亂、埃博拉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該國包括基礎設施發展在內的教育系統中斷。在動亂期間,利比里亞30%的公立學校和24%的社區學校都被摧毀,利比里亞學生入學率下降,利比里亞教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中小學校舍和教師嚴重不足H。2013年,利比里亞全國參加當年高考近2.5萬名考生,全部沒通過當年高考,可見當地教育水平的薄弱程度。2015年,利比里亞中學入學率為37.3%,小學入學率為37.6%,近33.2%的人口沒受過教育,僅31.1%受過初等教育,35.75%受過中等和高等教育,利比里亞兒童失學率達64%,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該國學生平均受教育年限為4.7年9。
利比里亞教育水平薄弱,入學率低,失學率高,導致民眾對接受中文教育的意識更加薄弱,給中文教育的發展帶來一定困難。
(四)媒體助力,政策有望,推動中文教育發展
利比里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根據利比里亞憲法規定,英語是國家唯一的官方語言,各部族均有本部族語言。利比里亞作為西非片區聯盟成員,利比里亞政府認為學習法語可以加強區域合作,掌握法語可以幫助民眾更好的開展跨境活動,法語學習和使用也很普遍。因此,利比里亞小學至高中階段,開設有英語課和法語課,大學開設有英語和法語專業,并將英語、法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9,“法語在所有的大學都是語言必修課”TI。
目前,利比里亞還沒有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也沒有與中文教育相關的語言政策。雖然中文尚未進入當地國民教育體系,但隨著中利經貿、人文各方面的頻繁交流,由孔子學院開設的中文教學點已覆蓋至各階段的教育當中,大學開始申請開設中文專業課程,且由當地媒體呼吁利國政府從利國憲法、中利雙邊關系、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等領域闡述學習中文的必要性,呼吁將中文納入利國第二語言教育,以此推動中文在民眾中的普及,倡導民眾學習中文。
(五)不斷加強的中利人文交流促進中文教育發展
為進一步深化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中利于1982年簽署文化合作協定,自1986年起開始接收利比里亞獎學金留學生,2008年設立孔子學院。其中中國援利人力資源培訓項目是我國為利比里亞培養各領域人才的重要品牌項目。中國政府每年向利提供約50個全額獎學金名額、數百名短期培訓名額以及100余個“中國大使獎學金”。截至2021年,中國為利提供了約570個中國政府獎學金,約1000個短期赴華培訓機會,并派遣專家赴利實施警務、職業技術培訓班。中國大使獎學金項目在利實施八年以來,資助了近千名當地大學生完成學業。除此之外,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利暴發后,中國政府第一個馳援利比里亞,通過提供現匯、派遣包機向利援助了大批抗疫物資并派遣數百名醫療隊員馳援。中方為利援建了埃博拉治療中心,并著手建設臨床診療實驗室。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分四批向利援助了大批抗疫物資,并向利第14軍醫院、肯尼迪醫院援助了大批醫療設備和藥品。中國迄今已先后派出14批援利醫療隊,他們不畏艱難為利人民送醫送藥。
這些舉措大力推動了兩國交流合作,讓利比里亞民眾了解中國,進一步深化了中利人民友誼,夯實了兩國民心相通基礎,為中文在該國的傳播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現狀
(一)利比里亞孔子學院是該國唯一的正規中文培訓機構
目前,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完全依賴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除孔子學院外,無其他正規中文培訓機構及華文學校。
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于2008年12月由長沙理工大學和利比里亞大學聯合成立,主要為利比里亞民眾提供基礎中文教學、文化活動和漢語水平考試(HSK)等,屬于非學歷教育。利大孔院分為兩個校區(國會山校區和芬德校區)、四所中小學教學點和一所職業院校教學點,孔院和各教學點全部集中在首都蒙羅維亞。利大孔院是該國唯一的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和孔子學院獎學金申請推薦機構,在該國中文教學和赴華留學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本土師資緊缺,本土教材尚屬空白
2022年,利大孔院共有七名教師(不包括中外方院長),包括四名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公派教師和三名本土教師。本土中文教師招聘標準統一實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對孔子學院本土中文教師的招聘標準,三名本土教師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畢業,漢語水平考試(HSK)五級以上。目前,利大孔院的師資以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公派教師為主要力量,本土師資難以招聘,幾乎是還未畢業即被孔院預定錄用。
利大孔院授課教材使用通用型教材,尚無本土中文教材。兩個校區和救世軍理工學院教學點均使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HSK標準教程》;中小學教學點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跟我學漢語》。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實地調研,截至2022年5月,4個中小學教學點有3所學校開課,另兩個教學點2021年以來均未開課(詳見表1)。
(三)中文課時量有限,高級階段學生屈指可數
利大孔院現開設的課程以初級中文語言課程為主,分為學分課程和非學分課程兩類,但這兩類課程并不分開授課,即按照中文學習者的學習程度分班授課,同一班級里既有學分課程的學生也有非學分課程的學生。學分課程分為輔修(minor)和語言選修(language requirement)兩種類型,學分課針對利大本校大學生。非學分課程根據學習時長分為普通證書(certificate)和課程證書(diploma)兩種類型。一般普通證書(certificate)頒給學習期間較短(1-2學期)的學習者,課程證書(diploma)主要頒給學習期限較長(3學期以上)的學習者。非學分課程主要針對其他高校學生、公司職工、政府職員等社會人員和利比里亞大學學生。
在課時安排上,利大孔院必須遵從利比里亞大學的教務課時安排,每周給中文課程的課時量有限,每班一周三小時左右。因為課時量有限,學校外部環境又不太穩定,罷課、節假日、疫情等因素經常會導致課程中斷,致使中文學習者學習兩三年后,才學習到HSK3級左右的水平。因此,中文水平能夠達到高級階段(HSK五級以上)的學生屈指可數,這也制約了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的發展。
(四)廣播電視中文教育受眾較多,文化活動吸引媒體
利大孔院每周六在國家電臺開設45分鐘的“空中中文”廣播課,該電臺面向全國各州播放,教學內容有基礎中文、交際中文,介紹中國現代國情文化知識,由當地本土老師進行廣播授課,在疫情期間受到廣泛好評。
利大孔院除了提供語言教學服務外,還積極參加或主辦中國文化活動。利大孔院參加每年的全球“漢語橋”活動,中國駐利使館舉辦的迎新春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孔院中文歌曲比賽,寫漢字比賽,中文征文比賽,孔院文化日,地球日,當地留學生在華留學經歷分享會,組織學生參加企業招聘等活動。這些活動吸引了眾多當地媒體的報道,進一步打開了中利交流的窗口,使民眾更加了解中國。
(五)中文學習者和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的人數較少
經實地調研,利大孔院中文學習者數目不多,每年不足千人(如表2所示),近五年來大致呈現出先增后減的態勢(如圖1所示),2018年達到880人,但在2019年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習者人數逐年減少。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的考生人數近五年內變化不大,維持在20人左右,獎學金學生數目僅在2020年有12人(如表2所示),其余均在個位數。利比里亞中文學習者雖學習了中文,但是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考試人數卻較少,近五年內最多僅占當年中文學習者人數的10.9%。獲得獎學金的學習者則更少,近五年內共36人,最多僅占當年學習者人數的4.8%(如表2所示)。利比里亞多數民眾由于經濟困難,交通不便,交通費用高等問題很多學習者即使報名學習了中文,但最終因為各類原因不得不放棄,所以最終能夠一直堅持中文學習者人數較少,達到中高級階段的學習者就更加鳳毛麟角。
(六)下設教學點教學情況仍需改善
截至2022年12月,利比里亞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共有四所中小學,這些學校全部分布在首都地區,是孔子學院下屬中文教學點,由孔子學院提供師資,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主要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中文教師志愿者進行授課,疫情暴發后,由孔子學院聘請的本土中文教師進行授課。教材統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跟我學中文》系列教材。
由于這些學校中文課不納入當地的升學考試,目前中文課程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具體表現在學校可隨意暫停中文教學。2021年,四所學校中一所未開設中文課,一所僅開設一學期。同時,學生流動性大,教學進度慢,目前每學期都是學習教材第一冊的前十課左右,依此循環往復。
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及下屬的教學點救世軍理工學院是該國目前僅有的兩所開設中文課的高等院校之一,開設的中文課全部為非學歷教育中文培訓課。目前開設有HSK 一級到四級中文課,教材統一使用《HSK標準教程》系列教材,由一名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公派教師進行授課。
四、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重視不足,缺乏政策引領,經濟落后,民眾生活貧困
利比里亞政府對中文教育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缺乏配套的政策引領。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文沒有像英語、法語一樣進入該國的國民教育體系;在高等教育階段,利比里亞政府同樣僅重視英語和法語教育,沒有高校開設中文專業或與中文相關的專業。加之利比里亞結束內戰不久,經濟落后,目前人民生活非常貧困,兒童失學率高,民眾都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勞碌,對中文的學習興趣也相應減弱。近幾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實行網絡授課,但許多中文學習者由于付不起網費、沒有相應的電子設備而不得不放棄學習中文,有些甚至因付不起交通費和房租而放棄學習,在教師授課期間,一些學習者也因要出去工作、維持生活而中斷課程。
(二)中資企業較少,中文就業崗位有限
由于連年戰亂,經濟落后,利比里亞的中資企業和華人華僑并不多,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約有19家,私營和個體投資企業約50家。由于中資企業少,學習中文后的就業崗位有限,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收入,當地民眾接受教育又以工作機會和收入水平為基本目標,所以,中文在利的普及程度不高,民眾對中文的學習動機較弱。
(三)中文教育機構僅為孔子學院,尚處于
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機構有且僅有一家孔子學院,即利大孔院。利大孔院撐起了整個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由于校舍、資金、網絡、師資、教材等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均有限,孔子學院的輻射區域僅為首都蒙羅維亞,開設了兩個校區,四所中小學教學點,其他地區均無中文教育。所以,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任何規模和體系。
(四)孔子學院師資、教材緊缺,中文課程課時量不足
利比里亞孔子學院需承擔整個利比里亞“兩院四點”從小學到高校約20個班級的中文教育工作,但目前僅有中文教師七名,其中四名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公派教師還面臨任期到期,不斷流動的情況。中文教材僅有兩種,高校使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HSK 標準教程》,中小學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跟我學漢語》,兩類中文教材均為國內編寫的普適性中文教材。利比里亞無本土中文教材,并且學生因為經濟原因,常常不購買教材,采用教師復印或不使用教材僅僅隨堂聽聽的方式來學習。
在課時量方面,每個級別由于學生少、教師少,且需要遵循利比里亞大學的教務安排。每個級別一周僅上兩三次課,每次一個半小時左右,加之節假日、學生罷課(并非針對孔院)、近幾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導致學生學習兩三年,才學習到HSK三級的情況,達到四級以上水平的學生人數極少。
(五)本土中文教師要求高,人才緊缺
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聘請的本土中文教師,完全遵循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招聘要求,HSK五級以上,中文相關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由于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尚處于初級階段,達到此條件的中文學習者極少,獲得獎學金到中國留學的名額也不多。所以,至今僅有三名本土中文學習者達到此條件,尚未畢業便立即被孔子學院預定。目前,孔子學院中文教師緊缺。
(六)高端中文人才缺失,中文教育發展乏力
中文教育的良好發展需要一定數量的高端中文人才支撐,一般需要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在培養周期上,經歷本科、碩士的培養階段,最快需要六七年時間;在人才數量上,呈現“正金字塔”狀態,學歷和中文水平越高,人數越少。高端中文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基數的初級階段的中文學習者,基數大,才可遴選出優質高端的中文人才。但在利比里亞,初級階段的中文學習者近五年的高峰時期僅為880人,達到高級階段的人數鳳毛麟角;由于經濟落后,學習周期長,也導致民眾對中文學習興趣下降。高端人才的缺失導致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的良性發展受到一定阻礙,無法招聘到合適的本土教師,中資企業也招聘不到合適的員工,形成惡性循壞。
(七)中文學習者學習動力不足,數量減少
由于中利關系的不斷變化、戰亂、經濟貧困、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利比里亞民眾的生活仍舊處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低級的生理需求階段,即對食物、水等基本的低級需要。民眾接受教育、學習中文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獲得工作機會,取得更高的收入來滿足生存。但是,利比里亞中資企業少,中文師資要求高,中文相關產業并不發達,學習中文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利比里亞的民眾對中文學習動力不足,加之疫情以來實行網上教學,加重了中文學習者的經濟負擔,所以中文學習者的數量減少。
五、利比里亞中文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一)利比里亞中文教育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宏觀層面:民眾生活貧困,政策引領缺失,輻射區域單一
從宏觀層面看,首先,利比里亞經濟落后,人民生活貧困是目前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在利中文教育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擺脫這樣的困境。其次,中文教育發展缺乏利政府的政策引領。由于受美國影響較大,利政府重視發展英語和法語教育,中文尚沒有被利政府予以足夠重視。最后,中文教育僅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地區開展,其他15個州沒有任何形式的中文教育,輻射區域單一也為中文教育的發展造成一定障礙。
2.中觀、微觀層面:“九少”現象
在中觀和微觀層面,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呈現出“九少”現象:中資企業少,就業機會少,中文教育機構少,中文學習者少,中文教師少,中文課時少,中文教材少,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人數少和獲得獎學金學生少。
經濟落后,民眾貧困,導致在利中資企業數量不多,因此惡性循環,正規中文教育機構僅有孔子學院一家,進而導致中文學習人數少,師資、教材缺乏,課時減少,教學效果有限,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考試的人數少,獲得獎學金學生的人數相應也就不多。
(二)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的相關對策
1.深研政策,鼓勵支持中資企業進駐,引起政府重視
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目的語國家的外語及語言教育相關政策是該國外語教育發展的基礎。因此,要深研利比里亞的語言教育政策,了解當地開展中文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依規大力開展中文教學。
另外,中資企業的發展可為當地提供中文就業崗位,促進民眾了解中國,傳播中文,進而可以吸引利政府的重視,制定相關政策,更好地發展中文教育。所以,我國政府可加大在利中資企業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在利投資設廠。
2.中利攜手,校企合作,提高學習者中文學習積極性
由于利比里亞中文學習者的就業機會有限,為增強中文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可采用中利攜手,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的模式。中利政府可攜手合作,鼓勵中資企業在利投資設廠,支援利比里亞經濟建設。與此同時,采用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的方式,企業和中文教育機構合作,合力培養“中文+”或“+中文”學習者,達到企業要求后便直接錄用,讓中文學習者無就業的后顧之憂,這樣不僅能緩解中文學習者的困境,也能助力中資企業發展。
3.以孔子學院為中心,協助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學歷中文教育
目前,孔子學院是整個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的核心,因此,可以以利大孔院的“兩院四點”為核心,與各大中小學和高等院校合作,逐步推進中文教育在利開展,逐步推動中文進入利比里亞國民教育體系。目前,利比里亞大學的本科中文教育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已經完成本科專業方案的撰寫,進入由大學學術委員會答辯通過的環節,如答辯通過,利比里亞大學即可開設中文專業。
4.加大本土師資培養力度和高端中文人才培養
中文師資是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的基礎,中文教育若想在利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僅僅依靠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派出的中文師資是不可行的,大力培養本土師資和高端中文人才才是長久之計。在中文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可因地制宜適當降低本土中文師資的招聘要求,如中小學任教的中文教師可適當放寬至本科學歷,擴大招生范圍和數量,打好中文學習者的數量基礎,逐步發展。同時,增加獎學金名額,支持、鼓勵優秀的中文學習者到中國學習。
5.因地制宜,探索后疫情時代在利中文教育發展新方法
利比里亞目前經濟困難,發展落后,民眾入學率非常低,生活貧困。在人們追求吃飽穿暖的階段,學生沒有經費去支付高額的網費,購買電子產品。因此,疫情之中的網絡教育、人工智能等數字教育在利實施可能并不太合適。疫情期間,孔子學院的中文教育經常會面臨停課的局面。在現階段,我們要充分考慮對象國的實際,利比里亞可能并不適宜實施居家網絡教育。后疫情時代,在利中文教育還需加強調研,
探索適合利比里亞國情的中文教育方法,如傳統的廣播電視中文教育可能更適合當前利比里亞的國情。
6.加強交流互鑒,非洲中文教育協同發展
非洲中文教育并非全部處于初級階段,且各國家之間都有地緣優勢,如南非、尼日利亞、埃及等國的中文教育和孔子學院建設都取得了很好成績。但目前,各孔子學院和中文教育機構之間的互通交流還做得比較少。因此,要加強互通互鑒,將優秀案例及時推廣學習,促進非洲中文教育協同發展。
總之,利比里亞的中文教育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宏觀上經濟落后、政策缺失,中觀微觀上的“九少”問題是制約利比里亞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利比里亞中文教育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中國作為文母語國,應助力利比里亞中文教育加強頂層設計,合理引導中資企業進駐,在研發本土中文教材、高端中文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利積極合作,助力中文教育在利比里亞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利比里亞概況[EB/OL].http://lr.china-em-bassy.org/lblygk/lblygq/,2023-11-20.
[2]利比里亞概況[EB/OL].htp:/hrmofcom gov. cn/article/ddgk/202204/20220403306389.shtml.2023-11-20.
[3]推進中利友好互利合作攜手構建中利命運共同體——慶祝中國與利比里亞建交45周年[EB/ OL].http://www.chinareports.org.cn/rdgc/2022/0221/26509.html.2022-02-17.
[4]利比里亞的教育制度[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778607778583849amp;wfr=spi -deramp;for=pc.2023-11-22.
[5]201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及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EB/OL].https://studylib.net/doc/10971720/liberia.2023-11-20.
[6]利比里亞國家課程政策[EB/OL].http://libe-riaunitedmethodistchurch.org/ministries/.2023-11-20.
[7]段勝峰,李罡.利比里亞教育:現狀與思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18,33(04):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