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河西地區唐墓考古研究回顧與展望

2023-12-29 00:00:00沙琛喬楊婕
絲綢之路 2023年4期

[摘要]河西地區唐墓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始自20世紀40年代,經過近百年來的發展可謂成果豐碩。學界或從出土墓志出發,對墓主人的家族世系、民族郡望、和親與入侍等方向進行研究;或從墓葬形制及出土遺物出發,對其所反映出的喪葬制度、文化意涵、藝術特征等方面進行詮釋。但總體來說,河西唐墓的研究相比其他地區唐墓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系統性論述較少,考古學方面的詮釋不足,對于多民族交融歷史大背景的考慮也有所欠缺,有待進一步強化和拓展。

[關鍵詞]河西地區;唐墓;研究成果;民族交融

「中圖分號]K87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23)04-0158-14

由于唐代河西地區為東西方文化交往之樞紐、國家經略之要地、多民族人群共同生活之據點。因此,該地區唐墓內容表現復雜多樣,一般以唐代中原喪葬習俗占據統領地位,并混雜有吐谷渾、吐蕃、粟特等多民族文化因素,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河西地區的地方文化特色。可以說河西唐墓與其他地區唐墓相比,具有迥然不同的形制表象與內涵底蘊。如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序列完整的族群墓葬及墓志的考古發現,表現出獨特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內核;肅南大長嶺墓葬作為目前唯一確認的吐蕃統治河西時期的墓葬,對這一特殊時段河西的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酒泉、敦煌模印塑像磚墓的流行,又反映出河西西部獨特的區域文化意涵。總之,這些獨具特色的墓葬表現形式,均是河西地區唐墓研究的重要課題。對其進行深入探討,一方面,能夠對河西唐代歷史產生更加充分的認知和理解;另一方面,鑒于河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能夠對唐代整個西部地區的局勢變幻及民族交融形式擁有更為宏觀的概括。從以上意義講,學界對河西唐墓研究的深入度明顯不足,我們不僅要解決墓葬的形制分期、葬制葬俗、文化內涵等基本內容,也應當將視野放大,充分闡釋墓葬中反映出的區域歷史演進、地方文化特色及多民族交往情況。鑒于此,本文就學界關于河西唐墓研究的主要成果做一綜述及展望,或可能承前啟后,為河西唐墓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一、河西唐墓考古發掘回顧

目前所知,河西地區唐墓的考古發掘主要集中于武威和敦煌兩地,另在張掖和酒泉也有零星發現。

(一)武威地區唐墓的考古發掘

作為唐代河西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武威是當時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也是唐代多民族人群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地帶之一。因此,武威一帶是河西唐墓發現最多的地區,也是墓葬等級最高的地區,這些唐墓以吐谷渾、粟特等少數民族墓葬為主,尤以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發現最顯重要,也有其他唐墓在武威城周邊零星分布。

1.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考古發掘

最早對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進行考古發掘的是夏鼐和閻文儒,兩位先生于1945年在武威考察期間對位于武威南山喇嘛灣的金城縣主墓(圖1)和慕容曦光墓進行了清理發掘,出土馬具、樂器、彩繪木俑、陶罐等各類器物數十件及墓志2合。夏鼐、閻文儒在其日記及文章中,對2座墓葬的發掘情況、墓室結構及出土隨葬品等做了較為詳細的梳理①。

1978年,武威文物普查隊在毗鄰喇嘛灣的青咀灣清理殘墓1座,出土彩繪木俑、漆器等文物數件及墓志1合。寧篤學《甘肅武威南營發現大唐武氏墓志》一文中對清理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W。

1980年,武威文管會在青咀灣清理單室磚室墓7座,主要包括武氏墓、李氏墓和弘化公主墓等,幾座墓葬共出土木俑、馬具、樂器、絲織衣物殘片等各類文物百余件,黎大祥《武威青嘴喇嘛灣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對發掘情況進行了介紹2(圖2,3)。

2019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西距青咀灣、喇嘛灣15公里的祁連鎮岔山村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進行了科學的考古發掘,《甘肅武周時期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發掘簡報》對慕容智墓的發掘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圖2,1)。

2020年,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考古項目組對武威南山冰溝河與大水河流域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確認吐谷渾王族墓葬23座,并對慕容智墓出土棺木進行了實驗室清理。2021年,項目組在西距青咀灣、喇嘛灣10公里的長嶺—馬場灘地區發掘吐谷渾王族墓葬3座,分別為長嶺M1、馬場灘M1、馬場灘M2,出土各類文物290余件及墓志1合4(圖2,2、4、6)。

2.武威地區其他唐墓的考古發掘

1988年,武威市博物館在武威北郊金羊鄉宋家園村清理單室磚室墓1座,發現有模印墓磚3種和墓志1合。黎大祥《武威發現隋唐墓志》對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

1997年,武威市文物管理部門在武威南郊高壩鎮清理單室磚室墓1座,出土三彩器60余件,及墓志1合、銅錢1枚。黎大祥《武威大唐上柱國翟公墓清理簡報》對墓葬清理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72。

(二)張掖、酒泉地區唐墓的考古發掘

1979年,張掖地區文化局等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區西水鄉二夾皮村北山后的大長嶺山坡上清理墓葬1座,出土金銀器、陶器、木器、絲織品等各類文物143件。施愛民《肅南大長嶺吐蕃文物出土記》《肅南西水大長嶺唐墓清理簡報》對墓葬發掘情況及出土文物進行了詳細介紹(圖2,5)。

1988-199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等對酒泉西溝村六組境內的3座唐墓進行了清理發掘,3座墓葬皆裝飾有模印磚,結構復雜華麗,出土文物較少。薛銀花《酒泉西溝唐墓研究》對墓葬結構作了詳細描述1。

2000年,山丹縣文化局在山丹一中綜合樓施工現場清理唐墓1座,該唐墓為帶模印磚裝飾的多磚室墓,出土各類文物數件及墓志1合。王延璋《山丹縣一中唐墓清理簡報》對墓葬發掘情況進行了介紹

2015年,肅州區博物館在酒泉市新城區紅豆庭院住宅小區施工現場,搶救清理唐代磚筑單室墓1座,僅見墓志1方。范曉東《新出lt;唐李禮墓志gt;釋略》對墓葬發掘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2|。

(三)敦煌地區唐墓的考古發掘

敦煌地區唐墓的發掘開始于1944年,夏籍先生在敦煌地區進行考察時,在佛爺廟灣—新店臺墓葬群發掘唐墓9座,其中在東區發掘單磚室墓2座,西區發掘單磚室墓、土洞墓,雙磚室墓7座,磚室墓多有模印磚裝飾,出土各類文物百余件。夏剩《敦煌考古漫記》對墓葬發掘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9H4]15'。

1986年,安西縣文化旅游局在鎖陽城周邊發掘單磚室墓2座,出土各類隨葬品數十件。李春元《唐瓜州與其墓葬群》對發掘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I6'。

1987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店臺、佛爺廟灣發掘西晉至唐墓共計116座,其中唐墓分磚室和土洞兩種,結構簡單。何雙全《敦煌新店臺.佛爺廟灣晉至唐墓群》對發掘情況作了簡介\"7)。在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發掘唐墓6座,墓葬均系長斜坡墓道單磚室墓,使用各類模印磚裝飾,出土陶俑、陶罐等文物數十件。《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磚墓》對發掘情況有詳細介紹。

2000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佛爺廟灣清理發掘唐墓63座,分磚室和土洞兩種,磚室多以蓮花、寶相花紋磚砌筑,隨葬品較少。李永寧《敦煌佛爺廟灣魏晉至唐代墓葬》對發掘情況進行了簡介。

2015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發掘隋唐墓13座,均為帶斜坡墓道“刀把”形單室土洞墓。《敦煌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2015年度發掘報告》對墓葬發掘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20。

二、河西唐代墓志研究的回顧

對河西地區出土唐代墓志進行專門探討是河西唐墓研究的重點之一,其中以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出土墓志數量較多、等級較高且序列最為完整,是學界長期以來關注的焦點。另在張掖、酒泉、敦煌等地也有唐代墓志的出土,亦有學者做過專門研究。

(一)關于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出土墓志的研究

自20世紀初至2018年,在武威南山區就陸續出土有9合吐谷渾慕容氏家族成員墓志。2019年以后,武威南山又出吐谷渾慕容氏和蓬子氏家族成員墓志2合。結合寧夏同心、陜西西安等地出土的另外幾方慕容氏家族成員墓志,能夠對唐代吐谷渾人及慕容氏家族的情況做深入了解,是研究吐谷渾亡國以后的一手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學界對此進行了充分探討。

1.吐谷渾王族墓志的刊布與考釋

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相傳最早于清同治年間即被當地群眾發現,民國初年(1912)位于青咀灣的弘化公主墓又被人打開,出土《弘化公主墓志》1合(圖3,1),之后青咀灣又出《慕容明墓志》1合。陳萬里1927年途經武威時抄錄二志I 。杜光簡、羅振玉兩位先生亦錄全文22123]。1927年武威大地震,多座墓葬被震塌,毗鄰青咀灣的喇嘛灣出土《慕容忠墓志》(圖3,2)和《慕容宣徹慕容》2合。杜光簡、慕壽祺兩位先生分別撰文241291,對二志進行了簡要考釋,以上四志錄文也見于張維《隴右金石錄》20。

1945年,夏鼐、閻文儒先生在武威南山喇嘛灣進行考古發掘,又獲《金城縣主墓志》和《慕容曦光墓志》2合。據此,夏鼐先生發表了《武威唐代吐谷渾慕容氏墓志》一文對墓志信息進行了公布。先生的文章旁求博考,以新獲兩方墓志為基礎,對唐代慕容氏家族成員歷史進行了詳細考證,梳理出金城縣主和慕容曦光的生平與經歷,指出慕容曦光與慕容曦皓、慕容宣徹與慕容宣超皆為兄弟關系,慕容曦光與慕容明則可能為同輩,并整理出自貞觀十三年至貞元十四年(639-798)的吐谷渾年表。夏鼐先生的研究觸類旁通、推陳出新,是利用墓志研究吐谷渾史的典范③。

1958年,在武威南山喇嘛灣出土《李深墓志》1合。1981年,在武威南山青咀灣又出土《武氏墓志》1合,寧篤學《甘肅武威南營發現大唐武氏墓志》將志文公布。次年,周偉洲先生《武威青嘴喇嘛灣出土大唐武氏墓志補考》一文對武氏墓志進行了補考,認為武氏之夫為慕容曦光,曦光和曦皓可能為同一人(后被證有誤)1。

1983年,鐘侃先生公布了在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出土的《慕容神威墓志》,認為慕容神威是慕容宣徹的兒子128。

1994年,孫永樂《交河郡夫人墓·高昌·吐魯番——兼述高昌與中原的關系》一文,首次披露1973年在榆中朱家灣唐墓中出土的《慕容儀墓志》291。次年,李維貴撰文《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碑文——兼與孫永樂先生商榷》,對孫永樂文中的錯誤進行了糾正,并刊布了完整的墓志內容0。此后,周偉洲先生《甘肅榆中出土唐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考釋》對慕容儀墓志進行了考釋,認為慕容儀為慕容宣超之女,所嫁夫君并非高昌王族鞠氏后裔,葬地“薄寒山”即今蘭州東南興隆山一帶M。孫杰在其文章《青海吐谷渾王族后裔慕容儀墓志考釋》中認為,慕容儀下葬年代應該在“安史之亂”以后的755-758年,其通過出適門第較高的漢族官僚家庭,改變郡望,淡化吐谷渾族屬并積極融入世家大族32]。

1995年,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第2輯)》, 公布了20世紀90年代出土于西安市長安區杜城一帶的《慕容曦皓墓志》。此后靳翠萍、杜林淵、孫瑜、李鴻賓等先生均撰文表示,曦光與曦皓當為兄弟,兩唐書《吐谷渾傳》記載有誤④。

2013年,吳敏霞主編《長安碑刻》,著錄了出土于西安市長安區郭杜的《慕容瑰(壤)墓志》。次年,陳瑋發表《新出唐吐谷渾王族慕容環墓志研究》,結合“安史之亂”前后的吐谷渾歷史,對此志作了詳細考證9。2014年,濮仲遠《唐代吐谷渾慕容氏研究札記》一文指出,慕容兆之妻為瓊山縣主,《左武衛司戈廣平宋君故夫人慕容氏墓志》所載慕容萬(萬石)、慕容慶、慕容克誠為諾曷缽第五子的一支。

2018年,李浩《新見唐代吐谷渾公主墓志的初步整理研究》一文,著錄了《成月公主墓志》。王國玉、王河松《唐lt;慕容曦輪墓志〉考辨》一文刊布了出土于西安市長安區郭杜的《慕容曦輪墓志》1叫。此后濮仲遠撰《唐代慕容曦輪墓志考釋》,對慕容曦輪生平、世襲等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論述19]。

2021年,劉兵兵、陳國科、沙琛喬《唐lt;慕容智墓志〉考釋》一文對新出土《慕容智墓志》進行了公布,重點就慕容氏家族世襲、武威地區慕容氏家族陵區分布、吐谷渾文字等問題進行了專門論述1。此后李宗俊發表《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志及相關問題》一文,正筆者釋讀句讀之謬,對慕容順、慕容諾曷缽、慕容智的稱號進行了考辨,并從歷任吐谷渾可汗與隋唐王朝的關系以及吐谷渾投唐之際的唐蕃關系入手,解讀吐谷渾王族的涼州情節]。牛時兵對慕容順和慕容諾曷缽的可汗號進行了論證,認為慕容忠即為闥盧摸末,金明縣主即金城縣主42。周阿根《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志校理》一文,又證筆者及李氏釋讀之誤4(圖3,3)。

2021年,武威吐谷渾王族墓葬群馬場灘M2又出《黨氏墓志》1合,墓主黨氏應屬吐谷渾篷子氏家族成員,墓志具體內容尚未刊布。

2.和親方面的研究

1935年,鄺平樟先生就在其文章《唐代公主和親考》中,利用吐谷渾王族墓志對唐代的和親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指出金明縣主應該是在永徽三年(652)后,龍朔三年(663)前出嫁。李延愷《弘化公主和親及唐渾關系考述》,對弘化公主和親背景、和親年代及和親對唐渾關系的加強作了詳細討論]。靳翠萍《唐與吐谷渾和親關系始末考》中,對弘化公主、金城縣主、金明縣主、姑臧縣主、李深、武氏等人的和親情況作了細致梳理46]。

杜林淵《從出土墓志談唐與吐谷渾的和親關系》文章中提出,吐谷渾和唐王朝的和親關系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太宗時期的極力拉攏、高宗時期的矛盾心理、武周至玄宗時期的安撫應亂。這種變化是吐谷渾滅國后勢力逐漸削弱的結果,具體表現為出適女身份高低的變化。

李鴻賓《慕容曦光夫婦墓志銘所反映的若干問題》指出,吐谷渾勢力在唐王朝整體布局中的位置,以及吐谷渾防御吐蕃作用的強弱,是影響唐廷與吐谷渾王族關系的兩大因素4]。劉兵兵等從慕容智生卒年出發,對金明縣主出適諾曷缽二子的時間進行了考辨。

3.質子方面的研究

夏鼐先生最早對慕容忠入侍、超遷的經歷做了梳理,并對慕容曦光童年入侍之事進行了考證。周偉洲先生簡單論及慕容忠等人的入侍經歷,以及憑借功績逐漸升遷的過程49]。孫瑜對慕容曦皓入侍、遷轉的過程進行了論述。李鴻賓對慕容曦光入侍和出任朔方軍節度副使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

陳金生《唐與吐谷渾關系中的質子及其影響》一文詳細分析了唐吐關系中的質子作用,認為質子可以明確唐與吐谷渾之間的宗屬關系,同時對吐谷渾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另外,長期在內地生活的質子歸國之后,能夠加速吐谷渾民族的漢化,促進其與周邊各民族之間的融合交往50。濮仲遠《唐代吐谷渾質子考——以唐代吐谷渾王室慕容氏墓志為中心》一文,系統勾勒出吐谷渾入侍唐朝質子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質子對唐吐雙方關系的影響。劉兵兵等對慕容智入侍、升遷情況進行了介紹。

4.其他方面的研究

于志剛《從墓志看唐代吐谷渾諾曷缽家族的漢化》一文對慕容氏家族漢化過程中鮮卑族意識的恢復,漢地郡望觀念的形成,以及與漢人之間的通婚情況進行了論述52。濮仲遠在《祖居之地與華夏認同——以唐代吐谷渾慕容氏家族墓志為中心》一文中通過對慕容氏家族成員墓志所載郡望和歸葬之地內容的整理,發現慕容氏籍貫有從陰山到昌黎再到長安的變化,這種變化表達出不同時間階段家族重心的轉移,說明慕容氏成員逐漸產生了強烈的“華夏認同”3]。

濮仲遠《唐代吐谷渾慕容氏王室墓志研究述評》,評述了2013年以前出土的慕容氏家族11方墓志的研究概況5。周偉洲先生《吐谷渾墓志通考》一文,對20世紀以來全國各地出土的約20方吐谷渾人墓志研究史進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對21世紀新出土《慕容壤墓志》《成月公主墓志》和《慕容曦輪墓志》作了進一步的考釋。最后做一通釋,闡述其學術價值9。

(二)河西其他唐代墓志的研究

除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志的研究以外,河西其他地區也有大量唐代墓志發現,為唐代河西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河西唐代墓志的輯錄與刊布主要見于《隴右金石錄》《甘肅金石志》《唐代墓志匯編》γ《涼州金石錄》等金石輯錄類書籍。

相關研究方面,夏鼐先生《lt;隴右金石錄〉補正》對《康阿達墓志》等河西唐代墓志相關問題進行了補考1591。宿白《武威行》對《紇單端墓志》等唐代墓志涉及涼州多民族融合問題進行了簡論0。張國才、柴多茂《武威粟特康氏與涼州薩寶之職再探——以出土墓志lt;康阿達墓志銘gt;為中心》一文以《康阿達墓志》為線索,指出武威粟特康氏歷代擔任涼州薩保,具有較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是河西地方政權所仰仗的重要力量之一161]。

近年來,也有很多新出的河西唐代墓志被陸續公布,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黎大祥對武威新出土的《郭長生墓志》《翟舍集墓志》等進行了刊布,并對志主身份進行了簡單考釋。據此,濮仲遠《武威出土的唐代翟舍集夫婦墓志釋證》一文指出翟氏作為入華粟特人,其子孫被不斷征發為府兵衛士,說明家族已成為唐政府編戶,放棄了傳統的經商活動,參與到大唐的生活秩序中1621。羅豐、榮新江《北周西國胡人翟曹明墓志及墓葬遺物》認為,翟舍集夫人安氏的祖父應為安興貴,其父親很可能是安元壽。安元壽夫人翟六娘又為涼州翟氏成員,安、翟兩家之間可能有相互聯姻的情況存在。涼州翟氏自北周至隋唐四代人的名字都似音譯胡名,說明這一家族主要生活在胡人聚落當中16。

朱安《武威近年來出土四合隋唐墓志》就武威新城區近年出土的4合隋唐時期墓志進行了公布及解讀。馬振穎、朱安《武威新出唐代墓志三種》對武威新出土《王遷墓志》《茍白女墓志》《崔懷珍墓志》及《龍夫人墓志蓋志》進行了輯錄,并對墓主人身世及家族情況進行了簡析10。王鋒朝、馬振穎、趙世金《酒泉市博物館新入藏兩方唐代墓志淺釋》對酒泉市博物館新藏《宋文墓志》《陳節本及夫人宋氏墓志》進行了輯錄,并對墓主世系作了簡論0。劉志華《新見lt;李禮墓志gt;所載的唐蕃肅州之戰》對《李禮墓志》所載開元十六年唐蕃肅州之戰進行了考辨7。

三、河西唐墓專題研究回顧

所謂專題研究,即是對河西唐墓具體問題的專門研究,主要從墓葬形制和墓內出土遺物兩方面入手,對墓葬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相關探討。

(一)墓葬形制研究

關于吐谷渾墓葬形制及喪葬習俗的探討是近年來河西唐墓研究的熱點之一。仝濤《甘肅肅南大長嶺吐蕃墓葬的考古學觀察》一文中認為,肅南大長嶺墓葬所采用的木石結構前后雙室墓、仰身直肢葬式、彩繪木葬具以及不起封土的喪葬形式,可能與吐蕃化的吐谷渾人有密切關系,此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吐蕃軍隊的高級將領。

沙武田、陳國科《武威吐谷渾王族墓選址與葬俗探析》一文指出,武威唐代吐谷渾人墓葬位于山脊上的選址特征,與鮮卑族的傳統喪葬觀念有關。歸唐以后的吐谷渾人之所以選擇涼州南山為歸葬之“先塋”,是因為涼州地區自古以來便是吐谷渾人的“舊居之地”,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沙琛喬等《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殉牲習俗初探》認為,武威吐谷渾墓葬墓道殉牲的喪葬習俗,體現出較為明顯的鮮卑、吐谷渾文化特征,其內涵是想借助殉牲和燒物的形式,護送亡者靈魂魂歸故里。至于以整馬殉葬的情況,應在較大程度上受到吐蕃喪葬習俗的影響!70(圖4).

模印塑像磚墓是唐代河西西部地區特有的一種墓葬形式。此方面研究用功最深的是戴春陽先生,其《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系列文章,對1995年敦煌佛爺廟灣墓群發掘的6座唐代模印磚墓進行了細致總結,并以模印磚上的圖像為依據,參照典籍、考古和文獻資料,對這批墓葬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論述。指出M121年代約在玄宗時期或稍后,M123為唐開元年間墓葬,M125、134、141為中晚唐墓葬,時代應不晚于德宗建中初。其中M123、124、125可能為外任歸葬的敦煌陰氏家族成員墓葬,M123的墓主可能為陰稠或陰仁協或陰仁希。同時,梳理了模印塑像磚在河西墓葬中的使用情況,敦煌模印磚墓的構筑和特點,以及河西模印磚裝飾的藝術特征和美學風格。認為模印磚胡商牽駝形象,反映出粟特胡商從事絲路貿易的真實生活場景。 M121鋪設的龍首犬身怪獸模印磚,其形象當為文書中所載之“伏龍”T1l72173174175]。劉棟《盛唐酒泉西溝一號墓中的“樂伎模印磚”解讀》對酒泉西溝一號墓“樂伎模印磚”圖像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文化內涵進行了簡要解讀(圖5)。

(二)墓葬出土遺物研究

出土隨葬俑研究方面,林健《甘肅出土的隋唐胡人俑》對甘肅隋唐墓葬出土胡人俑進行了介紹,并重點對胡人俑穿著服飾進行了相關探討叫。楊瑾撰寫論文對甘肅唐墓出土胡人俑、風帽傭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對比研究,指出甘肅唐墓所見胡人俑和風帽俑形象,反映出這一區域文化既具有唐代統一風格,也糅合有地方文化特征及多民族文化特點,表現出該地區作為絲綢之路中轉站的融合性和流動性,應當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這批隨葬傭形象T8I?(圖6)。

出土絲織品研究方面,苗亞楠《唐慕容智墓出土大象紋荒帷考論》對慕容智墓出土大象紋荒帷紋飾的源流、意涵和藝術特征進行了討論180。韓旭輝等《從長安到奈良:唐代男子半臂新考》以慕容智墓出土半臂和正倉院傳世半臂為依據,探討了唐代男子半臂的形制與源流,并借此對中日半臂的區別進行了辨析81。趙豐《從陵陽公樣到皇甫新樣:慕容智墓和熱水一號大墓出土唐式緯錦比較研究》一文對慕容智墓和都蘭熱水一號大墓出土唐式緯錦進行了對比研究,并結合新出《皇甫恂墓志》,對中晚唐時期絲織品紋樣從陵陽公樣向黃甫新樣的轉變情況進行了探討S!。

河西唐墓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主要開始于慕容智墓的科學考古發掘之后,學者們開始對以慕容智墓為代表的武威吐谷渾王族墓葬出土遺物進行全面的科技檢測和分析。

蔡苗苗等對慕容智墓出土陶質彩繪文物顏料進行了科技檢測分析,指出慕容智墓出土的彩繪陶俑使用了鐵紅,靛藍﹑炭黑等染料,陶俑表面只有一層彩繪層,且薄厚不―剛。盧永秀等對慕容智墓出土谷物袋內的谷物進行了檢測,指出谷物袋內裝的谷物種子主要包括粟、黍﹑高粱﹑小麥、蕎麥、大麻等。由于水肥條件的不同,顆粒飽滿度存在較大差異,這些谷物可能來源于不同地區。據此也能夠對唐代

吐谷渾人的食物結構和生活方式進行探究84189]。

顧文婷等對慕容智墓出土壁畫進行了檢測、保護、修復,分析了壁畫的顏料成分和制作工藝,并創造性地將聚丙烯酸功能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鐵納米復合材料(PAAG/FesOQ)應用到壁畫的修復當中186187188189]。顧文婷等對慕容智墓出土織物染料進行了科技檢測,指出織物染料包括靛藍、紫草、木炭、赤鐵礦、朱砂、天青石等,這對探索唐代絲綢的織造工藝提供了科技支持0。張偉、田小剛等對慕容智墓出土鐵鎧甲銀壺進行了科技檢測,認為鐵鎧甲銹蝕產物主要為針鐵礦和纖鐵礦,有害離子主要為Cl-、NO3-和SO42-, 初步判斷鐵鎧甲結構完整,編排組織清晰;銀壺采用了錘蹀工藝將各部件分別制成之后,再鉚合焊接成完整的銀壺I2]。

四、已有研究取得的成績與展望

綜上所述,學界對于河西唐墓的研究已取得了頗為豐碩的成果。學者們或從出土墓志出發,結合相關史籍文獻對墓主身份、家族世系、民族歸屬、官職建制、和親與入侍等相關歷史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論證。或從墓葬形制和出土遺物等實物層面出發,對其中所反映出的歷史背景、美學風格、喪葬習俗等進行探究。應當說有關河西唐墓的很多問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決。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唐代河西地區跌宕的政治局勢、復雜的民族構成以及繁榮的文化交往,促使河西唐墓在形制類型、文化屬性、內涵表達上皆呈現出極其復雜的一面。此前學界對于河西唐墓的研究,大多從某一方墓志或者某一類文物出發,對具體問題或現象進行探討。缺乏關于墓葬本身的基本的考古學觀察,也沒有整體性研究成果以及宏觀方向的把控。研究并不深入,可繼續探討的空間還很大。

因此,我們需要在河西唐墓研究的諸多方面持續發力。首先,可以明確,脫離考古學談墓葬研究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要以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考古新進展,特別是慕容智墓高等級完整唐墓的發掘為契機,加強河西唐墓考古學方面的探索。需要對河西唐墓進行分型分期,縱向厘清其發展脈絡。在此基礎上通過橫向對比,將河西唐墓中吐谷渾、吐蕃、粟特等少數民族文化屬性和喪葬習俗抽離出來,為相關民族文化的深入探討提供依據。進一步來講,或許能夠以慕容智墓為藍本,結合其他地區的唐墓發現,嘗試對唐早中期主流的中原葬制葬俗進行復原,為全國范圍內的唐墓研究提供重要借鑒。當然也要緊緊圍繞武威吐谷渾墓葬的考古新發現,加強科技考古探索,分材質對出土文物進行系統分析。特別是慕容智墓出土的一批唐代珍貴絲織品,其組織結構、圖案樣式、裁剪方式、文化內涵究竟如何?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其次,唐代河西復雜的政治局勢以及多民族交融的歷史大背景,是進行墓葬研究的基本前提,反過來講墓葬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又有怎樣的反映?如果將墓葬出土實物與墓志、史籍、文書等文字資料充分結合起來,我們或許能夠對河西地區的區域歷史演進產生一些新的認識,或者對整個唐代西部地區的多民族情況具有更為全面概括。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河西唐墓研究可拓展的空間還很大。一方面我們需要在全面綜合的專論性研究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考古學專題研究方面繼續拓展。相信隨著“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考古”等考古項目的推進,會有更多新材料、新發現不斷涌現,伴隨著近年來國內外邊疆考古持續繁榮的大背景,河西地區唐墓研究一定會取得質的飛躍,進而為整體唐墓考古研究做出應有的貢獻。

[注釋]

①關于1945年慕容忠墓和金城縣主墓的發掘情況可參見閻文儒:《河西考古雜記(下)》,《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第1期,第130-148頁;夏鼐:《夏鼐西北考察日記》,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405-412頁。

②據近年來新公布的多方武威唐代墓志來看,武威市文物考古部門應清理有多座唐代墓葬,具體清理情況尚待公布。

③夏鼐先生最先發表《武威唐代吐谷渾慕容氏墓志》一文在《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本,1948年。后收入夏鼐:《考古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1年版,補入了在武威新發現的《慕容宣昌墓志》。1979年,夏鼐對這篇文章再次修訂,補入《李深墓志》和《慕容神威墓志》,并寫跋語。這篇文章被收入夏鼐:《夏鼐文集(中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④諸位先生關于曦光與曦皓的論述,可參見靳翠萍:《唐與吐谷渾和親關系始末考》,《敦煌學輯刊》1999年第1期,第130-137頁;杜林淵:《從出土墓志談唐與吐谷渾的和親關系》,《考古》2002年第8期,第74-80頁;孫瑜:《唐慕容曦皓墓志考釋》,《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第84-87頁;李鴻賓:《慕容曦光墓志銘反映的若干問題》,《唐史論叢(第14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157頁。

[參考文獻]

[1]寧篤學.甘肅武威南營發現大唐武氏墓志[J].考古與文物,1981,(02):111-112.

[2]黎大祥.武威青嘴喇嘛灣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A].黎大祥.武威文物研究文集[C].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185-206.

[3]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甘肅武周時期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發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21,(02) : 15-39.

[4]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甘肅武威市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J].考古,2022,( 10): 29-47.

[5]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國的背影——吐谷渾慕容智墓出土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

[6]黎大祥.武威發現隋唐墓志[A].黎大祥.武威文物研究文集[C].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171-190.

[7]黎大祥.武威大唐上柱國翟公墓清理簡報[A].黎大祥.武威文物研究文集[C].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 : 176-184.

[8]施愛民.肅南大長嶺吐蕃文物出土記[J].絲綢之路,1999, (01):66-67.

[9]施愛民.肅南西水大長嶺唐墓清理簡報[J].隴右文博,2004,(01) :14-19.

[10]薛銀花.酒泉西溝唐墓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11]王延璋.山丹縣一中唐墓清理簡報[J].隴右文博,2000 , (02):21-23.

[12]范曉東.新出《唐李禮墓志》釋略[J].檔案,2017,(01 ) :50-53.

[13]夏煎.敦煌考古漫記(一)[J].考古通訊,1955,(01):2-8.

[14]夏剩.敦煌考古漫記(二)[J].考古通訊,1955,(02):24-30.

[15]夏鼎.敦煌考古漫記(三)[J].考古通訊,1955,(03):27-33.

[16]李春元.唐瓜州與其墓葬群[J].敦煌研究,1999,(04): 95-97.

[17]何雙全.敦煌新店臺.佛爺廟灣晉至唐墓群[A].中國考古學會編.中國考古學年鑒·1988[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247,248.

[18]甘肅省博物館.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磚墓[J].文物,2002,(01):42-65.

[19]李永寧.敦煌佛爺廟灣魏晉至唐代墓葬[A].中國考古學會編.中國考古學年鑒·2000[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310-311.

[20]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佛爺廟灣——新店臺墓群2015年度發掘報告[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21.

[21]陳萬里.西行日記[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136-138.

[22]杜光簡.跋慕少堂先生所贈唐人墓志二種[J].責善半月刊,1940,( 19):8-10.

[23]羅振玉.石交錄[A].羅振玉,羅繼祖,王同策.羅振玉學術論著集(第三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32-335.

[24]杜光簡.烏地也拔勤豆可汗墓志考釋[J].責善半月刊,1941,(13):9-10.

[25]慕壽祺.唐弘化公主墓志銘跋[J].責善半月刊,1941,(14):10.

[26]張維.隴右金石錄[A].新文豐出版社.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15986-15994.

[27]周偉洲.武威青嘴喇嘛灣出土大唐武氏墓志補考[A].絲綢之路考察隊.絲路訪古[C].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200-208.

[28]鐘侃.唐代慕容威墓志淺釋[J].考古與文物,1983,(02):32-35.

[29]孫永樂.交河郡夫人墓·高昌·吐魯番——兼述高昌與中原的關系[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4,(02):13-19.

[30]李維貴.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碑文——兼與孫永樂先生商榷[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5,(01):75-77.

[31]周偉洲.甘肅榆中出土唐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考釋[A].周偉洲.西北民族論叢(第1輯)[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84-91.

[32]孫杰.青海吐谷渾王族后裔慕容儀墓志考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4):3-5.

[33]吳鋼,吳敏霞.全唐文補遺(第2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28,29.

[34]吳敏霞.長安碑刻[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164.

[35]陳瑋.新出唐吐谷渾王族慕容環墓志研究[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4,(04):62-71.

[36]濮仲遠.唐代吐谷渾慕容氏研究札記[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8(06):121-124.

[37]李浩.新見唐代吐谷渾公主墓志的初步整理研究[J].中華文史論叢,2018,(03):1-26.

[38]王國玉,王河松.唐《慕容曦輪墓志》考辨[J].書法叢刊,2018,(04):29-35.

[39]濮仲遠.唐代慕容曦輪墓志考釋[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9,41(01):73-77.

[40]劉兵兵,陳國科,沙琛喬.唐《慕容智墓志》考釋[J].考古與文物,2021,(02):87-93.

[41]李宗俊.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志及相關問題[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5(04):90-101.

[42]牛時兵.從“開國西蕃”到“退居河朔”:4-8世紀中期吐谷渾史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227-245.

[43]周阿根.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志校理[J].江海學刊,2022,(05):137.

[44]鄺平樟.唐代公主和親考[J].史學年報,1935,(02):23-68.

[45]李延愷.弘化公主和親及唐渾關系考述[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01):29-32.

[46]靳翠萍.唐與吐谷渾和親關系始末考[J].敦煌學輯刊,1999,(01):130-137.

[47]杜林淵.從出土墓志談唐與吐谷渾的和親關系[J].考古,2002,(08):74-80.

[48]李鴻賓.慕容曦光夫婦墓志銘所反映的若干問題[A].杜文玉.唐史論叢(第14輯)[C].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6-157.

[49]周偉洲.吐谷渾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

[50]陳金生.唐與吐谷渾關系中的質子及其影響[J].社科縱橫,2008,23(12):142-143.

[51]濮仲遠.唐代吐谷渾質子考——以唐代吐谷渾王室慕容氏墓志為中心[J].河西學院學報,2014,30(04):30-34.

[52]于志剛.從墓志看唐代吐谷渾諾曷缽家族的漢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3,29(01):95-98.

[53]濮仲遠.祖居之地與華夏認同——以唐代吐谷渾慕容氏家族墓志為中心[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3):28-35.

[54]濮仲遠.唐代吐谷渾慕容氏王室墓志研究述評[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3,39(03):42-46.

[55]周偉洲.吐谷渾墓志通考[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9,29(03):65-79.

[56]甘肅省圖書館.甘肅金石志[M].蘭州:甘肅省圖書館,1964.

[57]周紹良.唐代墓志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8]鄭炳林,魏迎春,馬振穎.涼州金石錄[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21.

[59]夏鼐.《隴右金石錄》補正[A].閻文儒,陳玉龍.向達先生紀念論文文集[C].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49-60.

[60]宿白.武威行[A].宿白.魏晉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輯叢[C].北京:三聯書店,2020:80-96.

[61]張國才,柴多茂.武威粟特康氏與涼州薩寶之職再探——以出土墓志《康阿達墓志銘》為中心[J].社科縱橫,2020,35(06):99-103.

[62]濮仲遠.武威出土的唐代翟舍集夫婦墓志釋證[J].社科縱橫,2014,29(08):149-152.

[63]羅豐,榮新江.北周西國胡人翟曹明墓志及墓葬遺物[A].榮新江,羅豐.粟特人在中國:考古發現與出土文獻的新印證(上冊)[C].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269-300.

[64]朱安.武威近年來出土四合隋唐墓志[J].隴右文博,2017,(03):3-11.

[65]馬振穎,朱安.武威新出唐代墓志三種[J].敦煌學輯刊,2020,(04):166-171.

[66]王鋒朝,馬振穎,趙世金.酒泉市博物館新入藏兩方唐代墓志淺釋[J].敦煌學輯刊,2019,(03):183-187.

[67]劉志華.新見《李禮墓志》所載的唐蕃肅州之戰[J].檔案,2017,(03):53-57.

[68]全濤.甘肅肅南大長嶺吐蕃墓葬的考古學觀察[J].考古,2018,(06):94-104.

[69]沙武田,陳國科.武威吐谷渾王族墓選址與葬俗探析[J].考古與文物,2021,(02):79-86.

[70]沙琛喬,陳國科,劉兵兵.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殉牲習俗初探[J].敦煌研究,2022, (04):23-35.

[71]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一)——墓葬舉要與年代[J].敦煌研究,2015,(05):1-10.

[72]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二)——陰氏家族墓考[J].敦煌研究,2016,(03):9-16.

[73]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三)——模印塑像磚相關問題考論[J].敦煌研究,2018,(02):87-102.

[74]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四)——從模印胡商牽駝磚看絲路交通中的有關問題[J].敦煌研究,2019,(05):19-33.

[75]戴春陽.敦煌佛爺廟灣唐代模印塑像磚墓(五)——模印龍首犬身怪獸磚與有關問題[J].敦煌研究,2020,(04):18-25.

[76]劉棟.盛唐酒泉西溝一號墓中的“樂伎模印磚”解讀[J].中國民族美術,2021,(03):55-59.

[77]林健.甘肅出土的隋唐胡人俑[J].文物,2009,(01):71-79.

[78]楊瑾.甘肅唐代墓葬出土胡人形象:基于絲綢之路的再考察[J].黑河學院學報,2020,11(01):1-7.

[79]楊瑾.甘肅武威慕容智墓披袍俑的多元文化淵源探析[J].中原文物,2022,(04):56-66.

[80]苗亞楠.唐慕容智墓出土大象紋荒帷考論[J].形象史學,2022,(04):112-122.

[81]韓旭輝,喬洪,呂軒,等.從長安到奈良:唐代男子半臂新考[J].裝飾,2022,(12):115-123.

[82]趙豐.從陵陽公樣到皇甫新樣:慕容智墓和熱水一號大墓出土唐式緯錦比較研究[J].裝飾,2022,(12):15-22.

[83]蔡苗苗,李明珂,馬宇,等.唐慕容智墓出土陶質彩繪文物顏料分析[J].陶瓷學報,2022,43(03):492-500.

[84]BingbingLiu,YongxiuLu,YishiYang,We- nyu Wei and GuokeChen.Evaluating Water Fertiliz- er Coupling on the Variations in Millet Chaff Sizeduring the Late Seventh Century in Northwest Chi-na:Morphological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 pic Evidence from the Chashancun Cemetery [J].inSustainability,2022,(14),3581.

[85]LuYX,LiuBB,LiuRL,JiangHE,YangYS,YeQH,LiR,WeiWW,Chen GK and Dong GH.The lifestyle of Tuyuhun royal descendants: Identi fi c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buried plants in the Chashancuncemetery,northwest China[J].Frontiers" Plant" Science,2022,(13),972891.

[86]顧文婷,陳國科,魏彥飛.功能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鐵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吸附降解染料研究[J].陶瓷學報,2022,43(03):501-506.

[87]WentingGu,YanfeiWei,BingbingLiu,Li- uyongHu,LeiZhong,andGuokeChen.Polyacrylic Acid-Functionalized Graphene Ca(OH)2 Nanocom- posites for Mural Protection[J].ACS Omega,2022,7(14):12424-12429.

[88]楊文宗,顧文婷,等.吐谷渾慕容智墓《門樓圖》壁畫的科學保護與修復[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22,34(03):115-124.

[89]顧文婷,王佳,魏彥飛,等.武威慕容智墓壁畫顏料分析及制作工藝研究[J].文博,2023,(03):100-108.

[90]YanfeiWei,WentingGu,LeiZhong,Bing- bingLiu,FeixiangHuang,YuhuaChang,MingkeLi, Yaya Jing,andGuoke.Chen Investigation of Asian Dyes and Pigments from the Artifact of“Murongzhi” and the Silk Road in China[J].ACS Omega,2023,8(2):2508-2519.

[91]張偉,田小剛,魏彥飛,等.武威市天祝縣慕容智墓出土鐵鎧甲銹蝕情況分析[J].草原文物,2022,(02):98-108.

[92]張偉,田小剛,魏彥飛,等.甘肅武威慕容智墓出土銀壺制作工藝研究[J].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2022,1(04):90-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男女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91福利片|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成人综合网址| 五月婷婷欧美|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欧美国产综合|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四虎综合网|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91| 亚洲国产清纯| 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视频一区亚洲| 伊人色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午夜网站| 亚洲伊人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天天色综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区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另类|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婷五月综合|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乱强伦| 亚洲天堂2014|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第一黄色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天堂视频|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玖玖精品在线| 综合色亚洲|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国产精品v欧美|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欧美高清国产|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97视频免费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www亚洲精品|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伊人操|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