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邯鄲市肥鄉區政協組織委員讀書活動,打造了學習陣地——“讀書驛站”。在讀書驛站,我閱讀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書中一句句動情的回憶、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擔當作為的赤子情懷、嚴于律己的優良作風和堅毅正直的人格魅力,讀后深受教育和啟迪,簡要有三點體會。
念茲在茲,涵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說:“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1000多個日日夜夜,習近平同志的足跡遍及正定縣25個公社、221個大隊。他在這里打開了正定改革開放的大門,吹響了富民強縣奔小康的號角,實現了改善農民生活的承諾。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是我們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們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根本保證,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關鍵密碼”。作為一名基層政協委員,我要把“人民”二字鐫刻在心,在政協履職中更加貼近基層實際、更加符合社會需求、更加體現群眾意愿,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在2022年疫情防控較為吃緊的階段,我們為肥鄉區毛演堡鎮政府奮戰在一線的抗疫工作者捐贈了2萬只醫用口罩和礦泉水、面包、方便面等一批抗疫物資,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攜手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深學深悟,激揚“沉舟側畔千帆過”的創新斗志。在眾多的受訪者口述中,“人才九條”“六項規定”“建榮國府”“半城郊型經濟”“搞大包干試點”“給中央寫信請求核減高征購”等成了最熱點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正定工作時曾講過:“改革必然海闊天空,守舊未必風平浪靜。”在他的引領和指導下,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觀念在正定扎根。他提出甩掉正定“農業學大寨”“好縣”的包袱,在充分調研和多方溝通的基礎上,積極建言改變“高產窮縣”的現狀,還悄然搞起了“大包干”試點……滴水穿石、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改革精神成為振興正定的思想之魂、動力之源。聯想到我自己的工作實際,干事創業要想尋求突破,就要做到一個“敢”字,特別是醫療行業技術迭代快、市場競爭加劇,更要敢想敢做敢于擔當、敢為人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創新發展。同時,始終將群眾安全利益放置首位,當好群眾的“健康守門人”,推動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健康方面問題,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
俯身前沿,練就“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過硬本領。時代在不斷發展著的,唯有在與人民深入接觸中才能緊緊把握群眾的向往、明白奮斗的方向,才能聽到心聲、解決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時代扛著自行車過滹沱河,拿著“砍柴刀”一路披荊斬棘,不論風霜雪雨,不論酷暑嚴寒,跑遍了正定的每一個村落。在福建寧德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就跑遍了19個區(縣)。我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一名共產黨員,要穿上“泥靴子”,學會方言,帶著問題到一線蹲點、在一線體驗,在與人民的“同頻共振”中發現根源,真正讓提案和社情民意精準把脈、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措施和辦法,反復實踐成為“內行專家”,做出新時代政協委員的新樣子。
書可養性、學可立德,千書萬卷、字字正心。當我們翻開書本,世界便向我們展開,每個字里行間,都藏著詩和遠方,讓書香彌漫我們的履職之路,讓書香陪伴我們走向遠方!
(作者為邯鄲市肥鄉區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