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化痰通絡湯+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超急性期腦梗死治療中的效果,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于梧州市中醫醫院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就診的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1例,常規對癥治療+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和觀察組(31例,常規對癥治療+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化痰通絡湯)。兩組患者均接受持續2周的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改良Barthel指數(MBI)、Fugle-Meyer運動功能評估(FMA)量表、漢語失語癥成套測試(ABC)評分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3.55%,高于對照組的74.19%;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主癥(半身不遂、神識昏迷、言語蹇澀、口舌歪斜)的積分及高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漿黏度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MBI、FMA評分、ABC評分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超急性期腦梗死在常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基礎上聯合應用中藥化痰通絡湯的治療效果顯著,能夠加速患者臨床癥狀緩解,通過降低血液黏度,進而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恢復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關鍵詞】腦梗死 ; 超急性期 ; 化痰通絡湯 ; 阿替普酶 ; 靜脈溶栓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014.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05
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最常用的手段,通過挽救梗死灶周圍受損但未死亡的神經細胞,促進其恢復正常,進而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急性腦梗死發病4.5 h內為超早期,是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關鍵期[1]。阿替普酶作為常用的靜脈溶栓藥物之一,可溶解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促進腦組織血供恢復,其臨床療效已得到廣泛認可。但現階段臨床中靜脈溶栓治療對受損腦神經功能的恢復作用有限,整體療效尚達不到理想狀態。隨著中醫藥在臨床廣泛應用,中醫學認為急性腦梗死屬于“中風”的范疇,病機主要為正氣不足、血瘀痰凝、脈絡阻滯、氣血不暢。化痰通絡湯可發揮補氣養血、化痰利水、活血化瘀的作用,輔助西醫藥物治療,可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2]。鑒于此,本研究采用化痰通絡湯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并探討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梧州市中醫醫院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就診的62例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1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8、13例;年齡45~77歲,平均(62.54±5.49)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4例;年齡47~76歲,平均(63.52±5.4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 [3]《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 [4]中西醫關于腦梗死和中醫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者;發病4.5 h以內者;符合靜脈溶栓指征者;中醫辨證為痰瘀阻絡證者。排除標準:合并腦出血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腦栓塞者,如腦腫瘤、腦外傷等;具有溶栓禁忌證者;近期行外科大手術治療或有急性出血傾向者。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溶栓治療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amp;Co.KG,注冊證號SJ20160055,規格:50 mg/支),按0.9 mg/kg體質量計算,不超過90 mg/d。首先將阿替普酶總劑量的10%加入等量的滅菌注射用水中,于1 min內完成靜脈推注;剩余的90%則于1 h內靜脈滴注。溶栓治療后予以常規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營養神經,同時予以控制血壓、血糖等對癥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化痰通絡湯治療,其中生黃芪60 g,橘紅、石菖蒲、遠志、茯神、生白術各30 g,川芎、枳殼、紅花、黨參、天麻、丹參各20 g,全蝎6 g,蜈蚣2條,法半夏、炙甘草各15 g。以水煎煮至300 mL,早晚各1次,150 mL/次,1劑/d。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判定,顯效:患者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消失,生活基本可自理,NIHSS評分減小幅度gt;75%;有效: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能獨立行走,生活部分能自理,50% lt; NIHSS評分降低 ≤ 75%;一般: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扶持能站立,生活不可自理,10% lt; NIHSS評分降低 ≤ 50%;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加重,生活不可自理,NIHSS評分下降幅度≤ 10% [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一般)例數/總例數×100%。②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評估患者中醫癥狀的變化,主要包括半身不遂、神識昏蒙、言語蹇澀、口舌歪斜。根據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進行評分,分別評為0、2、4、6分,分值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4]。③改良Barthel指數(MBI):治療前后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MBI包括10項內容,最高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佳[5]。④Fugle-Meyer運動功能評估(FMA)量表:治療前后評估患者肢體功能變化情況,FMA量表總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肢體功能越強[6]。⑤漢語失語癥成套測試(ABC):治療前后從口語表達、聽語理解、閱讀、書寫4個方面評估患者語言功能變化,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語言功能恢復越好[7]。⑥血液流變學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注入含肝素鈉(20 U/mL)抗凝采血管中,并搖勻。使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儀(北京普利生儀器有限公司,型號:LBY-N6 Compact)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經K-S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則以( x ±s)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主癥(半身不遂、神識昏迷、言語蹇澀、口舌歪斜)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MBI、FMA評分、ABC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MBI、FMA評分、ABC評分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高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漿黏度低于治療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效果與溶栓治療時間窗存在密切關系,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被認為是改善腦梗死患者預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盡管如此,既往研究表明,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靜脈溶栓后出現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狀況[8]。隨著中醫藥在臨床廣泛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急性腦梗死在中醫學中屬于“卒中”“中風”等范疇,《白證指南醫案》如云“精血衰耗……,內風時起”。張仲景《金醫要略·中風歷節病》則對“中風”病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寸口脈浮而緊,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入于臟者,舌即難言,口吐涎。”可見急性腦梗死辨證為本虛標實,血瘀痰濁、氣虛脈阻、肝腎虧虛為其主要病因,其中痰瘀阻絡證最為常見,痰血屬陰而易結凝固,氣血流暢則津液并行,患者常因飲食不節而致脾胃失司,痰濁而內生,加之其素體虛弱,瘀阻于內,故與痰瘀并存而致經脈痹,應以祛風化痰、活血益氣、疏經通絡為主進行治療[9]。化痰通絡湯中法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橘紅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黨參具有生精養血、補中益氣的功效;生黃芪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益衛固表的功效;全蝎、蜈蚣散結攻堅,息風止痙;川芎、紅花、丹參助力活血化瘀,增加功效;遠志、石菖蒲、茯神是祛痰開竅藥,具有寧心安神、祛痰開竅的作用;枳殼具有理氣寬中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痰飲內停;天麻息風平肝;白術泄濁化痰、燥濕健脾;炙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諸藥合用能起到化痰泄濁、活血化瘀、通絡行氣的功效[10-11]。
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醫(半身不遂、神識昏迷、言語蹇澀、口舌歪斜)積分低于對照組,同時總有效率和MBI、FMA評分、ABC評分升高,提示化痰通絡湯與阿替普酶聯合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增強患者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化痰通絡湯與靜脈溶栓聯用在快速開通梗阻血管同時也能起到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利于進一步提高療效[12]。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高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液黏度、血漿黏度低于對照組,提示化痰通絡湯與阿替普酶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通過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減輕血漿黏度,進而發揮治療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法半夏中的生物堿能增強抗氧化能力,對抗氧化應激產生的損傷,保護中樞神經細胞;黨參可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增強造血功能,有改善微循環之作用;天麻具有擴張腦血管、提高腦組織抗缺氧能力、保護星形膠質細胞等作用;丹參能提升血管生成素-1及低氧誘導因子-1α的表達水平,通過促進腦血管新生來改善臨床癥狀;石菖蒲有改善血腦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損傷[13-14]。
綜上,超急性期腦梗死在常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基礎上聯合應用中藥化痰通絡湯的治療效果顯著,能夠加速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通過降低血液黏度,進而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恢復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邱宏磊, 石秋艷, 楊斌, 等.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對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及超敏 -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23(4): 273-278, 296.
張守菊, 李德成. 祛瘀化痰通絡湯聯合阿替普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血清NSE、S-100β、MBP水平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0, 29(1): 95-98.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 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38(2): 136-144.
王賽華, 施加加, 孫瑩, 等. 簡體版改良Barthel指數在腦卒中恢復期中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 中國康復, 2020, 35(4): 179-182.
呂潔, 張永梅, 劉南平, 等. F波結合FMA量表對腦梗死偏癱早期康復治療的評估[J]. 寧夏醫學雜志, 2013, 35(1): 32-34.
梁俊杰, 陳卓銘, 陳玉美, 等. 基于認知神經心理學研究的失語癥評定及治療進展[J]. 廣東醫學, 2017, 38(19): 3049-3051.
魏玉玲, 劉松年, 席佳佳. 加味化痰通絡湯聯合西藥治療中風病風痰瘀阻證療效及對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研究[J]. 陜西中醫, 2019, 40(4): 434-436.
佘顏, 龍須, 鄧常清, 等 中風Ⅱ號方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損傷及炎癥反應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21, 28(6): 653-657.
劉蕊, 馬力, 江禮焰, 等. 化痰通絡湯對風痰阻絡型腦梗死病人神經功能及血清淀粉樣蛋白A、糖化血清蛋白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23, 27(2): 396-400.
于茜楠. 針刺聯合化痰通絡湯治療風痰瘀阻型腦梗死急性期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3, 21(2): 128-130.
施秀娟. 注射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協同化痰通絡湯口服對腦梗死溶栓成功率的影響及出血風險評估[J]. 中醫臨床研究, 2020, 12(35): 62-65.
蔡秀英, 王振, 師淑花. 化痰通絡湯治療急性腦梗死(痰瘀阻絡證)療效及對血小板參數的影響[J]. 中國中醫急癥, 2021, 30(5): 846-848.
梁占虎. 加味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湯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效果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1): 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