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快速康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血清骨保護素(OPG)、骨鈣素(BG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試驗組患者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兩組患者在院期間實施快速康復護理,術后均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術前和術后1周的骨代謝指標,以及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分和關節活動度。結果 術后6個月試驗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術后1周兩組患者血清OPG、BGP水平均高于術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血清β-CTX水平均低于術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VAS評分均低于術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Harris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均大于術前,且試驗組大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可有效調節骨代謝水平,減輕疼痛程度,促進髖關節功能快速恢復,增大關節活動度,提升生活質量和髖關節功能優良率。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 ; 全髖關節置換術 ; 快速康復護理 ; 骨代謝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132.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43
股骨頸骨折常發生于老年群體,多與骨質疏松致使患者的骨量下降有關,若遭受到外界暴力或輕微的扭轉均可導致骨折。半髖關節置換術可充分暴露患者的股骨頸,將股骨頭取出,置入合適的假體,操作簡單便捷,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患者術后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髖部疼痛,影響術后的功能恢復[1]。而全髖關節置換術主要通過采用人工髖關節假體將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部髖關節進行替代,可保證患者髖臼和股骨假體完全貼合,促進髖關節運動功能的恢復[2]。快速康復護理主要通過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全過程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減輕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快速康復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血清骨保護素(OPG)、骨鈣素(BG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8、22例;年齡62~77歲,平均(68.51±2.47)歲;Garden分型[4]:Ⅰ型18例、Ⅱ型14例、Ⅲ型7例、Ⅳ型1例。試驗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23例;年齡61~78歲,平均(68.36±2.62)歲;Garden分型:Ⅰ型17例、Ⅱ型13例、Ⅲ型8例、Ⅳ型2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進行對比分析。診斷標準:參照《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 [5]中關于股骨頸骨折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活動受限,髖部出現疼痛癥狀,患肢呈現短縮畸形者;單側股骨頸骨折者等。排除標準:合并造血功能障礙者;伴有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者;存在類風濕關節炎或髖關節置換術史者等。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與護理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患者取健側臥位,行全身麻醉處理后,在髖關節后緣的外側作切口,打開關節囊,將股骨頸充分顯露并切斷,隨后將股骨頭取出,保留殘端約1.3 cm,對髓腔進行沖洗,并用骨水泥灌注,將雙極股骨頭假體置入,對長度進行調整,確保合適后,持續穩定加壓,直至骨水泥干燥后縫合,放置引流管。試驗組患者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在髖關節后緣的外側作切口,鈍性分離筋膜,直至充分暴露股骨頭和股骨頸,對患者的股骨頸實施截骨后取出股骨頭,清理盂唇,對髖臼軟骨進行磨銼,直至骨面發生點狀滲血后對髖臼進行沖洗,隨后將骨水泥進行灌注,并置入適宜的全髖關節假體,持續穩定加壓,對切口進行縫合,放置引流管。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6個月。
1.2.2 護理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快速康復護理,若患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及時實施血壓和血糖調控處理。①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講解股骨頸骨折、關節置換術治療相關知識與相關注意事項,告知術前6 h內禁食、禁飲,利用圖文結合示范指導患者練習踝泵運動;②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等生命體征,術中采用保溫毯,盡量減少患者皮膚暴露,加溫輸注液體、血液制品,使用限制性輸液模式,晶體液與膠體液比值為1∶1;③術后叮囑患者多飲水,并鼓勵患者早期進行床上康復訓練,按時為患者按摩肢體,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胃腸蠕動、體力的恢復,減少腹內粘連,利于創口愈合,協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制定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術后出現的疼痛癥狀實施針對性的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依據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6]評估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的髖關節優良情況,Harris評分≥ 85分可評為優;76分≤Harris評分 lt; 85分可評為良;66分≤ Harris評分 lt; 76分可評為可;Harris評分 lt; 66分可評為差。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分別于術前和術后1周采集兩組患者5 mL的空腹靜脈血,離心(3 000 r/min,15 min)處理,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OPG、BGP、β-CTX水平。③分別于術前和術后6個月,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7]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總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采用Harri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髖關節活動度越好;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 [8]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④分別于術前和術后6個月采用可穿戴關節活動度測量儀(北京醫邁科技有限公司,京械注準20182070410,型號:QD-V)檢測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W法檢驗證實均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優良率比較 術后6個月對照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優14例,良16例,可7例,差3例;試驗組患者優2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試驗組患者優良率[92.50%(37/40)]高于對照組的[75.00%(3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4.501, Plt;0.05)。
2.2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術后1周兩組患者血清OPG、BGP水平均高于術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血清β-CTX水平均低于術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VAS、Harris、SF-36評分比較 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VAS評分均低于術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Harris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比較 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均大于術前,且試驗組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成本低、創面小,通過置入假體的方式,對骨折部位進行修復,操作簡單且術中出血量較少,并可改善髖關節運動功能,但會出現假體松動的情況,致使患者假體的翻修率明顯升高。全髖髖關節置換術可對髖關節周圍病變的組織進行清除,把髖關節骨性結構全部置換,減輕患者關節損傷,而半髖髖關節置換手術是單純股骨頭置換[9]。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早期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改善患者因臥床而導致的肌力減退、關節僵硬等問題,提高患者步行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加快關節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試驗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優良率、Harris、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可有效減輕疼痛程度,促進髖關節功能快速恢復,提升生活質量和髖關節功能優良率。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保證患者的髖關節與正常的生物力學性能相吻合,促進患者股骨頭活動范圍增加,關節活動度的恢復,患者骨代謝趨于平衡,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快速康復護理可在術后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或床上坐位活動,可提高骨形成與成骨細胞活性,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減輕機體創傷[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試驗組患者血清OPG、BG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β-CTX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6個月試驗組關節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可有效調節血清骨代謝水平,增大關節活動度。
綜上,全髖關節置換術聯合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可有效調節骨代謝水平,減輕疼痛程度,促進髖關節功能快速恢復,增大關節活動度,提升生活質量和髖關節功能優良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陳尉, 張國如, 王楊. 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J]. 臨床骨科雜志, 2020, 23(2): 301.
楊勇, 郭慶華, 陳志輝. 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0, 28(6): 560-562.
楊萍, 文阿麗, 馬阿妮. 股骨頸骨折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0, 24(16): 88-91.
鄧波, 王靜成, 熊傳芝, 等. 老年股骨頸骨折Garden分型對圍手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J]. 江蘇醫藥, 2016, 42(10): 1173-1174.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創傷骨科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創傷專家工作委員會. 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8, 20(11): 921-928.
宋建康. 髖關節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療效及Harris評分的影響[J]. 中國醫藥科學, 2017, 7(17): 223-226.
孫兵, 車曉明.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645.
王坤. 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571.
張紅彪. 全髖關節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臨床對比研究[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22, 28(3): 169-171.
黎春芳. 快速康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病人圍手術期的應用分析[J]. 黑龍江中醫藥, 2019, 48(4): 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