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斑禿以非瘢痕性脫發及突發性脫發為主要特征,傳統免疫療法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長期應用安全性較差;紫外線光療屬于臨床治療皮膚病的常用物理療法,其中308 nm準分子光屬于紫外光,不僅光純度高,同時作為中波紫外光可通過濾片阻斷短波紫外光,在皮膚病的臨床治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且具有治療見效快、療程短與安全性高等特點。現就斑禿的病因病機、斑禿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及308 nm準分子光治療的機制和原理進行總結分析,以期為臨床對308 nm準分子光的應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斑禿 ; 308 nm準分子光 ; 免疫因素 ; 物理治療
【中圖分類號】R7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135.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44
斑禿屬于臨床多發性、非瘢痕性、脫發性疾病,以突發性斑片狀脫發為主要臨床表現,癥狀包括卵圓形或者圓形非瘢痕性毛發脫失斑,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病情嚴重者可進展為普禿或者全禿。臨床上針對斑禿的治療方式較多,如口服免疫抑制劑、補骨脂素及富血小板血漿局部注射等,但傳統療法治療周期長,且適用性有限,無法應用于普禿、全禿及大面積皮損患者中,而疾病本身易反復發作,長期用藥患者依從性不佳,反復注射也增加了患者治療的疼痛和不便[1]。目前臨床聯合使用物理療法治療皮膚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為斑禿的治療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且物理療法安全性好,可重復性強,易于控制,常見的有冷凍治療、光化學療法及308 nm準分子激光和準分子光、二氧化碳(CO2)點陣激光等[2]。 308 nm準分子光屬于單頻中波紫外光,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達到真皮層并對斑禿部位毛囊發揮作用,誘導毛囊周圍T淋巴細胞凋亡,同時還能夠下調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干擾素-γ(IFN-γ)等細胞因子合成與分泌,在斑禿治療方面效果確切[3]。因此,現就斑禿的發病機制、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及308 nm準分子光治療的作用機制、安全性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斑禿的治療提供參考。
1 斑禿的病因病機
斑禿是一種由T淋巴細胞介導的較為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其特征是突發性及非瘢痕性脫發,該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臨床目前認為,斑禿的致病因素可能與遺傳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等有關。
1.1 遺傳因素 斑禿在人群中多為散發,且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對比利時和德國的206例斑禿患者的一級親屬(1 029名)和二級親屬(2 625名)進行調查,患者一級親屬中父母、同代及子女的發病風險分別為7.8%、7.1%、5.7%,二級親屬發病風險略高于普通人群,且先證者(在對某個遺傳性狀進行家系調查時,其家系中第一個被確診者)和一級親屬的發病年齡明顯相近[4]。有研究調查了226例中國兒童斑禿患者,統計結果顯示,其一級、二級和三級親屬的患病率分別為2.87%、0.4%、0.13%,發病遺傳度分別為51.20%、46.25%、25.65%,因此認為遺傳在該疾病的發病中影響較大[5]。
1.2 精神因素 斑禿患者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大腦皮層興奮抑制功能失調,并出現內分泌系統功能和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影響了毛發、毛囊正常生長[6]。斑禿患者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下,會使機體內CD4+/CD8+比值下降,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數量減少,降低T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活性,導致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影響頭皮毛囊的分子結構組成,使毛囊周圍大量淋巴細胞浸潤,導致毛囊生長期營養不良,提前進入退行期,從而引起疾病的發生。
1.3 免疫因素 斑禿患者皮損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毛囊周圍有大量CD4+、CD8+等T淋巴細胞浸潤,活化后可分泌白細胞介素-1β(IL-1β)、IFN-γ等細胞因子,其中IL-1β對毛發生長可產生抑制作用,對毛發正常生長周期產生干擾,使其過早向終止期轉化[7]。斑禿患者外周血存在輔助性T淋巴細胞1(Th1) / 輔助性T淋巴細胞2(Th2)細胞分化失衡,Th1細胞居優勢,因而皮損毛囊周圍IFN-γ大量表達,介導毛囊部位的局部炎癥反應,從而導致毛發生長調控紊亂,引起脫發。
2 斑禿臨床常用治療手段
目前針對斑禿患者有許多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以下從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3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2.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類、他克莫司、局部外用米諾地爾、接觸致敏劑等,在局限性片狀斑禿患者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
2.1.1 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主要通過抑制免疫系統和抗炎作用,促使局部毛發再生,具有見效快、療效好等特點,但局部應用可能會導致毛囊疾患、皮膚萎縮等,系統應用可引發血壓、血糖升高、感染加重等不良反應[8]。
2.1.2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為免疫抑制性大環內酯類藥物,具有較強的免疫調節作用,可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但臨床單獨外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推測可能與他克莫司的分子量大、藥物不易滲透皮下等特點有關。
2.1.3 局部外用米諾地爾 局部外用米諾地爾能夠刺激毛囊生長,加快毛發再生,還能夠降低T淋巴細胞炎癥浸潤與炎癥反應,抑制脫發并可對毛囊生長期發揮維持作用,能夠有效延長毛囊上皮存活時間,但治療周期較長且易復發。
2.1.4 接觸致敏劑 接觸致敏劑通過誘發局部遲發型變態反應,抑制局部免疫反應和炎癥因子的活化與釋放,使休止期毛囊再次進入生長期,其中應用較多的是二苯基環丙烯酮;文獻數據顯示,其治療脫發的有效率多在53.75%左右,且對于脫發面積小、病程短的重癥斑禿患者療效較好[9]。但是臨床需要注意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例如瘙癢、濕疹、紅斑等,及時干預以減輕不良反應對患者造成的影響。
2.2 心理治療 斑禿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不良心理情緒突出,這可能與機體炎癥反應誘導的神經遞質分泌紊亂有關。相關研究顯示,相對于普通人群,斑禿患者的負性情緒更為突出,發生不良情緒的概率更高,這些不良情緒會對個人、社會和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斑禿的治療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心理干預[10]。臨床可通過長期、循序漸進地對斑禿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了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的原因,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鼓勵患者正面面對情緒,引導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疾病和生活。
2.3 物理治療 常見物理治療有冷凍治療、光化學療法、CO2點陣激光及308 nm的準分子激光和準分子光等。
2.3.1 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利用低溫液氮冷凍來使脫發區局部反復受到寒冷的刺激,這種刺激會通過神經進行傳導,因而可以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而且還會反射作用于植物神經,促使患病部位皮膚血管的舒縮,使得毛囊的血液供應得以增加,這對于毛發的生長能起到很好的促進
作用[11]。
2.3.2 光化學療法 該治療方案是使用光敏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使表皮內發生光化反應,引起血管擴張,加快毛囊周圍的血液循環,激發局部組織細胞的活力,加速毛囊組織的修復,從而促進毛發的生長,但治療后極易復發,往往需維持治療,且易出現光毒性反應、皮膚光老化、光敏性皮損等情況。
2.3.3 CO2點陣激光 CO2點陣激光能形成顯微熱損傷柱,產生的創傷可以誘導細胞生長因子的表達,啟動皮膚的損傷后修復機制,在治療凹陷性淺表瘢痕顯示出較好的治療效果,但CO2點陣激光不能促使斑禿脫發區內毛發的生長,而能通過大量細孔的形成,以利于藥物的滲透和吸收。
2.3.4 308 nm準分子激光 308 nm準分子激光是由氯原子、氙原子發生解離而出現的308 nm脈沖激光,其波長低于中波紫外線,在斑禿治療中,可以對皮損區T淋巴細胞發揮細胞毒作用,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或誘導免疫調節作用等。
2.3.5 308 nm準分子光 相較于308 nm準分子激光,308 nm準分子光雖然具有相似的作用,但是其主要采用非激光處理方式,且能夠迅速對目標組織發射出比窄譜中波紫外線高出近10倍的能量。
2.4 其他治療 克立硼羅屬于以硼為基礎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在炎癥性線狀表皮痣、脂溢性皮炎、白癜風、銀屑病及特異性皮炎等病癥治療中均有著廣泛的應用,且效果理想,原因可能在于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能夠對應用區域直接發揮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能夠在保證用藥效果的情況下降低胃腸道反應發生率[12]。張帆等[13]研究中為斑禿患者應用克立硼羅軟膏,持續用藥1個月后患者出現約40%的新生頭發,色澤烏黑,持續用藥2個月后患者斑禿部位毛發再生且毛發色澤、粗細與分布密度等均與周圍正常毛發無異。
3 308 nm準分子光治療斑禿
308 nm準分子光治療系統發光源是在高頻電場作用下由氯原子與氙原子組成的分子,氯原子可接受一個來自于氙氣的電子,被激活后氙原子與氯原子處于不穩定結合狀態并生成單頻準分子光,308 nm因波長較短無法穿透至被炎癥因子影響的毛囊細胞,但是可對T淋巴細胞凋亡發揮誘導作用,從而取得治療效果。
3.1 308 nm準分子光的作用機制 308 nm準分子光誘導毛發再生的作用機制包含誘導T淋巴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及影響抗原表達細胞等3個方面。
3.1.1 誘導T淋巴細胞凋亡 308 nm準分子激光可誘導T淋巴細胞凋亡,紫外線照射至皮損部位時被內源性生物基因吸收并發生光化學反應,使得皮膚出現生物學改變,同時其還可直接作用于皮損處浸潤的T淋巴細胞,從而加快T淋巴細胞凋亡,進而抑制其對毛囊的免疫反應,促進毛發生長與色素合成,而且隨著照射時間延長,皮損部位大量T淋巴細胞被清除[14]。 MOON等[15]應用308 nm準分子光對斑禿動物模型進行治療,病理學評估結果表明,治療后濾泡周圍CD4+、CD8+ T淋巴細胞浸潤明顯減少。
3.1.2 抑制細胞因子的產生 308 nm準分子光能夠對細胞因子的產生發揮抑制作用,斑禿患者接受308 nm準分子光治療后IL-8、TNF-α、IFN-γ等細胞因子水平降低時,皮損部位細胞因子數量即可恢復至正常水平,上述細胞因子下調對改善斑禿癥狀及毛發再生能夠發揮積極作用。308 nm準分子光還能夠縮短角質形成周期,從而能夠對角質形成細胞分泌的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及其他細胞因子功能產生影響。
3.1.3 影響抗原表達細胞 人體皮膚中主要的抗原遞呈細胞為朗格漢斯細胞,308 nm波長被認為是紫外光,能抑制Langerhans細胞表面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 Ⅱ類分子的轉錄、表達和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同時還能抑制細胞間黏附分子-1、刺激分子B7-1(CD80+)、B7-2(CD86+)的表達,導致朗格漢斯細胞和T淋巴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受損[16]。邵佳等[17]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應用5%米諾地爾酊外用治療,用量為1 mL/次,1次/d,按摩至皮膚完全吸收;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應用308 nm準分子光治療,治療頻率為2次/周,根據患者皮膚反應對照射劑量進行調整;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國際通用脫發嚴重程度工具(SALT)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予以斑禿患者308 nm準分子光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脫發程度,顯著提升臨床總有效率,臨床治療價值較高。
3.2 308 nm準分子光的安全性 308 nm準分子光療效比較高,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自限性或者急性光毒反應。 308 nm準分子光有助于促進斑禿部位毛發再生,且斑禿復發率較低,能夠取得確切的治療效果,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常見不良反應包括短暫瘙癢、紅斑及疼痛等。鄭雅男等[18]研究中,對照組斑禿患者采用復方甘草酸苷與紫外線照射治療,觀察組斑禿患者應用308 nm準分子光與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兩種方法治療斑禿,可進一步縮短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且可在保證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
現階段,國內外均無關于長期應用308 nm準分子光治療而致癌的報道,與傳統光療相比,308 nm準分子光療累積劑量相對更低,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19]。長期慢性紫外線照射可導致DNA突變概率升高,使得癌基因被激活,或者免疫抑制導致T淋巴細胞凋亡及NK細胞活性下降,繼而造成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下降[20],但是目前臨床尚無關于308 nm準分子光引發皮膚腫瘤的相關報道,長期治療的致癌性仍需進一步觀察和驗證。
4 小結與展望
臨床治療斑禿的方法較多,系統用藥及局部治療等均可取得一定的療效,藥物治療容易誘發不良反應,相比于其他療法,308 nm準分子光治療更加安全和方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高,而且與傳統紫外線療法相比,308 nm準分子光療法所需的累積照射劑量更少,在斑禿、白癜風及銀屑病等皮膚疾病治療中應用日益廣泛。但是由于308 nm準分子光臨床應用時間較短,其治療作用機制、生物學效應及應用安全性等仍需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參考文獻
宮澤琨, 卞亞偉. 斑禿治療研究進展[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1, 20(3): 321-325.
MLACKER S, ALDAHAN A S, SIMMONS B J, et al. A review on laser and light-based therapies for alopecia areata[J]. J Cosmet Laser Ther, 2017, 19(2): 93-99.
許潔, 周翹楚, 佟冬青, 等. 308 nm準分子光治療兒童斑禿療效觀察及對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10): 777-779.
BLAUMEISER B, GOOT I V D, FIMMERS R, et al.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alopecia areata[J]. J Am Acad Dermatol, 2006, 54(4): 627-632.
XIAO F L, YANG S, LIU J B,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alopecia areata in China: A study of 226 patients[J]. Pediatr Dermatol, 2006, 23(1): 13-18.
魏文國,曾三武. 斑禿發病機制最新研究進展[J].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2021, 44(2): 168-172.
KOSSARD S, SHERIFF T, MURRELL D. T-Cell-Driven fibroinflammation inducing follicular dedifferentiation in alopecia areata and IgG4-modified disease[J]. Am J Dermatopath, 2021, 43(12): 955-961.
孫丹, 楊曉紅, 何慧英, 等. 生發Ⅰ號聯合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斑禿患者禿眉的臨床觀察[J]. 云南中醫學院學報, 2015, 38(5): 84-86, 100.
趙瑩, 晁青, 陳海蓮. 接觸致敏劑治療重型斑禿療效及作用機制[J].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 2014, 26(2): 22-24.
葛維維, 陳再明, 汪勇, 等. 常規治療聯合心理治療對斑禿患者的療效觀察[J]. 浙江臨床醫學, 2021, 23(11): 1604-1606.
尹琳, 段云濤, 茶胤. 復方甘草酸苷片聯合冷凍療法治療斑禿的療效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 2015, 23(21): 106-107.
唐波, 傅榕賡, 盛文兵, 等. PDE-4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 化學試劑, 2015, 37(9): 803-808.
張帆, 糜自豪, 孫勇虎. 外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軟膏治療斑禿一例附文獻復習[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22, 38(4): 217-219.
許潔, 周翹楚, 佟冬青, 等. 308 nm準分子光治療兒童斑禿療效觀察及對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10): 777-779.
MOON J H, BANG C Y, KANG M J,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308-nm excimer laser on alopecia areata in an animal model[J]. Ann Dermatol, 2019, 31(4): 463-466.
頓耿, 焦運慧, 張文文, 等. 熱應激聯合308 nm準分子光對白癜風療效及T細胞亞群的影響[J]. 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 2020, 27(5): 325-329.
邵佳, 顧科峰, 章莉, 等. 308 nm準分子光聯合5%米諾地爾酊治療斑禿療效觀察[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2, 32(1): 54-55.
鄭雅男, 湯榕, 肖珍珍. 308 nm準分子光對比UVB紫外線治療斑禿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 25(14): 105-106, 157.
HAMZAWI N.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308-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amp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alopecia areata[J]. Int J Trichology, 2019, 11(5): 199-206.
KIANFAR N, DASDAR S, MAHMOUDI H,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308-nm excimer laser with intralesional corticosteroid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opecia areat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Laser Surg Med, 2022, 54(4): 50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