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貝達喹啉聯合多元化護理對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痰菌轉陰率、免疫功能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響。方法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分為兩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耐多藥肺結核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服用安慰劑,觀察組患者則使用富馬酸貝達喹啉片治療,均治療24周,并在治療期間接受多元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6、12、24周后痰菌轉陰率,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炎癥因子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6~24周后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均呈逐漸升高趨勢,且治療12、24周后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免疫指標升高,炎癥指標降低,觀察組免疫指標高于對照組,炎癥指標低于對照組(均Plt;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7.50%,觀察組為50.00%,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以貝達喹啉聯合多元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痰菌轉陰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耐多藥肺結核 ; 貝達喹啉 ; 多元化護理 ; 免疫功能 ; 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12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42
肺結核是一種由于結核分歧桿菌感染所引起的呼吸系統傳染疾病,目前,臨床對于結核病患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隨著藥物的過度使用,結核分歧桿菌的耐藥情況極大地提高了臨床防控難度,而耐藥肺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肺結核病已成為了結核病控制工作的重大難題。臨床對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的治療主要摒棄異煙肼或利福平等一線抗結核藥物,轉而使用二線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但治療時間較長,且治愈率較為低下。貝達喹啉的作用機制與傳統抗結核病藥物作用機制不同,這也導致了其與傳統抗結核藥物之間并無交叉耐藥性,能夠對耐多藥結核分歧桿菌形成有效殺傷[1]。由于耐多藥肺結核病治愈率低下,且病程較長,導致患者對治療存在抵觸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多元化護理更重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樹立患者治療信心,疏導負面情緒,以加強治療效果[2]。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以貝達喹啉聯合多元化護理進行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佛山市第四人民醫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9、11例;病變類型:空洞型26例,浸潤型14例;年齡21~58歲,平均(36.99±6.13)歲;病程1~6年,平均(2.97±1.06)年。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8、12例;病變類型:空洞型24例,浸潤型16例;年齡22~59歲,平均(37.17±6.24)歲;病程1~5年,平均(2.91±1.03)年。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耐藥結核病的治療與控制》 [3]中相關標準者;經分子生物學檢測初步確診者;后續接受傳統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確定耐藥種類者等。排除標準:對常規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案及貝達喹啉有過敏史者;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傷者;免疫障礙者等。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案:口服鹽酸莫西沙星片(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006,規格:0.4 g/片),0.4 g/次,1次/d;丙硫異煙胺腸溶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04,規格:0.1 g/片),0.25 g/次,2~3次/d;吡嗪酰胺膠囊(沈陽同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3305,規格:0.25 g/粒),0.75 g/次,3次/d;環絲氨酸膠囊(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63,規格:0.25 g/粒),0.25 g/次,2次/d;利奈唑胺片(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096,規格:0.6 g/片),0.6 g/次,1次/d。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方案的基礎上使用富馬酸貝達喹啉片(北京福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922,規格:100 mg/片),400 mg/次,1次/d,用藥2周后調整劑量為200 mg/次,3次/周。對照組則服用安慰劑,安慰劑為院內自制淀粉片,100 mg/片,用藥頻率和劑量同觀察組。均持續治療24周。
1.2.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接受多元化護理:①收集患者病歷資料,并綜合分析患者基本情況與護理需求,根據多元化護理理念制定全方位的系統性護理計劃;②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采取對應的科普方法,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對于疾病的認識程度,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③醫護人員須積極與患者溝通,并評估其心理變化,耐心解答其對于疾病的疑問及顧慮,對負面情緒進行合理疏導;④在患者未發生咯血或未處于疾病急性發作期間,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并加強督導,避免患者由于前期鍛煉后所產生的不適感放棄鍛煉,并提高其鍛煉意識,使患者出院后仍舊能夠按時鍛煉。
1.3 觀察指標 ①收集患者治療6、12、24周后痰液進行痰結核桿菌培養,計算痰菌轉陰率。②于治療前后取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靜置30 min后置于離心機進行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③血液采集及血清分離方法同②,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④統計患者QT間期延長、心律失常、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咯血及肝功能損傷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量資料均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比較 治療6~24周后兩組患者痰菌轉陰率均呈逐漸升高趨勢,且治療12、24周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免疫指標升高,觀察組免疫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降低,觀察組上述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7.50%,觀察組為50.00%,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臨床上對于耐多藥肺結核一般多以二線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但臨床實際應用中不規范使用情況較為常見,容易更進一步增加耐藥性,進而影響患者預后[4]。貝達喹啉與既往常規抗結核藥物治療機制均不相同,因此與常規抗結核藥物無交叉耐藥,提高了對耐多藥結核桿菌的殺滅效果,并能夠降低耐多藥結核桿菌對肺組織的損傷,幫助肺部病灶吸收[5];該藥通過影響結核分枝桿菌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阻斷其能量供應,進而對耐多藥肺結核分歧桿菌起到抗菌、殺菌作用;此外,貝達喹啉能夠促進T淋巴細胞正常增殖反應,增強淋巴細胞轉化與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促進機體循環代謝功能的穩定,促使免疫功能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6]。多元化護理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認知,配合心理疏導,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從而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鞏固治療效果[7]。本研究中,較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12、24周后痰菌轉陰率與治療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顯著升高,表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以貝達喹啉聯合多元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痰菌轉陰率,并改善免疫功能。
當機體出現炎癥時,會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從而使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炎癥反應加重;IL-17是一種促炎因子,且有研究報道,IL-17參與耐多藥肺結核免疫調控過程[8]。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炎癥因子水平,結果顯示,較對照組,觀察組的血清TNF-α、CRP、IL-17顯著降低,提示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以貝達喹啉聯合多元化護理進行治療能夠減輕炎癥反應。究其原因,貝達喹啉通過抑制敏感菌株、多藥耐藥菌株等的繁殖,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發揮抗炎作用;且該藥物具有較強的組織穿透力,以及強效殺菌作用,能夠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9]。多元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更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轉化自身角色,從而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無縫隙的整體護理,使患者能夠享受到高質量護理服務,鞏固治療效果[10]。
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說明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以貝達喹啉進行治療安全性良好,但觀察組患者QT間期延長發生率偏高,可能與藥物相互作用有關,因此建議在使用貝達喹啉治療時,臨床監測心電圖,觀察患者心臟不良反應,保證用藥安全性。
綜上,耐多藥肺結核病患者以貝達喹啉聯合多元化護理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痰菌轉陰率,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良好,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鄒莉萍, 時正雨, 梁麗, 等. 不同起始劑量利奈唑胺聯合貝達喹啉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中國熱帶醫學, 2021, 21(11): 1056-1061.
王玉英, 郭苗. 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貴州醫藥, 2020, 44(1): 152-154.
羊海濤, 陸偉, 竺麗梅. 耐藥結核病的治療與控制[M]. 北京: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14: 78-81.
丁彩紅, 熊瑜, 王慶, 等. 含貝達喹啉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早期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 中國防癆雜志, 2021, 43(9): 893-898.
吳國蘭, 高靜韜, 陳曉紅, 等. 含貝達喹啉方案治療耐多藥/廣泛耐藥結核病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防癆雜志, 2021, 43(9): 899-904.
常瑞霞, 可春梅. 貝達喹啉治療耐多藥結核病的療效和安全性[J].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21, 19(3): 57-60.
胡媛媛, 丁麗麒. 多元化護理干預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負性情緒及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 2021, 50(21): 3093-3095.
牟厚玲. 貝達喹啉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河北醫藥, 2021, 43(19): 2955-2957, 2961.
班立芳, 馬崢, 孔慶飛, 等. 貝達喹啉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免疫功能及細胞因子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0, 17(16): 2292-2294.
劉紅波, 樂麗麗, 云嘉麗, 等. 早期多元化護理干預模式在ICU睡眠剝奪患者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1, 40(20): 375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