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一次性根治術與常規切開引流術對肛周膿腫患者肛門恢復情況、氧化指標、炎癥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精誠博愛醫院有限公司收治的5例與北京豐益肛腸醫院收治的45例肛周膿腫患者,共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切開引流術治療,觀察組患者行一次性根治術治療,均于術后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肛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 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3、7 d疼痛與創面分泌物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肛門功能正常率高于對照組;相比于術前,兩組患者術后1 d血清SOD、IL-4、IL-10水平均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但觀察組患者血清SOD、IL-4、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MDA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1、3、7 d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持續降低,創面分泌物評分先升高后降低,但術后1、3、7 d觀察組患者創面分泌物、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相比于術前,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支持力度、精神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健康狀況)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患者,可有效改善肛門功能,緩解疼痛,減少創面分泌物,減輕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肛周膿腫 ; 一次性根治術 ; 切開引流術 ; 生活質量 ; 炎癥因子 ; 氧化應激
【中圖分類號】R65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08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27
肛周膿腫指的是在直腸周圍間隙內、肛管內出現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其臨床癥狀以肛周疼痛、局部紅腫、發熱等為主,若治療不及時,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引發膿毒癥、敗血癥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常規抗菌藥物雖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無法從根本上阻止膿液的形成。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引流方式治療肛周膿腫,其中常規切開引流術可通過在膿腫突出位置作放射狀切口,使膿液排出,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需二期再行肛瘺切除術,治療時間較長,且二期肛瘺手術,創傷大,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1]。近年來,快速康復理念成為臨床治療的主流,其中一次性根治術也逐漸被廣泛應用,該手術方式可通過一次性的手術徹底將肛周膿腫及其周圍病灶清除,明顯減輕手術創傷和疼痛,可快速促進患者康復,同時也降低了繼發感染的發生風險[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肛周膿腫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術、常規切開引流術的治療效果,為今后開展手術治療肛周膿腫提供新思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精誠博愛醫院有限公司收治的5例與北京豐益肛腸醫院收治的45例肛周膿腫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病程1~14 d,平均(4.23±1.21) d;年齡18~66歲,平均(37.63±7.36)歲。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病程1~13 d,平均(4.15±1.22) d;年齡18~63歲,平均(37.58±7.43)歲。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與《肛周膿腫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3]中的診斷標準相符合者;肛管直腸周圍存在不適或發熱癥狀且腫脹疼痛者;深部膿腫經直腸指檢有可觸及腫塊且伴有觸痛者;無手術禁忌證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伴有炎癥性腸病者;凝血或免疫系統發生障礙者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實施。
1.2 手術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均需清潔腸道,采用腰硬聯合麻醉,麻醉后患者取側臥位,實施常規鋪巾消毒。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切開引流術,選擇放射狀切口,部位選擇在膿腫波動較明顯處,隨后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等,致使膿腔充分開放,將膿液排出,然后對創面進行修剪,術后在膿腔填塞凡士林紗條引流,待肛瘺形成后再行肛瘺切除術。觀察組患者行一次性根治術,松弛肛門括約肌,對患者膿腫基本情況進行探查,包括范圍、部位等。選擇放射狀小切口,位置選擇在肛緣外側膿腔頂部與內口對應處,探查膿腔,分離膿腫間隔;在膿腔中將探針插入,經內口向肛內引出,切開內口和膿腔表面覆蓋物(此操作步驟需沿探針下進行)。若內口在肛管直腸環之上,需從內口拖出橡皮筋和探針,并對肛管直腸環以下的膿腔部分切開,掛線其以上部分,之后徹底切除內口,對兩側黏膜進行結扎;同時需徹底清除膿腔內硬結和壞死部位,修正切口,確保引流通暢。若膿腔較深者,可放置引流管,并根據膿腔生長情況緊線。對可以探查感染源但無法明確其是否穿越外括約肌的患者,僅需切除內口,同時徹底清創膿腔,不需要掛線。術后兩組患者均需確保創面干燥、清潔,同時兩組患者均可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于術后隨訪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于術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肛門功能情況進行評估,功能正常:患者排便、大便性狀均恢復正常;部分功能失禁:患者難以控制稀便,且常將內褲浸染;嚴重功能失禁:患者無法控制成形大便[3]。②分別于術前和術后1 d采集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待其凝固后置于離心設備分離血清(轉速3 000 r/min,時間15 min),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檢測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③分別于術后1、3、7 d對兩組患者疼痛和創面分泌物進行評估,疼痛情況評估標準:痛感完全消失且不會影響患者的睡眠為0分;存在輕微疼痛,但基本不會影響患者的睡眠為1分;存在明顯疼痛需使用止痛藥物,且降低了患者的睡眠質量為2分;疼痛劇烈需靜脈滴注鎮痛藥物,患者存在嚴重睡眠不足為3分[4]。創面分泌物評估標準:0分表示創面表面鮮紅,不存在創面分泌物;1分表示分泌物量少,但未滲透1塊紗布;2分表示分泌物量多,已完全滲透1塊紗布;3分表示創面分泌物滲透gt;1塊紗布[5]。④分別于術前和術后6個月,采用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SQLI) [6]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精神狀態、支持力度、活動能力、日常生活、健康狀況5個方面,各項分值均0~2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肛門恢復情況)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血清SOD、MDA、IL-4、IL-10水平、疼痛評分、創面分泌物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經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肛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6個月肛門功能正常、部分功能失禁、嚴重功能失禁分別為16、7、2例,觀察組分別為23、1、1例,觀察組患者肛門功能正常率為92.00%(23/25),高于對照組的64.00% (1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11, Plt;0.05)。
2.2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與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相比于術前,兩組患者術后1 d血清SOD、IL-4、IL-10水平均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但觀察組患者的血清SOD、IL-4、IL-10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MDA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疼痛、創面分泌物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1~7 d疼痛評分均持續降低,創面分泌物評分先升高后降低,但與對照組比,術后1~7 d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創面分泌物評分均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5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肛周膿腫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致使感染繼續擴大,侵襲直腸腔、腹股溝,嚴重者可導致出現全身性感染,延長住院時間,同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常規切開引流術可通過開放膿腔排出膿液,有效促進患者癥狀的改善,但缺乏對內口的處理,易形成慢性肛瘺,且還需再次進行肛瘺切除術治療,致使患者的手術創傷較為嚴重,增加患者痛苦,整體治療效果欠佳。
一次性根治術主要通過在確定內口位置的前提下實施低位切開、高位掛線,采用指觸摸和探針去尋找內口,避免操作不當造成傷害,可將感染的肛腺、內口徹底清除,較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肛腸功能,有效減少復雜性肛瘺、多間隙膿腫的發生,減少創面分泌物,且無須再次進行肛瘺切除術治療,進而減輕患者疼痛,促進創面快速恢復[7-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肛門功能正常率高于對照組;術后1、3、7 d疼痛評分、創面分泌物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患者,可有效改善肛門功能,緩解術后疼痛,減少創面分泌物,以促進創面恢復。
肛周膿腫的發病與炎癥、氧化應激反應密切相關,肛周膿腫患者可能由于麻醉或手術創傷致使血清SOD、MDA等氧化應激指標及IL-4、IL-10等炎癥指標出現異常,產生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使加重病情[9]。一次性根治術通過小切口的方式可將肛門腺中細小感染組織、腺上皮組織等徹底清除,使管壁炎癥組織含量顯著下降,患者肛周清潔程度顯著提高,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同時該手術的術野較為清晰,借助于探針進行操作可明顯減少對硬結、腸壁組織造成的損傷,手術創傷較小,有效抑制氧自由基釋放,利于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術后恢復較快,且不需要實施二次手術治療,可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10-11]。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術后1 d觀察組患者血清SOD、IL-4、IL-10水平及術后6個月5項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血清MDA水平下降,表明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患者,有利于減輕氧化應激反應,同時抑制炎癥反應,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患者,可有效改善肛門功能,緩解術后疼痛,減少創面分泌物,有利于減輕炎癥與氧化應激反應,提高患者整體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朱小艷, 周海東, 景嵐. 一期根治術與切開引流術治療高位多間隙肛周膿腫對照研究[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9, 47(3): 321-323.
黃方軍, 劉陽, 潘敏, 等. 一次性切開根治術與傳統切開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的療效比較[J]. 安徽醫學, 2020, 41(4): 470-472.
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指南工作委員會. 肛周膿腫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8, 21(4): 456-457.
鄭儒君, 陳林, 李俊英. 我國腫瘤疼痛病人心理治療聯合WHO三階梯藥物療法效果的系統評價[J]. 循證護理, 2015, 1(1): 7-11.
李曉軍, 施捷, 蔡嬌嬌. 愈創湯配合痔瘺洗劑對復雜性肛瘺術后患者創面癥狀評分、創面菌群及分泌物pH值的影響[J]. 陜西中醫, 2021, 42(4): 482-485.
李會杰, 王幀, 胡開輝. 認知行為干預對顏面部瘢痕整形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9, 26(3): 88.
俞斌. 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9, 29(2): 54-57.
郭勝,林彬.一次性根治術在肛周膿腫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7, 12(2): 137-139.
柳盛輝. 一次性根治術對肛周膿腫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并發癥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 2020, 32(21): 128-129.
高桂云, 宋維民, 米園園, 等. 一次性根治術與常規切開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的臨床效果比較[J]. 山東醫藥, 2021, 61(35): 79-82.
陳敏遠, 鄭晨果, 陳邦飛. 一期根治術對肛周膿腫患兒肛門功能及術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炎癥因子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19, 34(22): 5185-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