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齊拉西酮聯合腦電生物反饋療法(EEGBFT)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A組(齊拉西酮治療)與B組(齊拉西酮+EEGBFT治療),各45例,均連續治療12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及糖脂代謝指標變化;并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PANSS中精神病理癥狀、總分及B組患者陰性、陽性癥狀評分均顯著降低,且B組顯著低于A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與ADL評分均顯著升高,且B組顯著高于A組;治療后兩組患者胰島素(INS)及A組患者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顯著升高,且B組顯著低于A組,A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顯著降低,B組顯著高于A組(均Plt;0.05);B組患者治療前后FBG、TG、TC、LDL、HDL水平比較,以及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采用齊拉西酮聯合EEGBFT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神經癥狀,同時減輕對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 ; 齊拉西酮 ; 腦電生物反饋療法 ; 糖脂代謝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08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29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精神病,其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該疾病多發于青壯年,主要表現為言語、行為、自我感知、思維及情感等出現障礙。當前臨床上對于精神分裂癥以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為主,其中齊拉西酮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急性期癥狀,但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僅通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治療后易出現復發[1]。腦電生物反饋療法(EEGBFT)能測量患者大腦狀態,其是根據生物技術反饋原理來確定人的心理與精神狀態,從而調節腦功能[2]。研究發現,EEGBFT治療方式對焦慮、抑郁癥與強迫等神經癥患者有著良好療效,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障礙,提升其社會能力[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明確齊拉西酮結合EEGBFT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所使用治療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A組與B組,各45例。A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齡22~55歲,平均(39.87±6.90)歲;BMI 18.9~26.7 kg/m2,平均(23.65±2.44) kg/m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中專及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13例。B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齡22~55歲,平均(40.11±6.81)歲; BMI 19.3~26.6 kg/m2,平均(23.69±2.45) kg/m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3例,初中、中專及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疾病防治指南》 [5]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首次發病,且均未接受過抗精神病藥物及電休克治療;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 [6]總分gt;60分,出走、沖動及出走等風險評估為中度風險及以上。排除標準:合并有帕金森、癡呆及腦部質性疾病者;合并嚴重軀體疾病、惡性腫瘤、青光眼、血液疾病及明顯的心血管疾病;影響電極放置者(如頭皮感染);妊娠、哺乳期婦女;有藥物、酒精依賴史者。本研究已經過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給予鹽酸齊拉西酮膠囊(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42,規格:20 mg/粒)口服治療,起始劑量為20 mg/次,2次/d,餐時口服;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可逐漸增加到80 mg/次,2次/d;劑量調整間隔一般≥ 2 d,調整劑量后維持劑量不變直至研究結束。B組患者則基于A組結合EEGBFT治療,即采用大腦生物反饋治療儀(廣東潤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52090554,型號:BBB-2A),連接耳極及腦電電極,獲取患者腦電波,并采用各種視聽方式進行實時反饋,指導患者按軟件操作程序訓練,注意訓練中要集中精神、保持安靜狀態,以達到控制畫面運動軌跡效果。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測患者腦電圖變化情況,同時注意患者血壓、心率、呼吸與體溫變化。治療20 min/次,3次/周。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PANS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該量表共3項(陰性7項、陽性7項及精神病理癥狀16項),共分為7級,為1分(無癥狀) ~ 7分(極重度),分值與精神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②分別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 [7]、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 [8]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MMSE包含30道題,評分范圍為0~30分,分值與認知功能呈正相關。ADL包括10個維度,評分范圍為0~100分,分值與日常行為能力呈正相關。③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通過離心(轉速、時間分別為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患者的胰島素(INS)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④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嗜睡、惡心嘔吐、便秘、體質量增加)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為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 例(%)]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為PANSS、 MMSE、 ADL評分,糖、脂代謝指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中精神病理癥狀、總分及B組患者陰性、陽性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B組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MMSE評分與ADL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與ADL評分均顯著升高,且B組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INS及A組患者FBG、TG、TC、LDL顯著升高,但B組顯著低于A組;A組患者HDL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但B組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B組患者治療前后FBG、TG、TC、LDL、HDL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A組患者發生嗜睡3例、惡心嘔吐2例、便秘2例、體質量增加2例;B組患者發生嗜睡2例、惡心嘔吐1例、便秘1例、體質量增加1例。A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 (9/45),B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11% (5/4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53, Pgt;0.05)。
3 討論
齊拉西酮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可通過5-羥色胺 2A受體與多巴胺 D2受體來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但有研究發現,長期應用齊拉西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機體內各項代謝指標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9]。EEGBFT能準確測定人體自主神經與神經 - 肌肉等正常或異常活動情況,并以自身反饋形式將這些病理、生理信息有選擇地放大成視覺與聽覺信號,使受試者以訓練的形式來強化某一頻段的腦電波,并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與心理訓練,進而達到治療效果[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患者陰性癥狀、陽性癥狀,精神病理癥狀評分均顯著低于A組,提示采用EEGBFT結合齊拉西酮治療能更有效改善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MSE評分與ADL評分均顯著升高,且B組顯著高于A組,提示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EEGBFT結合齊拉西酮治療能提高其認知功能,改善其日常行為能力。分析其原因為,精神分裂癥發生時患者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判斷力以及注意力等)受到明顯影響,腦電生物反饋療法通過改變患者大腦病灶代謝環境,促進腦局部微循環,修復損傷腦部神經細胞,結合齊拉西酮能夠發揮協同作用,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癥癥狀,緩解多種負性情緒,增強治療效果。
盡管抗精神藥物能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但長期使用會影響機體糖、脂代謝,導致相關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故而需要慎重選用合適的抗精神藥物。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治療后A組患者INS、FBG、TG、TC、LDL顯著升高,HDL顯著降低,而B組患者治療前后FBG、TG、TC、LDL、HDL無明顯變化,僅INS有所升高,說明聯合EEGBFT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糖、脂代謝影響較小。EEGBFT治療將電磁反饋和腦電生物反饋有機結合,從而調節神經元異位電活動,能使已發生損傷的神經元逐漸恢復,修復腦神經細胞功能,改善腦微循環、腦代謝及糖、脂代謝。此外,EEGBFT還可以作用于神經系統對下丘腦進行調節,進而調節內分泌細胞的活動,改善糖、脂代謝。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聯合EEGBFT治療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應,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緩解齊拉西酮所致的某些不良反應,或通過自我調節來改善軀體機能狀態,以提高軀體對齊拉西酮的耐受性。
綜上,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齊拉西酮結合EEGBFT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提高患者精神認知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對患者糖、脂代謝影響較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丹, 寧夔, 王傳升. 齊拉西酮聯合改良性電休克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對患者代謝的影響[J]. 藥物評價研究, 2017, 40(2): 241-244.
謝丹, 曾巾芬. 利培酮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日常行為能力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1, 14(33): 15-17, 21.
王天明, 黃德強, 謝小燕. 抗精神病藥物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在首發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20): 137-140.
晏麗麗, 周顯華, 王天明, 等. 腦電生物反饋聯合齊拉西酮、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1, 32(15): 2410-2412.
江開達, 馬弘. 中國精神疾病防治指南[M].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10: 66-68.
趙明秀. 比較氨磺必利與齊拉西酮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 首都醫藥, 2022, 29(2): 66-68.
周小炫, 謝敏, 陶靜, 等. 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的研究和應用[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6, 31(6): 694-696, 706.
張學敏, 畢勝, 張嗣敏, 等. 擴展Barthel指數量表評定腦卒中ADL能力的效度研究[J]. 中國康復, 2019, 34(3): 134-137.
安玉勇, 李觀立. 齊拉西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研究[J]. 系統醫學, 2020, 5(11): 49-51.
王清芳. 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聯合認知功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狀況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醫療裝備, 2021, 34(10): 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