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鴉膽子油乳聯合洛鉑、多西他賽對廣西地區中晚期肺鱗癌患者1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2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Th1/Th2)平衡、生存情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肺鱗癌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例,多西他賽聯合洛鉑治療)和試驗組(40例,鴉膽子油乳聯合多西他賽、洛鉑治療),21 d為1個療程,治療6個療程后評估療效,并于治療后隨訪2年,所有患者隨訪至死亡或研究結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血清炎癥因子3項指標[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治療后1、2年生存情況。結果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疾病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血清炎癥因子3項指標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顯著更低,而血清IL-2水平顯著更高(均Plt;0.05)。而兩組患者客觀緩解率及中性粒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神經毒性、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后1、2年生存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鴉膽子油乳聯合洛鉑、多西他賽治療中晚期肺鱗癌患者,其可顯著控制疾病發展,同時減輕炎癥反應,恢復Th1/Th2平衡,提高免疫力,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中晚期肺鱗癌 ; 鴉膽子油乳 ; 洛鉑 ; 多西他賽 ; 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7.009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7.032
肺鱗癌是肺癌中最為常見的類型,早期病情較為隱匿,待確診時患者大多數已處于中晚期階段,此時患者大多已不能再接受手術治療,而化療成為中晚期階段治療肺鱗癌的主要方法。多西他賽屬于新型半合成紫杉醇類似物,其抗腫瘤作用顯著,可使癌細胞終止在細胞周期的G2期或M期;洛鉑屬于第三代新型鉑類抗腫瘤藥物,具有高效、低毒等特點,可以作為聯合治療方案的優選藥物,對癌細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但多西他賽、洛鉑均屬于西藥,在患者進行化療時單純的西藥治療會引發胃腸道反應、神經毒性、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反應,且患者生存率較低,預后較差。中醫認為,肺鱗癌屬于“胸痛”“肺積”等范疇,其病機在于飲食不節、情志內傷、正氣虧損等,導致火熱、血、氣、毒等積于體內,日久不散成塊。鴉膽子油乳由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成熟種子提取,主要包含鴉膽子苦醇、素、酯等多種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止痢、截瘧等功能[1]。近年來,鴉膽子油乳已廣泛應用于腫瘤的治療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抗腫瘤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鴉膽子油乳聯合洛鉑、多西他賽對廣西地區中晚期肺鱗癌患者1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2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Th1/Th2)平衡、生存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肺鱗癌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臨床分期[3]:ⅢB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33例;年齡38~72歲,平均(50.31±2.68)歲;其中吸煙者29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臨床分期:ⅢB期9例,Ⅳ期31例;年齡36~71歲,平均(51.62±2.78)歲;其中吸煙者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腫瘤內科手冊(第5版)》 [4]《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 [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臨床分期為ⅢB期或Ⅳ期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肺鱗癌患者;至少存在一個可測量病灶者;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體能狀態評分(ECOG PS) [6]為0~1分者等。排除標準:近期合并使用其他化療藥物和分子靶向治療藥物者;肺腺癌或肺腺鱗癌者;依從性差,未按計劃接受研究用藥或隨訪者;預期生存時間lt;3個月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洛鉑、多西他賽聯合方案治療,靜脈滴注多西他賽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61,規格:2.0 mL∶80 mg)75 mg/m2,第1天使用;靜脈滴注注射用洛鉑(海南長安國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0359,規格:10 mg/支)30 mg/m2,第2天使用。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鴉膽子油口服乳液(延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1020267,規格:20 mL/支)口服,20 mL/次,3次/d。兩組均以21 d為1個治療療程,治療6個療程后評估療效,且計劃治療結束后均定期隨訪2年,所有患者均隨訪至死亡或研究結束,無失訪病例。
1.3 觀察指標 ①近期療效。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維持4周及以上時間為完全緩解;患者病灶縮小gt;30%,且維持4周及以上時間為部分緩解;患者病灶增大≤ 20%或病灶縮小≤ 30%為穩定;病灶增大gt;20%,評估為進展[7]。客觀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穩定率。②炎癥因子。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取血清,時間:15 min,轉速:3 000 r/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2(IL-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③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中性粒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神經毒性、胃腸道反應等發生情況。④生存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2年的生存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則以( x ±s)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疾病控制率顯著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客觀緩解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相比于治療前,患者治療后1個月炎癥因子(血清IL-6、IL-2、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試驗組血清IL-6、TNF-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率,血清IL-2水平顯著上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存情況比較 治療后1年、2年對照組患者生存率分別為45.00%(18/40)、27.50%(11/40)。治療后1年、2年試驗組患者生存率分別為52.50%(21/40)、35.00%(14/40),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但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450、0.524,均Pgt;0.05)。
3 討論
肺鱗癌是源于支氣管上皮的一種惡性上皮性腫瘤,早期患者可短期治愈,而中晚期患者需要終身治療,該疾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吸煙、職業致癌因子、空氣污染、電離輻射等有關,具體發病原因還未統一明確。對于肺鱗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放化療及藥物治療等,但多數患者早期病情隱匿,待發現時已至中晚期,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故此階段最佳治療方案就是放化療。多西他賽與洛鉑是臨床癌癥常見的化療藥物,其中多西他賽可促進與誘導微管蛋白聚集成穩定的微管蛋白,從而起到抑制分離的作用,發揮抗腫瘤效果;洛鉑具有抗瘤活性強、水溶性好、抗瘤譜廣等特點,能促使癌細胞凋亡,對中晚期肺鱗癌患者胸痛、低熱、痰中帶血等臨床癥狀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減輕患者疼痛,但長時間的西藥治療,會影響患者食欲、體力等,且會降低患者機體免疫力,直接影響化療效果[8]。而隨著醫學的創新與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也得到廣泛推廣,因此對于中晚期肺鱗癌的治療可考慮西醫與中醫的結合治療,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中醫傳統理論中認為,肺鱗癌是由于正氣內虛、邪毒外侵引起,痰濁內聚,氣滯血瘀,蘊結于肺,血氣受阻,經絡阻滯,以致肺失宣發與肅降為基本病機,臨床表現以咳嗽、咯血、胸痛、發熱、氣急等為主。鴉膽子油乳有小毒,歸大腸和肝經,主清熱解毒,止痢,截瘧;外用可腐蝕贅疣。鴉膽子油乳目前主要用于治療肺癌腦轉移、肺癌中,具有明顯抗癌作用。鴉膽子油乳屬于具有靶向性的純中藥抗癌藥物,其有效成分包含亞油酸、苦木內酯、三萜、油酸等,對癌細胞具有較強親和力,可抑制癌細胞增殖,減緩病情發展,提高了生活質量[9];同時鴉膽子油乳不飽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亞油酸為細小的油乳顆粒,可與癌細胞特異性結合,破壞DNA的合成,還可破壞癌細胞的生物膜結構,降低拓撲異構酶Ⅱ的活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增強患者耐受度,減少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延長了患者生存時間[10]。本研究對比了近期療效、不良反應、遠期生存情況發現,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疾病控制率顯著升高;而客觀緩解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生存率也優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樣本量較少有關,后期可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對照組研究,上述指標說明鴉膽子油乳聯合洛鉑、多西他賽治療中晚期肺鱗癌患者,可顯著控制疾病發展,同時其遠期療效、安全性良好。
中晚期肺鱗癌患者受癌細胞增殖的影響,會使機體內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免疫抑制狀態;機體內Th1/Th2平衡對于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至關重要;正常情況下Th1細胞分泌IL-2,Th1細胞功能占優勢,可加快肺鱗癌患者體內T淋巴細胞增殖,提高免疫力;而當Th1/Th2失衡時,Th2細胞功能亢進,Th1/Th2漂移,并大量合成抑制性細胞因子IL-6、TNF-α,可加快肺鱗癌患者腫瘤血管生長速度,促進癌細胞生長發生,直接影響機體正常免疫功能,使癌細胞發生免疫逃逸。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鴉膽子油乳中細小的油乳顆粒,可長期吸附于癌細胞周圍,有利于抗腫瘤成分順利進入癌細胞,以此發揮抗腫瘤作用,還可減輕對患者體內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保護細胞因子對免疫功能的傷害;同時鴉膽子油乳能抑制血清IL-6、TNF-α的合成,通過轉錄激活子信號通路,促進T淋巴細胞表達細胞因子信號傳導抑制因子-1,使Th1/Th2平衡恢復,從而恢復患者免疫功能[11]。本研究對免疫指標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治療后兩組間比較,試驗組患者血清IL-2水平高,血清IL-6、TNF-α水平低,說明鴉膽子油乳聯合洛鉑、多西他賽治療中晚期肺鱗癌患者,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提高免疫功能。
綜上,鴉膽子油乳聯合洛鉑、多西他賽治療中晚期肺鱗癌患者,其可顯著控制疾病發展,同時減輕炎癥反應,恢復Th1/Th2平衡,提高機體免疫力,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向光明, 高寶安, 官莉. 鴉膽子油乳聯合化療治療肺癌的臨床觀察[J]. 中醫藥導報, 2015, 21(11): 36-38.
王宇鵬, 寧莉莉, 許建輝, 等. 鴉膽子油乳聯合125Ⅰ粒子植入及化學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 中國綜合臨床, 2016, 32(10): 872-875.
姜敏. 氬氦刀聯合中藥治療Ⅲb期~Ⅳ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D]. 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4.
孫燕, 石遠凱. 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 5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153-156.
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 中醫病證部分[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 65.
付娟, 陳振東, 魏芬芬, 等. 吉非替尼治療不同ECOG體能狀況評分的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 腫瘤, 2013, 33(4): 339-344.
張百紅, 岳紅云. 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簡介[J]. 國際腫瘤學雜志, 2016, 43(11): 845-847.
劉繼柱, 徐文喜, 王斌. 多西他賽聯合洛鉑或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 臨床肺科雜志, 2014, 19(10): 1852-1854.
張亞平, 張歡樂, 鄭楊秀. 鴉膽子油乳輔助NP方案化療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2, 45(1): 160-161.
曾勇, 王赤華, 徐立軍, 等. 鴉膽子油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 中國藥房, 2017, 28(14): 1945-1948.
何敏, 周浴, 鄺軍, 等. 鴉膽子油乳聯合艾迪注射液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 25(7):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