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化,社會各領域的對外交流日益頻繁,英語翻譯需求急劇增加,使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廣泛關注。受傳統育人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效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的優化,制約著高校對復合型英語翻譯人才的全面培育,因此,創新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勢在必行。新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使高校英語翻譯教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依托新媒體技術與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融合,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同時得到了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使其更加符合經濟全球化對英語翻譯人才的內在需求。然而,在新媒體語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依舊面臨著課程內容陳舊、施教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后、實踐活動固化等現實性阻礙,制約著新媒體技術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阻礙著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轉型發展。基于此,高校與英語教師需要強化協同配合,依托新媒體技術對英語翻譯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師角色及教學實踐實施創造性優化,以推動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全方位創新,全面助力高校對優質英語翻譯人才的培育。文章以新媒體為核心導向,闡述新媒體技術與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結合的意義,分析新媒體技術支持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現實困擾,進而以新媒體技術應用為前提指出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創新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意義;困擾;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H3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6-0170-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語言服務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口譯實訓體系的建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GH21Y0451
新媒體技術的運用為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助力了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實質性提升。高校與英語教師需要明確新媒體技術應用對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價值,全方位審視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找準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英語翻譯教學的著力點,并圍繞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內在需求落實全過程、立體性及精準化的創新措施,以增強高校英語翻譯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英語綜合翻譯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強化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橫向拓展
英語翻譯是一項兼具綜合性與復雜性的工作,因而在實際的翻譯工作開展中會涉及各方各面的內容,而傳統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內容涉及范圍較窄,以教材和部分課外讀物為主,導致學生的知識面較窄且不具備國際視野,制約了學生英語綜合翻譯能力的有效提升[1]。依托新媒體技術與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將各類專業學科知識、國際國內時事、社會熱點等素材融入英語翻譯教學內容,以完善學生的知識儲備體系并拓展學生的翻譯思維廣度,使學生可以在后續從事英語翻譯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英語綜合翻譯能力,并實現各類英語內容的高效翻譯。
(二)促進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縱向延伸
從本質屬性上看,英語翻譯工作實際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過程,要求翻譯人員不僅要兼顧并包容其他英語國家的文化,更需要始終堅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涉外活動中傳播并弘揚本國文化[2]。而傳統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忽視了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深度培養,導致學生不具備相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3]。借助新媒體技術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運用,教師可以依托新媒體技術組織更多模擬實踐情境的課堂活動和實踐活動,并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探究,使學生符合“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同時可以依托英語翻譯實現對不同文化交流的推動和促進,在今后的跨文化交流中充分發揮自身價值。
(一)課程內容陳舊
目前,部分高校英語翻譯專業的課程內容較為陳舊,一方面更新速度緩慢,不能依托新媒體技術針對每年大量衍生的流行詞匯和語法實施內容的調整,另一方面沒有重視語言的時效性,不能借助新媒體技術針對英語翻譯行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革新,導致英語翻譯課程內容與時代發展相脫節[4]。
長此以往,新媒體技術與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融合難以順利實現,學生容易陷入英語翻譯實踐活動與書本知識“兩張皮”的尷尬境地,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翻譯能力的有效提升,制約了學生職業能力的橫向拓展與縱向延伸。
(二)施教方法單一
在新媒體技術支持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優勢在于交互性與實踐性,然而,目前部分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施教方法較為單一,依舊以被動型的大面積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且缺乏豐富的翻譯訓練項目和翻譯實踐活動,學生開展英語翻譯學習和訓練難以打破強制性和單向性的桎梏,新媒體技術可以提供的豐富的翻譯訓練資源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得不到有效運用,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扼殺,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先進性和科學性難以提升,最終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施教效果,制約了學生英語綜合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教學理念保守
新媒體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特征,依托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英語翻譯教學要求教師充分認可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并將其以理論革新的方式運用于日常教學中[5]。
然而,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保守,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充分認可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及時轉變自我角色,制約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另一方面教師始終將學生的學習和訓練束縛于固有的教學規劃安排范圍以內,不能引導學生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自主性學習和訓練,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新媒體技術優勢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充分發揮。
(四)實踐活動固化
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英語綜合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要素,而新媒體技術可以為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提供豐富多元的實踐渠道和活動方式[6]。然而,部分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依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卷面成績仍然是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標準,不能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組織豐富的訓練活動,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渠道優勢和技術功能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實踐渠道,導致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經受不住實踐的考驗,為其后續從事英語翻譯工作制造了嚴重阻礙。
(一)豐富教學內容,全面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首先,高校英語翻譯教師需要依托新媒體技術在網絡空間挖掘涵蓋其他專業學科知識內容的素材,并將其與英語翻譯課程內容有效融合,一方面使學生憑借對其他專業學科的學習基礎強化英語翻譯的學習與訓練,強化學生在英語翻譯過程中的聯想能力,另一方面改變英語翻譯課程內容的單一性,為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橫向拓展夯實基礎[7]。其次,教師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信息資源優勢,在新媒體傳播場域整合富含國際時事、經濟全球化形勢、前沿性科技成果等大學生普遍關注的信息內容,并借助新媒體的視聽技術以英文表述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大學生在追逐符合自身興趣方向信息的同時樹立國際視野并鍛煉英語翻譯能力[8]。最后,教師需要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依托新媒體的信息資源搜集與英語國家地理概況、歷史進程、社會規則、風俗習慣等相關的素材,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英語國家的意識形態和語言表達模式,并與我國的文化進行對比,使學生的英語翻譯具備跨文化屬性[9]。例如,在對“Love me, love my dog.”進行翻譯時,學生需要依據英語國家民眾的思維習慣和英語語言的表述模式進行“意譯”,結合漢語的表述內涵和表達方式,將其翻譯成“愛屋及烏”。
(二)優化教學手段,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高校需要依托新媒體技術創建交替傳譯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使學生在英語翻譯課堂教學開展之前針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依托基于新媒體技術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平臺完成詞匯練習、對話練習及知識自學,對相應的課時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與掌握[10]。
在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優勢上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依托多模態教學法將教學內容以視頻、音頻、動態圖片等形式綜合呈現出來,使學生在多個感官被同時調動的情況下開展英語翻譯學習,并圍繞英語翻譯教材內容借助新媒體平臺播放相關的英文經典影片、優質金曲及精品美文,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信息表達方式中感受英語國家文化形態及語言表達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11]。例如,在電影《亂世佳人》的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經典臺詞“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的翻譯“我認為紙上談兵沒什么作用”,向學生闡釋中英文翻譯中的文化異同[12]。
在課堂教學后,教師需要依托新媒體渠道實施慕課、直播教學等教學方式,以全程英語交流的形式針對學生在英語翻譯學習與訓練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全方位增強教學效果。
(三)轉變教師角色,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
首先,教師需要及時摒棄傳統且保守的教學理念,主動放棄自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絕對主導權力,將自身角色定位為引導者和幫助者,進而依托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式合作探究,使學生依托新媒體技術開展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交流能力和英語綜合翻譯能力[13]。其次,高校英語翻譯教師需要高度認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并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自主性學習,使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方向和發展需求在新媒體空間探索需要的英語翻譯知識,并關注以英語知識、英語翻譯技巧、英語國家地理文化等方向為主題的優質博主,依托短視頻、在線直播等新媒體形式學習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以此為學生英語綜合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最后,高校英語翻譯教師需要以“朋友”的身份賦予英語翻譯教學充分的人文關懷,依托新媒體技術的互動渠道與學生開展實時交流互動,結合學生在英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在線上聊天和談心的過程中以差異化教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和自我訓練的有效方法,為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提升提供可持續的內驅動能。
(四)革新教學實踐,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需要依托新媒體技術實施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模擬真實的英語翻譯情境,使學生在虛擬的迎來送往、會展活動、外賓接待等場景中開展仿真3D角色扮演活動,進而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活動中鍛煉自身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翻譯技巧[14]。
高校英語翻譯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借助新媒體技術開展實踐性學習訓練,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以制作短視頻、開設在線直播等方式開展英語翻譯知識講解、英語翻譯技巧闡述等實踐活動,以此使學生全面并深層次地運用自身所學的英語翻譯知識與技巧,并在與粉絲的互動過程中發現自身英語翻譯知識儲備體系和能力結構的不足及短板,進而不斷完善自身[15]。
高校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以新媒體渠道為紐帶,使學生積極參與涉外團體、英語培訓機構及對外貿易企業的日常涉外活動,通過“VR全景漫游”“虛擬體驗”“視頻連線”等新媒體技術手段在真實的跨文化交流中鍛煉自身的英語翻譯能力,最終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強化。
在新媒體技術支持下推動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全面創新,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英語翻譯教學的缺陷與不足,全面提升英語翻譯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為學生英語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強化夯實基礎。然而,要實現新媒體技術與英語翻譯教學的全面融合,將新媒體技術作為推動英語翻譯教學創新的內驅動能,還有賴于高校、教師、學生三方主體的充分配合,明確各自的職責與義務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優勢,才能使高校英語翻譯教學邁上新的臺階,助力英語翻譯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羅向陽,吳軍政.新媒體環境下慕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改革[J].海外英語,2023(10):140-142.
[2] 柳福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創新改革分析[J].海外英語,2023(8):105-107.
[3] 楊祎帆.新媒體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22,20(19):143-146.
[4] 蔡曙婷.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方法探索[J].科教導刊,2022(16):144-146.
[5] 陳雪花.新媒體教育形式轉型路徑下的高校英語教學革新對策[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8):181-182,185.
[6] 劉璇,劉亮.新媒體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創新路徑探究[J].大學,2022(11):185-188.
[7] 陳莉.新媒體時代高校英語教學創新研究與改革路徑[J].海外英語,2022(5):116-117.
[8] 鄧涵允.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3):170-171.
[9] 仲秋.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方法的改觀優化與實踐思考[J].英語廣場,2022(3):98-100.
[10] 王慧麗.新媒體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21,29(6):69-71.
[11] 嚴宏堯.新媒體發展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影響分析[J].海外英語,2021(17):153-154.
[12] 許悅.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創新研究[J].英語廣場,2021(23):89-91.
[13] 白瑛.新媒體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30):116-117.
[14] 于晨凌.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海外英語,2021(8):172-173.
[15] 李莉,劉爽.新媒體時代英美文學評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20):231.
作者簡介?章潔,講師,研究方向:翻譯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