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所有讀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華羅庚》。
我喜歡華羅庚不怕困難、鍥而不舍的精神。華羅庚從小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后,因為沒錢上學,便在家幫爸爸打理雜貨鋪。但他沒有放棄學習數學,反而以頑強的毅力自學成才,成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他說:“自修是一種艱苦的學習方法,但它的優點是無論何人、何時、何地都可以采用。這種苦修精神,就是不怕困難、鍥而不舍。”
我喜歡華羅庚熱愛科學、獨立思考的精神。華羅庚將一生奉獻于他熱愛的數學研究和科學事業。他用一絲不茍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抓緊一分一秒鉆研數學,得出“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氏算子”“華- 王方法”等很多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數學定理和方法。
我喜歡華羅庚不求名利、報效祖國的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華羅庚毅然回國。他在《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中寫道:“為了選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除了研究那些高深莫測的數學問題,他還積極向大眾普及數學知識。華羅庚說:“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是啊,我們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我喜歡算“24 點”,總結了自己的計算方法,還在比賽中戰勝了爸爸。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有區分、排序、度量和比較等四種功能。上學的路上,我試著用樓梯的級數估算樓層的高度,通過步數估算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參加校運會時,我記錄自己每次奪冠的成績,制定量化的目標,計算跑完一整圈內道和外道相差多少米。春游的時候,我會數花朵上有幾個小花瓣,量大樹的周長。旅游的時候,我研究高速路上車速和車距的關系,思考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學習身份證上每一位數字的含義,尋找日歷里的小秘密,思考兩地之間車票應該設計成多少種……我把這些小發現寫成數學小論文和數學作文,目前已經在雜志上發表8 篇啦!
時光輕輕地流過,我悄悄地愛上了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