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凈化思想道德、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音樂教育的神奇功能眾人皆知,它對于廣大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和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廣袤的甘肅農村中、小學學校,音樂教育的成效與各族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甘肅M縣的音樂教育現狀為例,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地區;音樂教育;問題思考;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2—0019—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提倡學校教育多樣化發展,為統籌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1]。因此,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要有一個讓社會、學校、家長、學生都比較滿意的音樂教育體系。但在甘肅農村學校音樂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和問題,長期影響和制約著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筆者以甘肅省M縣的音樂教育為例,對當前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作一論述。
一、M縣農村學校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甘肅是西部地區地形比較復雜的重要省份,有高原、荒漠、山地、戈壁等多種地形,氣候條件復雜,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甘肅也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55個少數民族,共241.05萬人。全省70%以上的學校分布在高山、峽谷、草原等交通相對不便的農村,60%的鄉村學校生均不足百人。M縣總面積約330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47萬人,該縣的教育在全省具有代表性。近年來,該縣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優化各級各類學校,盡最大可能地發揮學校和教師的育人功能,全縣教育教學質量正處于歷史上相對較好的時期。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70多所,其中約有200所學校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85.6%的學校在農村和鄉鎮,361名音樂教師中有295名在鄉鎮及以下學校。表面上看,鄉鎮及以下學校的音樂教師要比城區多得多,但是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卻非常少,高中生、中專生、大專生大約有90多人。雖然這些年全縣教育的形勢一直向好,但長期以來,音樂教育始終還是M縣學校教育的一大弱項。專業師資力量薄弱、資源有限,設備簡陋、音樂教師文化素養和專業綜合能力較低、大部分鄉村教學課堂仍然存在傳統式教學模式及非專業音樂教師代課的行為,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學生家庭教育與監管的缺乏情況依然存在。近幾年由于教師編制的問題,全縣補充的音樂專業教師還不能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形勢的要求,因此新鮮的教學思路和理念相對難以深入這個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樣的情況在鄉村學校顯得更為突出。但通過筆者調查發現,群眾對教育的渴望非常強烈,老百姓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越來越多,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習音樂對提高孩子的協調能力、聽覺能力、心理健康、增強綜合文化素養及智力開發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音樂的存在和發展依賴于社會經濟的進步和人們在思想、文化、藝術、教育方面的發展。甘肅農村地區學校音樂教育特別是M縣農村山區學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特定歷史、環境因素、地區差異和落后教育理念共同作用的結果。
1.對音樂教育的偏見仍長期存在。在學校方面,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學校和教育管理者把“語數外”等課程認為是“主課”,是“硬指標、硬任務”。有的學校在教師緊張的情況下,就讓教不好“主課”的教師去教音樂。有的教師教語數外多年,到快接近退休年齡時轉崗音樂教師崗位,基本的音樂教學理念、方法都不懂。有的學校雖然課表上安排了音樂課,但實施過程中經常被語數外課程代替。有的農村學校音樂教學設施設備差,維修維護也跟不上。家庭方面,一些家長看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把“語數外”等“主課”的學習作為評價的第一標準。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感受不到音樂學習的樂趣,認識不到音樂學習的價值。很多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都沒有系統接受音樂基礎知識教育。
2.評價機制不合理的問題依然存在。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各級教育管理者、學校、家長、甚至學生本人都在瘋狂地追求升學率。一些學校的領導不按音樂教育的審美性原則去評價音樂教師的工作,有的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音體美教研室,有的學校把音樂課簡單地安排成“唱歌課”,教學方法單一。還有的學校照搬應試教育的管理模式,將音樂教育教學,作為提高升學率和擴大學校影響力的手段,只是為少數“特長生”服務。
3.音樂師資缺乏且質量不高。近年來,國家對教師隊伍的編制管理很嚴,M縣作為貧困縣,增加教師編制也很困難。一方面,一些學歷低、教育教學水平不高的人長期占著編制和崗位,作用又發揮的不太好,而基層單位又無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在基層學校,有的教師專業基礎差,不要說使用樂器,五線譜也是轉崗當了音樂教師以后才學。另一方面,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引進高質量教師人才的問題也是當地黨委政府想解決但一直沒有解決好的頭等大事。各科教師都存在引進高質量人才困難的問題,音樂教育人才的引進更是如此。人才引不進來是第一道困難,引進來的人才難以留住又是一個讓當地黨委政府領導頭疼不已的事情。有的科班出身的音樂教師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改教“主”課,或者想辦法調離農村艱苦地區,或者考公務員甚至轉崗到其他事業單位。偏遠艱苦的農村地區留不住、用不好教師的情況長期困擾該地區基礎教育發展,也制約了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
4.教學設施不健全的狀況比較普遍。M縣地區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經濟欠發達縣,全縣公共財政支出基本靠中央轉移支付,這對教育事業的影響很大。近些年,由于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很多農村孩子都隨父母親進城上學,留在農村的學生相對較少。受經濟等各方面條件限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向鄉村學校音樂教育的投入方面考慮不多,建設的專用音樂教室不多、教學樂器不足,以及配發音樂教學方面的圖書、期刊與教輔資料也很少。
5.地域性、民族性音樂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M縣地區有13個少數民族,其中有藏、回、土家、撒拉、東鄉等少數民族,相對來說,民族特色音樂資源十分豐富,能為學校音樂教育提供有效的資源和條件。但在具體的實踐和教學中,還存在對少數民族音樂資源挖掘不夠、介紹不多、利用不充分等多種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自從人類誕生以來,音樂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始終密不可分。音樂教育家賀綠汀先生指出:“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等閑視之[2]。”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才能重視和推動全省農村學校音樂教育健康發展,使全省農村地區學校樹立長遠眼光和全面科學發展的育人觀?
1.切實解決師資配置不合理問題。一要引進優質師資。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一樣,必須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作保證。M縣雖然經濟欠發達,但提高音樂教育教學水平,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全縣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要切實拓寬音樂教師職稱晉升渠道,改善音樂教育教學環境,提高音樂教師各種待遇,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出臺多種有吸引力、能引得來留得住的好政策,引進更多音樂專業畢業生到縣域農村學校任教,要做足做實“留得住”優秀人才這篇大文章,讓更多的音樂教育教師扎根鄉村學校為人民群眾服務。二要促進城鄉交流。促進城鄉和校際間的互動與交流,促進音樂教育教學成果共享,是推動音樂教育質量和水平提高的必然途徑[3]。要積極開展音樂教育現場示范示教活動,定期組織農村音樂教師教學研討,開展音樂課遠程教育和網絡評價活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送到農村。近年來,全國有很多地方實行城市學校專業音樂教師到農村學校服務期任教制度,鼓勵引導優質教育資源為農村學生服務,這個做法非常好,值得M縣借鑒。三要健全配套設施。農村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實現教育機會公平與教育資源共享,必須要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健全配套設施。
2.盡可能消解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全面發展造成的影響。一要切實轉變音樂教育觀念。轉變觀念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重要前提,解決學校、教師、家長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首要的是改變大家的思想觀念[4]。要從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做起,從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抓起,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具體工作抓起,切實端正學生和家長對音樂教育的態度,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在制定規劃上重視音樂教育,在督查檢查上關注音樂教育,在評價考核上不忘音樂教育,要形成在學生人格培養、情操養成過程中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特殊育人功能的良好氛圍。二要持續推進音樂教育教學制度改革。要在國家強力推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今天,從學生全面發展著眼,采取有力措施,促使中小學校都能按教育部規定的音樂課時編排課程,上好音樂教育課,形成對學生人格培養、情操養成過程中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特殊育人功能的良好氛圍[5]。
3.加強教師專業化發展。一要積極拓展音樂教師專業化發展空間。結合M縣音樂教育教學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音樂教師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6]。新形勢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高,專業化的音樂教師不僅要鋼琴、聲樂、樂理等扎實的音樂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將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論等理論課程有效地融入音樂教育過程中,將已有的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7]。二要高度重視音樂教學的人文內涵。音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形態和載體,是伴隨人類歷史發展、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為人類提供特殊精神食糧的獨特藝術[8]。重視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音樂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有吸引力。要從學習民族音樂、掌握中華民族的基本特質開始,使廣大學生全面充分地了解和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增強民族意識和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文化自信。三要關心關注音樂教師的健康成長。保障教師切身利益,大力解決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要針對不同教師的崗位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引導廣大音樂教師立足艱苦地區、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做讓學生健康成長、終身受益并永遠銘記的好教師[9]。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視農村學校音樂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重中之重[10]。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音樂去美化,心靈更需要用音樂去陶冶。M縣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11],切實改善學校基礎條件,有針對性地加大資金投入、強化音樂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本地區農村學校的音樂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賀綠汀.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56
[3]楊潤.中國傳統音樂按專業教學之優越性論證[J].藝術科技,2015(01):45
[4]陳怡.簡析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音樂,2019(21):163-166
[5]黃宏.論西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黃河之聲,2010(03):54-55
[6]曾杰.甘肅農村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生態現狀及優化機制研究[J].北方音樂,2019(02):115-118
[7]蘇雅軍.甘肅省農村音樂教育現狀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01):42-43
[8]李曉迪,霍楷.中國貧困地區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戲劇之家,2020(01):171
[9]張章,隋欣.新課改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有現狀與改善對策[J].藝術研究,2019(05):106-107
[10]李松濤.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之路[J].黃河之聲,2017(23):124-127
[11]朱怡君.中國傳統音樂學與民族音樂學關系探析[J].北方音樂,2020(02):39-40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