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批判性思維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重要的教育目標。本文根據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做好閱讀教學活動設計,轉變傳統教育模式;制定合理化教育目標,轉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錯誤認識;在參與英語學習活動中不斷提升其英語思維能力,掌握英語閱讀技巧與思考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批判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2—0106—05
學生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在學習與生活中實現自主分析與主動創造,從而促進自身未來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尤其是在初中英語閱讀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同時也要做好問題設計,利用適合的教育活動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斷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實現英語核心素養教育目標。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意義
(一)轉變英語閱讀教學理念
英語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才能更好的促進思維能力發展,才能在課堂中主動提出質疑,在不斷思考與探究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其實就是針對事物關系所進行的一系列判斷行為,也是提升創新能力的基礎。所以教師需要做好閱讀教學設計工作,利用有效的閱讀活動來吸引學生,利用閱讀活動為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提供支持。另外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還可以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理念的發展,從傳統理念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豐富英語教學形式,滿足學生英語學習需求[1]。
(二)實現英語素質教育目標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初中英語教學目標也隨之進行了轉變。在過去,英語教學主要以提升學生成績為主,而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初中英語教學開始注重強化學生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強調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在做好整合工作的基礎上找準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方向,使用高效的教育手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
(三)促進學生未來成長發展
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英語教學中需要充分體現學生主的體地位,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在面對相關事物時形成自己的想法,才能夠及時針對事情本身進行思考和研究。所以,教師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將學生帶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做好啟發與引導工作,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從素質教育目標出發,做好綜合素質體系研究工作,利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
受傳統英語閱讀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習慣根據自身的教育經驗進行教學,在課堂中直接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點,使得課堂存在教師直接講述、學生被動接受現象,課堂氛圍十分枯燥,學生難以產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在傳統教育環境中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權,學生很少會產生質疑,直接將教師的答案作為唯一標準,這使得教師完全主導課堂。如果學生不能對英語問題進行有效思考,是難以找準解決問題方法的。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學生思維創造性難以實現有效提升與發展。所以說在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下,學生思維發展受到限制,課堂完全以教師主導為主,學生主體地位難以展現,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最終影響到學生的英語學習與發展[3]。
(二)對英語工具書過度依賴
英語不是學生的母語,學生的語言表述與思考習慣等方面必然會與英語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學生對英語語言比較生疏,容易出現語言理解困難等問題。對于初中學生來講,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詞匯語句不經思考直接查閱工具書,是難以產生深刻印象的,同時也會限制思維能力發展。同時學生還會逐漸對工具書產生依賴習慣,甚至直接按照工具書中所翻譯的內容完成閱讀任務,最終影響了英語閱讀效果。
(三)英語教師教育思想守舊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但是許多教師更愿意保留應試教育理念,存在思想守舊等問題。從實際情況看,教師思維的變化與創新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就實現的,而是需要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在不斷積累與思考中逐漸掌握。在教育中,教師需要主動將新穎的教育思想與思路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以此來保障英語閱讀教學高效開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將重點放在教學進度、教學任務等方面。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很少會在課堂中專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而且認為提升英語成績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這種教育思想已經不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實際發展,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轉變思想,制定正確的教育目標,并及時更新教育思想,做好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
(一)打造和諧師生關系
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主體性難以展現,師生關系處于上下級狀態,學生雖然會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存在異議,但是在課堂中并不敢直接提出問題,甚至完全按照教師所講述的內容理解知識,最終影響到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展階段,具有思維活躍、渴望個性發展等特點,希望能夠得到家長、同學的認可與支持,對公平的環境十分重視。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需要從閱讀教學活動出發,將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納入到英語教學目標中,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調整后續教學計劃。只有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欲望,在不斷質疑與提問中保持思維活躍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落實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并結合閱讀內容來啟發與引導學生,在尊重與關愛學生的基礎上做好指導工作,促進學生未來發展。
(二)降低對工具書的依賴性
初中英語教材中所選擇的內容與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密切聯系,教師應當轉變過去以講解教材為主的教育模式。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以此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逐漸擺脫對工具書的依賴,嘗試理解簡單的語句,從常識角度出發,逐漸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做好問題設計,確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保持學習興趣的同時主動思考問題,不斷閱讀文章,促進批判性思維形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結合時事熱點做好閱讀教學創新工作,實現教育內容與日常生活的有效結合;利用新穎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進入到主動探究中;并減少工具書的使用,提升英語閱讀綜合素養。如在學習Scientist discovers a sixth sense時,如果直接按照傳統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閱讀,學生只能通過工具書不斷查閱與分析,最終能夠掌握文章中的句式與重點單詞。但是在教學中增加第六感、科技熱點等內容,要求學生之間探討第六感是否真實存在等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產生良好的閱讀體驗。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需要從學生能力水平出發,確保所設計的問題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借助階梯式的問題由淺入深,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提高閱讀效果,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4]。
(三)發揮教師引導作用
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高低受到個體天性、成熟程度等因素影響,但更取決于后天培養和訓練程度。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發揮自身教育引導作用,確保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在不斷解讀與深入研究中真正理解與消化知識。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需要從選擇合適的思維模式出發,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及時更新思維方式,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批判性閱讀技能,借助預測、質疑、分析等方法,讓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過去的英語閱讀教學重點集中在知識目標方面,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成績,但卻難以實現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和學生長遠發展目標。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培養批判性思維又是這一階段的重點,所以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目標,創新英語閱讀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開放的閱讀環境,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主動提出質疑,在不斷探索與學習中形成個人觀點,掌握閱讀方法。一是教師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賦予學生自主權,轉變傳統閱讀模式,針對相關資料與信息進行加工,在提出質疑的基礎上理解知識。二是運用鼓勵性話語回應學生的質疑,強化批判性精神,產生學習自覺性,在閱讀中不斷獲取知識,實現能力與思維發展目標。
(四)創新英語教學模式
1.構建開放課堂。初中英語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主,制定合理化教育目標,明確批判性思維對提升閱讀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課堂中教師也要主動創新教學模式,從原有的語言知識教學轉移到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模式存在僵化、單一等問題,學生難以對英語知識產生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從閱讀技巧講解入手,在激活既有圖式的基礎上逐漸完善知識結構,加深對英語知識的認識,提高閱讀有效性。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能夠自覺參與探討活動,發表個人意見,主動與其他同學溝通,逐漸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如在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時,可以先要求學生完成文章閱讀任務,隨后提出問題,做好延伸工作。如可以要求學生思考“Why do you like them?”等問題,調動學生思維,提升思考寬度與深度,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奠定基礎[5]。
2.鼓勵學生質疑。英語課堂中應當培養學生主動質疑能力,進一步強化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具備質疑能力才能不斷形成批判性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從激發學生質疑意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真正進入到英語閱讀中。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學生認為教師、教材是絕對權威,使得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很少主動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主動提出質疑,進一步強化批判性思維能力,積極參與到英語訓練活動中。在閱讀教學中還需要為學生提出具有爭議的問題,調動學生思考動力,在鍛煉主動思維判斷的同時利用爭議性辯論理解英語知識,感受到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學生只有產生質疑,才能更好地進行批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確保教學方法的合理性,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嘗試提出不同的觀點。如,在學習A dangerous servant時需要先提煉出文章中的核心句式,并展示在黑板上,隨后要求學生思考問題,如為什么使用May提問?是否還存在不同的表達形式?利用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從文章基礎上進行延伸,逐漸提出自己的觀點,在主動發言與辯論中深入理解英語知識,達到強化個人批判性思維效果。由于許多學生已經習慣傳統學習方法,存在質疑精神不足等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提出適合學生思考的問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也可在教學中故意設計“犯錯”,由學生來指出存在的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保持質疑動力的同時逐漸樹立起學習好英語知識的自信心。
3.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時還需要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不斷思考與探究中形成獨立思考意識,強化獨立思考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鼓勵性話語來激勵學生,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如在講述“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之前,可以先要求學生嘗試總結自己在英語學習中所積累的經驗,隨后可以引導學生發表意見,在小組中進行探討。在小組探究結束后,及時在黑板中展示不同小組的研究成果,提煉學習英語的關鍵詞。隨后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文章內容,以對比的方式分析文章中所講述的學習習慣以及自身所總結的習慣,以此來加深印象。借助獨立思考可以強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掌握表達技巧與方法,嘗試針對所學習的英語知識進行總結,在深入交流與實踐鍛煉中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只有掌握獨立思考方法與技巧才能在閱讀中更加細致的研究,思考文章中的內容,進一步探討方法的合理性,并借助實踐檢驗自身的學習習慣。經過前期階段的培養,學生能夠主動在閱讀中提出質疑,而教師則需要在肯定學生觀點的基礎上繼續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英語知識。
(五)運用有效教育技巧
1.在閱讀活動中轉變學生思維。目前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主要包含海綿式、淘金式兩種方式。在海綿式思維中,學生如同海綿般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效地吸收,學生可以針對信息內容、觀點等提出合適的判斷。但是所提出的信息內容中部分內容是值得信賴的,也有部分內容屬于無效的,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信息,容易出現判斷能力、推理能力發展受限等問題。而在淘金式思維下,注重讀者與知識之間的有效互動,深層次的對話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做出有效的判斷與分析,在吸收精髓的同時真正理解英語知識。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轉變海綿式思維,合理利用淘金式思維,幫助學生從雜亂的知識中提煉出有價值的內容,鍛煉學生對信息的質疑與研究能力,主動學習其他人員的閱讀技巧,完成英語閱讀任務。
2.在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屬于一種輔助的教學工具,依靠圖形特征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再現出來,從而提升英語閱讀學習的直觀性與趣味性。在使用思維導圖時,需要做好關鍵詞提煉工作,針對圖片、色彩等進行研究,將不同主體之間聯系起來,實現知識的深度融合,以直觀的方式將英語思維、知識點展示在學生面前。思維導圖形式豐富,可以讓學生以系統化的方式分析與掌握知識點,借助對比與綜述等方式,逐漸形成完善的邏輯關系。如在講述Unit3 Section B 2b時,需要學生先快速閱讀文章內容,隨后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起全局觀,以系統化的方式做好語篇分析工作,避免將學習重點局限在個別字詞、少數段落等方面。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使用對比等方式分析不同語段的邏輯關系,并通過語段所列舉的事例進行推導,檢驗結果是否與語篇內容相符。借助這一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逐漸掌握批判性閱讀技能。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從全局角度出發思考故事發展脈絡,結合前文中所提出的人物、內容等提出自己的觀點,在理解語篇的同時增加預測與評價。思維導圖其實就是將思維過程進行形象化處理,所以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在閱讀中發揮思維導圖作用[6]。
3.在英語課堂中準確提出問題。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好的提問設計能夠推進英語教學活動,實現知識之間的有效傳遞,提升英語思維訓練效果。課堂提問屬于閱讀教學活動的重點環節,對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運用推理、質疑與預測等方法進行批判性閱讀有著積極影響。設計課堂提問需要從準確分類開始,利用理解知識體系、運用操作等方式,實現對教育內容的有效處理,確定出最為合適的提問類型,準確安排思考時間,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推動學生思維的深度發展,提升思維發展的廣度。當學生真正參與到解題環節中以后,才能夠對英語知識產生深刻的認識,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解答情況做好反饋工作,給予鼓勵性的評價[7]。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需要從轉變教師思想觀念出發,正確認識到做好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擺脫對工具書的依賴,同時還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創新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利用高效的教育技術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梅.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1(03):26.
[2]張娜.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文理導航,2021(16):31.
[3]袁碧怡.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01):94-97.
[4]林柳青.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課例分析[J].讀與寫(教師),2021(01):01.
[5]楊淑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策略探究[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2(08):37-38.
[6]吳琳.淺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花溪,2021(05):17-18.
[7]劉暢.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智慧教育,2022(08):22-23.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