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是以教學策略為基礎的教學思想。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定位了小學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這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策略的指向性目標。數學教學是組織學生學習數學、實現三維目標的活動,是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的過程,是傳統教學模式向新課程理念教學的轉型過程。對于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來說,落實新課程理念,需要熟練駕馭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文從教學策略的內涵價值及教學策略運用幾方面分析了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低年級;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2—0098—04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策略運用是數學學科的特點、低年級學生學習特征和數學學科的三維目標要求決定的。數學是以數量、空間、過程的數據為單位形成的學科,較為抽象、真實、明確,各種驗算繁瑣,容易造成思維和耐力疲倦[1]。而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差,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體驗缺乏,參與數學學習的情感趨向簡單,保持學習的激情較短。數學課的耐力需求和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個性形成反差和錯位,很容易導致學生逆反、厭學,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和效果。對于一堂好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來說需要關注的要素固然很多,而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和教學策略演繹才是有效數學課堂的核心因素。因此,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和低年級學生思維的直觀性決定了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具備更高的藝術性和教學策略運用的系統性[1]。
一、教學策略的內涵及其在教學實踐中的價值
教學策略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科內容的需要進行教學操作的原則、思想、方法和技巧,教學策略有豐富的內涵,貫穿教師教學實踐的所有環節。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新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新課程理念是建立在教學策略基礎上的新型教學觀,是從根本上解決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認識和思維問題。因此,教學策略是教師備課、組織教學及教學評價的原則、思想、藝術和方法的總體體現,是教師教學體系和教學特色的重要標志。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模式闡釋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教學理念策略、教學情境策略、學生全面發展策略和課堂組織策略。從教學實踐的視角分析,傳統的教學模式關注和研究教學的具體方式方法,注重具體的教學方法如何在課堂上發揮最大的效果,而新課程理念則對教師素質和教學思維、藝術有更高的要求。教學策略發揮的好,可以成為名師、專家;教學方法運用的好,充其量就是一名優秀的教學能手。小學數學教學要實現從傳統模式向新課程模式的華麗轉身,教學策略是勢在必行的研究課題[2]。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實施策略
運用教學策略進行低年級數學教學,就是教師在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以數學教學思想、教學原則統攝幫助、促進、精簡、互動為特點的教學方式,把理念滲透、情境營造、學生發展和組織活動進行藝術化融合,在教學行為上推動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向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教學方式轉變,在學生學習體驗方式上讓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主導學生求知全過程,在學習目標定位上讓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新實踐成為教育新模式,在課堂結構上追求高效精講的新組合。
(一)更新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堂
1.用引導和幫助為雙驅動,促進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主體關系轉變。由于數學內容的抽象性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在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不斷隨內容的不同而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在跟著變化。因此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的教學行為主要通過指導和幫助來實現。通過運用“引導”和“幫助”的方式進行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引導,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常用策略。體現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是指對教學活動的目的含而不露、對解題思路指而不明、對解題過程開而不達、對創新思維引而不發,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自主求疑、辯惑、探究。教師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和教材會話、學生與自己對話、學生和學生對話、學生與意境對話,使學生在對問題的觀察、討論、提問辨析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教師根據學生探究學習的不同情況進行指導,當學生的思考受到阻礙、遇到困惑的時候加以引導,使之順利解決;當學生的思考陷入盲區,需要突破困難的時候及時引導,使之思路寬廣。
幫助是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服務。幫助不是教師一手包攬學生的所有學習過程,是為學生尋找、收集進而利用學習資源鋪墊綠色通道,為學生穿越知識原野牽線架橋,是在教學活動中擺脫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盲從教師灌輸知識的現象。教師的作用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堂組織活動的需要,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幫助學生尋求個性化的學習方法、策略和途徑;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和反省;并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
2.以尊重和稱贊替代懲戒,促進教師身份和學生角色平等互動。尊重,就是強調教師要肯定學生作為人的尊嚴和價值。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通過溝通和切磋、討論和補充、傾聽和琢磨、信賴和尊重、合作和共享與學生開展對話。稱贊,就是充分展現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的課堂表現、遵守紀律的習慣、創造努力的激情、對內容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都給予由衷地肯定和認可。
(二)創設教學情境,展現自主探究的新教法
1.整合與巧用互補,發揮多媒體和教學用具的直觀效應。直觀教學用具和多媒體課件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手段,對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吸引學生參與數學體驗的注意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配合教學媒體、適時有效地運用教學媒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學媒體要經過科學整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性和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決定了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必須突出趣味性和形象性,才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師要把數學課堂融入生活,有效利用直觀的教具、學具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用具進行演示,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
其次,教學媒體運用要合理適時。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教學資源,必須遵循適用、適時、精選、切需原則,符合小學低年級數學知識學習規律和教材內容需要,并且和直觀教具、學具配合,選擇性地靈活使用,凸顯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使用直觀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時要做到精、準、巧,為營造良好的探究學習氛圍、實現教學目標提供幫助,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2.通過創境和設疑,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究與參與,但由于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理解深度、注意力等因素的影響,主動探究的概率是很小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有目的的設疑顯然是必要的。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要求教師營造的教學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思維和認知特點,突出學生的興趣與知識點的融合,使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被情境引入學習中。
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枯燥、抽象,不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創新情境教學模式,善于運用新、奇、精、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學和交流對話的藝術性,用形象的生活實例把數學知識串連起來,加強師生互動的趣味性、感染力和吸引力[3]。
(三)助力學生發展,創新素質教育新格局
1.以分層和異步,實現知識能力提升的整體性和多元化。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預設的,往往對那些優等生和學困生無效,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客觀要求。每個學生接受程度的差異,都會因遺傳基因、智商高低、家庭結構、個性特征、生存環境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特點。小學低年級學生智力水平、情感態度、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決定了學生接受數學知識和應用能力存在明顯的層次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秉持異步行走思維,在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優等生拓展提高練習和學困生實施輔導加強,使所有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提高,保持學生的充分發展和發展層次的整體平衡[4]。
2.以促進和對應,激發情感素養塑造的創造性和藝術化。動態生成是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師針對課堂具體情況的不同所采用的靈活應對策略,是教師駕馭學生、課堂、教材的能力體現。教師再怎么研究教材、精心備課,對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都不會料事如神,課堂上各種突發情況及學生預習深淺程度、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對學生的接受程度預設過高或過低估計,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效果。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策略,是指教師隨情境變化及時地放棄原來的預設方法、環節、例題,應景調整和催生新的方法、問題,使教師的教學課堂始終處于教學模式突破、創新、實踐的動態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營造更貼近學生的氛圍,保證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四)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推行高效課堂新理念
1.以精講與精練,突出講練結合的精準與實效。數學課堂上的“精講”,就是教師對基礎知識使用較少的精煉語言切中要害,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明確教材中的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征。通過教師有效地講解促進學生思考,理清知識的邏輯關系,掌握知識的原理和應用途徑,培養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和學習興趣。通過教師的精練講授,留出更多的空白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嘴,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組織精講課堂要認真研究教材,牢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做到講解中分析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作業批閱中講評重點,練習設計上抓住重點,板書設計展示重點,直觀演示體現重點,上課提問題關注重點,課堂總結強調重點。教師設計練習和布置作業要處理好基礎知識題、辨疑知識題、探究知識題、拓展延伸題的關系,要體現練習的針對性、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鞏固訓練的層次性和能力培養的綜合性。在學生練習的方式上,要采取基礎練習必須做、辨疑練習反復做、探究練習指導做、拓展練習開放做的作業完成模式,有效提高精練效果、達到學生能力提升目標[5]。
2.以反饋與控制,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率。低年級數學中師生互動非常重要。教師要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通過觀察、質疑、提問、練習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表情、動作變化判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為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提供應對策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能力、注意力、學習習慣的自我反饋和評價,促進學生數學興趣、探究精神、自我管理的發展。
3.以動態與開放,豐富評價的內涵和魅力。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興趣、動機、表現、成就、進步的效果進行動態評價,消除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負面因素,能有效促進學生良性發展。教師準確把握學生不同情境中的特點,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肯定和糾錯評價,有利于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增強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堅持多元化、開放化原則。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快與慢、生與熟,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品質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評價標準上,要因人而異、因情境而異、因學習內容而異,既要體現共性要求,也要恰當地進行個性評價。在評價主體上,既要通過教師評價引導學生進步發展,也要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和互動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潛能。
總之,一堂成功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既是教師教學藝術的成功展現,也是教學策略的充分發揮。根據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知識技能的特點組織數學課堂活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優秀數學教師畢生的追求[6]。
參考文獻
[1]董利.如何激活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21(26):96-96.
[2]黃映玲.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問題有效性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2022(28):136-137.
[3]文凱.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4):99.
[4]劉培鳳.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方法的探究[J].考試周刊,2021(44):18-20.
[5]花漢權.靈活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練習的設計[J].新課程導學,2022(28):61.
[6]朱翔羽.淺析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21(34):104-105.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