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在“雙減”政策實施的背景下,“雙減”的實質在于減負提質。換句話說,就是需要變革傳統課堂,生成高效課堂。針對“雙減”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需要相應轉變、創新,以更好地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本文圍繞“雙減”背景,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2—0086—03
如今,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落實,提高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量是“硬要求”,有效推動了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變革,這就要求教師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既要減負,又要提質,以往低效率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需求,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和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實施“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對“雙減”政策進行全面解讀,結合“雙減”政策提出的新要求,積極反思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主動探索可以提升教育教學效率的策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才能打造高質量的高效課堂。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雙減”的目標就是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使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全面規范,從而構建良好教育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想方設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習質量[1]。就語文教學來說,“雙減”需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課后輔導、家校聯合等方面,在具體實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模式單一,方法陳舊。在小學階段,學生身心處于發展階段,學生通常活潑好動,對新知識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但在實際的課堂上,一些教師依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學習語文的熱情,甚至可能對語文學科產生抵觸情緒,教師的教學效率不升反降[2]。
2.脫離生活,忽略人文素養。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看出,語文學科教學內容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學生通過語文學科學習,完成基礎知識的積累,在生活中運用已學的知識處理問題或認知事物。不僅如此,語文學科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感,能使學生準確地感知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更加熱愛生活,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語文知識點,機械地要求學生學好生字、詞匯等內容,將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割裂,教學內容沒有體現人文素養。在這樣的情況下,語文教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3.備課不系統,作業不科學。教學設計不精細、作業量大、無效作業多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缺少整體規劃,忽略內在聯系,導致教學內容瑣碎,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碎片化。還有一些教師布置作業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作業量大,重復性作業多。這只會加重學生負擔,損害學生身心健康。
二、“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抽象內容具體化,還可以將過去的場景通過圖片和視頻等形式再現,從而簡化教學過程,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紀錄片或視頻,理解時代背景,理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在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歷史文化知識,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一舉多得。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還能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營造良好的情境和學習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比如,在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制作精美課件,展示杭州西湖美景網絡視頻資料,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湖之美。然后播放一小段紀錄片,介紹西湖美景,再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整堂課,學生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身臨其境地領略到了古詩的魅力,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效果較好。再如,學習《村居》這首詩時,教師可以通過動漫的形式,再現詩中所描寫的場景,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2.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法能較快地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意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自我體驗,從而有表達的欲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說”的機會,促使學生勇敢地表達自身的想法,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得到鍛煉,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3]。在具體實施中,由于不同學生的家庭環境、人生經歷等不同,教師需要采用不同方法。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語文教師應以足夠的耐心,不斷地給予鼓勵和引導,使內向的學生敢于表達。教師可以將學習和生活之中的趣味話題作為基礎,構建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將表達的機會給予學生,引導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理解課程中的語文知識點,并鞏固之前學習的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片段進行想象,將學生引入情境。如,教《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想象烏鴉口渴了會說些什么,看到一個瓶子會說些什么等。如教《王戎不取道旁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當堂表演,可以讓學生通過情境表演,加入自己的想象,創作動作、臺詞。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3.巧用問題引導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雙減”政策落實后,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變成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引路人”。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圍繞教學活動內容,運用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探索能力,真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在正式教學前,先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們通過自主思考,找到正確答案。以教《將相和》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課文由三個小故事構成,請同學們為這三個小故事添加合適的標題,思考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所有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仔細地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對于回答問題態度積極且回答完全正確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獎勵,從而帶動其他學生自主思考。通過自主思考,學生可以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能夠在校內高效完成當日學習任務,從而減輕學習負擔,語文教學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4]。
4.合理設計語文練習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幫助學生減輕課后作業的負擔,是“雙減”的核心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提升教學效率,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真正掌握知識點。語文教師應當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且知識點涵蓋較多的練習題,摒棄以往的“題海戰術”,從而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5]。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了修辭手法的知識點后,可布置以下作業:學生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在第二天的語文課堂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把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在布置此類作業之后,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完成語文教師布置的練習題,獲得了較好的實際教學效果。
5.靈活安排課堂互動環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上,語文教師需要重視隨機提問這一教學環節,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注重隨機提問的科學性。在進行提問之前,語文教師需要先了解本課的重難點知識,針對知識點精心設計提問內容,保證提問的內容不會“超綱”,也不會過于簡單,且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點。如果有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出現失誤,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共同分析,了解失誤的原因,進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避免此類失誤。在不斷提問、互動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幫學生樹立自信,教學效率會逐步提高。
綜上所述,實施“雙減”政策之后,語文教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雙減”背景下,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布置作業,做好課后跟蹤輔導,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和探索提升教學效率的方法,使教與學相互促進,雙向提升,真正使“雙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博.“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現代教學,2021(19):36-37.
[2]宋晨溪.“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遼寧教育,2022(01):68-70.
[3]張超.“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落實減負提質的路徑探究[J].快樂閱讀,2021(20):56-57.
[4]金梅芳.“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新課程,2022(01):93.
[5]楊國軍.“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基礎教育論壇,2022(07):57-58.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