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三寶國際瓷谷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占紹林工作室,我們看到,雖臨近春節仍一派忙碌景象,徒弟們設計造型、手工拉坯,員工們準備材料、聯系客戶……
“趁著這段時間客流量不大,大家剛好為明年市場恢復做準備。”作為該工作室的創始人,和徒弟及員工們一樣,占紹林也在忙著構思課程、制定規劃。
占紹林1978年出生于江西鄱陽,16歲便來到景德鎮學習制瓷技術,從小跟隨叔父“玩泥巴”長大,冬天零下三四攝氏度的環境,占紹林光腳踩泥,反復練習基本功。十余年的學徒階段,踩泥、揉泥、拉坯、修坯,日復一日,他踏實苦練內功,不斷鉆研和創新,技藝不斷提高。2005年參加“景德鎮首屆拉坯技能大賽”獲得第一名,此后在各項拉坯成型比賽中屢獲冠軍,成為業界公認的“拉坯大師”。2010年獲“全國陶瓷拉坯技能大賽”第一名,特別是在2011年“江西省首屆振興杯拉坯技能大賽”奪冠后“一戰成名”,2015年獲“中國技能大賽首屆陶瓷成型職業技能全國總決賽”拉坯第一名并同時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202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中華十大絕技”稱號。
在很多人看來,拉坯是傳統制瓷工序中又苦又臟又累的活,也是制瓷工序中非常關鍵且困難的一環。然而“拉坯大師”占紹林卻20多年樂此不疲地鉆研創新、永不止步,還被他“玩”出了“花樣”,“玩”出了新“高度”,練就了“一體成型”的獨門絕活。按照景德鎮的傳統技藝,做一個陶瓷大件需要分三節,做好以后再組合在一起,工序多、成本高,藝術效果也大打折扣。占紹林在參加過一次技能大賽后萌生了“能不能一次性成型”的念頭,但困難比想象大得多。“拉坯是一項精細活,手上的力度稍有差錯,都會前功盡棄,做十次可能有八次是失敗的,力度、水分、收縮比等都需考慮。”在多次改進拉坯工藝后,占紹林終于實現了對傳統技藝的重大突破,成為景德鎮大物件一次拉坯成型第一人。他通過手法創新能夠在一件器物中體現多個造型出來,做到瓶內有乾坤,經他一次成型的“竹筒”切開以后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七層竹節,讓人不可思議。其作品“中國夢之酒足飯飽”人選第二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大展,瓶、碗、杯3種器型層疊倒扣,線條干凈利落形成完美比例。作品“悟凈”人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融物理學、美學和材料學等多學科知識于一體,將傳統陶瓷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不少陶藝名家和院校師生選擇與他合作,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學術觀點也不斷刺激并促進著占紹林創作理念的形成。
占紹林的拉坯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看他拉坯真是一種藝術享受,“嗡嗡嗡……”機臺轉了起來。占紹林將一塊準備好的泥巴“啪”的一聲摔到臺面上,找準了“中心”,只見他雙手扶著泥巴向上運力,漸漸地,泥巴被“抱”起,大拇指向中心“挖”下去,其余幾根手指并齊置于外延,多余的泥巴不斷地從指縫涌出,再快速地抹掉。勻速的旋轉中,一只碗樣的物件有了雛形,隨著碗口越拉越大,邊緣越拉越薄,轉臺的速度也逐漸放緩。取泥、壓平、開口、提升、抹平……機臺上,占紹林左右手的配合默契,力度與機器的慣性相協調,腳下的控速板更要時緊時松。為了提升拉坯技藝,占紹林總結出了五步成型法,這種方法需要匠人做到胸中有丘壑,手下有乾坤,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不到三分鐘,一只圓潤、挺拔的敞口碗坯便做成了。
說起陶瓷藝術,人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施釉上色、_丁筆描繪這些工序。然而,作為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拉坯獨具魅力,極其重要。在“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瓷都景德鎮,72道工序里都有佼佼者,而占紹林無疑是拉坯工藝中最優秀的匠人之一。
在拉坯練習中,占紹林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機臺一旦開啟就要拉到極致,“哪怕下一秒你不做了,但是一定要把手里這塊泥巴拉到滿意為止。”占紹林所創立的拉坯一次成型技法融入了雕塑的精神,使制瓷真正做到“九分拉一分修”,甚至“不修”的境界。
憑借長期學習實踐中積累的手藝以及日積月累吸收轉化的創新思維,占紹林逐漸在業內嶄露頭角,視野及格局也不斷打開,“把手藝做到極致是首要且必須的,但還不夠。更重要的是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并且做好傳承。工匠精神意味著一個時代、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的傳承。”同時他也發現了很多機會,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陶瓷藝術愛好者和各個窯口的專業人才,都有進行技能培訓和藝術實踐的需求,包括中小學研學市場。于是,在2011年占紹林在景德鎮三寶國際瓷谷打造了一個培訓及研學基地,到2015年發展升級為2300多平方米的陶藝實踐基地,大批陶瓷匠人、學院教授、非遺傳承人常駐授課指導,同年占紹林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稱號。
占紹林性格爽朗、愛好交友,自己的技法他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他人。據占紹林介紹,截至目前,基地累計接待參觀人員近30萬人次,成為50余所大專院校、幾十所民間教育機構的實訓基地,已培訓包括大學生、窯口技師及陶瓷愛好者近3萬人,培養技術人才超5000名。此外,工作室還作為首批輕工大國工匠創新工作室、江西省勞模創新工作室、景德鎮珠山區黨外知識分子之家等平臺對外開展交流活動。
“作為一名手藝人,我一直在手把手帶徒弟,所以必須經常動手,而依托工作室和陶藝實踐基地的運營,在培養技能人才和傳播陶瓷文化的同時,又可以反哺我們這種探索,它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談及手藝人如何平衡“守藝”與“經營”,占紹林如是說。
在占紹林看來,手工制瓷支撐景德鎮千年窯火不熄,制瓷手藝人在傳承的同時要跟上時代的腳步,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創新,結合當下生活美學來提升創作。“接下來我會嘗試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比如邀請國外的學生來景德鎮,開展像這種研學形式的社會實踐與交流,讓他們真切感受手工制瓷技藝的溫度,體驗這座城市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時,占紹林在傳統技能方面的創新不止,層層榮譽的疊加讓他成功叩響了“中華技能大獎”的大門。2022年12月底,景德鎮三寶占紹陶瓷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占紹林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稱號,是江西省唯一獲此殊榮者。“中華技能大獎”是許多技能人追求的終極目標,被譽為技能人才榮譽的“天花板”。
中華技能大獎代表了中國技能人才領域最高的政府獎項,占紹林坦言獲獎后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想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努力,不辜負這份榮譽,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為社會和行業培養更多人才,為傳承弘揚景德鎮陶瓷技藝和文化作出更多貢獻。”
“技能改變人生”是占紹林成長之路的真實寫照,占紹林先后獲得了“輕工大國工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高層次人才(B類)”、“江西省贛鄱英才555領軍人物”、“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省贛鄱工匠”、“景德鎮市“3+1+X”產業高層次人才”、“景德鎮市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
占紹林非常感謝景德鎮千年的陶瓷技藝給了他成長成才的舞臺,感恩國家對陶瓷文化及技能人才的重視,也更加堅定了他走技能成才報國之路的決心。成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開辦陶藝實踐基地,開展拉坯技能培訓和陶瓷成型人才培養,占紹林利用他的技能專長在不斷地將中國陶瓷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