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紫砂;壺藝;紅動中國;意蘊
紫砂是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萌芽于宋代,到明代已發展完善,成為最理想的茶器,在客觀上兼具了實用、觀賞及人文三大功能,此后壺與茶便相融相諧、彼此成就。紫砂壺既是茶的載體,又是紫砂文化的載體。紫砂壺藝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又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不同時期的紫砂藝人往往把對世界的觀察及人生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因此,紫砂作品的題材十分豐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與情感特征,紫砂“紅動中國壺”(見圖1)也是一件具有獨特器型風格及美好寓意的紫砂壺藝作品,現就其藝術風格及主題意蘊談談創作的體會。
1紫砂“紅動中國壺”的器型設計
紫砂“紅動中國壺”是一件歌頌黨的主旋律題材作品,紅是新中國最亮眼的底色。紅色題材元素在選擇上有些特殊,但從設計來講,壺仍是基礎,是作品演繹的出發點和載體,實用仍是其第一位的考量,在主體架構上應遵循傳統紫砂壺藝的基本范式,壺的元素需一一呈現。因此在布局時,經過反復考慮決定采用現代陶藝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來處理具體形態。
紅旗是紅色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就表現功能而言,選擇以紅旗作為對紅色文化主題的表現最為貼切。為了能做出體積感,所以壺體就以紅旗的形態來塑造,最后呈現的壺體是變形的多面體,簡潔流暢的輪廓線條勾勒出壺體,棱角分明。多塊面鑲接成型制作難度極高,但作品制作時作了很好的處理,一氣呵成,器型大氣挺拔、氣勢非凡,壺身上寬下窄,重心上提,但不失穩定,提起了整件作品的氣韻。正面遠看就像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奠定了整件作品端莊的框架基調及主題背景;壺流隱人壺體,既不失出水的實用功能,又滿足了結構上的完整性與合理性,也有黨和人民團結一致、休戚與共的意蘊加持;圓把穿于旗一側,提升了作品的高度與氣勢,提供實用提握功能的同時也寓意各民族團結、圓滿;平蓋輕落壺口,其上以一黨徽作壺鈕,構建了一個視覺焦點,賦意獨特。
作品通過引入紅旗與黨徽二大標志性紅色物象來架構意境,構思巧妙、富有創意。此壺采用紅色原礦紫砂泥以泥片鑲接的手法全手工精心拍打成型,在色彩與質感上又進一步渲染了紅色氛圍。整體布局合理,線條處理清晰到位,整器工藝精致、色澤清雅、胎質溫潤。
作品從構思、紙稿設計到泥稿制作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這過程中也遇到并解決了各種工藝技術問題,可以說創作這樣的作品既表達了一種心情,也是一次全身心的創新實踐,收獲很多。
2紫砂“紅動中國壺”的主題意蘊
紅色是自然界中的一種顏色,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觸動,它使人聯想到光明、生機、繁盛、溫暖和希望,中國紅是中國人的魂。同時紅色又是一種政治賦色,紅色是熱血的顏色,象征著激情與勇氣,中國的國旗與黨旗都是紅色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勝利顏色。紅色往往與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相聯系,共產黨的政權也被稱作紅色政權,紅色更是我們黨的基本底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就是紅色江山。
“百年輝煌,紅動中國”在這里有非常豐富的內涵,首先是因果關系,只有“百年輝煌”了才能“紅動中國”;其次也是共生關系,我們的黨在“百年輝煌”的同時,在不斷地“紅動中國”,由此框定了我們的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向前發展,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本內核。
浙江嘉興南湖湖心島東南岸的紅色畫舫,總能將我們的思緒帶到百年前的那個盛夏,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革命的啟航,此后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的南湖紅船走來,在這100年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初心與宗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使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將一個千瘡百孔的舊中國建設成了欣欣向榮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之幸。100年來中國的發展變化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紫砂“紅動中國壺”作品在充分保留茶器實用功能的前提下,通過充滿創意的設計,以紅旗及黨徽二大標志性元素塑造紅色意境,形有限而意無窮,“百年輝煌,紅動中國”,彰顯其獨特的紅色文化意蘊。
3結語
紫砂壺器客觀上兼具實用、觀賞及人文三大功能,但一把優秀的紫砂壺作品應該投射出紫砂藝人對生活與社會的用心與熱愛的心境表達,紫砂壺藝作品“紅動中國”就是這樣的一件作品,作者以虔誠的心,引紅色經典元素人壺架構意境,以器典情、以境抒情,闡明了“百年輝煌,紅動中國”的主題,熱情謳歌了我們黨百年的輝煌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