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紫砂藝術;傾塵壺;筋紋工藝;精氣神韻
江南水鄉宜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山明水秀之地,在天目山余脈和太湖之水的交匯處蘊藏著豐富的紫砂礦料,這也是宜興紫砂得以揚名天下的基礎所在,紫砂良好的透氣性和可塑性,讓我們廣大的壺友能夠沖泡出醇正的“玉液瓊漿”,同時也讓更多的紫砂器型能夠出現在我們的茶座之上。在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紫砂器型之中,筋紋器屬于仿生器的一種,它聚焦于瓜果花卉的局部特征,形象地展示出其中的韻律感和節奏感,讓我們能夠欣賞到紫砂匠人高超的技藝水準、情感的寄托,以及蘊藏其中的文化內涵。
1紫砂“傾塵壺”的筋紋工藝
紫砂作品“傾塵壺”(見圖1)采用了傳統紫砂藝術之中常見的筋紋設計,但是卻有所區別,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審美,而且壺形比較的修長挺拔,具有一種超然獨立的氣韻蘊藏在其中。在設計和制作這把紫砂壺的時候,作者希望能夠呈現出一種出世和人世相互交織的意境,而這種抽象的概念在紫砂筋紋器中如何地展示出來則是巨大的考驗。此壺壺身筋囊分割、陰陽凸顯,在作者精湛的技藝之下,身筒高而不傾、挺括有力,在收縮和擴張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契合點;壺底則是平整的設計,這么高的壺身搭配平底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壺嘴則幾乎是在壺身的頂端小巧胥出,微微彎卷,出水白帶弧度;與之相呼應的壺把也是大號的耳廓型設計,端握舒適;此壺壺肩卻有幾分美人肩的形態,過渡自然舒展,壺蓋上面棱線和壺身相互的吻合;于此同時,壺鈕也一脈貫通,整體的和諧度不言而喻,構成了完整的藝術體系,讓我們在視覺上面感受到和傳統的紫砂筋紋器有些許的區別,但是給人視覺上面的沖擊力卻是非常的強大,把紫砂筋紋的特性和陰陽凹凸的感覺展現得恰到好處。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傾城壺”,作者希望能夠把紫砂筋紋器更好地演變成為一種賞用俱佳的、緊跟時代特征的藝術佳品,于是在拔高壺身的過程之中,更多地融合了紫砂經典器型的一些特點,從而更好地展示出紫砂筋紋的特性,把花卉的那種肌理感和層次感注入其中,從壺身到壺蓋、再到壺鈕層層遞進,完美地詮釋了筋紋器的優點,也讓我們在喝茶的同時不斷地把玩摩挲,筋紋器能夠更好地形成包漿,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光澤,也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之中尋覓到一方怡然自得的小小天地。
2紫砂“傾塵壺”的精氣神韻
在紫砂藝術的造型設計之中,我們常見的有圓器、方器、花器和筋紋器,其實筋紋器也是仿生器的一種,但是由于把其中的細節更好地凸顯出來,已經超出了仿生器的范疇,具有一定的美學理念和文化的象征。諸如我們常見蓮花的筋紋,往往是超出了蓮花自身的形態特征,而是升華到了佛教的境界。所以,我們在欣賞紫砂筋紋器的時候,并不能單純地去看它的丁藝手法,因為所有的筋紋器在經過全手工成型的過程之中,需要紫砂藝人們精益求精的工藝技巧,以及恒久的耐力和匠心的堅守,才能夠在筋紋的處理之中做到游刃有余,由此感受到筋紋的抽象之美和韻律質感。在我們欣賞紫砂器的時候,一般主要關注泥、形、工、型、款等等幾個元素。泥就是紫砂原礦,這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形就是紫砂的形態,工則是工藝技巧,型就是比較關鍵的整體感覺,也是精氣神韻的一種體現,款就是作者的姓名、師承、職稱等等。一把壺的精氣神韻恰恰就是通過壺嘴、壺把、壺身和壺鈕等等各個元素的相互協調組合,然后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的,帶給我們視覺的沖擊力和精神層面的啟迪。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傾塵壺”也是把筋紋幻化成為一種虛無的概念,通過佛教的理念來詮釋我們對于人生和塵世的理解,也進一步拉近了我們和紫砂器之間的關系,在三五好友飲茶品茗的過程之中,進一步了解到紫砂的悠久歷史和在江南文化的浸淫之下,紫砂可以呈現給我們的無限可能和想象。
3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飲茶健康的高度重視,紫砂成為了我們茶座之上的不二選擇,除了實用的沖泡茶葉的功能之外,藝術的審美是最為關注的元素,因為一把紫砂壺最終的價值還在于凸顯出來的精神享受和文化內涵,宜興紫砂藝人在世世代代傳承之中,無論形態如何的栩栩如生、逼真動人,都一直追求壺的那種精氣神韻,最終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