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紫砂壺;荷塘月色;造型裝飾;自然意境
太湖,宛若溫厚而碩大的佛掌庇護著江浙,讓周邊的經濟持續發展,人們的生活富裕安康,自古以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太湖周邊自然也成為人文薈萃之地,有著“陶都”之稱的宜興便位于這佛掌之腕的江蘇南部、太湖西岸,紫砂壺白誕生起便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汲取了當地山清水秀的靈氣、質樸淳厚的民風,又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被賦予獨特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源遠流長,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品。
1紫砂壺“荷塘月色”的造型裝飾
宜興紫砂壺材質獨特、泥質細膩、光澤溫潤,在一代又一代紫砂藝人孜孜不倦地揣摩研究下求變創新,發展出豐富的造型體系,其造型裝飾新穎、紋飾精妙,表達著中國的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底蘊。在眾多造型中,有一種器型尤為活潑生動,制壺藝人將動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體經過藝術提煉、創造,自如地運用于紫砂作品之中,不僅形象地表現出事物的原型,更抽象化地表達出獨特的人文思想,紫砂壺“荷塘月色”(見圖1)便是這類器型——花器。此壺以方器為基本形制,輪廓清晰、棱線分明、穩重敦厚,但線條又不過于僵直,顯得曲直相濟,棱角為圓潤的鈍角,模擬出一方池塘的寬闊之景,壺身塑以荷葉花開,栩栩如生、立體生動,碩大的荷葉經脈清晰,葉片微微卷曲,一只可愛的小鳥柄息于花梗上,長長的鳥喙、靈動的雙眼、柔順的羽毛,無不體現著做工之精致,如詩如畫地呈現出自然之美。荷音同“和”,荷塘月色,傳達出“和諧之美”,愿世間處處皆和諧。壺把和壺嘴則神似蓮藕,壺嘴自然胥出,寬厚豐腴、飽滿可愛;壺把婉轉自然,與壺嘴相呼應,清晰的藕節線更顯仿生自然之美;圓形壺蓋微微隆起,與壺身形成“天圓地方”之狀,大氣和諧;蓋鈕如同菱角,造型生動野趣。該壺原礦泥料制作,色澤紅潤、質地純正、肌理潤澤,以手撫之砂質細膩溫和,養成之后扎實沉重,有鴻運當頭之意,是把玩和實用的佳品。此壺綜合運用塑、貼等多種技法,無論從造型、顏色還是質感來看都惟妙惟肖。遠看如是,近看也如是,活靈活現,呼之欲出,靜觀之讓人恍見一片閑情雅致。
2紫砂壺“荷塘月色”的自然意境
縱觀整壺,猶如一幅雋永的工筆重彩畫,艷而不俗,壺身以泥繪裝飾的寫意山水畫,富有創意,蘊含深遠意境,文化品位極為高雅,古雅雋美、賞心悅目。作品的仿生自然之美讓我們對荷塘美景產生了無限想象,可謂亦壺亦景,展現藝術的美感與自然生趣。此壺讓我聯想到朱白清老先生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繪了一幅靜謐而靈動的荷塘美景,作者的哀愁與喜悅相互交織,給優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此壺可謂與散文《荷塘月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荷葉和荷花在月夜里閃耀著迷離的光,葉烘托著花,有著各自迷人的儀容,靜時是靜的美態,動時是動的情致,煥發著一種不同凡俗、出世超脫的奇異色彩。欣賞此壺,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走在那幽徑上,那亭亭碧綠的荷葉,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霧繚繞的荷塘展現在眼前。眼前的荷花仿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仙女,讓人著迷,荷花自古以來就為人喜愛,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將荷花人格化、詩意化,賦予荷花清廉、高潔等寓意,在中國文人心中,荷花早已成為有感情、有生命的藝術形象。紫砂壺“荷塘月色”不僅展現了荷花的清麗高雅之美,也通過藝術化的渲染,為主體形象的荷花創造出一個被凈化和升華的典型環境,一個通體澄清,略帶幾分清幽氣氛的藝術境界,色彩與情調取得了和諧的統一。現代生活五光十色,人們整天忙碌奔波,那喧嘩的世界與作品所呈現的清幽潔凈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神往,同時也讓人深思:在當前浮躁內卷的社會風氣下,我們要如何不急不躁,保持自己的生活節奏,或許,我們正該學習荷花的品質,保持內心的寧靜,摒棄焦慮,行深遠、常知足。
3結語
一把小小的紫砂壺,從礦石到泥塊,從泥塊到泥條,從壺坯到成品,經過上千度的高溫燒制,期間上百道的工序,經過制壺藝人的匠心演繹方才成就,這不僅是實用品,更是一個恒久青春的生命,是一位閃爍著精神光芒的智者。用壺泡茶,茶香氤氳間,靜下心來品味生活、品味生命,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廣袤、更豐盈,我們的心靈變得更自由、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