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腎結石患者分別行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對其機體腎功能及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全血白細胞計數(WBC)水平的影響,并對比其安全性。方法 選取粵北人民醫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腎結石患者12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行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和觀察組(行輸尿管軟鏡取石術治療),各60例。兩組患者均觀察至出院。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術前、術后24 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PCT、CRP、全血WBC水平,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減少,手術時間延長,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均縮短;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Scr、BUN、β2-MG及血清PCT、CRP、全血WBC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降低(均Plt;0.05)。結論 較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手術時間更長,但該術式有助于縮短腎結石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術后置管時間,同時能夠減小對患者術后腎功能的損傷,抑制術后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腎結石 ; 經皮腎鏡碎石術 ; 輸尿管軟鏡取石術 ; 腎功能 ; 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6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6.000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6.003
腎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發于男性,是有機物質和晶體物質在腎臟異常沉積所致,其早期可無特異性癥狀表現,若腎結石掉到輸尿管造成輸尿管堵塞、尿路感染,則會引起腰部絞痛、尿痛、發熱等現象,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血尿癥狀。對于腎結石的治療,需要根據結石位置、數目、大小、嚴重程度等確定治療方案,當前階段主要以微創手術治療為主,其中經皮腎鏡碎石術是臨床常用方法,該手術通過建立皮膚至腎集合系統手術通道,清除結石效果良好,但該手術僅通過單一通道不能有效處理多發性結石,且術中易導致腎實質或腎盂損傷,不利于患者預后[1]。而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利用人體天然泌尿系統腔道清除結石,柔韌性較好,且具有主動彎曲功能,能夠通過自然腔道進入腎臟,并在直視下達到直接碎石的目的,安全性較高[2-3]。本研究旨在分析兩種不同術式治療腎結石對患者機體腎功能與炎癥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粵北人民醫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腎結石患者12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7、23例;年齡25~62歲,平均(36.85±6.32)歲;病程5~24個月,平均(11.56±1.25)個月;結石直徑:0.5~2.0 cm,平均(1.35±0.31) cm;結石位置:腎盂結石、腎盞結石分別為33、27例。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6、24例;年齡25~65歲,平均(36.81±6.35)歲;病程5~25個月,平均(11.54±1.23)個月;結石直徑:0.6~2.0 cm,平均(1.36±0.32) cm;結石位置:腎盂結石、腎盞結石分別為34、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實用結石病臨床手冊》 [4]中腎結石的診斷標準者;經彩超、CT等檢查確診者;結石直徑≤ 2 cm者;無泌尿系統感染者等。排除標準:凝血功能及造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尿路感染、尿道畸形者;腎功能衰竭者等。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經皮腎鏡碎石術;全麻,協助患者取截石位,將F6導管逆行插入患側輸尿管,留置導尿管至腎盂內,以備注水。協助患者取俯臥位,腰部位置墊高,在超聲引導下建立人工腎積水,隨后以18G穿刺針進行經皮腎穿刺目標腎盞,若有清亮“尿液”噴出則確認目標腎盞穿刺成功,隨后退出穿刺針,并經穿刺針鞘導入斑馬導絲,沿著導絲針逐步擴張腎造瘺口,最后留置一次性F18的Peel-away鞘,常規建立經皮腎通道,將輸尿管鏡[德國狼牌(WOLF)公司,型號:8703.534]置入鞘內,依次到達腎盂、腎盞、輸尿管上段,確定結石大小、位置等信息后,退出斑馬導絲,使用鈥激光光纖碎石,待結石碎至2 mm以內后沖出,用取石鉗夾出較大結石。檢查有無結石殘留,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術后將F6輸尿管支架管置入輸尿管,F18造瘺管留置在腎盂內。
觀察組患者行輸尿管軟鏡取石術:術前3周行輸尿管鏡檢查,于患側輸尿管置入F6輸尿管支架管;手術時,全麻,協助患者取截石位,將預置的輸尿管支架管取出來,將輸尿管硬鏡置入膀胱觀察是否存在病變,尋找患側輸尿管開口,將斑馬導絲置入患側輸尿管開口處,沿著導絲置入F12輸尿管硬鏡到患側輸尿管內,斑馬導絲置入腎盂后退出輸尿管硬鏡,然后沿導絲將輸尿管軟鏡鞘置入,于軟鏡鞘內置入電子輸尿管內窺鏡(卡爾史托斯公司,型號:11278VS)至腎盞,確定結石大小、位置等,退出導絲,使用鈥激光光纖碎石,待結石碎至2 mm以內后沖出,參數設置為1.5 J、15 Hz,檢查有無結石殘留,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留置F6輸尿管支架管。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并觀察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進行比較。②于術前、術后24 h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以3 5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后,提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③采血與血清制備方式同②,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術前、術后24 h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水平;取患者術前、術后24 h空腹狀態下靜脈血(4 mL),采用血球分析儀檢測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水平。④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發熱、出血、輸尿管損傷、腎絞痛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減少,手術時間延長,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均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Scr、BUN、β2-MG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Scr、BUN、β2-MG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3 討論
腎結石若未積極治療,可引起腎積水、腎功能不全、全身感染、腫瘤等,因此,一旦檢查發現有腎結石,應盡早干預,避免病情惡化。經皮腎鏡碎石術為目前臨床常用方法,該術式腎結石清除率較高,但需要進行腎臟穿刺,對腎臟和機體組織有損傷,容易出現相關并發癥[5]。
在腎結石碎石過程中,為了保證腎結石手術視野清晰,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實施水灌注,灌注壓力過高會造成腎盂內液體反流,對腎臟造成不同程度損傷。相較于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操作復雜,所以手術時間稍長,但該手術無需切口,不需要進行穿刺,利用人體輸尿管進行操作,避免患者術中大量出血,對患者腎臟及其周圍的組織器官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為患者術后恢復創造有利條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6]。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減少,手術時間延長,住院時間、術后置管時間均縮短;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Scr、BUN、β2-MG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較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手術時間更長,但有助于縮短腎結石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術后置管時間,對患者術后腎功能的損傷較輕,有利于病情好轉。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與PCT均為應用于臨床醫學的炎癥標志物;WBC升高提示機體創傷、發生炎癥反應,且WBC與炎癥反應程度成正比。手術為創傷性操作,術后機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加上結石內細菌侵襲,患者術后容易出現炎癥反應[7]。本研究中,與術前比,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計數均升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經皮腎鏡碎石術與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兩種手術方式均能夠引起機體炎癥反應,但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引起的炎癥反應較輕。究其原因,輸尿管軟鏡取石術經自然腔道清除結石,創傷很小,機體應激反應較輕,能夠有效控制炎癥反應,促進患者康復[8];而經皮腎鏡碎石術中穿刺和擴張易導致腎臟及其周圍組織的損傷而引起感染,從而使炎癥反應更重[9]。此外,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降低,提示輸尿管軟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安全性較高,分析其原因,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利用輸尿軟管鏡處理結石,輸尿軟管鏡鞘對輸尿管壁起到保護作用,有效避免對正常組織器官的誤傷,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產生,安全性較高;而經皮腎鏡碎石術需要穿刺,會增加出血和周圍器官損傷風險,不利于術后恢復[10]。
綜上,較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取石術手術時間更長,但有助于縮短腎結石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術后置管時間,同時能夠減輕對患者腎功能的損傷,抑制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后續仍需多中心擴充樣本量進一步對比分析兩種不同術式治療腎結石的療效。
參考文獻
夏圻兒, 李軍, 張定國, 等. 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和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1, 49(7): 848-850.
劉軍, 何煒, 項立波, 等. 直徑2~3 cm腎結石患者經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的臨床效果比較[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20, 37(3): 501-506.
徐曉龍, 方友強, 史向民, 等. 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與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觀察[J]. 廣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5, 43(6): 52-53.
鄭萬善, 楊斌, 許斌. 實用結石病臨床手冊[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5: 278-279.
俞國鋒, 馬偉雄, 陳文璞, 等. 應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8, 23(12): 925-927.
康峰, 杜麗娜. 兩種不同術式對腎結石患者血清Cys-C、NGAL、Kim-1、凝血功能和MDA、SOD水平的影響[J]. 陜西醫學雜志, 2019, 48(5): 564-568.
王洪, 汪建平, 于躍平, 等. 輸尿管軟鏡與經皮腎鏡碎石術對≤ 2 cm腎結石患者血清IL-6、IL-10、Cor水平的影響及安全性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8, 18(2): 284-288.
張揚, 許文靜. 經皮腎鏡取石術聯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復雜性腎結石患者的臨床效果[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2, 33(4): 560-562.
周真文, 畢滿華, 蔣方, 等. 經皮腎鏡碎石術與經尿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療效比較[J].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21, 38(3): 289-292.
向芹, 劉躍光, 李文科, 等. 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和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的療效及對機體應激反應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18, 29(14): 1957-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