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血液凈化方式聯合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腎功能及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為臨床治療尿毒癥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尿毒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單一血液透析治療)與觀察組(血液透析+濾過治療),各30例,治療期間均進行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營養指標、電解質指標、腎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及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白蛋白、全血血紅蛋白水平及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升高,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鈣水平顯著升高,血磷、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PTH、Hcy、hs-CRP、IL-6、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血清Scr、PTH、Hcy、hs-CRP、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血液透析濾過聯合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可改善尿毒癥患者腎功能和營養不良情況,調節機體內炎癥因子和電解質指標的紊亂情況,提高生活質量水平,促進病情恢復。
【關鍵詞】血液凈化 ; 針對性護理 ; 營養干預 ; 尿毒癥 ; 營養狀況
【中圖分類號】R6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6.002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6.009
尿毒癥是很多晚期腎臟病共存的疾病癥狀,由于尿毒癥病情是不可逆的,需要接受透析或者腎移植來清除體內積累的毒素和水分。血液凈化清除溶質的機制主要是借助半透膜兩側溶質的濃度差所產生的彌散作用來對小分子物質(如肌酐、尿素等)進行清除,清除率較高,但對其他(中、大分子)物質的清除率較差[1]。血液透析濾過是指通過血管通路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到濾過裝置,從而清除掉血液中的中、大分子的有害物質,再把濾過后的血液回輸給患者的過程,能通過對流作用高效地清除中、大分子物質[2]。針對性護理結合營養干預通過將透析前后護理和營養干預的結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同時保證充足營養攝取,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血液凈化方式聯合針對性護理結合營養干預對尿毒癥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尿毒癥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33~70歲,平均(52.19±2.58)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33~68歲,平均(52.19±2.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既往未接受過腎移植手術,且符合《實用腎內科學》 [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規律性血液透析治療超過半年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有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影響機體代謝的疾病者;合并嚴重的出血傾向者;肝功能存在明顯異常者等。本研究已獲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行血液透析,使用腹膜透析機(福州東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PD-GO)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使用碳酸氫鹽透析液,膜面積、血流量、透析液流量分別為1.6 m2、200~250 mL/min、500 mL/min,
4 h/次,1次/周,血管通路采用自體動靜脈內瘺,低分子肝素抗凝。觀察組患者行血液透析濾過,使用聚砜膜透析濾過器(B. Braun Avitum AG,型號:Hi 10),碳酸氫鹽透析液,膜面積1.8 m2,血流量200~250 mL/ 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置換液流量50~70 mL/min(后稀釋法),置換液總量在17~25 L,4 h/次,1次/周,血管通路采用自體動靜脈內瘺,低分子肝素抗凝。兩組均治療12周。
1.2.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針對性護理結合營養干預。①血液凈化前評估和了解患者心理變化、病情,對營養狀況、血紅蛋白指標進行檢測和記錄。②血液凈化中干預。選擇合適的透析方式,如超濾形式,不同肝素用量,合理把握透析時間與頻率,保持血流量正常。做好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③血液凈化后干預。透析后若出現低血壓、嘔吐、惡心等癥狀,為其輸注0.9%氯化鈉溶液加以改善。為患者做好皮膚護理,幫其勤剪指甲,囑咐其不可抓、撓瘙癢的位置。④營養干預。根據患者病情及口味,制定合理的干預方案;建立翻身卡,加設氣墊床,每隔2 h為其翻身叩背,在不增加腎臟負擔的前提下補充營養;低能量均衡飲食,適度低脂飲食,減少鹽的攝取,補充高鈣低磷食物。按照患者的實際病情嚴格掌握患者的活動量;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囑咐其佩戴口罩,按時服藥,做好保暖。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6 mL,一部分血樣經離心(3 500 r/min,15 min)后取血清,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白蛋白;另一部分血液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紅蛋白。②血樣采集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①,采用全自動電解質分析儀檢測血鈣、血磷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甲狀旁腺激素(PTH)。③血樣采集與血清制備方法同①,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使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 [5](包括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一般健康4項,總分均為100分)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經K-S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營養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營養指標水平均顯著升高,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電解質、腎功能及PTH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鈣水平顯著升高,血磷、血清BUN、Scr、PTH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血清Scr、PTH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但治療后兩組患者血鈣、血磷、血清BU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升高,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血液凈化是目前尿毒癥患者進行腎臟替代治療的主要方法,其主要通過使用透析機將患者體內血液引至體外循環裝置中,借助半透膜作用將血液與透析液進行溶質交換,其中尿酸、尿素等小分子毒素主要依靠彌散作用進行清除,而水分主要依靠對流作用進行清除,但大分子溶質則不能通過,中、大分子的清除效率不高,導致并發癥發生率且死亡率偏高[6]。
血液透析濾過采用了仿生學的觀點,通過模仿正常人腎小球濾過及腎小管重吸收原理,通過將彌散與對流方式相結合,更高效地清除體內的溶質分子,分別通過彌散功能、對流等方法清除小分子毒素(尿素、Scr、胺類等)和大分子毒素(PTH、生長激素等),同時血液透析濾過也可通過吸附方式清除某些低分子小蛋白,從而保存殘余腎功能,維持酸堿與水、電解質平衡[7]。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Scr、PTH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血液凈化濾過聯合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可改善尿毒癥患者腎功能,調節電解質紊亂情況,提高生活質量水平。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一方面使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治療等狀況得以了解,增強其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另一方面對其飲食和營養攝入進行嚴格控制,以保證充足營養攝取[8]。
尿毒癥發生時患者無法將機體過多的代謝產物排泄出去,將激活單核 - 巨噬細胞系統,導致大量炎癥介質生成,造成貧血、感染、血管鈣化,同時持續的微炎癥反應也會使患者食欲不振,影響蛋白質的攝入與合成,造成蛋白質合成不足,進而引發患者的營養不良,因而改善微炎癥狀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營養不良,從而改善預后[9];患有尿毒癥時,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可以引起貧血,而當患者機體內炎癥因子紊亂時,會增快體內儲存鐵的消耗,加重患者貧血程度,也會導致腎臟血管缺氧,影響腎微血管功能,改變腎實質,形成惡性循環[9]。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營養狀況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血液凈化濾過聯合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可調節尿毒癥患者機體內炎癥因子紊亂情況,改善營養不良情況。血液透析濾過通過模擬正常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原理,將大量的置換液(無致熱源、無菌的)補入患者機體,降低患者體內的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進而控制機體內炎癥反應程度,重建機體內環境穩態[10]。
綜上,血液凈化濾過聯合針對性護理與營養干預可改善尿毒癥患者腎功能和營養不良情況,調節機體內炎癥因子和電解質紊亂情況,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提高,利于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覃源, 曾凝, 李莉, 等. 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對患者殘余腎功能及血清肌酐、β2-MG水平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2, 21(10): 1064-1067.
孫建利, 杜金龍, 耿永芝, 等. 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尿毒癥患者血清Fetuin-A及Apelin表達的影響[J]. 中國血液凈化, 2021, 20(1): 34-37.
張嫻. 針對性護理結合營養干預對血液凈化治療尿毒癥患者并發癥和營養狀況的影響[J]. 透析與人工器官, 2021, 32(2): 62-64.
王豐軍, 劉玉, 馬學濤, 等. 實用腎內科學[M]. 長春: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 418-425.
張俊霞. 分期匹配式延續護理模式對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護能力及SF-36評分的影響[J]. 臨床研究, 2020, 28(2): 182-184.
李在楠. 不同血液凈化治療尿毒癥患者藥物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醫藥, 2022, 17(21): 57-59.
劉穎,孫艷玲,胡靜雅, 等. 不同血液凈化模式對尿毒癥患者短期并發癥及預后的影響[J]. 中華腎臟病雜志, 2022, 38(3): 203-210.
馬多.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腎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33): 3746-3749.
曾富元, 史曉騰. 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尿毒癥患者毒素水平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0, 33(21): 3562-3564.
徐艷艷, 舒潔. 血液透析濾過對尿毒癥患者血清微炎癥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7, 17(3):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