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甲狀腺微波消融術和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對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疼痛程度、甲狀腺功能的影響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賀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12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甲狀腺腺葉切除術,60例),觀察組(甲狀腺微波消融術,60例),均于術后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臨床療效,圍術期相關指標,術前與術后1、3、5 d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術前與術后7 d甲狀腺功能指標,以及術后3個月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相比術前,術后1、3、5 d兩組患者VAS評分先升高后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相比術前,術后7 d兩組患者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但組間比較,觀察組更低;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均降低,但組間比較,觀察組更高;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降低(均Plt;0.05)。但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采用甲狀腺微波消融術、腺葉切除術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與腺葉切除術比,微波消融術更能夠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保護甲狀腺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關鍵詞】良性甲狀腺結節 ; 微波消融術 ; 腺葉切除術 ; 甲狀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6.0069.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6.023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局灶性甲狀腺病變,屬于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臨床以良性結節較為常見,引起良性甲狀腺結節的因素較多,其中包括免疫功能失調、炎癥反應加重、甲狀腺退行性病變等。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經典術式,具有手術視野好、經濟性強、切除效果滿意等優勢,可有效對甲狀腺結節部位的腺葉進行切除,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研究顯示,該手術方法的創傷較大且存在較多的不必要手術操作,易損傷患者其他組織,延長術后康復時間[1]。甲狀腺微波消融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微創術式,利用超聲進行微波消融操作引導,能夠極大提高病灶定位精準度,還可在微波電場作用下迅速提升局部病變組織溫度,使其凝固壞死,最大限度保護組織器官功能,具有安全、微創、操作簡單、美觀性好等優勢[2]。但目前臨床中針對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治療還沒有標準的手術治療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將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分別采用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微波消融術兩種術式治療,主要分析不同手術方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賀州市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BMI 19~26 kg/m2,平均(21.17±1.49) kg/m2;年齡21~74歲,平均(48.79±4.62)歲;結節數量1~3個,平均(1.20±0.19)個。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 BMI 18~25 kg/m2,平均(21.02±1.54) kg/m2;年齡20~76歲,平均(49.25±4.74)歲;結節數量1~3個,平均(1.23±0.22)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與《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 [3]中的診斷標準相符者;經病理學檢查診斷為良性結節者;均為單側結節者;符合腺葉切除術手術指征(無頸部放射史、遠處轉移、甲狀腺外侵犯及其他不良病理類型等)和微波消融術手術指征(超聲檢查下存在邊界清晰且直徑為0.4~6 cm的良性結節、自主功能性結節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者等。排除標準:合并甲狀腺癌或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疾病者;合并頭頸部創傷、顱頸交界區畸形、多臟器功能損傷等疾病者;合并認知或精神功能障礙者;既往曾接受甲狀腺外科手術治療者等。患者家屬在了解本研究的手術方法、注意事項等問題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手術方法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進行飲食與作息管理,嚴格禁煙、酒及刺激性食物,所有手術操作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完成;術前完善基礎檢查與甲狀腺影像學檢查,確認甲狀腺形態與功能、結節位置、數量、直徑等信息。對照組患者接受腺葉切除術治療: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患者皮膚穿刺點、甲狀腺前包膜以及周圍組織,患者取仰臥位,頸部過伸,采取傳統頸前切口入路,后消毒鋪巾,根據術前檢查確認的病情實際情況,在患者頸前區胸骨上方2~3 cm處作切口(約3 cm),切開頸闊肌、皮膚、皮下組織,于頸闊肌和頸深筋膜間分離皮瓣,上至甲狀軟骨,下至胸骨切跡。將頸白線打開,牽開頸前肌群,暴露甲狀腺。結扎、切斷甲狀腺中靜脈,將甲狀腺腺葉向內側提起,并游離腺葉,同時沿外側緣將甲狀腺上級向上游離,分離上動、靜脈(緊貼腺體結扎)并進行切除。沿上方牽引甲狀腺,使甲狀腺下級與下靜脈暴露,進行結扎、切斷,暴露下動脈和喉返神經,需對喉返神經進行保護,然后結扎、切斷下動脈,并游離峽部,小結節全部切除后,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畢。
觀察組患者行微波消融術:與對照組使用同樣的麻醉方法和體位選擇,使用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佳能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型號:APLIO 300 TUS-A300]確定病灶部位,使用微波消融治療儀(南京康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93011833,型號:KY-2000)進行消融操作,可注射10 mL 0.9%氯化鈉溶液于患者甲狀腺結節周圍,以形成“液體隔離保護帶”,避免術中對患者其他組織、血管及神經的損傷,然后將微波針在超聲引導下準確刺入甲狀腺結節內,進行多面消融操作(功率30~35 W、中心溫度80~85 ℃、時間40~45 s),當超聲下微波針尖處出現范圍逐漸擴大,回升增大的信號后,則提示消融效果良好,當回聲完全覆蓋甲狀腺結節病灶區域后提示消融完成,之后撤除消融針并常規包扎,術后壓迫頸部30 min。均隨訪觀察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顯效:聲音嘶啞,活動后有胸悶、心慌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聲音嘶啞,活動后有胸悶、心慌等癥狀有所減輕;無效:聲音嘶啞,活動后有胸悶、心慌等癥狀無改善[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圍術期指標。統計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③疼痛情況。術后1、3、5 d使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4]評估患者疼痛情況,10分為滿分,VAS評分越高疼痛越強烈。④甲狀腺功能。術前、術后7 d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④并發癥。比較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切口滲血或滲液、瘢痕增生、聲音嘶啞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總有效率、并發癥總發生率)以[ 例(%)]表示,計量資料(圍術期指標、不同時間點VAS評分、甲狀腺功能指標)以( x ±s)表示,分別采用χ2、 t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縮短,術中出血量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指標比較 相比術前,術后1、3、5 d兩組患者VAS評分先升高后降低,組間比較,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相比術前,術后7 d兩組患者血清TSH水平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低;血清FT4、FT3水平均降低,組間比較,觀察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組間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甲狀腺具有調節內環境穩定的作用,而甲狀腺結節指的是甲狀腺中存在的腫塊,是甲狀腺細胞在局部異常生長所引起的散在病變,可發生單側或雙側。甲狀腺結節以良性結節居多,但危害性較大,若未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易對患者氣管造成壓迫,影響進食;而且良性結節存在一定惡變風險,因此臨床需引起重視。關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和藥物保守治療,現階段,藥物保守治療甲狀腺結節無法對結節病灶進行有效清除,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外科手術仍為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最佳方式。腺葉切除術治療是對甲狀腺腺葉完全切除,術中甲狀腺可充分暴露,術野清晰,可有效消除病灶,但由于甲狀腺血管豐富且血流充足,術中易導致甲狀腺周圍神經及血管損傷,并發癥較多且增加患者疼痛[5]。
微波消融術治療是基于超聲全方位定位輔助下,應用電極傳播微波能量,在保證消除甲狀腺結節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對周圍組織與神經的損害[6]。本研究中,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臨床指標更優,術后不同時間點VAS評分、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提示采用微波消融術、腺葉切除術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其臨床治療效果相當,但與腺葉切除術比,微波消融術可改善圍術期相關指標,減輕術后疼痛,且該手術的術后安全性較高。原因在于,盡管腺葉切除術術式具有經濟性強、操作視野好、切除干凈等優勢,但較長的手術切口會加重患者組織損傷,而且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組織分離操作,增加了患者甲狀腺周圍組織、神經及血管損傷風險[7] ;而微波消融術屬于新型微創術式,利用微波技術產生的局部高溫,產生微波能量,以發射電磁波的形式,于靶組織中經超聲引導植入微波消融電極,通過高溫使甲狀腺結節組織凝固壞死,局部滅活病灶,可有效減少手術過程中非必要的分離操作,最大程度避免甲狀腺及其周圍組織的熱損傷,因此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時該治療策略僅需要較小的切口便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手術操作,創傷較小,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疼痛及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可促進術后快速康復[8]。
血清TSH、FT4、FT3可作為甲狀腺功能的有效判斷指標,其中TSH是由垂體前葉分泌,FT4、FT3直接由甲狀腺分泌,當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發病時,會造成甲狀腺周圍組織和神經、血管損傷,導致FT4、FT3分泌量下降,由于存在負反饋調節作用,血清TSH水平會升高,使損傷加重[9]。腺葉切除術可對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甲狀腺完全切除,但與其相比,采用微波消融術治療,其微波消融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可精準確定病灶位置,同時穿透的甲狀腺組織也較少;再通過超聲實時監控治療范圍,極大程度上避免了治療的缺陷,也進一步降低了對患者甲狀腺組織損害,減小了對甲狀腺分泌功能的干擾,從而保護了甲狀腺功能[10]。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血清TSH水平顯著降低,血清FT4、FT3水平均顯著升高,說明相比于腺葉切除術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采用微波消融術治療該疾病,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較小,更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綜上,采用甲狀腺微波消融術、腺葉切除術治療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與甲狀腺腺葉切除術相比,微波消融術可減輕術后疼痛,對甲狀腺功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且術后安全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張磊, 褚琴. 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討[J]. 中華養生保健, 2022, 40(5): 47-50.
郭杏, 李加平, 尹昕, 等. 超聲引導下甲狀腺良性結節微波消融的應用效果[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 6(18): 188-190.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 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 等. 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2, 28(10): 779-797.
姚艷霞, 張爽. 紐曼系統護理對良性甲狀腺結節手術患者疼痛水平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21, 32(6): 992-994.
何濤,李學慶,湯承輝. 微波消融術和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老年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療效比較[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2, 28(4): 814-818.
鄧佳琳, 王小平. 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評估[J]. 現代腫瘤醫學, 2022, 30(21): 3882-3886.
辛劍, 王金衛. 甲狀腺結節患者采用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臨床療效觀察[J]. 浙江創傷外科, 2017, 22(6): 1116-1117.
王龍琦, 陳堅, 劉緒舜. 微波消融術與傳統開放手術在良性甲狀腺結節治療中對機體創傷影響的比較[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 16(3): 236-240.
石太英, 尚縝邈, 張琪茹. 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對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近遠期療效及對TSH、FT3、FT4水平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20, 31(6): 390-393.
劉偉宗, 李征毅, 孫萌, 等. 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效果及對TSH、FT3、FT4水平的影響[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 5(5):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