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血瘀型慢性非特異性腰痛(CNSLBP)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5-羥色胺(5-HT)水平的影響。方法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80例血瘀型CNSLBP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口服塞來昔布膠囊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活血通絡湯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血清TNF-α、IL-1β、5-HT水平,以及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2.50%(37/40),高于對照組的72.50%(29/40);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VAS、ODI評分及血清IL-1β、TNF-α、5-HT水平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血瘀型CNSLBP患者的療效顯著,可通過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恢復腰部功能,并抑制炎癥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性非特異性腰痛 ; 血瘀型 ; 活血通絡湯 ; 中藥熱奄包 ; 腫瘤壞死因子-α ; 白細胞介素-1β ; 5-羥色胺
【中圖分類號】R27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6.0082.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6.027
慢性非特異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SLBP)是指病程超過12周,除脊柱特異性疾病與神經根性疼痛以外因素造成的臀橫紋以上、肋緣以下及兩側腋中線之間區域內的疼痛。西醫治療主要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但長期服用易出現胃腸道、肝腎功能等不良反應,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影響[1]。在中醫學中,CNLBP屬“痹癥”范疇,中醫學理論認為,腰痛多以內傷為本,正氣虧虛,腎精不足,腰府失養,不榮則痛;外感為標,風、寒、濕、熱之邪侵襲經脈,或勞力扭傷,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瘀滯,不通則痛。因氣滯血瘀、經脈不通所致的CNSLBP,治療應以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為主[2]。活血通絡湯由紅花、桃仁等藥物組成,具有通竅活絡功效;中藥熱奄包通過熱傳導促使皮膚周圍毛細血管擴張,加快血流速度,促進藥物吸收[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血瘀型CNSLBP的臨床療效,為今后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有效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80例血瘀型CNSLBP患者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3、17例;年齡27~55歲,平均(47.10±5.90)歲;BMI 14~24 kg/m2,平均(20.35±2.16) kg/m2;病程12~24周,平均(17.88±3.22)周。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5、15例;年齡28~56歲,平均(48.18±5.34)歲;BMI 16~26 kg/m2,平均(19.77±1.98) kg/m2;病程12~24周,平均(17.65±3.17)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西醫《臨床骨傷科學》 [4]中CNSLBP的相關診斷標準與中醫《中醫骨傷科學(第2版)》 [5]中“痹癥”的診斷標準,并辨證為血瘀證型者;長期反復腰痛,伴或不伴大腿牽涉痛,病程持續12周以上者;疼痛部位在肋緣以下、臀橫紋以上及兩側腋中線之間區域內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認知障礙者;懷疑或確定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者;合并嚴重心、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近1個月內接受過相關中西醫治療者等。研究經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塞來昔布膠囊(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注冊證號J20140072,規格:0.2 g/粒)口服治療,0.2 g/次,2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活血通絡湯組方:紅花、桃仁各30 g,白芍、川芎、枳殼、羌活、桂枝各20 g,當歸、烏梢蛇、蜈蚣、炙甘草各10 g,威靈仙15 g,以水煎至500 mL口服,250 mL/次,2次/d。中藥熱奄包由院內制備,其組成為紅花、桃仁各30 g,伸筋草、艾葉、小茴香、羌活、透骨草各20 g,花椒10 g,所有中藥飲片布包后并封存,然后用干濕適度的毛巾包裹,置于電熱恒溫箱中(70 ℃恒溫)加熱20~25 min,取出后溫度降至適宜,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中藥熱奄包置于腰背及疼痛部位熱敷,0.5 h/次,早晚各1次,均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依據《臨床骨傷科學》 [4]判定療效,痊愈:腰腿部疼痛及相關癥狀完全消失,腰部活動自如;好轉:腰腿部疼痛及相關癥狀明顯減輕,基本恢復腰部正常活動功能;進步:腰腿部疼痛及相關癥狀有所減輕,但腰部活動功能未恢復;無效:腰腿部疼痛及相關癥狀未改善,腰部活動功能未恢復。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進步率。②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6]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總分10分,“0”分代表無疼痛癥狀,“10”分代表疼痛癥狀難以忍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 [7]評估患者治療前后腰部運動功能,總分50分,分數越高,患者功能障礙越嚴重。③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15 min,3 000 r/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5- 羥色胺(5-HT)水平。④采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 [8]評估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包括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5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檢測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92.50% vs 72.50%),觀察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ODI評分比較 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VAS、ODI評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5-HT水平比較 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5-HT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CNSLBP是一種病情易于反復的慢性病,多數患者病情長期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CNSLBP的方法較多,如運動教育、康復治療、藥物治療、侵入性治療等,塞來昔布是一種有選擇性的環氧化酶抑制劑,屬于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中鎮痛性比較好的一種藥物,可用于CNSLBP治療,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易引發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效果欠佳。
中醫學理論認為,血瘀型CNSLBP多以腎虛為本,正氣不足,腰府失養,外感風、寒、濕、熱等病邪,侵襲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痰濕血瘀內生,阻滯經絡,其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9]。活血通絡湯中紅花、桃仁可活血通經,祛瘀生新,消腫止痛;白芍可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消炎止痛;川芎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枳殼可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羌活可祛風止痛,解表散寒;桂枝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烏梢蛇可通絡止痙;蜈蚣可通絡止痛,攻毒散結,息風鎮痙;炙甘草、威靈仙可祛風濕,通經絡,諸藥合用可達到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功效[10]。中藥熱奄包方中重用紅花、桃仁,紅花為跌打損傷,瘀滯腫痛之要藥,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善治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兩者合用可治全身各部位之瘀血證;伸筋草辛溫,功善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艾葉辛溫散寒,可溫經止痛;小茴香辛散溫通,可溫腎暖肝、散寒止痛;花椒辛散溫燥,可散寒除濕;透骨草辛溫,功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散瘀消腫;羌活辛苦溫燥,可散寒止痛,祛風勝濕。方中用藥皆為辛溫,辛能發散、行氣、行血,溫則溫經散寒、溫通經脈、補火助陽。諸藥合用可以減輕深部組織的充血,熱奄包熱敷可擴張局部血管,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疏經活絡,調和氣血、祛濕散寒目的。除了藥物本身作用,中藥熱奄包將燙熨與穴位貼敷等有機結合,不僅發揮藥物本身活血通絡的作用,同時可以刺激穴位、加速經絡傳導[11]。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及SF-36評分均升高,VAS、ODI評分均降低,提示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血瘀型CNSLBP患者的療效顯著,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恢復腰部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血瘀型CNSLBP的發病與神經肌肉韌帶損傷、椎間盤退化病變、小關節紊亂、骨盆傾斜度等因素有關,多種因素致使血清TNF-α、IL-1β、5-HT等多種細胞因子釋放。IL-1β和TNF-α是機體在組織損傷過程中釋放的重要炎癥因子,TNF-α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內皮細胞或導致血管功能紊亂,促進中性粒細胞黏附到內皮細胞,使血管損傷和血栓形成,從而刺激機體局部炎癥反應;IL-1β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于傷害感受器,誘導其他細胞分子釋放,刺激炎癥反應發生,兩者水平異常升高,血瘀型CNSLBP患者炎癥反應加重,從而促使病情加重;機體炎癥反應又能夠促進5-HT疼痛介質的分泌,導致組織水腫,引發痛覺過敏,增加局部疼痛感受[12]。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血清IL-1β、TNF-α、5-HT水平,結果發現,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血清因子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血瘀型CNSLBP患者,能夠抑制炎癥反應,調節神經因子,減輕疼痛。藥理學研究表明,活血通絡湯可通過調節機體感觸覺、下調炎癥因子,從而減輕炎癥反應,同時能夠對局部微循環狀態起到改善作用,降低局部血管通透性,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癥反應、止痛的效果[13];此外,聯合中藥熱奄包能夠增加病變局部的血流量,激活經絡循經感傳效應,改善腰局部微循環障礙與細胞新陳代謝,促進代謝產物和致痛物質的排出,從而減輕炎癥,達到止痛效果[14]。
綜上,活血通絡湯加減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血瘀型CNSLBP患者的療效顯著,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恢復腰部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提高生活質量,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王艷杰, 孫育良, 何本祥. 核心穩定性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療效觀察[J]. 西部中醫藥, 2018, 31(5): 93-96.
宋衛平. 加味芍藥甘草湯聯合刺絡放血療法治療瘀滯型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 2020, 12(23): 98-100.
楊小林. 活血通絡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光明中醫, 2013, 28(4): 731-732.
孫樹椿, 孫之鎬. 臨床骨傷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868-871.
詹紅生, 何偉. 中醫骨傷科學[M]. 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216-218.
嚴廣斌. 視覺模擬評分法[J/CD].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2): 34.
程繼偉, 王振林, 劉偉, 等. 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檢驗[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7, 27(3): 235-241.
王坤. 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6): 571.
陳亞軍, 馬占君, 劉亞茹, 等. 補腎活血通絡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2例臨床療效觀察[J]. 河北醫學, 2015, 21(12): 2108-2110.
梁勇. 中醫定向透藥聯合針刺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臨床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16(12): 178-180.
陳宗周, 馮美果, 張歡, 等. 針刺結合麥肯基療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療效觀察及對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響[J]. 中醫藥導報, 2022, 28(8): 69-75.
李偉, 黃肖群, 汪道明, 等. 銀質針聯合肌內效貼對老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療效及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影響[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9, 21(12): 115-118.
吳萍, 張力, 張代娟, 等. 抗炎中藥的藥理機制與其促炎癥緩解作用的關系研究[J].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5, 21(8): 1658.
齊艷秋, 郭曉能, 徐紅蕾, 等. 中藥熱奄包結合麥肯基療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效果觀察[J]. 齊魯護理雜志, 2021, 27(24): 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