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玉糊漿促進肛瘺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疼痛程度、炎癥因子的影響,為臨床治療該疾病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行手術治療的肛瘺患者9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術后對照組患者采用凡士林換藥處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玉糊漿換藥處理,兩組患者均連續換藥觀察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術后3、7、11、14 d創面疼痛與分泌物評分,以及術前、術后7 d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 -8(IL-8)]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3~14 d兩組患者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分均呈降低趨勢,且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11、14 d分泌物評分為0分的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后11、14 d分泌物評分為1分的患者占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術后7 d各項炎癥因子水平較術前均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玉糊漿用于肛瘺術后患者可有效促進創面愈合,緩解肛瘺術后創面疼痛,減少創面分泌物的滲出,減輕炎癥反應,療效確切。
【關鍵詞】肛瘺 ; 玉糊漿 ; 疼痛評分 ; 炎癥因子 ; 創面愈合
【中圖分類號】R57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6.0086.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6.028
肛瘺是肛管或直腸與肛門周圍皮膚相連的一種病理性管道,也是肛腸科的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目前臨床上對于肛瘺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但因為疾病本身及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肛瘺術后多為開放性創面,所以術后創面的疼痛、出血為常見癥狀,對患者術后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既往臨床上常將凡士林用于肛瘺術后創面的換藥,但是存在創面滲液多、愈合時間長等缺點[1]。本課題組在中醫古方的挖掘與使用過程中,發現將玉糊漿用于肛瘺術后創面換藥,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創面分泌物的滲出,縮短創面愈合時間;玉糊漿多被用于水火燙傷的治療,其由麻油與石灰上清水以1∶1的比例混合制成,雖成本相對低廉,但有顯著的臨床療效,該藥物止痛效果明顯,并且具有創面修復快、不留疤痕的優點。同時,本課題組通過動物實驗也發現玉糊漿具有促進大鼠背部創面肉芽組織生長的能力,并且能降低創面組織中炎癥因子的濃度[2]。故本研究旨在通過臨床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證明玉糊漿促進創面愈合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行手術治療的90例肛瘺患者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7、8例;年齡19~70歲,平均(41.29±11.74)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9、6例;年齡23~70歲,平均(40.36±11.9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肛腸疾病診療》 [3]中的相關標準,并接受手術治療者;年齡在18~70歲之間者;患者既往無肛腸疾病的手術史,且術前肛門外形及功能正常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消化道腫瘤等相關疾病者;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或精神病者;因特異性感染(如炎癥性腸病或結核)或肛管惡性腫瘤破潰而形成的肛瘺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嚴重過敏或者凝血功能障礙者;近4周內進行過相關治療者等。本研究經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前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對于瘺管不明確患者進行MRI檢查明確診斷。術前1 d使用100 mL甘油灌腸劑灌腸處理,手術由經驗豐富的肛腸科醫師完成,手術采用靜脈麻醉,患者均使用側臥位,手術方式均為肛瘺切開術,術后創面開放不縫合,常規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2 d,術后每天中藥坐浴2次,使用梅石熏洗方(制烏梅30 g,石榴皮、皂角刺各18 g,苦參、五倍子各15 g,赤芍、牡丹皮各12 g,黃連、紅花各9 g,上述藥物加冷水3 000 mL浸泡1 h以上,武火煎煮至沸騰后用文火繼續煎煮至約1 000 mL藥液時去渣備用,每次將500 mL藥液倒入熏洗盆內,再加入2 000 mL沸水,囑患者蹲坐在熏洗盆上),每次坐浴5~10 min后開始換藥。使用棉球清理創面,對照組患者將凡士林均勻外敷于創面,然后使用無菌紗布包扎固定。觀察組患者用棉簽蘸取適量玉糊漿(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滬藥制字Z05170230)均勻外敷于創面,其中玉糊漿制備過程如下:將石灰水攪渾,澄清后,吹去水面浮衣,取中間清水,將中間清水與麻油按1∶1的比例攪調百遍,直至麻油與石灰水混合成糊狀。使用前調制,涂患處,然后使用無菌紗布包扎固定。兩組患者均連續換藥觀察1月,如創面完全愈合(肛瘺創面完全上皮化,且沒有分泌物滲出)則停止換藥,否則繼續維持原方案換藥至創面完全愈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考《臨床肛腸疾病診療》 [3]進行評估,創面完全上皮化,瘢痕堅實,未見水腫及分泌物,記為痊愈;創面面積縮小≥ 75%,肉芽組織生長良好,水腫、疼痛及分泌物較治療前明顯好轉,記為顯效;25% ≤ 創面面積縮小 lt; 75%,肉芽組織生長良好,水腫、疼痛及分泌物較治療前有所好轉,記為有效;創面面積縮小 lt; 25%,肉芽組織生長不佳,水腫、疼痛及分泌物未見明顯好轉,記為無效。總顯效率=(痊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疼痛評分。術后3、7、11、14 d患者創面疼痛評價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 [4]評分評估,0分為無痛;0分 lt; VAS評分≤ 3分為輕度疼痛;3分 lt; VAS評分 ≤ 6分為中度疼痛,會影響睡眠,可忍受;6分 lt; VAS評分 ≤ 10分為重度疼痛,難以忍受。③分泌物評分[5]。觀察兩組患者術后3、7、11、14 d創面分泌物情況,分泌物評分共分為4級,記為0、1、2、3分。0分:外敷紗布敷料干燥,無明顯分泌物;1分:外敷紗布敷料輕度浸濕,見少量分泌物;2分:外敷紗布敷料浸濕一塊紗布,較多分泌物;3分:外敷紗布敷料浸濕兩塊以上,并見大量分泌物。④炎癥因子水平。術前、術后7 d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3 mL靜脈血,離心(3 500 r/min,5 min)取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3~14 d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逐漸降低,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分泌物評分比較 兩組分泌物評分均未出現3分的患者,觀察組患者術后11、14 d評分為0分的患者占比較對照組顯著升高,評分為1分的患者占比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兩組患者術后7 d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中醫稱肛瘺為“肛漏”,認為是肛癰潰后,余毒未盡,瘡口不合日久而成瘺。而肛瘺術后則屬于祖國醫學“瘡瘍”范疇,病機為金刃所傷,導致肛周經絡阻斷,創面氣血凝滯不通,營衛不和,加之濕熱下注,形成熱盛肉腐的狀態,所以治療上以清熱解毒生肌為主要原則。中藥外治法是基于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理論,將藥物直接外敷于患處達到其治療的目的,具有簡、便、廉、驗等優勢[6]。
玉糊漿由麻油與石灰上清水混合制成,根據《本草綱目》中記載,石灰水其性味辛溫,具有解毒止血之功效;麻油性味甘涼,具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故兩藥合用,共奏解毒生肌止血之功效。同時,文獻研究表明,中藥油膏可以提高慢性皮膚潰瘍愈合總顯效率,縮短愈合時間[7]。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臨床總顯效率顯著升高,術后3~14 d 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術后11、14 d分泌物評分為0分的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泌物評分為1分的患者占比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玉糊漿用于肛瘺術后患者可有效促進創面愈合,緩解患者疼痛,并減少創面分泌物的滲出。
肛瘺術后患者創面愈合的過程中,由炎癥因子、細胞因子及細胞外基質等多因素參與,在細胞增殖、血管新生及膠原合成等創面愈合的環節發揮作用。IL-6、IL-8及TNF-α是炎癥反應的重要因子,在機體的修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TNF-α是內源性誘生型促炎因子,能誘導IL-6、IL-8水平的升高,加重炎癥反應[8]。本研究中,術后7 d觀察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玉糊漿能明顯降低肛瘺術后患者血清中的IL-6、IL-8及TNF-α水平,減輕術后創面的炎癥反應,促進創面的愈合。玉糊漿藥物的主要成分為Ca(OH)2,pH值呈堿性,pH值能影響細胞內酶的活性,在創面愈合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pH值為8時,彈性蛋白酶、金屬蛋白酶-2和纖溶酶活性最佳;另外,pH值也可以影響細胞的增殖,馬富廉[9]通過研究表明,角質細胞在pH值7.21~8.41的內環境下,維持相對穩定的增殖活動,因此分析玉糊漿外敷可通過改變患者局部創面的pH值,為創面細胞增殖和酶的活性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麻油中含有油脂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并且具有抗氧化活性、殺菌及免疫激活作用,其主要成分油脂可以明顯改善皮膚的營養狀況,并能在皮膚或創面形成一個保護屏障,另外維生素也能改善組織微循環,故能夠促進創面愈合[10]。
綜上,玉糊漿外敷用于肛瘺術后,可有效促進患者創面愈合,緩解創面疼痛,減少創面分泌物的滲出,減輕炎癥反應,療效確切,建議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楊云芝, 蒲立立, 唐進, 等. 清膚生肌搽劑對肛瘺術后創面愈合的臨床療效評價[J]. 四川中醫, 2021, 39(3): 109-111.
徐浩, 耿潤毅, 李嘉欽, 等. 玉糊漿促進大鼠背部創面愈合的實驗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41(2): 224-228.
潘紅. 臨床肛腸疾病診療[M]. 長春: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 93-104.
嚴廣斌. 視覺模擬評分法[J/CD].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 電子版 ), 2014, 8(2): 273.
謝涵津. 濕潤再生復原法促進肛周膿腫術后創面修復的臨床研究[D]. 福州: 福建中醫藥大學, 2019.
馬鴻旭, 程麗敏. 中醫外治法治療肛腸病術后創面愈合臨床應用概況[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7, 26(6): 52-54.
孔靜. 中藥油膏治療慢性皮膚潰瘍的Meta分析及臨床觀察[D]. 濟南: 山東中醫藥大學, 2021.
吳飛飛, 張榮枝, 王俊. 黃柏苦參湯坐浴熏洗在肛瘺術后創面愈合中應用效果及對炎癥指標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 2022, 51(12): 1380-1383.
馬富廉. 創面酸堿度對細菌生長及創面愈合作用的研究[D]. 鄭州: 鄭州大學, 2012.
曹夢曄, 鞏江, 高昂, 等. 芝麻油藥學研究概況[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 13(5): 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