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宮腔鏡與經陰道超聲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準確率及對不同病灶形態、不同病因診斷的有效性與準確性,為今后臨床診治子宮出血提供有價值的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收治的24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均經病理檢查確診,根據不同的檢查方法將患者分為經陰道超聲組(120例,采用經陰道超聲進行檢查)和宮腔鏡組(120例,采用宮腔鏡進行檢查),比較兩種檢測方法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診斷準確率、漏診率、不同病因臨床診斷符合率及不同病灶形態的診斷符合率。結果 與經陰道超聲組比,宮腔鏡組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準確率顯著升高,漏診率顯著降低;宮腔鏡組對于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符合率及對出血病灶形態中增厚型、積液型及混合型的診斷符合率均顯著高于經陰道超聲組(均Plt;0.05)。結論 與經陰道超聲相比,采用宮腔鏡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診斷,其診斷準確率較高,漏診率較低,且宮腔鏡檢查能夠準確診斷出異常子宮出血的不同病因,清晰觀察出血病灶類型,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異常子宮出血 ; 經陰道超聲 ; 宮腔鏡 ; 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3.06.010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6.034
異常子宮出血是臨床婦科常見的一種癥狀,導致異常子宮出血的因素繁多,其中包括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增生等器質性病變,或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排卵功能障礙等系統性病變也會導致異常子宮出血。以往臨床通過病理檢查作為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金標準,可根據患者病變產生的原因、發病機理等判斷病理類型,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但隨著臨床實踐發現,病理檢查取樣時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且病理檢測周期較長,易貽誤病情。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目前臨床對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主要采用經陰道超聲、宮腔鏡檢查,其中經陰道超聲屬于無創診斷技術,患者無需憋尿和麻醉,利用超聲波回波反射,可直接通過圖像顯示患者盆腔組織和器官結構,其操作方便、創傷性小,但在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時,會因為顯影不清晰而影響診斷結果,其誤診率、漏診率較高,檢查存在一定局限性[1]。宮腔鏡檢查可在宮腔鏡的輔助下直接觀察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宮腔內的病變情況,通過定位活檢方式確定出病灶所處位置、大小、外觀及范圍,彌補了陰道超聲檢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誤診、漏診的發生,但宮腔鏡屬于有創操作,因此選擇合理的診斷方式尤為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討宮腔鏡與經陰道超聲診斷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收治的240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根據不同檢查方法將患者分為經陰道超聲組(120例)和宮腔鏡組(120例)。經陰道超聲組患者年齡41~58歲,平均(49.23±3.51)歲;出血類型:月經過多34例,月經不規則37例,持續性出血21例,絕經后出血19例,經期延長9例;病因:子宮內膜增生48例,子宮內膜息肉26例,子宮黏膜下肌瘤24例,子宮內膜癌22例;病灶形態:增厚型34例,團塊型30例,積液型36例,混合型20例。宮腔鏡組患者年齡42~58歲,平均(49.43±3.45)歲;異常子宮出血類型:月經過多32例,月經不規則36例,持續性出血22例,絕經后出血20例,經期延長10例;病因:子宮內膜增生46例,子宮內膜息肉26例,子宮黏膜下肌瘤26例,子宮內膜癌22例;病灶形態:增厚型36例,團塊型28例,積液型36例,混合型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 [3]中關于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斷標準,且經病理檢查確診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陰道點滴狀或陰道不規則流血者;有性生活史者等。排除標準:妊娠期出血、產褥期出血者;醫源性出血者;合并其他嚴重心、肺、血液系統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檢測方法 經陰道超聲組患者采用經陰道超聲檢查,于月經結束后3~7 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通用電氣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型號:E8]檢查,將探頭頻率設置為5.0~9.0 MHz,檢查前患者需將膀胱排空,檢查過程中幫助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將探頭緩慢放置于陰道內,探查穹窿宮頸情況,轉動手柄對子宮腔內橫向、縱向及多角度進行觀察,同時通過傾斜、推拉、旋轉等對探頭角度、方向、位置等進行合理調整,獲取全面的盆腔內圖像狀態,注意觀察子宮內膜形態、血流情況、回聲特點、病變部位大小、與子宮肌層分界情況、質地是否均勻等,如果發現可疑病灶,需要進行重點掃查。
宮腔鏡組患者采用宮腔鏡檢查,于月經結束后3~7 d使用宮腔鏡配套手術器械(杭州康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GQJ- Ⅰ)檢查。檢查鏡外鞘直徑為5.5 mm,將5%葡萄糖液作為膨宮液(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則采用0.9%氯化鈉溶液作為膨宮液),膨宮壓力設置為80~120 mmHg(1 mmHg=0.133 kPa),通過宮腔鏡進行檢查。檢查前患者需將膀胱排空,檢查時保持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使用1%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根據頸管、宮腔方向緩慢置入宮腔鏡,置入宮腔鏡后從宮頸開始對宮頸管、宮腔、雙側宮角、宮腔形態、內膜、是否存在占位性病變進行觀察,如果發生病變情況,對病變的形態、大小、質地、基底部大小、表面血供分布情況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診斷準確率、漏診率。②比較兩組患者不同病因臨床診斷符合率,病因主要包括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及子宮內膜癌,其中經陰道超聲組患者判斷標準要符合《實用經陰道超聲診斷學》 [4]中的診斷標準,宮腔鏡組患者要符合《實用婦科內鏡學》 [5]中的診斷標準。③比較兩組患者不同病灶形態臨床診斷符合率,病灶形態包括增厚型、團塊型、積液型及混合型。其中增厚型:子宮內膜厚度明顯增加,月經周期子宮內膜厚度≥ 14 mm,絕經后子宮內膜厚度≥ 5 mm,子宮肌層回聲、大小正常,回聲均勻或可見不均質斑塊狀回聲,囊狀回聲;團塊型:有高回聲團塊,邊界清晰,可見均勻或不均勻回聲;積液型:宮腔分離,內可見窄帶樣無回聲區;混合型:宮腔內可見高回聲或者低回聲團塊[6]。④對經陰道超聲和宮腔鏡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影像學圖片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診斷準確率、漏診率比較 與經陰道超聲組比,宮腔鏡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顯著升高,漏診率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同病因臨床診斷情況比較 宮腔鏡組對于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的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經陰道超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而兩組對于子宮黏膜下肌瘤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同子宮病灶形態診斷情況比較 宮腔鏡組對于子宮病灶形態中增厚型、積液型及混合型的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經陰道超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而兩組對于子宮病灶形態中團塊型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2.4 經陰道超聲和宮腔鏡診斷異常子宮出血的影像學圖片 患者1,55歲,主因絕經期陰道出血半年就診,子宮內膜息肉引起。經陰道超聲診斷顯示宮腔內高回聲團,其內可見多個小囊性回聲區,宮腔內高回聲團周邊可見散在血流信號,見圖1-A?;颊?,52歲,主因絕經期陰道出血就診,子宮黏膜下肌瘤引起,經陰道超聲顯示子宮增大,形態不規則,宮內回聲變化,子宮內膜缺損,內膜下肌層可見低回聲或中等回聲結節突向宮腔,見圖1-B?;颊?,41歲,主因非經期出血就診。宮腔深8.0 cm,置入宮腔鏡見:宮頸管黏膜正常,子宮內膜中等厚度,充血,雙側輸卵管開口可見,子宮前后壁、左側壁可見多發息肉,有蒂,淡紅色,見圖2-A?;颊?,41歲,主因經期腹痛就診。置入宮腔鏡見:宮頸管黏膜未見異常,子宮內膜厚,充血,雙側輸卵管開口可見,子宮左側壁可見一個直徑約3.5 cm黏膜下肌瘤結節,見圖2-B。
3 討論
異常子宮出血是多類婦科病癥的臨床表現,如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異常子宮出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如果患者心理壓力過大可導致內分泌失調嚴重,則形成惡性循環。若患者未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也會使病情加重,不利于改善預后。因此,需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進行及早、高效的診斷,確定患者病因,為后期治療提供參考。
經陰道超聲是一種婦科超聲檢查技術,同傳統影像學檢查方式比較具有極大的突破性,經陰道超聲檢查前不需要充盈膀胱,能夠清晰顯示患者體內盆腔位置和組織結構,探頭能夠直接與被檢測器官接觸,顯著縮短探頭和被檢測器官距離,并且具有較高的圖像分辨力[7]。但對于子宮內膜息肉引起的子宮出血患者來說,由于其病灶小,很難分辨其與子宮內膜線區,經常顯影不清楚,因此易產生漏診;而宮腔鏡能夠實現對患者子宮宮腔形態的全面觀察,清晰顯示具體病變范圍、形狀等,同時能夠放大病灶圖像,實現對子宮宮腔內病變的直觀、全面觀察,對于早期微小病灶也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經陰道超聲組比,宮腔鏡組患者診斷準確率顯著升高,漏診率顯著降低,說明采用宮腔鏡診斷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其診斷準確度較高。原因在于,在進行宮腔鏡檢查時,不僅可以確定病灶所在位置、范圍、大小等,還可更細致觀察病灶表層組織結構,而當發現異常時,可在宮腔鏡下準確采集病灶組織進行病理活檢,極大提高了宮腔疾病診斷的準確率,也彌補了經陰道超聲檢查的不足[9]。
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宮腔鏡組患者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診斷符合率及子宮病灶形態中增厚型、積液型及混合型的診斷符合率均顯著高于經陰道超聲組,說明與經陰道超聲相比,采用宮腔鏡檢查能夠更加清晰地顯示異常子宮出血不同病因、病灶情況,具有理想的診斷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宮腔鏡檢查能夠定位微小病灶位置,另外,其能夠直觀體現子宮腔大小、內膜增厚情況、內膜顏色、異位病灶等,尤其是妊娠物殘留情況,可直接觀察宮腔內病變,準確診斷各種宮腔疾病,使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等局灶性病變一目了然。此外,通過宮腔鏡進行定位清宮,能夠有效減輕對子宮內膜的傷害,避免發生子宮內膜受損、子宮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同時能夠全面清除子宮殘留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避免反復清宮造成的傷害[10]。
綜上,與經陰道超聲相比,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宮腔鏡進行診斷,其診斷準確率較高,漏診率較低,且宮腔鏡能夠清晰觀察異常子宮出血不同病因、病灶情況,其診斷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和麗, 張艷梅. 經陰道超聲與宮腔鏡在絕經后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醫療裝備, 2021, 34(18): 128-129.
陳幼琴. 異常子宮出血常見原因分析及宮腔鏡的診治價值[J]. 基層醫學論壇, 2020, 24(32): 4641-4642.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內分泌學組. 異常子宮出血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4, 49(11): 801-806.
吳鐘瑜. 實用經陰道超聲診斷學[M]. 天津: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2008: 130.
林金芳, 馮纘沖, 丁愛華. 實用婦科內鏡學[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 256-257.
王燕, 周萍, 郭靳靜. 宮腔鏡聯合陰道超聲檢查對異常子宮出血病因診斷的價值[J]. 醫學臨床研究, 2017, 34(5): 923-924.
黃慧. 經陰道超聲與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斷中應用分析[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 27(16): 114-115.
徐英, 高翔, 徐鳳英, 等. 經陰道超聲與宮腔鏡檢查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斷中應用分析[J].貴州醫藥, 2018, 42(2): 234-235.
蔡雙. 陰道超聲檢查與宮腔鏡檢查對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病因的診斷價值[J].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7): 24-25.
曾雪平. 陰道超聲聯合宮腔鏡檢查對圍絕經期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 2022, 26(35): 71-73,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