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25年,歌劇《費朵拉》(Fedora)在跨年之夜重返大都會歌劇院。魅力四射的歌劇女主角,與嗓音華麗、外形瀟灑的男高音完美配合,讓焦爾達諾(UmbertoGiordano)這部旋律線條十足的歌劇大放異彩。當晚的演出由保加利亞女高音索尼婭·揚切娃(SonyaYoncheva)飾演劇名主角費朵拉·洛馬佐夫公主(PrincessFedoraRomazoff),波蘭男高音彼得·貝扎拉(PiotrBecza?a)飾演洛里斯·伊帕諾夫伯爵(CountLorisIpanoff)。
歌劇《費朵拉》講述了一個關于嫉妒、謀殺、陰謀和愛情的故事。因妻子對婚姻不忠,洛里斯·伊帕諾夫伯爵殺死了與妻子有染的弗拉迪米羅·安德烈耶維奇伯爵(CountVladimiroAndrejevich)。于是深愛安德烈耶維奇的未婚妻費朵拉展開了報復行動。在她得知真相后,她最終愛上洛里斯。但此時費朵拉的一系列報復行動最終導致了伊帕諾夫伯爵的母親和兄弟的死亡。因心中悔恨,費朵拉喝下了藏在她常年佩戴的十字架項鏈中的致命毒藥……
作為大都會歌劇院本演出季的首席導演,大衛·麥克維卡(DavidMcVicar)的這版《費朵拉》,可以說是他迄今為止為大都會打造的最佳舞臺之一。該制作將背景置于19世紀后期,舞臺設計師查爾斯·愛德華茲(CharlesEdwards)將歌劇發生的三個地點——圣彼得堡的宮殿、時尚的巴黎沙龍和瑞士阿爾卑斯山——打造得非常逼真,既為故事渲染了舞臺氛圍,更重要的是為音樂服務。
巨大的舞臺是查爾斯·愛德華茲舞臺布景的基礎。安德烈耶維奇伯爵公寓門外飄著雪,公寓里裝飾著肖像和圣像。他死去時躺的床鋪從稀疏的布條后露出一角。第二幕,舞臺裝飾和女性角色的服裝均采用香檳色,非常適合跨年夜——當然,凱歌香檳(VeuveClicquot)的瓶子也是情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臺階上方,還設置了一架三角鋼琴。當費朵拉和洛里斯在臺階下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時,臺階制造的空間分離,隔離了聚集在鋼琴周圍的人群,為該場景提供了一種親密感。最后一幕,阿爾卑斯山的山脊出現在舞臺背景中,彼時舞臺上的家具,甚至連欄桿也都像是從瑞士山區的木屋中搬來的。
像往常一樣,麥克維卡在這版制作中引入了原劇本中沒有的舞臺元素。譬如三個房間里都掛著安德烈耶維奇的畫像,在最后兩幕中安德烈耶維奇也以其他形式出現在舞臺上。這些場景的處理并沒有顯得突兀,但費朵拉垂死時安德烈耶維奇超大的影子占據了整個場景,還是有些違和甚至讓觀眾出戲。
飾演女主角的索尼婭·揚切娃和指揮家馬可·阿米利亞托(MarcoArmiliato)此前剛剛在斯卡拉歌劇院合作完歌劇《費朵拉》。在那里完成了首輪演出后,很明顯女高音與這個角色直接的關聯度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呈指數級增長。而在大都會歌劇院的這個版本中,德國服裝設計師布里吉特·里芬斯特(BrigitteReiffenstuel)華麗的復古禮服,無疑更幫助揚切娃找到了費朵拉這個人物的核心性格。不得不說,索尼婭·揚切娃在聲音和戲劇性方面使得當晚的演出更引人注目。
大都會歌劇院的歌劇迷們應該還記得,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蕾妮(MirellaFreni)在大都會歌劇院飾演的費朵拉身上散發著的那種威嚴而內斂的熱情。相比之下,揚切娃的費朵拉更加專橫和危險。她的歌聲是那么自由自在,這個特質在她的獨唱音樂會中上并不明顯,她在大都會上一演出季威爾第的《唐卡洛斯》中飾演伊麗莎白時也沒有那么突出。可能是費朵拉的情緒起伏點燃了揚切娃的激情,她自然而然地便發出了流動而性感的聲音,而她的肢體語言為這個角色帶來的魅力也可謂無與倫比。
飾演的瀟灑帥氣的洛里斯的彼得·貝扎拉,自登臺的那一刻起就為角色傾注了金子般的聲音。他的聲音中飽含情緒變化,高音部分又直上云霄,這為他的洛里斯性格中的危險元素提供了保障。這個角色顯然為他之后在蘇黎世歌劇院的《圖蘭朵》中首次出演卡拉夫這個角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劇中洛里斯著名的詠嘆調“被阻止的愛”(Amortivieta)旋律貫穿整部歌劇,貝扎拉的演繹非常精彩。在“愛情二重唱”中,貝扎拉閃耀著光芒的男聲和揚切娃洪亮的女聲結合在一起,簡直令觀眾瘋狂。
在處理劇中的矛盾沖突方面,麥克維卡插入了一些更加輕松、幾乎可以說是喜劇的元素,這些部分由羅莎·費奧拉(RosaFeola)飾演的奧爾加(Olga)和盧卡斯·米切姆(LucasMeachem)飾演的德西里克斯(DeSiriex)完成。費奧拉飾演的昏昏欲睡的奧爾加令人欣喜。飾演西里爾(Cirillo)的韓國低男中音車正哲(JeongcheolCha)在講述安德烈耶維奇伯爵最后時刻時,他洪亮的聲音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男低音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Bernstein)飾演的波羅夫醫生(Dr.Boroff),表演也極具特色。
大都會交響樂團自樂池發出的奇妙聲音,與舞臺上的表演相得益彰。從第一幕管鐘的叮當聲,到最后一幕大提琴的鏗鏘演奏,大都會交響樂隊令觀眾陶醉在焦爾達諾悠揚而色彩豐富的音樂中。第二幕的間奏曲也美得驚人。
劇終,當麥克維卡和他的團隊謝幕時,觀眾們早已站起來歡呼鼓掌。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歌劇院首演之夜,也是敲響新年鐘聲的完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