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兩部中文版俄羅斯音樂劇先后登陸上海灘,一部是10月中下旬在上海大劇院演出的《安娜·卡列尼娜》,一部是12月上旬在上海文化廣場演出的《基督山伯爵》。這兩部俄羅斯音樂劇原版制作均為莫斯科輕歌劇院,編劇同為尤利·金。從創作時間來看,《基督山伯爵》在先,首演于2008年;《安娜·卡列尼娜》在后,首演于2016年。雖然相隔8年時間,但兩部作品在藝術呈現上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由文學名著進行舞臺戲劇的改編創作,優勢在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都有據可依,編劇只要根據創作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素材即可。當然,并非所有的名著都適合進行舞臺戲劇的創作,或者說根據不同名著進行舞臺戲劇創作的難度是不盡相同的。若將《基督山伯爵》與《安娜·卡列尼娜》做比較,前者是世界通俗小說的代表作,故事線條相對單一,故事主題更加純粹和集中;后者社會背景宏大,主題深刻,故事線條豐富,人物形象復雜。因此,作為一名從業者,如果要在兩部作品中二選一改編的話,我的首選恐怕也是難度相對低的《基督山伯爵》,因為這部小說本身所具有的強烈的故事懸念、矛盾沖突、戲劇張力、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家精準細致的環境、心理的文學描寫,都是音樂劇在一度、二度創作中最扎實的基礎和參照,改編的過程也就會更容易。
音樂劇《基督山伯爵》的演出分上下兩場,有中場休息,整體感覺是一氣呵成非常流暢。全劇以倒敘開始,和《安娜·卡列尼娜》一樣,劇中也設置了一個講述人,主要功能是串聯和解釋戲劇。不過,由于這部作品的故事并不復雜,人物的心理動機也容易表現,所以這個講述人留給觀眾的印象,遠不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車長那般深刻,有時候甚至會忽略其存在。
劇的上半場分兩部分,前半部分交代埃德蒙的身世、埃德蒙與梅茜苔絲的愛情以及與其相關的各種人物關系,后半部分出現戲劇拐點,先是埃德蒙被覬覦梅茜苔絲的費爾南舉報,在即將牽手梅茜苔絲步入婚姻殿堂之時,埃德蒙被警察帶走,隨即又被心懷鬼胎的法官維爾福騙入伊夫堡監獄;下半場同樣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為獄中的埃德蒙,在絕望中遇到了試圖挖開獄墻逃跑的神父法里亞,神父告訴了埃德蒙基督山寶藏的秘密。神父去世后,埃德蒙躲進準備裝神父的裹尸袋,被獄卒當成尸體扔進大海,從而逃出伊夫堡;下半部分是逃出監獄之后的埃德蒙,開始精心策劃復仇計劃,他“搖身一變”成為“基督山伯爵”,并且處心積慮終于找到了可以置維爾福和費爾南于死地的罪證,復仇得以成功。
應該說,全劇的主要情節包括戲劇的敘述順序都是尊崇原著的。當然,在不影響劇情發展合理邏輯的前提下,編劇將原著當中枝蔓性的次要情節、次要人物等進行簡化、合并、重組,比如維爾福的女兒與費爾南的兒子,小說原著中并無交集,在本劇中則成為戀人,這種改編并沒有影響戲劇主題的表現,反而令全劇的戲劇脈絡更加緊湊,戲劇矛盾沖突也更加集中。
文學小說與舞臺藝術相比,前者是讀者個人化的文字體驗,后者是觀眾視覺、聽覺化的劇場體驗。《基督山伯爵》作為世界通俗小說的代表作,有著非常高的知曉度,可以說,絕大多數走進劇場的觀眾,對于劇情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非常熟悉。在這樣的前提下,舞臺創作所要做的,就是要把人們對于原著“共性”的想象體現出來,盡量贏得絕大多數觀眾的共情和認同。記得當年讀這部小說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座處于大海中央的伊夫堡監獄,那是一座堅實無比的囚禁之城,黑暗潮濕、陰森壓抑又令人絕望。舞臺上如何展現這樣的監獄,是我作為觀眾最為關心的。
本劇的舞臺美術風格,走的是簡約又富有象征含義的路線,對于準確詮釋戲劇主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五個立面為梭形、側面為月牙形的硬景,凸面白色實板部分仿佛揚起的船帆,凹面則是橫豎相間的金屬支架,通過不同角度的轉、挪,配合燈光、多媒體效果,結合戲劇場景的需要與觀眾對原著的想象,表現出不同的環境、空間,比如大海中航行的貨船、馬賽的碼頭、房屋的門洞等等。在表現伊夫堡監獄場景時,五個硬景并排擺放于舞臺中后區,有金屬框架的一面朝向觀眾席,硬景中部可以通過打開、放下的金屬網架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視覺上的空中平臺。當埃德蒙被捕后押送至監獄,金屬網架隨著演員的步伐,依次落下形成連接起來的通道,沉重的“咣當”聲,仿佛囚犯的鐐銬,或是監獄的鐵門,令人震顫而栗。
舞臺藝術發展到21世紀,象征性的意象化表達已經非常普遍了。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有不少舞蹈場面,不僅與戲劇的結合很緊密,同時也發揮著解釋戲劇的功能性作用。比如埃德蒙與戀人梅茜苔絲互訴衷腸的時候,除了演唱,還為兩位演員編排了一小段動作簡單的舞蹈,這段唱舞結合的表演,很好地將青年男女互相愛慕的熱烈、欲言又止的羞赧,非常準確地展現出來。埃德蒙與梅茜苔絲婚禮一場,與之前二人碼頭相戀的場景無縫銜接,幾名演員舞著一塊約兩三平米見方的白色綢布上場,新娘梅茜苔絲從腰部開始被圍在綢布中央,然后由幾位演員托舉起來,綢布自然形成一個上窄下寬的圓錐體,仿佛新娘的婚紗裙擺。白色象征著埃德蒙與梅茜苔絲純潔的愛情,而綢布柔軟多變的特性,似乎也暗指人生的無常。另外,通過一塊簡單的綢布,在營造了婚禮浪漫氛圍的同時,又為戲劇快速發展到下一階段,節省了舞臺轉景、演員換裝等調度的時間。埃德蒙入獄后,有一段四五個人的群舞,我稱之為“黑暗之舞”,幾位身著黑衣的演員,在代表監獄的金屬框架之間掙扎、蠕動,就好像永遠掙脫不了枷鎖的囚徒,象征著埃德蒙無以言說的絕望……
復仇主題的音樂劇《基督山伯爵》,現場觀感并不沉悶,即使是監獄場景,也會有很多調劑情緒的表演,比如老神父法里亞辛辛苦苦挖了許多年的獄墻,打通的一刻才發現是從一間囚室到另一間囚室時,他的“絕望”以一種接近嘲弄的語氣和神態表達出來,而觀眾也會不由自主跟著角色一起苦笑。本劇通俗流行的音樂風格,可以說很好地契合了原著的氣質,具有相當的審美親和力。這樣的音樂對于中文版的文本翻譯創作也是友好的,因此這部劇用中文演唱時,不會讓觀眾有音韻方面的不適感。另外,本劇的中文翻譯在文學性和音樂性上兼顧得比較好,這也是中文版演唱能夠讓觀眾感覺親切的主要因素之一。
音樂劇《基督山伯爵》中文版,同樣是除語言外的全方位原版呈現,俄方導演、編舞、舞美、燈光等原班核心主創團隊悉數加盟指導,作曲羅曼·伊格納季耶夫,編劇尤利·金,舞臺導演阿麗娜·謝維克,編舞伊瑞娜·科尼耶娃,燈光總監亞歷山大·西瓦耶夫,合唱指導娜塔莉亞·西多爾佐娃。中方主創團隊為北京歌劇舞劇院音樂劇團團長、制作人阿云嘎,舞美總監任冬生,音響顧問金少剛,音樂總監張筱真,服裝總監崔曉東,戲劇指導趙嶺,臺詞指導張杰(阿杰),聲樂指導葉自強,舞臺監督羅蘭,音響設計曲樂,歌詞譯配歌特,造型總監張賾純,執行導演徐棟,編舞沈瑋煜、崔妍等。
我觀摩的是12月7日晚場,卡司為葉麒圣(飾演埃德蒙)、徐麗東(飾演梅茜苔絲)、姜彬(飾演維爾福)、李祎鵬(飾演費爾南)、孫葛川野(飾演貝爾圖喬)、周默涵(飾演貝內代托)、袁帥(飾演阿爾貝)、陳恬(飾演瓦倫緹娜)、劉宇希(飾演埃爾米娜)、于佳鑫(飾演海蒂)、丁宇佳(飾演波尚)、桑可舟(飾演法里亞)。雖然都是有名有姓的角色,但劇情主要圍繞四位核心人物展開。
葉麒圣身材瘦削頎長,剛出場時我曾擔心他對于之后成熟的“基督山伯爵”難以駕馭,因為他的形象似乎更適合18歲的埃德蒙,然而事實證明并非如此。從上半場的純真爛漫到下半場的憂郁沉穩,葉麒圣從表演、形態、演唱、聲音等多方面都進行了設計,比較好地把握了埃德蒙這一人物的成長和轉變,體現了其比較強的可塑性。徐麗東曾經飾演過安娜·卡列尼娜,她嬌小的身材和強大的聲音爆發力,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梅茜苔絲上半場的戲份多于下半場,特別是表現熱戀中梅茜苔絲,徐麗東載歌載舞的表演,體現了她唱演舞方面的綜合能力。兩位反面人物,維爾福和費爾南,在個性上有接近的一面,也有個性之處,姜彬、李祎鵬也都比較好地分別展現了人物的陰暗、虛偽甚至狠毒。其他角色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由此也能看出,一批專業的中國音樂劇演員正在成長。
2022年12月7日,是《基督山伯爵》上海站演出的第六場,也是上海各大劇場要求48小時核酸的最后一天。隨著疫情的逐漸消退,相信不久的將來,各種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將會逐步恢復。將《基督山伯爵》這樣的國外優秀音樂劇作品進行中文版演繹,對于繁榮國內音樂劇市場,進一步推廣普及音樂劇藝術,益處良多。事實上,在進行國外音樂劇中文版的制作、演出過程中,一定會對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創作、演出提供和積累很多寶貴經驗。當然,任何的學習借鑒都不能脫離中國本土文化的基礎。俄羅斯音樂劇之所以成功,恐怕還是其立足于本土文化審美之上,所進行的具有開拓性的藝術創造,這是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