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應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產業變革,特別伴隨著教育部“新工科”計劃的出爐,對高校工科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嶄新的要求,而工程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公共體育課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應將課程目標與工程人才培養計劃協調統一,以培養“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優化我國工科人才培養機制,為社會培養一批理論知識扎實和綜合職業能力較高的創新型卓越工程師。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針對“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高校工科人才培養目標的進行研究。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借助體育教學實施三位一體培養方案的實施策略,以期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益參考。各工科院校應該借鑒工程教育理念,結合專業培養需要和學生實際所需重構體育課程結構,關注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以體育課程為工科人才服務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挖掘體育課程的隱性價值,積極推進工科院校“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體育育人實踐,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關鍵詞:知識 能力 素質 協調發展 體育育人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rin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FENG JianqiangZENG YuhuaLI Dongbin WANG Xuepeng
(1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04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New Engineering” pla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he cours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with the goal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the trinity of“Knowledge-ability-accomplishment”, we should optimiz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 our country, for the society to train a number of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high innovative excellent engineers.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or“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trinity of college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personnel train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of Trinity training program by mea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ll engineering colleges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idea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construct the struc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erving for engineering talents, further excavating the hidden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ctively promote engineering colleges“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three-in-on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actice,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ports people
體育彰顯更具內涵的人文精神,運動對培養人的公平、公正理念,競爭與合作的精神,頑強拼搏的意志,自尊、自信的品質等方面,是其他教育形式難以比擬的。大學體育課程能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體育精神,通過體育教學,可促進學生的心理與社會適應,在運動中學會社會期待的行為模式,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成長[4]。在“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高校工科人才培養目標指引下,公共體育課程在過去重視‘三基’的基礎上,重視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培養[3],著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課程目標、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的調整,及教學方法的創新,使之既滿足學科發展需要,又能滿足工科院校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積極構建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高校公共體育培養方案,進一步提升公共體育課程在工科院校的精神內涵。
具體而言,應緊緊圍繞高校學生的職業素質,以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核心,將學生、專業和社會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并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開設與專業需求相適應的體育課程,特別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生活化和大眾化趨勢明顯,各高校應不斷將休閑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積極引入課程教學,堅持從生物體育觀到人文體育觀的轉化,改變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主要目標的傳統的人才培養計劃,而應該以傳授運動技術為載體,以培養大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為目標的新模式,以人為本,重視情感觀念,積極培養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1]。
1“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理念下工科院校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
1.1體育與人
工科院校體育教學除了傳授體育專項技術動作和體育理論知識外,還應有意識的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增加團隊協作、社會交際和禮儀氣質等方面內容,幫助高校學生不僅掌握運動技能,同時在道德修養、人格魅力、吃苦耐勞和社會交際等方面得以全面發展,最終在體育的影響下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體育”功能,促進體育與人的完美結合。
1.2體育與專業
工程教育理念的一體化原則要求高校教學設置共同服務于一個目標,即專業的人才綜合培養的目標,所以,公共體育課程也必須為這一目標服務,也就是說選擇與專業相適應的體育項目,只有這樣高校學生所掌握的體育項目才可以為其所學專業服務,從而實現體育和專業的融合。
1.3體育與社會
在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體育與社會的關系包含兩層含義,就社會屬性而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體育已突破身體鍛煉的最基本層面,在社會生活中成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手段,所以,工科院校體育教學內容及形式需適應這一要求。就個體屬性而言,運動技能水平并非公共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引導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更加重要,并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將該熱情保持下去,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更有價值。
2新時期工科高校體育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
提高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被著重強調,而且過分關注技術動作的完整性和競技性,過于注重運動技術的傳授,忽視了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作為教育功能的作用,體育的“育人”功能并未得到有效發揮。工科高校體育教學普遍缺乏工程教育環境下對社會發展和經濟環境的準確認知,使得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能力嚴重缺乏,致使體育的娛樂及情感等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工作責任感等能力較為缺乏[5]。
2.2高校體育育人目標定位不清晰
高校體育的育人目標就是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同時還要培養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陶冶其體育精神,豐富其體育文化,內化其體育內涵。從而促進工科高校的學生能夠在“知識、能力、素質”理念的引領下身心全方面發展。但是現階段高校體育育人目標定位不清晰,片面追求教學的技術化和增強體質的強度化,嚴重制約高校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不僅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增強體質的自覺性,相反會不同程度的壓抑高校學生的體育愛好,增加其接受體育鍛煉的恐懼感[6]。
2.3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
由于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目標較為模糊,不能滿足高校學生多元化綜合評價的要求,多數考核目標還是以學生成績是否達標或者是運動技術是否完全正確方面的評定。導致高校學生中身體素質較弱的同學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認同。進而失去了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信心和自覺性,而對于體育素質較好的同學,課堂體育教學的內容達不到這部分同學的心里需求,體育學習的興趣也不高,進而失去了自覺鍛煉的動力。原有高校體育評價指標只是傾向于運動技術能力和身體素質的評定,缺乏對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團隊協作能力、體育競爭意識、體育實踐行為和體育鑒賞素養等要素的全面綜合的評判,由此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映高校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影響了高校體育課程學習的實際效果。
3基于“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理念下工科院校體育育人策略
3.1科學定位體育育人目標
高校體育育人的目標是培養全面協調發展的人才,而工科高校體育課程育人的目標應該立足于各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學生在身體強健的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和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通過體育技能過程性學習獲得情感的滿足和身心的愉悅,從而實現高校學生心理、身體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為社會培養適應現代工程需求的合格工程師奠定堅實基礎。
3.2健全校本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
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應是全要素的體系,應包括體育實踐、體育欣賞、體育理論、運動康復、運動處方等方面。首先,高校應根據本校的體育特色進行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將高校學生的專業特點與體育項目結合起來;其次,將一些體育欣賞、體育娛樂等課程納入高校體育選修課,豐富體育課的內容,培養高校學生的體育興趣;再次,在高校體育課堂中拓展流行體育項目的種類,將飛盤、輪滑、臺球、攀巖、爬樹等新興休閑體育項目納入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7];第四,根據學校體育教師專項技能進行優化組合,積極探索體育項目隨機組合選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學相關體育課程。讓學生在選課時間、學時等方面以更大的自主性;第五,將學校體育社團、高水平運動隊、陽光體育和課外體育納入學校體育課程,完善體育課程免修、體育獲獎學分獎勵等機制;第六,豐富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工科高校應遵循“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的理念,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將體育人文素養、體育身體素質、運動技術能力、體育知識傳承等與學生專業設計相適應,從而滿足高校學生專業發展的需要,比如商務禮儀專業的學生,對形象氣質要求較高,因此可開設舞蹈表演、形體展示課程;考古學專業需要野外作業,可開設野外生存和定向越野等相關課程[8]。
3.3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應隨著不斷變化,尤其是體育課堂的教學更應該進行變革,改變過去體育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學生只是被動接收的教學方法。隨著體育視頻、音頻等專業技術動作講解的細化和不斷豐富,體育教師應著重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并且要提高體育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方法。允許有體育天賦學生的個性張揚,從根本上激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從教學手段和方法上吸引高校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同時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踐行和形成,以期達到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
3.4優化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體育教學評價是高校體育課程考核目標之一。它應是高校學生體育能力的全面考核,包括學生身心是否健康、體育技能是否掌握、體育知識是否了解等方面,目前我國工科院校的體育教育改革,也在逐步強調體育知識、體育技能、身體素質等體育素養的協調發展。重視高校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從體育專項技術、技能學習過程和身體素質的提升等三方面進行。同時降低運動技術考核成績占比,增加體育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成績比例。將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時的態度、體育技能素質的提升、課外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結合體育專項及身體素質考核項目進行融合。只有實施全方位過程性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改革才能引導高校學生端正體育課程學習的態度、進而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學生身體健康綜合素質[2]。這也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和方向。
3.5凸顯體育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我國教育要解決好的根本問題,學校是關鍵也是基礎。體育做為育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面育人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體育能力養成就是培養人的重要過程。高校體育目的之一就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提高,因而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除了傳授體育技能以外,也應通過體育技能的學習,進行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吃苦耐勞精神的塑造、團隊協作意識的提升等。通過體育能力的培養可以促進大學生生存能力的養成,最終促進高校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養成。而且通過體育人文知識的教育,可不斷完善高校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實現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身體強健的和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9]。
3.6注重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
高校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需要高校學生要有自覺鍛煉的習慣,這需要學生在學校體育課程實踐過程中要有自覺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就是關鍵點,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如學生體育才藝的展示、體育技能的展演、體育知識的競答、體育體驗的創設、體育表演的觀賞等能促進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同學之間體育技能的互學互練也能為高校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進而引導高校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校園及體育課內的各項體育活動、增強學生體育運動體驗的樂趣,提高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身體健康的認知,最終促進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和體育運動能力的提高。
3.7建立健全“知識、能力、素養”協同發展的課程體系
當今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依據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需要,同時結合理工科高校學生的現狀,要以學生的能力目標作為重點進行實踐。建立起知識-能力-素養協同發展的可操作性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的教學大綱應包括幾個方面:首先,要針對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所學專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新技術、新理論、新知識,重視教學內容的現實應用性。其次,在理工科高校的學生中有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項目開發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再次,理工科高校體育教學中結合所學專業積極融入思政元素,重視培養大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提升其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溝通能力。
4結語
工科高校體育課程應與工科人才發展需求協調發展相適應,針對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理念,高校現階段的體育教學與科學技術發展所需的育人目標相結合。推動高校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全方面的發展。同時在工科教育的過程中融入體育育人實踐的目標,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小美,吳再群.“知識、能力、素養”三位一體項目式教學模式探析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8: 65-66.
[2] 毛愛華,張星明,詹志輝.“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計算機專業雙創育人體系[J].計算機教育,2022:2-3.
[3] 李偉.構建“知識、素質、能力”三位一體的市場營銷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J]. 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7,20(1):30-31.
[4] 邢麗.工科院校體育課程“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培養方案的探究——以成都信息工程牽院休育課程改革為例[D].成都體育學院,2012.
[5] 杜建軍.跨理論“三位一體”體質健康教育模式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1,38(9),704-707.
[6] 韓光舉,張娜.推進家庭教育“四化”建設: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格局——訪德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書鵬[J].現代教育2020,(2),4-6.
[7] 曾石山,李立平.“三位一體”理工特色體育課程建設創新與實踐——以長沙理工大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 2019,9(31),91-92.
[8] 程錫森,張先松.“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在健身教練專業方向的實踐研究——以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32(8),190-191.
[9] 王曉玲,劉君.高校體育舞蹈課程“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探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21,41(5),125-128.
基金項目:西安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基于“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培養方案的工科高校體育育人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xjy2165;陜西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1ZZ012, 基于智能視頻反饋系統的高校網球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 2021 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基于“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工科高校體育育人改革研究,項目編號:XGH21092。
作者簡介:馮建強(1980-),男,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體育教學、體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