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能有效推進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進程,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探討了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價值,提出了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實施路徑。研究認為:在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當中,要從整體方面來對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調進行科學規劃,在通力合作的基礎上各區域還要結合自身條件及優勢進行科學地發展,才能有效促進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提高其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
關鍵詞:京津冀;體育產業;體育經濟;協同發展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 Take Beijing, Tianjin-Hebei region as an example
Liu Quan
(Tianjin Colleg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Tianjin" 301802)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e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and data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Research that: in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ports industry, to the whol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ports industry coordination scientific planning, on the basis of cooperation area to combine their own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ports industry, improve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Sports industry; Sports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通過促進與加強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不僅可以讓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得到有效地拓展,還能有效地滿足人民的多元化的體育生活需求,提高全民身體體質,改善全民生活質量,也能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這是我國大力發民展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的重要發展方式[1]。能夠科學疏解北京首都功能,優化和調整經濟結構、空間結構,促進區域體育產業資源的共享與協調[2],進而提高各區域在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當中的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3]。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涉及的地域范圍廣、利益主體多,不僅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一個復雜工程,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很多發展問題與現實困境,需要在尊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基礎上,來不斷創新與拓寬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
1 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
1.1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亦稱“區域經濟集團化”,自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也適時的加快了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步伐,尤其是隨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讓我國不僅實現了區域經濟總量有效增長,也讓區域經濟發展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如長三角地區雖然只涵蓋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即“三省一市”,國土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2.3%,擁有2.25億人口,貢獻了全國近1/4的GDP,長三角地區是國家最重要的經濟建設高地之一。2019年,長三角地區緊扣經濟發展“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地區實現GDP總量237252萬億元,比2018年的211471億元增加了25775億元,實際增加了10.9%。而在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當中,不僅涵蓋了京、津、唐重要的經濟發展圈,而且還有北京、天津這兩大直轄市的支持,所以其經濟的發展基礎是非常好的,其體育經濟產業發展速度也會比較快,這是當前我國最具發展潛力和發展前途的區域。隨著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其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發展也會不斷地增強,同時也會哈韓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與升級等。可以讓一省兩市之間實現有效地進行互補,更加地密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實現區域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4]。新時代背景下京津冀體育產業也只有走上協同發展之路,才能更好做到揚長避短、做強優勢以及實現高效發展。
1.2優化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合理布局
近年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貫徹與執行,很多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趨勢在持續增強,但是由于區域條件或利益分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少產業在發展當中 存在一些分工不合理、市場發展不健全等問題,這些長期積攢下來的問題,這會對京津冀地區的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由于京津冀地區彼此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互補性和依托性,所以是可以實現整體上的統籌規劃與合理布局的。目前,京津冀體育產業在規劃發展上想完全不雷同是不現實的,但是要想實現體育發展資源的優化配置,在未來的發展上就必須加強整體規劃,避免體育產業資源過多的重復性建設,以減少區域內部的不合理競爭。通過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不僅可以實現京津冀體育產業的梯度性發展、層次性發展、錯位性發展,還能促使各地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和體育資源的稟賦條件,在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對于京津冀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進行更加科學的、合理的規劃與布局,全面升京津冀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1.3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的結構升級
在以往的體育發展規劃當中,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基本都是以“各自為戰”的狀態發展的,所以在體育建設資源的投入與項目布局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這會導致相鄰地區的市場惡性競爭情況的出現。通過借助于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可以更好地去強化各區域的具體分工工作,促進京津冀在促進體育產業協同發展建設合作的機制,進而實現體育市場的公平性發展,全面 提高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資源的配置效率[5]。進一步講,由于京津冀三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條件、體育產業結構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所以在整體上是具有互補性和依托性的,所以各地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對于體育產業化發展模式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升級,最終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比如:對于北京、天津兩地的來看,有著人才、技術與資金的優勢,而河北省有的是天然的體育旅游資源優勢其體育產業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中,不僅需要強化體育產業的整體性規劃,還要明確好各區域在體育產業發展當中的重要點,最終才能實現體育產業的合理轉移、科學布局和良性發展。
1.4實現京津冀體育資源的合理共享
只有將京津冀地區各類體育產業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優化配置,破解京津冀體育產業資源分布不均和產業結構失衡的弊端,才能讓京津冀地區的體育產業在整體上能實現更高的發展質量與效益。在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需要實現體育資源的合理分配。當前,隨著我國體育經濟的不斷發展,京津冀三地的體育產業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其在體育資源的分布上可以形成相互依托和彌補的態勢。如北京市目前已經著力打造出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順義潮白河水上運動項目等重點的體育功能發展區,并形成了“一核兩帶多園區”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天津市也根借助自己地區的獨特體育產業資源,著力打造出了天津奧體中心、薊縣冰雪運動項目等重點的體育產業發展功能區,形成了“雙核雙帶多園區”化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6]。河北省則是結合下屬地市豐富多樣的體育產業資源,近年來加強了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對于一些體育企業和體育品牌增大了建設的力度,著力了打造出了集智能體育、健身休閑娛樂、體育制造業等為一體的體育產業化發展鏈條,形成了快速地增長模式。但是在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當中 ,還需要進一步地去加強整體性的規劃,要促進信息的互通與資源的共享,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去全面進行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功能布局的統籌工作,最終全面實現京津冀地區體育資源的合理共享,形成有分工、有特色、有優勢、有品牌的體育產業集群。
2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
2.1加強整體上的區域統一規劃
在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當中提到,我國體育產來從業人口要達到800萬,而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卻只有505萬,還有近300萬的人才缺口,在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北京市是最的多,天津市其次,河北省最少,三個地區的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分配存在的差距非常大。所以當前加強整體上的區域統一規劃,是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關鍵要素。具體實施方式有:
2.1.1各地要增強體育產業協同發展意識,要在充分地明確好合作分工的基礎上,去實現共贏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的目標。要明確好自身區域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的優勢與基礎,在前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密切的合作,要對體育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的目標、方向等達成基本共識,然后制定統一化的發展規劃。對此,京津地區要放下身段,著眼于長期利益和參與全球競爭的考慮,要積極地主動地去與河北省展開密切的體育產業發展合作,河北省也要有積極創新打破壁壘要提升體育產業發展的視野,要積極參與到京津冀體育產業共同體化的發展建設當中,只有京津冀三地一起共謀體育產業發展的大業,才能有效促進體育產業的協同化發展[7]。
2.2.2京津冀地區各地要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不斷地去優化產業結構。由于京津冀地區的體育資源要素存在空間分布不均、發展程度不同的現狀,所以在處理各地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時,要讓各地盡可能的保留自身的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京津冀整個地區的產業結構。例如:北京市未來要重點走高端體育產業的發展道路,所以有必要去提升一些大型體育賽事、體育健身娛樂業等體育產業支柱;天津市應當積極地去調整相關的體育產業發展結構,重點地去促進體育競賽表演、體育休閑康養、體育用品制造等體育產業的發展;河北省應立足于其地方的天然體育資源優勢,全面去打造一些特色體育旅游、特色體育競賽表演等產業,并積極承接京津地區轉移出來的體育產業和服務功能。如此一來,既能避免體育資源的重復建設,又能有效增強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層次性、依托性。
2.2注重區域資源的共享、互補與合理布局
2021年北京市的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4.4萬元,2021年天津市的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萬元,2021年河北省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 2.42萬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54萬元。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區的消費差異,除了經濟發展水平的因素外,體育產業資源分布結構的長期失衡,也將會成為制約三地體育消費能力協同發展的重要障礙。從整體上看,目前京津地區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是差不多的京津地區都擁有著豐富的體育基礎設施資源、體育建設資金資源以及體育人才資源,而這些資源是河北省所不具備的,但是河北卻擁有著天然的體育旅游、休閑體育資源,河北省的體育消費在未來潛能也是最大的,所以促進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調發展當中,就必須注重區域資源的共享、互補與合理布局。
具體而言,要按照突出重點、錯位發展的原則,本著北京“做高”、天津“做強”、河北“做大”的思路,制定區域資源共享、互補與合理布局的具體政策和措施。對于北京市而言,要重點“做高”體育服務業,積極完善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的體育服務工作。對于天津市而言,要重點“做強”相關的體育產業研發工作,可以加強相關的體育科技研發工作等。對于河北省而言,要重點“做大”體育旅游產業,來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以及冰雪運動產業[8]。總的來說,在京津冀體育產業發展當中,只有注重區域資源的共享、互補與合理布局,實現錯位發展、集群式發展,才能有效地構建出良好的發展形態,促進京津冀地區的體育產業資源科學匹配,促進京津冀三地體育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最終實現京津冀體育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整體提示。
例如:在北京市委所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當中提出是,要提升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不斷增加體育場地設施的供給服務,全面打造百姓身邊的“一刻鐘健身圈”,同時還要采取因地制宜地方式去進行體育場館規劃建設,以有效地促進體育場館設施的可持續化與全面利用。在《天津市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當中提出的是,在“十四五”發展期間,天津要把握好“互聯網+體育”、“物聯網+體育”的融合發展趨勢,積極地去實施智慧體育工程建設,要加快體育信息化工作的進程,通過不斷增強智慧體育信息化基礎層建設,來有效地去推動天津市的新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以全面提升天津市的體育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河北省體育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當中提出的是,2025年,全省的體育產業總規模,要達到3000億元以上,要全面整合滑雪場資源,建設國際冰雪運動訓練基地,要不斷地去壯大承德以及保定這兩個地區的冰雪產業發展,并以保定淶源縣的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還有承德的塞罕壩國家體育訓練基地等,來帶動本地的體育產業發展鏈條,要全面創建優秀的國家級、省級體育(冰雪)產業示范基地以及示范項目等,還要多舉辦一些國際性的大型冰雪賽事活動,多開展一些國內外冰雪項目培訓和對外交流合作等。
2.3要全面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能力
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其中會涉及到很多需要協同和創新的要素,對相關參與主體的協調與創新發展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想破解當前京津冀地區在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當中的現實困境,就要增強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必須應從京津冀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能力和促進體育消費方面著手,以實現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多元性、持續性[8],充分發掘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潛能。對此,在公關體育服務供給能力的建設上,要加強區域范圍內體育資源建設的整體協調,要在遵循均等化發展原則基礎上,來對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弱的河北省提供一些利用的發展政策。
具體來說,就是在制定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政策時,可以要適當地向河北省傾斜,尤其要增加河北省的體育設施建設,要不斷地去完善河北省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以激發河北省城鄉居民的體育消費能力,這是因為河北省的人口基礎最大,體育消費的潛能也是最大的,在未來對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可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市場動力。同時,還要積極地建立健全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當中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保障制度,要促進京津冀地區的體育賽事、群體體育、特色體育發展等,要協同培育體育消費市場,以進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區的群眾參與度和支持力度,使京津冀地區更多的體育賽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再者,京津冀地區要做好體育品牌賽事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市場宣傳工作,對于國內外知名的體育賽事,在電視轉播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強力度,積極開展全方位、分層級的直播與轉播,從CCTV5等中央頻道到北京體育、天津體育、河北都市等地方頻道,要對京津冀體育賽事的宣傳應當給予支持,以便更好的培育京津冀地區群眾對體育賽事的認知能力和消費意識。此外,可以借助當前網絡信息發展的紅利,積極建立京津冀一體化的體育網絡信息傳播平臺,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多媒體平臺來進行宣傳,及時更新信息 ,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互動等。
結語
綜上所述,京津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推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支持,雖然當前京津冀在體育產業協同發展上還存在很多的現實困境,但是基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方面積極的實際經驗和成果做法,京津冀地區的體育產業協同發展一定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整體上的區域統一規劃,注重區域資源的共享、互補與合理布局,積極消除政策壁壘并加強整體上的產業政策協同,建立產業協同與創新發展服務機制提高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加強政府部門的扶持與引導等,進而最終實現京津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健康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燕,駱秉全.京津冀全域體育旅游產業布局及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7,53(06):47-53+70.
[2]齊飛.京津冀冬季體育旅游產業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冰雪運動,2018,40(05):79-84.
[3]李艷榮,張長念.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下京津冀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01):40-44.
[4]李燕,駱秉全.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路徑及措施[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04):305-310.
[5]鐘華梅,王兆紅.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策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9,37(05):43-49.
[6]高亞坤,李相如.新時代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2):178+180.
[7]宋秋喜,張甲,齊華.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河北省體育產業發展策略研究——基于京津冀三地體育產業協同發展機制視角[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04):170-171.
[8]閻雋豪,肖林鵬.我國體育協同研究態勢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22,44(03):7-15.
作者簡介:劉全(1980-5),男,漢族,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