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推動了啦啦操課程思政的創新與發展,深入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措施與方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對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針對花球啦啦操課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做出相應的整改方法。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評價的制定等過程中融入相吻合的思政元素。通過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培養頑強拼搏的體育意志品質,增強了學生們的體育規則意識,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團結和諧的團隊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懷。為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相對應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改革;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heerleading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the course
Yang Ranran, Tian Tianli,Guo Rongjuan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
Absrt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measure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etc.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Lala Gymnastics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correlativity problem that appears in the curricular of the flower ball la gymnastics,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ying method.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eaching, from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proces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the flower-ball cheerleading course,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uilding up the self-confidence of the majority of young student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tenacious sports will qua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sports rules, shaping the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 but also shows a good moral quality, unity and harmony of the team spirit. It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Key Words: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university; cheerlead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 指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1]。”這對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的教學工作具有的重大的指導意義。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是體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有重大意義。花球啦啦操最典型的特征是運動員在表演、競賽時手拿花球,該項目融入了動感的音樂、秉承了難美項群的“難”與“美”的特征,在各種技巧動的精彩完成下散發著極強的感染力,它既是體育課程的內容,又是體育精神的傳承。花球啦啦操課程通過講授啦啦操運動的相關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動作、創編實踐原則和競賽規則,介紹花球啦啦操運動在國際和國內發展的起源與趨勢。 通過團隊的合作團結、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集體、愛人民為主線,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的形成,通過合理的花球啦啦操訓練,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增強體育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互相融合、運動技術提高與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進,旨在為廣大青年學子上一堂課與專業技術相結合的“大思政”課。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該文以商丘師范學院學習花球啦啦操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針對研究項目涉及的內容,設計了相關問卷進行調研,獲得大概信息。本研究在進行問卷發放的過程中,共投出100份調查問卷,回收99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99份。對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數據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僅供參考。
1.2.2專家訪談法
通過電話訪談的形式,與學校花球啦啦操教練員進行交流溝通,電話錄音并進行整理和研究。
1.2.3數理統計法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利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分類匯總,計算人數和百分比等。
1.2.4文獻資料法
通過從中國知網、商丘師范學院圖書館網站、學術期刊網及各大知名數據庫搜集參考相關論文,以“課程思政”、“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改革”為關鍵詞對相關知識的進行檢索文獻數篇,為本課題的調查和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1.2.5邏輯分析法
在掌握大量文獻資料和調查數據的基礎上,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論證,提煉出具有建設性的研究成果。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
2.1.1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性
教學內容單一、陳舊,缺乏時代性,育人功能較弱。在以往在花球啦啦操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存在普遍選取規定示范套路的情況居多,容易出現對于新套路的更新不太關注,導致教師的教學內容與項目的發展趨勢脫節,教學內容不夠新穎,相關技術更新滯后,導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部分高校出現只注重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思政教育較少,育人功能較弱。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合作團結、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集體、愛人民為主線,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等融入不夠,忽視了花球啦啦操項目所具有的真正內涵和育人價值[2]。
2.1.2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缺乏創新性
花球啦啦操課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出現缺乏創新性的普遍現象。習慣性使用傳統的講解示范法、分解教學法等,整個教學過程中開啟“滿堂灌”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很多花球啦啦操任課教師未及時參加啦啦操教練員、裁判員的培訓,對于花球啦啦操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術動作、創編原則和競賽規則等未進行及時更新學習,導致了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采用老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不能緊跟該項目時代發展的潮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無法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不能充分發揮花球啦啦操教學的育人功能[3]。
2.1.3課程目標設置及評價體系有待提高
課程目標設置過于注重成套技術動作的完整性,忽略花球啦啦操技術特點的準確性,單一的課程目標設置,在課堂上只注重成套動作的教學及技能完成情況,忽視了學生們創新創編能力的提升,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團隊精神、規則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思政元素未能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未到達花球啦啦操的育人目標[3]。這種較為單一的課程目標設置和評價標準只能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基本掌握該成套動作技術,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并沒有幫助,未能培養學生們創新實踐能力[2]。在課程目標設置及評價體系中應多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創新創編能力,“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加快從“輸血式”到“造血式”的轉變。
2.2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2.1重新確定花球啦啦操課程教學目標
啦啦操專項教師作為是高校教師的代表,在課程中落實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職責范圍所在。啦啦操運動從起源、發展、技術特點、項目特征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涵。針對啦啦操運動起源進行研究分析,啦啦操最初起源于美國后面經過不斷地發展演變后傳入我國,但“啦啦操”這一命名是我國特有(2009年官方命名)[4]。因此,深入挖掘花球啦啦操蘊含的思政元素,將豐富的思政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可行性很多大。將團結合作、積極向上、勇于拼搏、敢于創新的精神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的各環節,綜合發揮花球啦啦操的育人功能、做好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推動花球啦啦操教學的育人功能。花球啦啦操課程的時間設置問題、學期內學時的分配問題、相關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學時分配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課程內容的設置[5]。對應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改革,見表 1。
2.2.2課程評價標準改革
課程標準評價過于注重成套技術動作的完整性,忽視了學生們創新創編能力的提升,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未能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團隊精神、規則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這種單一的目標設定和評價標準在短期內讓學生掌握成套動作,但對于學生的創新、創編實踐能力未能激發。花球啦啦操課程中加強思政建設是在課程中融入相吻合的思政元素,以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教育性教學”理論等[6]。并在課程評價標準的過程中體現融入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性。注重通過相關教學評價標準,培養同學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創新實踐能力、集體主義榮譽感、大局意識、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團隊協作能力等。花球啦啦操課程的相關教學評價標準,見表2。
3.課程思政理念下花球啦啦操教學改革的成效
啦啦操的文化內涵和課程思政的教育本質交相對應,蘊含很多契合點非常有利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7]。根據調研花球啦啦操課程存在問題,對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等進行調整。對本學期花球啦啦操課程進行教學,經過一系列課程思政改革建設,改革成效顯著。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融入花球啦啦操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把花球啦啦操的育人功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實現了體育教育和思想價值引領的相互融合結合。注重結合專業發展,發揮思想價值引領作用。激發學生們愛黨、愛國、愛校的情懷。
3.1培養學生改革創新、團結協作的時代精神
結合學習的內容、相關動作元素創編相應的花球啦啦操套路,以組為單位,抽簽決定創編的風格和實施的對象,要求學生課后查找相關花球啦啦操影像資料,制定小組創編步驟,排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表演、考核。這個過程中,學生擁有多個角色,學習者、創造者、欣賞者、傳承者,把突破陳規、協作精神、勇于創造思想理念融入教學,培養學生改革創造、團結協作的時代精神。
3.2培養學生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通過講授花球啦啦操競賽規則、花球啦啦操比賽視頻賞析、花球啦啦操的國際發展趨勢、《啦啦操評分規則》內容及具體評分標準。把規則意識、法制觀念、公平融入教學,培養學生規則意識、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3.3 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在花球啦啦操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升專業技術,還要厚植愛國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過程中音樂的選擇,大多采用紅色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學習雷鋒好榜樣》、《最美的中國》、《中國范兒》,通過音樂和操舞的形式,激發出強烈的家國情懷,發揮花球啦啦操在育人功能。
3.4培養體育核心素養,促進“健康第一”思想理念
花球啦啦操課程是一項不受場地限制,普及性、推廣性、帶動性很強的運動項目,適宜在高校、社區、健身房等任意地方開展。在經過花球啦啦操的學習后,通過不斷的練習和反復的配合,無意中形成了一種校園啦啦操學習氛圍,學生們逐漸養成規律的周期運動的行為習慣,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核心素養會得到不斷提升,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8]。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4結語
花球啦啦操課程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是推動啦啦操課程發展與改革的重要措施,力求將課程思政理念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個啦啦操專任教師的教學理念中。在花球啦啦操的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抓住運動項目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貫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每個階段。不斷提升啦啦操的文化育人功能。高校在體育課程必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體育智、以體育德、以體育心”,最終達到“以體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標。實現了體育教育和思想價值引領的相互融合結合。注重結合專業發展,發揮思想價值引領作用。激發學生們愛黨、愛國、愛校的情懷。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 (2020- 10- 15)[2021- 11- http://www.gov.cn/zhengce/2020- 10/15/content_5551609.htm.
[2]郭天榮.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花球啦啦操教學改革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2022(1):162.
[3]王秀清.體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花球啦啦操課程改革策略研究[J].船舶職業教2022.03.010.
[4]周建社,陶成武,李先雄.啦啦隊或啦啦操的名稱辨析與理性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0):39-43.
[5]呂娜.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啦啦操專項課程體系的構建[D].中國石油大學,2021.
[6]趙富學,焦家陽,趙鵬.“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 設的學理要義與踐行向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3):72-81.
[7]陳清.“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啦啦操教學設計與實踐[D].南京體育學院,2022.
[8]陸穎欣.合作學習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啦啦操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7.
基金項目:2022年度商丘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名稱:社會互賴理論視域下商丘市社區體育文化功能建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5-13)
作者簡介:楊冉冉(1990-),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