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AE)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AE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療法分為觀察組(38例,給予免疫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治療)和對照組(34例,給予甲潑尼龍治療)。比較兩組療效,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細胞介素-6(IL-6)及白蛋白(ALB)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Plt;0.05);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6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血清ALB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血清IL-6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ALB水平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免疫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治療AE患者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
【關鍵詞】免疫球蛋白;甲潑尼龍;自身免疫性腦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3.0033.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3.011
自身免疫性腦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由自身免疫機制介導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性疾病,可引起認知功能損傷,并可作為癲癇或精神異常的誘因,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1]。免疫調節治療在AE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糖皮質激素作為甾體類激素,可抑制體液免疫,維持細胞免疫的平衡,甲潑尼龍是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藥物之一,可直接減輕髓鞘病變中的炎癥反應[2]。近年來隨著研究深入,臨床發現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調節功能,因此,有學者提出將其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3]。但目前臨床對其應用尚未形成規范指南,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對比聯合治療AE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AE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療法分為觀察組(38例)和對照組(34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81±14.27)歲;病程5~24 d,平均病程(14.39±5.47)d。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8.23±13.61)歲;病程5~25 d,平均病程(14.65±5.80)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自身免疫性腦炎診治專家共識》[4]中AE的診斷標準;②年齡gt;18歲,且臨床資料完整;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不過敏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類風濕關節炎、自身免疫性溶血、皮肌炎、肝硬化失代償期、肝腎綜合征、冠心病及肺功能衰竭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嚴重感染、原發性補體缺陷病及原發性B細胞缺陷病等免疫缺陷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甲潑尼龍[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357,規格:40 mg(以甲潑尼龍C22H30O5計)]靜脈滴注,第1~3天劑量為1 000 mg/次,1次/d,;第4~6天劑量改為500 mg/次,1次/d;第7~9天劑量改為250 mg/次,1次/d;第10~12天劑量改為120 mg/次,1次/d。于甲潑尼龍應用12 d后改為口服80 mg醋酸潑尼松(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689,規格:5 mg/片),1次/d,治療2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免疫球蛋白(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13011,規格:2.5 g/瓶),靜脈滴注,0.4 g/kg,1次/d,治療5 d。兩組患者均治療26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療效。參照《神經病學(第8版)》[5]在治療結束后評估療效,顯效:患者無精神異常表現,認知功能障礙癥狀消失;有效:患者認知功能有改善,精神異常癥狀減輕;無效:精神異常癥狀及認知功能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北京白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京大械備20150013號,型號:BY-600C型]以3 0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冷凍備用。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血清IgG和IgM。③比較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及白蛋白(ALB)水平。取血清方式同②,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L-6;采用比色法測定血清ALB。④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為發熱、頭痛及精神行為異常等癥狀從開始到消失的時間。不良反應包括發熱、消化道癥狀、感染及局部酸痛。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16.0系統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lt;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IL-6及ALB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6和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6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血清ALB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血清IL-6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ALB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發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其中2例給予肌內注射對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152,規格:2 mL∶0.25 g),0.25 g/次。消化道癥狀者給予對癥處理,感染者給予廣譜抗生素干預,再根據病原菌結果給予敏感抗生素干預3 d后治愈。局部酸痛者未行特殊干預,癥狀持續3~5 d,自行消退。見表4。
3 討論
AE多因機體免疫系統對神經元抗原產生異常免疫反應誘發,以炎癥細胞浸潤腦實質為主要病理改變[6-7]。甲潑尼龍為人工合成的糖皮質激素藥,被吸收后進入細胞核內,啟動mRNA轉錄,進而合成多種酶蛋白,從而抑制炎癥反應,降低血管通透性,保護血腦屏障和腦實質組織[8]。周世芮[9]的研究認為甲潑尼龍沖擊治療可迅速緩解癥狀,使自身免疫性抗體水平得到控制。本研究將甲潑尼龍沖擊療法作為AE一線方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分別為94.74%和82.36%,這說明甲潑尼龍沖擊療法有助于改善局部腦組織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發揮腦保護作用,減輕認知障礙癥狀。免疫球蛋白多由健康人血備制而成,方雅秀等[10]的報道顯示,免疫球蛋白干預可通過調節單核-巨噬細胞表面IgG的Fc段受體水平,從而抑制腦組織內病毒增殖,減輕組織水腫和炎癥反應,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將甲潑尼龍與免疫球蛋白聯合用于AE患者,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說明甲潑尼龍聯合免疫球蛋白可經不同途徑發揮治療作用,協同提高療效。
體液免疫功能紊亂與AE神經病理進程密切相關,IgG相對分子量小,是初級免疫應答重要的抗體,具有抑制細菌毒素作用,易穿透血腦屏障。AE發生后,血清IgG升高。另外,IgM是AE發生后機體早期分泌形成的Ig,以代償性發揮殺菌、促聚集作用。通過監測血清IgM和IgG可評估AE病情[11-12]。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免疫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可糾正免疫紊亂狀態,楊昌梁[13]還認為聯合治療可改善機體體液免疫,從而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療效。免疫球蛋白干預可通過封閉免疫細胞表面Fc段受體,保護免疫細胞功能,促進神經髓鞘的修復。
炎癥反應與AE密切相關。IL-6由巨噬細胞、T細胞等多種細胞分泌,對免疫介導過程具有重要作用[14]。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IL-6水平更低,提示聯合治療有助于減輕局部炎癥反應。謝柳青等[15]也認為免疫球蛋白的聯合治療可減輕局部炎癥反應,進而減小該反應對神經細胞的損害,保護神經功能,減少精神異常的發生。本研究也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ALB水平高于對照組,這也可能與免疫球蛋白干預減輕炎癥反應、糾正營養狀態及保護免疫功能有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這也提示聯合用藥有助于提高療效,縮短病程。本研究還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大,與楊超等[16]的研究結果一致,這提示免疫球蛋白的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AE患者采用甲潑尼龍沖擊治療聯合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保護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黃梁江,朱紀玲,嚴雅維,等. 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臨床特點與預后分析[J].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20, 26(1): 29-33.
楊昌梁. 甲潑尼龍聯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臨床價值[J]. 中外醫學研究, 2020, 18(20): 128-129.
翟少朋,周丹,王滿俠. 甲潑尼龍聯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23, 30(1): 30-38.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自身免疫性腦炎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7, 50(2): 91-98.
賈建平,陳生弟.神經病學[M]. 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91-295.
蘇杭,劉芳,何志義. 伴有精神癥狀的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臨床特點分析[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2,39(1):69-72.
鄧波,陳向軍,李翔,等.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患者的腦脊液指標異常及其與病程相關性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16, 24(5): 528-534.
賈琳琳.免疫球蛋白聯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沖擊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 2021, 16(4): 101-103, 107.
周世芮.免疫球蛋白靜滴聯合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沖擊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 2020, 29(1): 132-134.
方雅秀,鄭東,譚燕,等.免疫球蛋白聯合甲潑尼龍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 IL-6和CXC13水平影響[J].廣州醫藥, 2021, 52(2): 84-88.
劉的,張習倫,李濟世,等.自身免疫性腦炎患兒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特征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9, 27(7): 450-454.
張海軍,易小艷,程宇鋒.免疫球蛋白及相關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腦炎診斷中的應用[J].現代免疫學, 2019, 39(5): 384-388.
楊昌梁.甲潑尼龍聯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療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 2020, 18(20): 128-129.
楊詩怡,吳靜,焦淑潔.淋巴細胞亞群及炎癥因子與自身免疫性腦炎的相關性[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2, 25(1): 6-11.
謝柳青,謝敏.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體內NMDAR, CASPR和GABAbR在免疫球蛋白與激素聯合治療后的變化[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19, 47(2): 173-176.
楊超,郭小兵,賈祥東.人血免疫球蛋白在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其免疫水平、死亡率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15):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