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比較血細胞分析參數與子癇前期的相關性,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濰坊市中醫院收治的156例子癇前期孕婦的臨床資料。根據子癇前期程度分為A組(80例,非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和B組(76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另選取同期于濰坊市中醫院產檢的160例健康孕婦為C組。比較3組孕婦臨床資料、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PLR)及血小板計數(PLT)。采用Pearson檢驗分析血細胞參數與子癇前期的相關性。結果 A、B組孕婦平均動脈壓高于C組,B組高于A組;B組孕婦24 h蛋白尿高于A組;A、B組孕婦1 min新生兒評分量表(Apgar)評分低于C組,B組低于A組;A、C組孕婦新生兒出生身體質量高于B組,C組高于A組(Plt;0.05)。A、B組孕婦的PLT水平低于C組,B組低于A組;A、B組孕婦的NLR水平高于C組,B組高于A組;A、C組孕婦的PLR水平高于B組,C組高于A組(Plt;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NLR與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關(Plt;0.05);PLR、PLT與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呈負相關(Plt;0.05);NLR與新生兒身體質量和1 min Apgar評分呈負相關(Plt;0.05);PLR、PLT與新生兒身體質量和1 min Apgar評分呈正相關(Plt;0.05)。結論 NLR、PLR、P與子癇前期的嚴重程度及圍產結局具有相關性,可作為評估病情及預后的指標。
【關鍵詞】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血小板計數;子癇前期
【中圖分類號】R71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3.010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3.035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PE)是指妊娠20周后出現的血壓增高、蛋白尿、頭痛及眼花等癥狀。子癇是從子癇前期進展到更嚴重的疾病,導致抽搐或昏迷,可能會造成母體和嬰兒的嚴重并發癥。目前臨床對子癇前期和子癇的病因尚不明確,且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大多需要終止妊娠。目前的療法旨在控制疾病,并盡可能延長懷孕周期[1]。子癇前期的主要病理改變為小動脈痙攣、內皮細胞損傷、內皮下膠原纖維暴露、血小板黏附及大量消耗抗凝血酶Ⅲ和血小板,從而形成小血栓[2]。因此,尋找合適的臨床指標評估子癇前期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非常重要。血細胞檢測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檢測方法,主要包括炎癥指標、血小板參數和其他指標。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血細胞參數的水平與子癇前期之間存在的聯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濰坊市中醫院收治的156例子癇前期孕婦的臨床資料,根據子癇前期程度分為A組(80例,非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和B組(76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另選取同期于濰坊市中醫院產檢的160例健康孕婦的臨床資料為C組。A組孕婦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35±4.22)歲;BMI 18~25 kg/m2,平均BMI(23.12±1.31)kg/m2。B組孕婦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7.17±4.69)歲;BMI 18~25 kg/m2,平均BMI(22.71±1.62)kg/m2。C組孕婦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8.50±5.07)歲;BMI 18~25 kg/m2,平均BMI(22.92±1.24)kg/m2。3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濰坊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3]中子癇前期的診斷標準;②經檢查無其他妊娠合并癥者;③無子癇前期妊娠史者。排除標準:①伴心、肝、腎、血液系統疾病及自身免疫相關疾病者;②伴其他并發癥,有高血壓家族史及糖尿病者;③伴有意識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主要包括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分娩孕周、1 min新生兒評分量表(Apgar)評分、新生兒出生身體質量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等。于新生兒出生后1 min采用新生兒評分量表(Apgar)評估新生兒身體狀況,包括脈搏、呼吸及膚色等內容,總分10分,8~10分正常,4~7分輕度窒息,lt;4分重度窒息[4]。研究對象入院后抽取空腹肘靜脈血2 mL,放置于抗凝管內,輕輕將其搖晃至均勻,在2 h內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C-6800PLUS)及配套試劑測定中性粒細胞計數(N)、淋巴細胞計數(L)及血小板計數(PLT),并計算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3組孕婦臨床資料。主要內容包括平均動脈壓、24 h蛋白尿、分娩孕齡、1 min Apgar評分及新生兒出生身體質量。②比較3組孕婦相關實驗室指標檢查結果。指標包括PLT、NLR及PLR。③分析NLR、PLR、PLT與子癇前期嚴重程度的相關性。④分析孕婦NLR、PLR、PLT與圍產結局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孕婦臨床資料比較 3組孕婦分娩孕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A、B組孕婦平均動脈壓高于C組,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B組孕婦24 h蛋白尿水平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A、B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低于C組,B組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A、C組新生兒出生身體質量高于B組,C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3組孕婦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A、B組孕婦的PLT水平低于C組,B組低于A組;A、B組孕婦的NLR水平高于C組,B組高于A組;A、C組孕婦的PLR水平高于B組,C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NLR、PLR、PLT與子癇前期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NLR與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關(Plt;0.05);PLR、PLT與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呈負相關(Plt;0.05),見表3。
2.4 NLR、PLR、PLT與圍產結局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NLR與新生兒身體質量和1 min Apgar評分呈負相關(Plt;0.05);PLR、PLT與新生兒身體質量、1 min Apgar評分呈正相關(Plt;0.05),見表4。
3 討論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之一,是導致孕婦在妊娠期、產時和產后死亡的重要因素。作為一種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病過程復雜,變化迅速,各種生理變化、不良刺激都可能引起病情惡化,可能對腦、腎、肝及心血管等產生損傷,極易造成不良的母嬰結局[5]。在對子癇前期進行診斷治療的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疾病情況的不同予以個體化處理,需對孕婦和胎兒進行相關病情的評估。在治療原則中,主要從解痙、降壓、鎮靜、必要時擴容及利尿等方面予以治療,依照患者孕周及其病情的輕重、治療效果等,必要時及時終止妊娠,一旦出現子癇癥狀,在對病情進行控制后,及時終止妊娠。因此,及時有效地評估病情進展,顯得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A、B組孕婦平均動脈壓高于C組,B組高于A組;B組孕婦24 h蛋白尿高于A組;A、B組新生兒1 min Apgar評分低于C組,B組低于A組;A、C組新生兒出生身體質量高于B組,C組高于A組。在先兆子癇前期,血小板就會發生不正常的激活。妊娠早期胎盤會出現缺血、缺氧,從而導致胎盤分泌過量,從而激發炎癥因子,活化的嗜中性粒細胞侵入母體的血管,造成母體血管內皮功能紊亂,使血小板收縮、聚集及黏附,引發異常的凝血機制,從而使內皮細胞受損,導致血小板由靜止狀態向異常變化,血管收縮,血液凝固[6-7]。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A、B組孕婦的PLT水平低于C組,B組低于A組;A、B組孕婦的NLR水平高于C組,B組高于A組;A、C組孕婦的PLR水平高于B組,C組高于A組。激活的白細胞可引起血管功能障礙,NLR和PLR參數可反映子癇前期的血管功能。子癇前期,孕婦胎盤血管異常,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激活,血小板黏附,并產生大量有毒因子,最終形成微血栓。
本研究結果表明,NLR與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關,說明NLR指標越高,子癇前期病情越重;PLR、PLT與平均動脈壓、24 h尿蛋白定量呈負相關,說明PLR、PLT指標越低,子癇前期病情越重。炎癥和免疫反應的過度激活導致中性粒細胞的增加,中性粒細胞功能調節異常導致超氧化物產生增加,使血管內皮損傷和功能障礙。這一發現與 NLR可用于多種臨床條件下的系統性炎癥反應指標的相關研究結果吻合[8]。本研究對其進行早期預測,及早采取措施,可有效地減少其發病率,提高其預后。并且血小板參數作為血細胞分析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在疾病診斷的臨床應用上較為廣泛,比如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癥、妊娠合并貧血等,子癇前期的孕婦外周血小板參數也存在的異常變化,且可根據血小板的減少程度判斷子癇前期的嚴重程度,該指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學者認為,血細胞參數中NLR、PLR對子癇前期疾病的發生均有較高的診斷意義,可為提前預測子癇前期的參考指標提供有效幫助[9]。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NLR與新生兒身體質量和1 min Apgar評分呈負相關,PLR、PLT與新生兒身體質量和1 min Apgar評分呈正相關。有研究發現,炎癥指標中PLR和NLR對子癇前期存在一定的診斷價值,同時,PLT、NLR、PLR指標與不同圍產結局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10]。
綜上所述,NLR、PLR、P與子癇前期的嚴重程度及圍產結局具有相關性,可作為評估子癇前期及預后的指標。
參考文獻
孟荔,史愛武,黃欣慰,等.子癇前期患者血小板水平和凝血功能變化及其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 2019, 34(6): 1231-1233.
JAKOBSEN C, LARSEN J B, FUGLSANG J, et al. Platelet function in preeclampsia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atelets, 2019, 30(5): 549-562.
葉芬,徐元屏.婦產科學[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6: 8.
CALMES S H. Dr. Virginia apgar and the apgar score: How the apgar score came to be[J]. Anesth Analg, 2015, 120(5): 1060-1064.
VILCHEZ G, LAGOS M, KUMAR K, et al. Is mean platelet volume a better biomarker in pre-eclampsia?[J].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7, 43(6): 982-990.
陳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妊娠結局與血小板、凝血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血栓與止血學, 2018, 24(3): 479-480, 485.
祝淡抹.妊娠期母體全血細胞檢測與子癇前期相關性的臨床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 2021.
陳春紅.血細胞參數預測子癇前期的價值[J].醫療裝備, 2022, 35(15): 37-39.
鄭明陽,馬曉艷,廖琪.子癇前期及子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Ⅱb、PLT及其相關參數的變化[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09, 19(12): 1884-1887.
方章華,秦田瑞,鄧晨晨,等.凝血、血小板及生化指標對重度子癇前期的輔助診斷價值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 2020, 36(12): 93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