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省域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協調發展態勢分析及障礙度研究

2023-12-29 00:00:00苗心平謝雪梅
湖北農業科學 2023年8期

摘要:基于系統科學的視角,通過構建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冷熱點分析、障礙度模型,對中國31省(市)協調發展的時空演變、空間集聚和障礙因子進行探究。結果表明,中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和旅游產業評價值呈不斷上升態勢,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快且具有較高的關聯性。從時間上看,各省域協調發展水平均波動上升,協調等級逐漸向好,但各省發展速度具有較大差異;從空間上看,協調發展水平大致自東向西呈階梯式降低,除東部沿海少數省份優勢類型為區域經濟外,其余省份均為生態環境,而滯后類型大致表現為旅游滯后。協調發展的熱點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冷點主要集中在西北,且呈現冷點、次冷點區域不斷減少,次熱點區域在中部省份不斷增多的局面。區域經濟、旅游產業障礙度小幅持續下降,生態環境障礙度逐漸上升,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數、地區一般預算收入、城市綠地面積、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是最重要的5個障礙因子。

關鍵詞: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耦合協調;障礙度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7;F592.7;X2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3)08-0223-0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8.03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vincial and regional economy-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urism industry and obstacle degree

MIAO Xin-ping,XIE Xue-me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Tourism,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cienc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31 provinces (cities) in China were explored b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economy-ecological environment-tourism industry, and using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cold and hot spot analysis and obstacle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industry was constantly rising,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fast and had a high corre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ll provinces fluctuated and increased, and the coordination level gradually improved, but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different provinces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a spatial point of view,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as roughly reduced in steps from east to west, except for a few provinces on the eastern coast whose dominant type was regional economy, the rest of the provinces we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the lagging type was roughly manifested as lagging tourism. The hot spot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and the cold spo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The cold spots and sub-cold spots were decreasing, and the sub-hotspot areas were increasing in the central provinces. The obstacl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ourism industry continued to decline slightly, the obstacle degre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inbound tourism revenue, inbound tourist numbers, regional general budget revenue, urban green space area,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were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obstacle factors.

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ecological environment;tourism industry;coupling coordination;obstacle degree model

21世紀以來,旅游產業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為迅猛最具活力的綠色產業之一[1]。作為綠色的現代產業,旅游產業是發展現代循環經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動力[2]。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中國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協調推進。然而在經濟新常態下,正面臨經濟下滑的巨大壓力,同時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人民對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這就意味著如何協調經濟、生態、旅游的發展成為首要面臨的問題。在生態環境大保護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的背景下,發展旅游產業可以有效緩解經濟發展和生態短板問題[3],促進經濟的綠色轉型和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提升。因此,研究經濟、生態、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優化和旅游產業的繁榮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對于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的關系研究一直備受學者的關注,國內相關的研究早期多以探討旅游與生態、旅游與經濟、經濟與生態兩兩關系為主[4-6],后隨旅游影響不斷擴大,探討三者相互關系的研究逐漸增多[7-9],研究成果逐漸豐碩。在研究方法上,多基于耦合協調模型[10]加以延伸,空間錯位模型[11]的運用也為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莫蘭指數[12]、地理探測器[13]、障礙度模型[14]、灰色預測法[15]等研究方法的運用不斷推進著研究的深入。在研究區域上,重點旅游城市、省、經濟帶、國家[16-19]均有相關研究,但以長時間序列和宏觀視角對全國省市的對比分析和橫向比較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構建了較為全面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對2000—2020年中國31個省域單元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協調發展進行定量分析,并借助冷熱點分析、障礙度模型方法對協調發展的空間集散特征和主要障礙因子進行深入分析,以期探明中國經濟-生態-旅游協調發展的時空特征,尋找影響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改善區域協調發展不平衡的狀態,提高區域協調發展能力,為推動整體全面高質量發展提供相關的參考依據。

1 指標體系、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

為強調旅游在區域經濟、生態環境中的突出地位和協調作用,將旅游產業提升至與區域經濟、生態環境同一層級進行研究,本研究考慮到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之間的復雜關系,構建科學合理、系統全面的指標評價體系是測度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系統協調發展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在遵循數據指標的科學性、可得性、代表性等原則的基礎上,圍繞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三大核心,構建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區域經濟是一個內容涵蓋廣泛的概念,區域經濟增長數量并不能完全體現區域經濟含義,經濟結構與社會經濟建設也是區域經濟的重要體現,因此區域經濟的構建選取了經濟規??偭俊⒔洕Y構、社會經濟建設3個方面;生態環境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下依據“壓力-狀態-響應”模型選取了環境負擔、生態環境稟賦、環境治理成果3個方面;旅游產業在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選取了旅游接待能力、旅游市場規模、旅游經濟效益3個方面來表征。

本研究所選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01—2021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旅游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以及各省市的統計年鑒等,對于有些不能取得的數據,采用插值法對缺失的的數值進行補全。

1.2 研究方法

1.2.1 熵值法 本研究采取極差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運用熵值法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熵值法具有客觀性、公正性等優勢,可以避免人為賦權的主觀性。由于熵值法發展較為成熟,在各種研究中已被廣泛運用,其具體的計算公式不再過多贅述,詳細步驟參考文獻[20]。

1.2.2 耦合協調模型 耦合概念源自物理學的研究,定義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或運動方式之間彼此相互影響以致協調的概念。本研究涉及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三者的耦合協調,借鑒耦合模型并參考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21],得出耦合度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C為耦合度,取值范圍在[0,1],數值越大表明系統間相關性越強,反之越弱。耦合度值僅局限于表示要素間相互作用關系的強弱,不能反映其協調發展水平的高低。故本研究進一步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

式中,[Di]為耦合協調度;[ei]為綜合評價指數;Ei、Ni、Ti分別代表運用熵值法計算得到的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的綜合評價指數;α、β、γ為待定系數,考慮到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三者在研究中地位同等重要,經參考相關文獻[22],取α=β=γ=1/3。同時參考廖重斌[23]的協調度劃分原則確定協調度的劃分標準。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子系統發展總體態勢

在建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ENT)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后,采用熵值法計算出權重,并計算出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綜合評價均值(圖1)。由圖1可知,2000—2020年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綜合評價均值大致呈波動上升的態勢,區域經濟和旅游產業評價指數增長較快,分別在2014年、2018年超過生態環境評價值,但旅游產業評價值始終在區域經濟之下。區域經濟方面,綜合評價值由2000年的0.074上升至2020年的0.338,增長幅度達356.76%,僅2002年受非典重大社會衛生事件影響出現下滑,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僅影響了經濟增速,這表明中國經濟發展強勁,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旅游產業由2000年的0.055增長至2019年的0.318,增幅達478.18%,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曲線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在區域經濟的支撐與促進下,旅游產業發展呈大幅上升狀態,但因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旅游產業受挫嚴重,回落至2014年水平,旅游產業韌性小、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凸顯;生態環境波動增長,但波動幅度較小,由2000年的0.128增長至2020年的0.264,增幅為106.25%,生態環境為基礎性系統,變化彈性小,而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也主要得益于中國長期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

2.2 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時空分析

2.2.1 耦合協調時序差異分析 以中國省域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綜合評價值為基礎,結合式(1)和式(2),得到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ENT)系統協調指數(表2),進而可以對2000—2020年中國各?。ㄊ校﹨f調發展的時間演變特征進行分析。

從時間發展上來看,中國各?。ㄊ校?000—2020年協調發展指數呈穩定波動上升的態勢,整體向良性協調的方向發展,但各省(市)最優水平均為2019年,2020年因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各?。ㄊ校﹨f調指數均有回落。

其中天津、遼寧、海南、西藏、青海、寧夏、新疆7省(市)協調程度較穩定,僅上升1個協調等級,具體而言,天津、遼寧分別達到輕度失調和瀕臨失調階段,其余5省均在瀕臨失調階段之下;北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湖北、重慶、貴州、陜西、甘肅協調等級上升較快,均實現2個等級的跨越,其中北京、上海、福建、湖北4省(市)由輕度失調發展至勉強協調,8?。ㄊ校┯芍卸仁д{上升至瀕臨失調;其余12?。ㄊ校┌l展速度較快,均實現了3個協調等級的上升,其中,廣東省達到中級協調,山東、江蘇、浙江3省升至初級協調階段,其余8?。ㄊ校┮策_到了勉強協調階段。這說明在宏觀政策指導下,中國經濟建設長效健康發展,生態保護工作效果不斷凸顯,旅游產業持續繁榮發展。

通過計算各?。ㄊ校﹨^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年度協調指數均值發現,2020年中國ENT系統協調發展均值為0.487,相較于2000年協調均值的0.271,增長幅度達79.7%,由中度失調上升至瀕臨失調階段,在此期間經濟、生態、旅游互相促進作用明顯,聯系更為緊密。其中北京、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14?。ㄊ校詈蠀f調水平始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安徽、江西、廣西分別在2012年、2018年、2015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余14省(市)始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省際協調水平的差異為中國實現整體協調發展找到了突破口,對于協調發展落后地區,國家層面應給予長效持續的針對性政策支持,而地方政府更應抓住政策機遇,努力突破自身主導限制性因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生態、旅游的整體、同步提升。

2.2.2 耦合協調空間差異分析 為研究中國ENT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空間分布特征,計算得到2000—2020年中國31?。ㄊ校┙洕⑸鷳B、旅游三者的綜合評價和耦合協調度均值,并依據綜合評價均值區分制約因素和優勢類型(表3)。

從各省發展均值來看,中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系統協調發展水平大致呈自東向西逐漸降低的趨勢,其中廣東省發展水平最好,達到了初級協調階段,位于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浙江3省處于勉強協調階段;位于東中部的北京、河北、遼寧、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11?。ㄊ校┨幱跒l臨失調階段;天津、陜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西、廣西、重慶、貴州、山西、新疆11?。ㄊ校┨幱谳p度失調階段;西部地區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及海南5省處于中度失調階段。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與中國東部經濟發展水平和旅游發展水平都明顯優于西部地區密切相關,而東西部的環境差異使生態環境因素對西部協調發展的支撐強度不高,環境因素為西部地區發展的短板。

從主要制約因素和優勢類型來看,北京、天津、上海3市協調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生態環境,而區域經濟是其主要優勢類型,3地均為直轄市,城市化程度高,由于政策支持和傾斜,眾多企業聚集,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和崗位,吸引人口不斷涌入,活躍的經濟引領著協調發展,而相比于建制省,狹小的區域面積承載著龐大的人口、經濟體量,雖然城市環境不斷改善、綠化面積不斷增多,生態環境問題仍十分突出;地處西南區域的廣西、貴州、云南3省主要制約因素為區域經濟,與西部地區不同的是,3地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推動了旅游業的繁榮,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開發時間較晚,旅游經濟尚不能帶動地區經濟的騰飛,在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的基礎上,打造地區工業基礎是推動地區發展的主要途徑;江蘇、浙江、山東、河南、重慶、青海、寧夏、新疆8省(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尚未達到與生態和經濟相匹配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青海、寧夏、新疆本身經濟發展水平高僅相對于自身的生態環境和旅游產業而言;此外,其余17省,旅游產業是主要制約因素,生態環境仍有很大的空間來承載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較高的發展潛力。

總之,在目前情況下,旅游產業仍是制約各省(市)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中國更應堅持在生態保護為核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以旅游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系統協調發展。

2.3 耦合協調指數區域空間集散特征

運用ArcGIS 10.2軟件對2000—2020年中國各省(市)協調發展指數冷熱點空間格局進行可視化,將其分為2000—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20年4個階段,采用最佳自然斷點法將得分從高到低分為熱點、次熱點、次冷點、冷點4種類型(圖2)。

從耦合協調指數總體冷熱點空間分布上來看,呈現出“東聚西散”“東熱西冷”的空間分布特征。2000—2020年中國協調發展熱點范圍較為穩定,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沿海4省,北京僅出現于第一階段,映射出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生態、旅游優勢突出,同時具有較高的協同發展效率。冷點區域主要集中在西部,且呈先降低后增長的趨勢,第一階段冷點區域主要集中于甘肅、青海、寧夏、西藏4省,第二階段隨著新疆、貴州的加入冷點區域增加至6省,由于貴州在第三階段退出,冷點區域在西部5省聚集,第四階段由于新疆的退出,冷點區域重新恢復至甘肅、青海、寧夏、西藏4省。次熱點區域數量先下降后上升,分布范圍呈蔓延狀態逐漸擴大,在研究時間內,由第一階段黑龍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上海、福建、廣西、云南、貴州、四川11省(市)下降至第二階段遼寧、河北、北京、河南、湖北、上海、福建、四川8省(市),三、四階段呈上升趨勢,隨著安徽、江西、湖南、廣西、云南、陜西6省的陸續加入,次冷點區域在第四階段增加至14?。ㄊ校页尸F出高度聚集的狀態。次冷點區域數量波動下降,呈插花式分布,第一階段分布于吉林、內蒙古、陜西、山西、重慶、貴州、安徽、江西、新疆、天津、海南11?。ㄊ校?,第二階段由于新疆和海南的退出和云南、廣西、湖南的加入增長至12?。ㄊ校谌A段由于湖南的退出和貴州的加入次冷點區域仍維持在11省(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在各種政策的作用下,旅游產業和區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生態保護獲得更多關注,西南部分省份依托優質的生態環境推動了旅游與經濟的發展,在第四階段次冷點區域收縮至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天津、新疆、重慶、貴州8?。ㄊ校?/p>

2.4 障礙度分析

分析區域協調發展內在的障礙因子對于精確識別制約協調發展的關鍵要素并精準施策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運用熵值法對經濟、生態、旅游測算綜合評價指數發現,三者對ENT系統的協調發展貢獻程度各不相同,為進一步深入了解影響系統協調的具體因素,找到問題所在的關鍵點,以上述綜合評價為基礎,運用障礙度模型診斷方法,對影響ENT系統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進行分析,局限于篇幅原因,本研究只列出系統層障礙度和排序在前五位的障礙因子(表4)。

由障礙度診斷結果可知,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3個系統指標對ENT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障礙度變化具有一定的差異。從整體上來說,旅游產業障礙度最高,且呈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隨著中國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高質量旅游的需求不斷增加,而早期中國旅游設施和旅游產業發展水平較低,旅游產業優勢未能充分發揮,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旅游市場端與需求端逐漸匹配,旅游產業對系統整體協調發展的貢獻度不斷上升,但現階段,旅游產業仍是制約協調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素;區域經濟指標障礙度呈不斷降低的趨勢,這說明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經濟得到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已成為協調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生態系統指標障礙度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基礎,在此之后將成為推動協調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障礙度呈下降趨勢,而旅游產業受到重創,障礙度大幅上升。

從具體的指標來看,中國ENT系統協調發展的障礙因子比較穩定,入境旅游收入(C31)、入境旅游人數(C35)、地區一般預算收入(C3)、城市綠地面積(C24)、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C20)始終是排在前五位的障礙因子,這表明旅游創匯能力、對外旅游吸引力、地區收入、城市綠化空間和污染治理力度是阻礙系統協調發展的主要因素。其中,2000—2012年,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數始終處于第一、二位,其他三因子交替變化,這表明中國旅游市場國際化水平不高,吸引國外游客和旅游創匯能力亟待提升,而當時處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忽視了污染治理的投資和城市綠化建設;2013—2020年,入境旅游人數超過入境旅游收入成為首位障礙因子,這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壓力,影響國際旅游市場,中國也出臺了《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將激發內部旅游需求放在首位,而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和城市綠地面積仍是協調發展面臨的重要障礙因素,地區一般預算收入下降至第五位,經濟類因子對協調發展的障礙性逐漸減弱。

綜上分析可知,旅游產業是影響ENT系統協調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生態環境障礙度的持續提升表現為環境壓力不斷上漲,經濟系統表現最優。而提高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系統協調水平需要從提升國內旅游吸引力和創匯能力、打造高質量城市綠地、加大治污投入力度、增加地區收入等方面精準施策。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本研究通過建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中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系統耦合協調發展態勢進行分析,然后運用冷熱點分析和障礙度模型對耦合協調發展空間集散特征和障礙因素及障礙因子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如下。

1)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綜合評價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長趨勢,其中,區域經濟和旅游產業增幅最大,生態環境上升幅度相對較小,區域經濟和旅游產業分別在2014年和2018年超越生態環境;而旅游產業始終低于區域經濟,但兩者發展態勢一致,具有較強的關聯性;2020年旅游產業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損失慘重,呈大幅下降趨勢。

2)從時間上來看,各省(市)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協調發展水平呈逐步提高的狀態,總體水平大致在中度失調至瀕臨失調階段,但各省域協調發展速度具有較大差異。

3)從空間上來看,中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系統協調度省際分布呈東部沿海地區gt;中部省份gt;西部省份階梯分布狀態;東部沿海省份經濟優勢較為凸顯,中西部的優勢類型為生態環境,而全國多數省域制約因素為旅游產業。

4)在協調發展的冷熱點表現上,東部地區省份仍是協調發展的熱點地區,冷點集中于西北省份,且隨時間的變化呈冷點、次冷點逐漸減少,次熱點區域逐漸增多的趨勢。

5)從障礙度分析來看,區域經濟和旅游產業障礙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生態環境障礙度逐漸上升,具體到指標層面,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數、地區一般預算收入、城市綠地面積、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是排名前五的主要障礙因子。

中國省域協調度發展具有明顯的空間特征,這與董琳[24]的研究結論一致,協調發展水平呈現東-中-西逐漸遞減的格局,但通過冷熱點分析發現,次熱點區域逐漸在中部省份聚集,并呈現蔓延趨勢,中部大部分省份成為協調發展的重心。究其原因,中部地區承接了東部地區大量的產業轉移,與東部地區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已深度參與到東部沿海省份的產業鏈中來。而中部地區大部分省份生態環境為優勢類型,區域經濟和旅游發展水平在生態環境之下,生態環境對地區發展有較大的承載空間,但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仍存在一定的矛盾關系,所以協調好發展和環境的關系,高質量的旅游發展仍是協調的關鍵。

本研究選取2000—2020年21年省級層面的數據探討了經濟-生態-旅游耦合協調發展的時空演化規律和障礙度,由于數據口徑原因,研究結論體現的是宏觀層面的省際差異,僅能為宏觀層面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且省際數據為城市和鄉村數據的綜合,其數據分析針對性不強,下一步將以主要城市為研究對象,在更長時間維度上對經濟-生態-旅游系統協調發展進行探討,其分析結果更具有說服力和針對性。

3.2 建議

1)堅持以高質量旅游開發為導向,提升旅游產業的抗風險能力。首先,打造適應危機的旅游韌性組織。以行政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組織多元組織共同參與,建設多元要素整合協同的韌性資源、形成多層級危機應對的韌性能力。其次,創新旅游行業發展。通過加強旅游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建設,打造適應游客新行為、新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體驗,打造旅游“線上” “線下”新發展局面。最后,加大旅游產業融合力度。推動“旅游+”模式新發展,通過多行業交叉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打造發展共同體,增強旅游行業抗風險能力。

2)穩妥推進各?。ㄊ校﹨f調發展步調,縮小地區發展差異,推動各區域整體協調發展。推進整體協調發展需要區域間各要素的聯動、聯通,區域行政壁壘的破除,加深區域的協作程度。具體而言,一方面,應對中西部地區加大政策傾斜,強化支撐體系,并依托地方優勢,增強自身協調發展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東西部地區溝通渠道和協商機制,東部地區通過產業鏈延伸提高各?。ㄊ校﹨⑴c程度,優勢輻射至全國;中部地區更應在新一輪的產業轉移中抓住機遇,實現騰飛;西部地區應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在幫扶機制中不斷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3)抓住影響協調發展的主要因素,推動障礙因子障礙度均衡發展。應推動區域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強化系統協調的支撐作用;增強對生態環境基礎作用的重視,以生態環境承載力為底線,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發揮旅游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旅游產業發展的穩定性和自身韌性。此外,應從具體指標入手,推進旅游產業國際化進程,打造一批高水平國際旅游勝地,促進中國旅游產業向高品質發展,提高國際游客吸引力和創匯能力;生態環境主要問題在城市方面,需要持續加大對工業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和增加城市綠地,降低生態環境不斷增長的壓力;經濟方面需要多增開源措施,提高地區收入。

參考文獻:

[1] 周永博,沈 敏,吳 建,等. 邁向優質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錯配及其治理——蘇州吳江案例研究[J]. 旅游學刊,2018,33(6):36-48.

[2] 周 成,金 川,趙 彪,等.區域經濟-生態-旅游耦合協調發展省際空間差異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6,30(7):203-208.

[3] 蘇智杰,趙中秋,祝培甜.安徽省旅游-經濟-生態環境耦合關系與空間演變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3(3):115-122.

[4] 生延超,鐘志平.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旅游學刊,2009,24(8):23-29.

[5] 程 慧,徐 瓊,郭堯琦.我國旅游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的時空演變[J].經濟地理,2019,39(7):233-240.

[6] 宋小龍,米文寶,李隴堂,等.寧夏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系統空間錯位研究[J].干旱區地理,2022,45(2):593-605.

[7] 王 岳,劉學敏,哈斯額爾敦.荒漠化治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耦合協調度時空分異及其驅動因素——以毛烏素沙地為例[J].資源科學,2022,44(6):1224-1237.

[8] 馮超林,黃雨婕,駱毓燕.西部資源型城市EEET系統耦合協調研究——以廣西三市為例[J].生態經濟,2020,36(2):104-110.

[9] 馬 勇,朱建莊.綠色人居視角下區域經濟-生態-居住耦合關系研究——以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為例[J].生態經濟,2018," "34(5):143-147.

[10] 翁鋼民,唐亦博,潘 越,等.京津冀旅游—生態—城鎮化耦合協調的時空演進與空間差異[J].經濟地理,2021,41(12):196-204.

[11] 吳耿安,劉 巍,鄭向敏.旅游、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錯位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8,37(3):80-84.

[12] 姚嵐博,冶建明,王 蕓,等.干旱區人居環境系統耦合協調的時空演變及作用機制研究——以新疆為例[J].干旱區地理,2023,46(6):1013-1023.

[13] 馬慧強,廉倩文,韓增林,等.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化—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時空演化[J].經濟地理,2020,40(5):19-28.

[14] 李秋雨,朱麟奇,王吉玉.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旅游業-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性研究[J].地理科學,2020,40(6):948-955.

[15] 趙胡蘭,楊兆萍,韓 芳,等.新疆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耦合態勢分析及預測[J].干旱區地理,2020,43(4):1146-1154.

[16] 周 成,馮學鋼,唐 睿.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分析與預測——以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6,36(3):186-193.

[17] 劉定惠,楊永春.區域經濟-旅游-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20(7):892-896.

[18] 高 楠,馬耀峰,李天順,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產業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旅游學刊,2013,28(1):62-68.

[19] 吳英玲,尹 鵬,周麗君,等.中國省域旅游產業與人居環境耦合關系及其障礙因子研究[J].生態經濟,2019,35(2):155-159.

[20] 谷永泉,楊 俊,馮曉琳,等.中國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環境適宜度空間分異研究[J].地理科學,2015,35(4):410-418.

[21] 謝炳庚,陳永林,李曉青.耦合協調模型在“美麗中國”建設評價中的運用[J].經濟地理,2016,36(7):38-44.

[22] 張 洪,方文杰,陶柳延.長三角中心城市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旅游產業協調發展時空演化及影響因素——基于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 " 53(5):84-91.

[23] 廖重斌.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定量評判及其分類體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為例[J].熱帶地理,1999,19(2):76-82.

[24] 董 琳.旅游-生態-文化耦合協調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統計與決策,2022,38(12):122-125.

收稿日期:2023-03-2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2071186);新疆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資助項目(XJNUBS1210);新疆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招標課題資助項目(XJNURWJD012018)

作者簡介:苗心平(1999-),男,山東菏澤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旅游開發與規劃、人文地理,(電話)15264137138(電子信箱)2285172280@qq.com;通信作者,謝雪梅(1974-),女(錫伯族),新疆伊犁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旅游開發與規劃研究,(電話)15026026507(電子信箱)396032918@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熟妇丰满人妻|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婷婷六月综合网|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欧美日韩理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美女视频| 国产丝袜91|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在线|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在线啪|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香蕉色综合| 免费在线观看av|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1024国产在线| 国产99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91偷拍一区|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91麻豆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人在线|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伊人91视频|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综合色天天|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夜夜拍夜夜爽|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精品视频第一页| 丝袜国产一区|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