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聯合應用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19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97例)與觀察組(97例),對照組給予生長抑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泮托拉唑鈉,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相關指標、凝血指標[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血紅蛋白水平、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輸血量明顯更少,止血、腹痛緩解、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l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FIB、APTT、TT、PT水平與治療前比較明顯更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紅蛋白水平相比治療前更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6、hs-CRP、TNF-α水平與治療前相比顯著更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06%)與對照組(4.1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聯合治療具有強效止血效果,有助于穩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改善機體血紅蛋白水平及炎癥反應,進而促使患者盡早出院。
【關鍵詞】生長抑素;泮托拉唑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6.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6.00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消化道潰瘍所致,消化道潰瘍發病部位以胃、十二指腸為主,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考慮與應激、長期服用消炎藥或感染等因素有關,發病后患者多會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等癥狀[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進展速度較快,發病后若不能及時進行治療,患者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因大量失血而出現休克,嚴重者甚至會直接死亡[2]。目前臨床主要在常規抗感染、止血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藥物治療,常見藥物種類以止血敏為主,但經研究發現該類藥物可發揮出的作用欠佳[3]。因此,近幾年臨床逐漸推行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治療,前者對生長激素具有強效抑制作用,能夠有效減少血流量;泮托拉唑鈉則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止血藥物,具有抑制泌酸功能的作用,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胃腸道的損傷[4]。基于此,本文就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聯合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收治的19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97例。對照組患者男性52例,女性45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53.26±4.65)歲;出血部位:胃竇出血40例,胃角出血36例,胃體出血21例;出血嚴重程度:輕度出血48例,中度出血35例,重度出血14例。觀察組患者男性48例,女性49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53.52±4.34)歲;出血部位:胃竇出血45例,胃角出血33例,胃體出血19例;出血嚴重程度:輕度出血50例,中度出血34例,重度出血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獲得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經胃鏡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②存在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排除標準:①對生長抑素和泮托拉唑鈉過敏者;②近期使用其他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者;③造血功能異常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開展常規吸氧、抗感染和止血治療,如有必要可為患者糾正酸中毒。對照組:給予患者生長抑素(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010,規格:0.25 mg)治療,將0.25 mg生長抑素與20 mL生理鹽水混勻,對患者開展靜脈滴注;之后再將0.3 mg生長抑素與5%葡萄糖溶液混勻,持續靜脈滴注給藥。觀察組:于上述基礎給予患者泮托拉唑鈉(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501,規格:40 mg)治療,40 mg/次,1次/d,口服用藥。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的輸血量及止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②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7 d后檢測兩組患者的凝血指標、血紅蛋白及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凝血指標:采用CFMS LEPU-8800 TEG分析儀檢測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血紅蛋白、炎性細胞因子:采集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化學比色法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檢測血紅蛋白水平;另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吉林維爾WD-2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③記錄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腹瀉、便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組間檢驗運算。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例(%)]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x±s)表示,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輸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止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水平均比治療前更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治療后明顯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明顯比治療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5。
3 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變化速度較快,治療不及時將會導致機體血紅蛋白水平下降,因此只有及時止血并幫助患者糾正電解質平衡,才能充分穩定其生命體征[5]。臨床一般主要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生長抑素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血流量,但有研究發現單獨應用該藥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對治療安全性存在一定影響[6]。
近幾年,有學者提出了在生長抑素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泮托拉唑鈉治療的方案,泮托拉唑鈉屬于質子泵抑制劑的一種,對胃酸分泌具有抑制作用,用藥后可減輕消化道黏膜的受損程度,從而發揮出止血的作用[7]。本次研究發現,相較于接受生長抑素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泮托拉唑鈉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輸血量更少,且止血時間、腹痛緩解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血紅蛋白水平也更高(Plt;0.05)。這提示泮托拉唑鈉與生長抑素聯合應用止血效果較強,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輸血量,治療后可有效改善機體血紅蛋白水平,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盡早改善,進而達到加快患者康復的目的。分析原因為,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聯合應用可發揮出協同作用,可確保藥效充分發揮,進而加快止血的速度,不僅能減少輸血量,還能盡快消除患者的不適感,促使其盡早康復出院[8]。另外,此次研究發現,泮托拉唑鈉聯合生長抑素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凝血指標比單獨接受生長抑素治療的對照組患者低。說明通過泮托拉唑鈉與生長抑素聯合的方式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更好地穩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分析原因為,生長抑素能夠充分減少內臟血流,有效減輕門靜脈壓力,進而發揮出止血的目的,但單獨應用且長期服用將會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而通過與泮托拉唑鈉聯合應用的方式,能夠加快患者的止血速度,從而減少生長抑素的服用劑量和服藥時間,在穩定血流動力學方面具有一定效果[9]。此次研究中,在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比較,觀察組患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明顯更低,提示泮托拉唑鈉與生長抑素聯合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炎癥反應。分析原因為,機體在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后,肝臟極易合成hs-CRP,并激活應激反應,進而刺激炎性細胞因子,導致IL-6、hs-CRP、TNF-α等水平異常升高。利用生長抑素和泮托拉唑鈉聯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進而減輕機體應激反應,并修復受到損害的組織,以降低炎癥細胞因子水平[10]。本次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但觀察組患者發生率略低。可見在生長抑素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泮托拉唑鈉共同對急性上消化道患者進行治療,不會加大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有效保障了治療的安全性。分析原因為,利用泮托拉唑鈉與生長抑素聯合治療,能夠有效彌補單一用藥的不足之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長抑素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進而提高治療安全性[11]。
綜上所述,通過泮托拉唑鈉與生長抑素聯合治療的方式,不僅能穩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達到充分止血的目的,從而減少輸血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同時還能充分保障治療的安全性,促使患者盡快改善臨床癥狀,有助于進一步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張偉, 呂帥. 生長抑素聯合泮托拉唑鈉治療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 7(25): 66-68.
張陽洋. 生長抑素聯合泮托拉唑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Hb水平的影響[J]. 當代醫學, 2021, 27(2): 161-162.
肖首埕. 酚磺乙胺聯合生長抑素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患者Rockall評分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 2022, 20(35): 102-106.
宋彩霞. 生長抑素與泮托拉唑鈉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 15(7): 172-174.
田求明, 袁芳琳. 注射用泮托拉唑鈉聯合康復新液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2, 16(23): 15-18.
王麗. 泮托拉唑鈉凍干粉劑注射劑對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 15(9): 177-179.
胡夢遙. 奧曲肽聯合泮托拉唑鈉對老年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與炎癥因子的影響[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22, 44(2): 259-261, 214.
王卉. 生長抑素聯合凝血酶、泮托拉唑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觀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3): 111-112.
劉元彬, 史汝峰. 泮托拉唑鈉注射劑聯合氯吡格雷片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8, 24(15): 2324-2327.
王蘇莉. 血凝酶與生長抑素聯合注射用奧美拉唑鈉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療效評價[J]. 當代醫學, 2021, 27(11): 55-57.
張孝光, 李吉利, 王瑞勝. 大劑量生長抑素聯合內鏡下止血術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研究[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21, 43(8): 1393-1394,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