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政策背景下提升校內外教育合力,不僅是黨和國家當下重點關注的基礎工程,同時也是保定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打好人民至上主動仗,建設教育強市、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城市軟實力,助力打造“兒童友好城市”的必然之路。為此,我們應結合實際,從黨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變“減”為 “加”,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研究、開展校內外教育聯合監管、強化資金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聯合發力,促進校內外教育發揮正向作用,樹立“教育保定”鮮明旗幟。
關鍵詞:“雙減”,保定市,校內 ,校外 ,教育合力
(一)提升校內外教育合力是保定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社會公平穩定的必然要求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將政策的實施主體規范在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上,將實施范圍聚焦于義務教育階段,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戰略思維進行長遠謀劃,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教育進行深層次改革的決心與信心。因為以往傳統的義務教育中,中小學生作業繁雜、校外培訓功利化競爭現象問題不僅長期存在,而且難以根治,從影響結果來看,既導致學生作業、校外培訓負擔及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又對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和社會穩定產生了嚴重的沖擊。而立足新時代,“雙減”政策的實施,正是黨和國家站位長遠、從戰略全局出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舉措,其初心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育生態向善向好,社會公平穩定。
(二)提升校內外教育合力是保定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雙減”政策落實落地的題中之義
“雙減”政策除了對全面規范校內外教育進行明確的規定之外,還釋放了以人民為中心、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環境的強烈信號,從根本來看,體現了黨和國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內在旨趣。
實現保定市校內外“善治”,提升兩者的雙向互動是我們加強人才培養,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助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品質生活之城建設的題中之意,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至上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以此來推動構建健康高效的教育教學模式。
(三)提升校內外教育合力是保定市建設教育強市,樹立“教育保定”鮮明旗幟的重要一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保定市作為教育大市,文化底蘊厚重,基礎實力扎實,但從內在機理上如何契合實際情況,發揮好優質核心學校的輻射引領作用,堅持減負增效并舉,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緩解教育焦慮情緒,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校內與校外的良好銜接,確?!半p減”政策更好地落實落地仍然任重而道遠。為此,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原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重構教育新生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確?!半p減”政策實現效果最大化。
(一)就頂層設計而言,保定市委市政府及各級相關主管部門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政策中穩妥審慎推進,但很多細節的規劃還不夠完善,沒有充分地做到規劃先行。
“雙減”政策實施后,市委市政府強化組織領導和主體責任,全面推動落實,從加強校外監管、強化作業管理與完善課后服務等方面,打出來一套“組合拳”。保定市教育局發布了《關于落實“雙減”工作要求優化和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相關審批流程的通知》、《關于對部分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報》等通知,從源頭把握了整個“雙減”審批工作推進的節奏、進度。以建立治理工作的長效機制為突破點,從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黑白名單制度、輿情應對及應急處置機制、年檢年報制度等長效機制發力,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雖然我們從宏觀政策上進行了調整和部署,但是“雙減”政策關系到千家萬戶和學生的切身利益,很多問題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一系列的衍生問題如果缺乏頂層設計,規范化的制度不走在實施的前面,保證規劃先行,很多政策都難以落實落地。
(二)就學校而言,“雙減”政策實施后,保定市義務教育階段各所學校都及時做“減法”,但在教育資源均衡化方面沒有同時做“加法”,課程設計方面欠缺保定特色,課后托管及教師管理方面有待完善。
保定市中小學,在雙減政策下都第一時間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及時做“減法”,如: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方面,各所學校通過大單元整體備課、組建項目化主題模塊等形式,建立立體知識體系。小學階段在作業管理方面,嚴格保證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初中階段作業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工作日晚上開設自習班。對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了分層次的作業管理與輔導,并且在課后積極開展形式各樣的托管服務。各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五項管理”實地督查工作的通知,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與問題反饋。
然而,雖然從大環境上各所義務教學階段的學校都進行了調整與改變,但是調整形式有些死板教條。例如:“雙減”后在教育資源方面,學校不能單純的只做“減法”,而忽略高質量的教育“加法”,不改變現有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忽視學校主陣地與校外培訓機構的相互融合作用,教育領域內的“劇場效應”就不會消解;在課后托管方面,形式比較千篇一律,凸顯保定特色的課程更是少之又少;再者,如何規范教師管理,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師的權益,有待深思。
(三)就校外培訓機構而言,“雙減”政策使得保定很多教育行業大洗牌,部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出現“野蠻生長”現象。
大浪淘沙下,除了部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響應國家政策,縮減了其進行課外培訓的時長,不在節假日進行補課以外,還有部分學科類培訓機構紛紛轉型為非學科培訓機構。還有一些非學科機構趁著這一“利好”的消息,聞風而動,紛紛拓展培訓方向,擴大招生規模。
但是,這種校外機構的“被”轉型,很快也出現了一些弊端。如:學科類培訓機構會選擇在非節假日期間上網課,那么學生日常學習質量、戶外時間以及睡眠時間就相應進行了縮短,孩子的用眼健康、身體指標無法保障;一些非學科類機構,打著“雙減”的旗號野蠻生長,進行各種助推家長教育焦慮的宣傳,嚴重侵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四)就家長及社會需求而言,“雙減”政策的落實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家長喜憂參半,校外培訓教師卻深感迷茫。
隨著社會發展程度的不斷提高,公眾對教育需要的訴求也變得更為多樣,“分數至上”的錯誤理念使得教育共識難以達成?!半p減”背景下,一部分家長認為這項政策的出臺,切實減輕了學生作業負擔和自身財力精力上的負擔。但治理教育培訓機構雖相對容易,但治理根深蒂固的教育焦慮卻是難上加難,也仍有部分家長表示會對培訓的需求還會通過其他手段滿足。
再者,隨著教師聲望的不斷提升,“教師”門檻也開始逐年升高,在“公考”熱之后,近幾年教師崗位也出現了一崗難求的現象,以至于教師資格考試和教師入編考試的熱度也不斷攀升。而 “雙減”政策的來臨,讓原本在培訓機構任教的老師以及一些剛考取了教師資格證的“小白”教師們不知何去何從,如何實現兩者的“善治”,保證教師這一社會群體的合理就業,值得我們去深思。
(一)以黨建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先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半p減”政策的實施,除了要認真遵循黨中央相關指示精神,保定市委市政府也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結合保定實際情況,立足全局,從長遠的角度對市縣區各級學校及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合理的規劃,確保有章可循。
首先,以黨建為引領,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保定縣級以上人民黨委與政府應當自覺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加強對教育生態改革督導工作的領導,成立“雙減”領導小組作為教育督導機構,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各項的“雙減”工作,以高質量黨建促進 “雙減”政策高質量落實落地,保證政策不走樣,不流于形式。
其次,依法依規制定統一規范的九年一貫制學?!半p減”意見措施,進行有效監管,充分尊重學校主體地位,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規避責任轉移,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從教學資源、教學管理、作業管理、課后托管等多細節進行設計規劃,守住“雙減”的底線,以學?!芭氖隆币唤饧议L“煩心事”,不折不扣地確?!半p減”政策高質量見效。
再次,依法依規制定校外培訓機構的相關整改措施,合理規劃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制度,制定《保定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的通知》、《保定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典型問題處理指導手冊》等指導意見,從準入標準、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收費管理、廣告管控、安全隱患等方面進行嚴格把控,讓教育回歸本質。
(二)學校及相關教育部門變“減”為 “加”,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研究
首先,小學階段學校在日常教學期間要進一步完善“1+X”放學后托管服務體系,以基礎性托管+拓展性托管為主要方式,豐富課后托管服務內容,尤其要主動增加拓展性的教育內容,主動“加”入新鮮的課程體系,依托保定紅色資源特色,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紅色研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人文科學素養;依托保定體育資源特色,積極開展游泳、乒乓球、射擊、武術等體育活動,幫助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依托保定文化資源特色,培養學生在書法、舞蹈、戲曲、影視等方面的鑒賞能力和審美修養,增強學生的綜合藝術水平,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需求、不同愛好的學生,激發學生無限潛力。并且在寒暑假期間,有條件的學??梢蚤_展一些假期托管服務試點,然后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其次,初中階段教育學校可以借鑒其它省份的先進經驗,依托保定特色和便利資源,借數字保定發展機遇,主動對接教育培訓機構,靈活教學活動,互通教學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以“雙減”教育改革為契機,激發學生新的活力與潛力。
再次,相關教育部門要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研究,廣泛成立社會培訓機構治理研究中心,加強引導規范,無償向學生提供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供學生選擇學習和自我評測。教委還可變堵為疏,積極向校外培訓機構和學生家長推廣使用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制定的《保定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規范雙方的合同行為,保障雙方的合作行為,變被動為主動。
(三)開展校內外教育聯合監管,保障行業自律
落實“雙減”,重點雖在校內,但是難點卻在校外,校內與校外要想實現有機銜接,就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有效補充,形成合力。
首先,可以設立校內外教育聯合監管處,變單一管理為多元治理,最大限度的保障教育資源的均衡管理,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從學校方面來講,要做好考試改革,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理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從校外培訓機構來講,加快推進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轉登為非營利性機構,同時加強運營監管,保證義務教育階段的培訓機構無論線上線下教學,都注重保護學生視力、心理等方面身心健康。
其次,無論校內校外都要加強行業自律。加強底線思維,教學風險防控等方面都要妥善制定處置突發事件的全流程管理機制。校外培訓機構在課程建設方面,要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為學生提供既有差異化、又不超前超綱的教育培訓。
再次,從社會層面看,還可以依托社區資源,統籌學校、社會、家庭力量,探多元社區基層治理和“雙減”的長效機制,讓“人人學、處處學、時時學”成為現實,真正形成相互配合與支持的“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保障教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四)強化資金管理制度,保障教育資源與個性化服務能同步到位
“雙減”政策,給學生減了負擔,卻相應的給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高效、更有質量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了檢驗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首先,從學校方面來講,一方面,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國內及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除了要注重教師的精神榮譽激勵,可撥付??钐岣邔W校軟件硬件配套設施,完善工作體制機制,鼓勵教師參加培訓、教研和學術活動,提升教學能力,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合理提高教師收入。
其次,從校外培訓機構來講,要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強化培訓收費監管。要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培訓機構收費管理的規定,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涌入培訓機構。
再次,從社會來講,要以充足的資金支持為后盾,保證后續問題及個性化服務跟上,如:可以針對有經驗的校外輔導教師,以新建公辦幼兒園、中小學和城中村改造學校建設為契機,適當放寬教師入編準入制度,引進專業人才,充實保定市公立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借鑒其他先進省份地區經驗,完善多渠道的教師就業保障機制,支持和規范線上教育等新就業形態。
總之,“雙減”并非“放養”,我們“減”的是無視孩子成長規律的做法,“加”的是良好的教育生態與育人質量,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路上,我們雖仍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是相信經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定會真正的讓教育回歸本源初心。
本文系2022年度保定市委黨校系統科研項目“‘雙減’背景下保定市校內外教育合力提升研究”(課題編號:20220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新華網,2021-07-24.http://www.xinhuanet.com/2021-07/24/c 1127691094. htm.
[2] 鄧璐.論“雙減”背景下構建社會教育力與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張力[J] .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1):117-121.
[3]平思情.“雙減”政策落地的現實問題和對策思考——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J] .治理研究,2022(1):104-110.
(作者簡介:閆海芳,研究方向:哲學社會學)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