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2.4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11-1579-5410基金項目:陜西省體育局2022年常規課題(2022065)。作者簡介:汪聚偉(1965—),男,本科,副高級-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與全民健身。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陜西省體育局2022年常規課題,課題編號:2022065
本文為2022年度陜西省體育局常規課題項目《關于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06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汪聚偉(1965—),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與全民健身。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人們對健康與保健的意識不斷提升,健身理念覆蓋人群不斷擴大,極大的推動了健身行業的發展,適當合理的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礎,全民健身已經成為全民健康的重要前提。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之間聯系較為緊密,通過實現全民健身能夠更好地推動全民健康發展。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首先就陜西省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現狀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幾點問題,然后進一步分析了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措施,希望通過研究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融合;發展措施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Wangjuwei "liujiongming "zhanghui
(Sha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shanxi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material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awareness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e has been improved, the fitness concept has expand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tness industry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health can be better promote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 National Health;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easures
當前,深化健康改革,已經提升到各項工作日程。隨著我國在奧運會以及其他競技體育項目取得驕人的成績,掀起了全民健康熱潮,為了更好地支持健康事業的發展,政府出臺了諸多政策。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國民身體素質,強調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性,并將全民健身納入到到公共衛生以及預防醫學領域當中,指出了健身對預防疾病恢復健康的重要作用,這一背景下就需要我們將大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動當中,更好的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融合發展。
1 陜西省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陜西省的體育事業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積極踐行體育為民、體育惠民理念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1.1健身設施加快完善
著力打造城鄉15分鐘便捷健身圈,推進市級“四個一”和縣級“四個一”工程,建成率分別達到60%和65.4%,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已達1.9平方米,鄉鎮和社區的健身器材覆蓋率均達到100%,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99.79%。
1.2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以八大“健康細胞”示范建設為抓手,樹立“大健康”理念,聯合省衛生健康委開展體育健康行“五進”活動260余場次,先后走進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陜西日報等71個機關單位、40個社區、25個鎮村、27個學校、18家企業,累計181家單位,送技能上門、送服務到家,開展國民體質檢測、健康知識講座、健身技能輔導、體育文化宣傳等服務,深受干部群眾歡迎。同時,組織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群眾足球籃球羽毛球三級聯賽等特色賽事,深受群眾喜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1640多萬,占全省總人口的40%。
1.3健身服務不斷優化
建成省、市、縣三級國民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中心(站)110余個,基本實現全覆蓋。常態化開展國民體質達標檢測,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占91.2%。培養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近10萬名,人均社會體育指導員占有率超過全國水平。
2、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面臨的幾點問題
2.1協同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各個部門全面參與啟動,同時,要使人們的健康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使人們能夠更好地被引導參與體育活動,達到防治和康復的目的,就是要構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在實現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期間,體育部門和衛生部門是其中最主要的行政機關,是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相結合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體育部門和衛生部門處于同一級別,其中衛生工作是由衛生行政部門承擔,而體育部門則是承擔著運動項目開展,體育活動的開展還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現階段體育管理主要趨向于競技體育,大眾運動的發展比較落后,導致了兩者之間的管理權責相互分離,缺乏有效的配合。盡管在體育與醫療健康結合速度不斷加快,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關聯性進一步加強。然而,在實踐中兩者往往存在著互相推卸責任、互相阻撓、設置障礙等問題,從而制約了全民體育與全民健康的結合。
2.2規章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需要建立更加高層次的整合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相關的制度和規范,為二者的整合提供政策和規章制度方面的保證。但是,從目前的全民健身狀況和全民健康的有效融合來看,還處在起步狀態,相關的政策、法規等方面還不夠健全,各個行業之間的法律、法規相互銜接也比較有限,僅僅局限于運動、衛生健康等方面,缺少多部門聯合法規構建,缺少全面的治理體系。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政策以及相關制度的建設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在一些醫療和體育運動的融合政策中,也提到了醫療、衛生、旅游等方面的內容,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組織和規劃,使得制度的法律完整性和科學性不高,實施起來也比較困難,缺乏針對有效的反饋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
2.3體育資源分配不均衡,數量不足
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戰略的實施中,存在著健身場所、健身器材、人員配置不平衡的問題,其中衛生保健和健身等資源在中部發達地區配置比較集中,而西部地區則相對缺乏,并且城鄉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尤其是在部分貧困地區,體育、衛生、保健設施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缺乏。隨著我國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體育場所和其他有關的體育活動相關的設施配置數量不足和大眾需要之間的沖突越來越突出。從目前體育場館建設現狀來看,基層地區體育場館的數量很少,體育設施很少,很難面向公眾開放,使得社會大眾體育場地資源非常緊缺,全民健康觀念無法在國內得到切實貫徹和推廣。
3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措施
3.1保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有效供給
進一步強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能力,各地要進一步完善各項措施,切實實施“十四五”期間的“補短板”工作,每年確保“補短板”的目標全部實現。貫徹新發展思想,充分利用城鎮閑置土地,合理利用社會公益性建設用地,以租賃形式發展體育設施建設,提倡綜合利用、開發存量建設用地,與城市發展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鄉村振興、綜合整治等方面相融合,根據“補強”項目的具體實施計劃,新建一批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標準的田徑場、標準足球場、社會足球場,開展健康步行和室外體育活動,持續推進渭河、漢江、丹江人民健康長廊等重大工程建設,持續推進城市社區工程、鎮村器材分發工程,不斷增多居民身邊的體育器材。要強化對新建社區居民體育設施的監管和檢查,并對已建好的場館進行管理,并督促縣、區落實好對農村體育場所的養護與使用。實施免費、低收費的國家公共體育場館開放的相關規定,健全監管機制,鼓勵學校、企事業單位免費開放體育場館,承接學校社團以及各企事業單位的各種體育活動。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優惠措施,支持學校和企事業單位以各種方式免費開放體育場館,降低收費,增加場館的使用效率。
3.2加強健身指導服務
要加強全民健身的針對性指導服務,以增強民眾的科學健身意識,促進全民健康。發揮省、市、縣體質監測機構的職能,構建健全的數據統計分析系統,通過協調各個政府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調整完善的健康扶持政策。大力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組織開展達標測試活動、組織體育健康行的“五進”活動、深入社區、鄉村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傳授健身技能、分發健身手冊等。通過將網絡和線下宣傳相結合,組織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廣大居民進行家庭體育鍛煉。以線上和線上的形式,指導人們樹立科學的健身理念,掌握正確的健身方法。堅持對社會體育教導員、社區醫師進行職業技術培養,在基層醫療機構開設“科學健身”門診,推行普及普通慢性病的運動介入項目和技術措施,加大對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
3.3實施健康細胞建設工程
3.3.1注重做好健康小區建設
加大城鄉地區的環境衛生改善,加強對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污染控制,促進城市垃圾的分級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實施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推動“廁所革命”。合理安排社區體育活動場所,實施居民健康監測評估,健康管理,扶老愛幼等多種公益項目,為殘疾人提供心理咨詢等,健全居民衛生制度。
3.3.2加大健康企業建設
要嚴格落實職業病防護設施與建設項目同時設計、施工、投入生產、使用工作機制,加大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的處置,并嚴格執行工作環境衛生防護措施。為節約能源、環境保護和低碳工程的實施提供支撐,并建立完善的員工體檢及職業衛生監督體系。
3.3.3開展健康事業單位建設
加強對機關的環境衛生和無煙區的改造,加強對環境的綠化和美化。健全基層醫療機構的基本衛生設備和和體育鍛煉設施,實行工作間全面健身制度,并根據不同的單位,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和體育健身運動。強化事業單位食堂的食品安全,創建衛生飯堂,建立事業單位的職工健康檔案,并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
3.3.4加快構建健康學校
把健康宣傳教育作為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力開展校園衛生整頓,創建“禁煙學校”。加強對學生近視、肥胖、營養不良等常見病癥的監控與干預工作。強化醫校合作,按照規定設立或配置專業技術人才,在有能力的地方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有專門(兼職)的心理輔導人員,嚴格執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
3.3.5注重加強健康家庭建設
要確保家庭能夠全面參與到健康教育活動當中,通過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對影響家庭健康的各種不良行為和因素進行提前干預,加大家庭應急急救技能的普及和有效培訓,注重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
3.4推進體育產業化發展
促進體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促進和融合,進一步增強體育和旅游、教育產業相融合,更好的推動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深入調整體育產業布局,以競技體育、演藝為切入點,擴大體育娛樂行業的發展,促進體育服務業現代化和體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建立符合新發展格局、滿足高品質生活需求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要積極培育體育市場主體,積極推進稅收優惠,加強財政支持,改善企業的經營條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園區和體育創業園區,引進一大批省內著名體育公司,培育一大批優秀的本地體育公司。繼續加大對西安、咸陽和渭南等地的“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的創建,創新消費產品。改善消費環境和激發體育消費能力,充分發揮出體育運動在提高全民健身品質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帶動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和政府補助等方式,促進全民健康發展,促進大眾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
3.5弘揚體育文化,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理念融合
將“體育治‘未病’”“運動是良醫”等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列入健康教育體系,引導公眾樹立體育健康觀,不斷提升和改善公眾的健康意識和行為方式,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通過“互聯網+全民健身”等方式,結合“全民健身日”等健身健康主題日活動,開設全民健身專欄,開展常態化宣傳、錄制科學健身指導節目、民族體育宣傳片等方式,大力弘揚健身健康文化,普及健身健康知識,推廣健身健康方法,樹立健身健康榜樣,講好健身健康故事,提高公眾對健身健康的知曉率、參與率。每年組織1-2次“全民健身大講堂”、“科學健身草原行”等科學健身宣傳活動。印發全民健身內容的健康教育書籍、宣傳資料,促進科學健身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課堂、進家庭。實現全民健康最積極、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的共識,營造體育生活化良好氛圍。推廣應用《全民健身指南》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借助全民健身日及各類重大節慶活動,將健身健康文化與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民俗文化等有機結合,推出一系列群眾喜愛、貼近生活、豐富多樣的健身健康主題活動,使全民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
3.6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機制融合
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文化旅游體育、教育、衛生健康、民政、工會、婦聯、老齡等部門協同推進。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政府重點工作,納入健康潘集建設,納入財政預算,納入政府目標績效管理考核,納入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任務,納入文明城市(城區)測評體系。構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統籌、評價、監督等方面制度框架、實現政策整合、疊加效應。簡政放權,優化服務,落實和完善對體育行業的稅費、市場監管、土地、金融信貸、招商引資等方面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4 強化組織保障
4.1注重做好全民健身健康能力建設
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發展過程中,通過構建相應的扶持政策、配置專項資金,通過委托授權、購買服務、提供設備等多種形式,培育和扶持單項體育協會、行業協會、人群體育協會、健身俱樂部的建設和發展,提升各個組織承接全民健身活動的能力和活動質量,打通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發展的最后1公里。積極探索面向社會大眾開展的國民素質綜合測試、體育健身、疾病預防、康復預防、文化活動等多種體育健康活動,著力構建區域一體化的健康服務體系。
4.2確保資源高效供給
利用“體醫結合”的優點,在社區醫院和鎮醫院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體質測量與體育指導”中心,并在社區、鄉村、學校、單位等領域進行全民體質健康教育。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進程和人民的需要,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相融合的合作模式,促進各類體育健身場所的建設與發展。把有條件的景點納入全民健身運動工程,發展運動+觀光。
4.3加強不同人群身體素質健康干預
組織實施青少年、老年人、職業人群、殘疾人士的身體保健服務。要將運動鍛煉融入到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健康、素質教育之中,使他們的“終身體育”觀念得到全面的發展。強化職業群體體育服務與保障,落實職業群體的衛生權利,構建職工體育鍛煉體系,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和體育服務。鼓勵“上班族”在附近的地方參加運動。應加大對老年群體健康教育的力度,健全老年群體健康教育保障機制。大力實施殘障健康計劃,推廣殘疾人的康復運動和健身體育運動。
4.4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健康監測體系
要加快構建區域性的國民身體素質監測中心和健身指導,服務站開展城鄉地區居民的日常身體測試和運動能力評價,掌握本地區大眾的身體素質,構建完善的健康檔案,并為每一名居民提供相應的運動處方,指導居民更好的開展運動健身。注重加強體育專業人才體育骨干以及社會體育協導人員的培養和建立,構建高校的體育鍛煉測試工作隊伍,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相關要求,對于達標的人員頒發證書和證照,引導更多群眾能夠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積極鼓勵各種俱樂部和專業組織開辦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項目,保障居民能夠足不出戶的開展身體素質測試,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服務。
4.5引導健身健康風向
把健身和健身文化融入到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民俗文化活動和城鄉生態建設之中,大力開展健身指導、健身鍛煉和養生保健活動。開展健康體檢等體育鍛煉,使廣大民眾遠離疾病、少患病、晚患病。把全民健身與健康相結合,與創建健康城市、健康(健康)城市、慢病示范區、健康促進示范區、全民健身示范區相結合,將體育休閑特色小鎮與美麗宜居鄉村有機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新型發展模式,形成崇尚體育健身、追求健康生活的新風尚。
5 結語
綜上所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結合,既可以有效地促進國民體質的全面提高,又可以增強國家軟實力。但現階段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落實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制約,所以就需要結合問題產生的原因,保障政府部門能夠全面參與其中,發揮政策帶動的作用,切實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快構建多樣化的行政體制。
參考文獻:
[1]吳秀云,趙元吉,劉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公共體育服務供需矛盾及其調和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0,0(1):18-22.
[2]趙先甲. 全民健康與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發展途徑研究[J]. 大眾標準化,2021,(20):206-208.
[3]程翀.從十九大報告中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論斷探析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5):30-34.
[4]趙慧娣.新時代背景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側結構優化路徑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8,39(2):20-26.
[5]盧文云,陳佩杰.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內涵、路徑與體制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18,38(5):25-39.
[6]李新文,陳清,向劍鋒.大數據時代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改革向度與路徑之選[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8):20-24.
[7]邱希,杜振巍. “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的基本態勢及發展策略[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1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