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7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11-1579-7728作者簡介:常永山(1970—),男,本科,副教授,,。
課題:吉林省高教學會高教科研課題:綜合藝術院校體育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課題號:JGJX2019D309
簡介:常永山,男,1970年生,長春市人,副教授,本科,從事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自由大路695號吉林藝術學院公共基礎部,130021,電話:13009011508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陸續頒布了一系列與體育事業相關的戰略文件,為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發展創造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針對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課題,從藝術院校開展體育教學的意義和展現的特點為切入點,系統論述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組成內容,結合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詳細探討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路徑,旨在為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優化發展提供思路與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 art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Chang""Yongshan
Jilin Academy of Arts Public Foundation Changchun 130021
Abstract: Since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the new era, a series of strategic documents related to sports have been issued,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acher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putting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combin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rt colleges 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and discusses the path of art colleges to impro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Key words: new era; Art academi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學生學會一定運動技能,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重任,尤其在越來越重視體質健康培養的當下,體育教師的責任更顯重要。體育教師作為高校體育課程以及體育教學活動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其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以及校內相關體育活動的組織,因此,新時期探究如何更好的培養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能力,對于學校長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1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發展的新機遇
藝術院校的體育教師一直面臨著課堂教學開展難題,多數高校管理者和師生都對體育教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體育課堂教學很難得到有效推進。自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體育領域的重要決策,為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給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1.1“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建設
新時期我國國務院從宏觀戰略層面提出了“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將傳統的競技體育功能政策轉變成為全面健身工作,真正的要將體育教育與體育發展成果惠及到全民層面,讓體育真正的回歸到健身功能本位職能,意圖通過體育發展戰略調整來干預全民健康發展,起到“防未病”的作用。在“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政策的引導下,高等院校成為了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銜接點,肩負起為國家培養未來健康接班人的重任。在此背景下,藝術院校的體育教學必將會被引起足夠的重視,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發展也將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
1.2“體教結合”向“體教融合”轉型
為了深化國務院提出的“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發展戰略,我國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推出了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相關建議,提出了奢華“體教融合”的發展理念,將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理念作為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激發興趣、磨煉意志,使傳統的高校“體教結合”逐步轉向成為“體教融合”[2]。該教育理念的提出為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指明了發展的道路與方向,堅定了藝術院校體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強化理念,藝術院校體育教學將不再是“放羊式”教學,而是輔助藝術專業教學完善“立德樹人”教育,幫助學生獲得“終身體育”觀念,形成“終身體育”技能。
1.3體育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發展層面
體育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發展層面賦予了高等教育體育人才培養更加重要的責任,鼓勵了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體育產業相關專業,推動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打造支撐體育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在此背景下,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將在藝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體育與其他藝術學科交叉融合的相關研究也日益增加,體育教學對藝術專業的協同育人功能日益顯現,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服務藝術專業發展和社會功能屬性將得到進一步發揮的機會。
1.4體育研究向跨學科融合發展轉變
近年來,隨著“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事業的蓬勃發展,體育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態勢逐步顯現出來,在此影響下,體育研究也逐步向著跨學科融合發展方向進行轉變。“體旅融合”、“體醫融合”等新興交叉學科在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出現,為高等教育體育教師發展和教學能力提升創造了全新的發展方向。體育跨學科融合發展為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提供了學習與創新的機會,幫助體育教師從多角度解決體育與藝術專業的協同育人問題,同時為體育教師強化自身科研素養開啟全新的思路。
2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組成內容
2.1高水平的體育理論素養
與傳統高校體育教學不同的是,藝術院校體育教學必須要充分兼顧藝術類專業學生以及專業課程的獨有特點,需要以專業課程教育為中心,找準體育教育協同育人的切入點,這就給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具備高水平的體育理論素養,不僅要能夠深入淺出的進行體育課程相關的知識講解,還要具備高水平的學科融合交叉能力,能夠找準體育課程協同育人的切入點,輔助藝術類專業課程完善“立德樹人”教育,并能夠利用體育課程在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創造力等方面的巨大優勢,使體育課程成為藝術學生完善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3]。
2.2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
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具備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正視體育課程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引導能力。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模式發生巨大轉變,信息傳播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極易受到互聯網絡中一些不良意識的影響,特別是更具個人性格的藝術學生,因此,課程思政建設一直是藝術院校人才培養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只有具備更加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以及較高的課程思政引導能力,才能夠推動藝術院校體育專業課程成為院校“大思政”體系建設的重要閉環模塊。
2.3教學反思與體育研究能力
教學反思能力是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活動成果進行重新認識與分析思考的能力,只有具備深入挖掘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能力,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才能夠不斷的對后續課程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與調整,才能夠充分吸收新型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搭配體育研究能力進行藝術專業教學的交叉融合建設,進而推進藝術院校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4]。
2.4創新創業教學能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成為藝術院校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對藝術類專業學生而言,創新創業更多的是與藝術專業課教學進行銜接,進而形成創新創業的核心素養。體育教師作為藝術院校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必須要具備創新創業教學能力,能夠通過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術內容來完善藝術類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補足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育人需求。
3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3.1幫助藝術專業教學落實和完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完善“立德樹人”教育機制,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人才培養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給藝術院校提出的全新需求,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在“五育并舉”新教育格局要求下必須要幫助藝術專業教學落實和完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藝術專業教學豐富人才培養內涵,牢牢把握體育課程在推進藝術專業全方位育人的獨有價值。體育教師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資源、藝術資源、道德品質資源,從“樹人”層面幫助藝術專業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終身體育意識、積極健身習慣等,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身體狀態來投身到藝術類專業學習當中。
3.2推動藝術院校積極落實國家全民健身事業
新時代“體育強國”政策的誕生從國家戰略層面強調了全民體育事業的人民性屬性,體育教育脫離了服務目標性群體的范疇,轉變成為服務全面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必須要滿足推動藝術院校積極落實國家全年建設事業的發展新要求,滿足新時代賦予體育教師全新的重要使命。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必須要摒棄傳統的“小體育”價值觀,在推動自身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必須要樹立服務全民健身事業的“大體育”格局,幫助藝術類專業學生充分認識到全民健身事業的重要性,引導藝術類專業學生健康、科學、有序的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進而服務“健康中國”建設[5]。
3.3推動藝術院校強化校園體育安全風險意識
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體育教育事業,校園體育活動的規模和頻次不斷提升,在過程中體育意外事故時有發生,對學校體育教學管理以及學生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在強化教學能力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推動藝術院校強化校園體育安全風險意識,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執行者和管理者,體育教師必須具備培養藝術類專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健康安全意識能力,必須具備開展健康教育課程的能力。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要常懷職業危機意識,明確安全教育職業準則,進而確保藝術院校體育教學的安全有序推進。
3.4提升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文化修養
藝術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僅要求體育教師具備體育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教學能力,還要兼顧跨學科融合發展新要求,解決體育教育輔助藝術專業教學實現全方位育人培養的創新能力。因此,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提升自身的美感和藝術鑒賞力,進而通過不斷強化自身文化修養而獲取深入挖掘體育教學內容中與藝術教育相關的資源,實現體育教學與藝術教學交叉融合發展,進而突出體育教學在幫助藝術教學強化人才培養維度的重要作用,滿足新時期藝術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新要求[6]。
4.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路徑
4.1樹立新時期藝術類院校體育教師的新理念
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在新時期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對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引導下,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首先,新時期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要成為學生人生目標的領航者,要以體育教學獨有的運動方式來引導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使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健全人格、享受樂趣、抒發情緒、錘煉意志;其次,新時期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要成為學生參與全民健康的護衛者,將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運動安全意識貫徹落實到具體教學活動當中,幫助藝術類專業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運動健康意識,進而在健康理念下落實全面運動人才培養;此外,新時期藝術院校體育教師還要成為文化美感的傳播者,深入挖掘體育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文化知識和藝術美感,與藝術專業教學交相呼應,形成交叉學科融合,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能力。
4.2明確新時期藝術類院校體育教師的新定位
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在明確自身教學能力發展目標后,需要對自身的職業進行清晰的定位,結合新時代藝術院校教育特征,針對性的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首先,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要明確自身“文化人”的能力定位,強化日常文化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為體育教學交叉融合藝術教學元素做好知識儲備的文化積累;其次,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要明確自身“體育人”的能力定位,并增設“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將強化學生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和運動健康能力劃入到體育課程體系當中,讓體育在保障藝術類學生健康活動中發揮應有的價值;此外,藝術院校體育教師還要明確自身的“德育人”的能力定位,在強化自身道德修養建設的同時,要不斷完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并深度挖掘體育課程內容中的人文精神修養、道德素養以及意志品質等元素,幫助藝術類學生進行品德塑造。
4.3優化藝術院校體育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模式建設
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不斷產生新的內容和新的理念,因此,藝術院校需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具體目標來引導體育教師向著針對性的方向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發展自身教學能力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根本原則,細分藝術類專業學生成長和學習的切實需求,依照基于職業需求導向而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強化自身能力,進而滿足新時期藝術院校人才培養的切實需求。同時,藝術院校要積極轉變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體育教師要結合自身教學能力發展的新觀念和新定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情境模擬教學法等開放性教學模式,豐富課程形式,激活藝術專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達到體育課程協同育人的目的。
4.4構建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機制
對于藝術院校層面而言,在在綜合分析藝術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學校需要針對體育專業教師構建全方位的教學能力培養機制,通過規范化的制度和常態化的能力培養流程來不斷提升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不斷強化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使青年教師擁有更加寬廣的教學能力提升渠道,幫助體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教學能力發展、科研發展以及職業發展實現統一。
4.5完善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職業保障機制
藝術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不能夠單單依靠教師的自主行為,學校也要為教師教學能力持續性發展提供完善的保障基礎。藝術院校要打造完善的體育教師職業保障機制,立足體育教師的長遠發展,通過制度方面和外部條件方面的強化來發揮激勵體育教師進行自我提升的作用,增加體育教師與教學能力相關性的職稱晉級、評獎評優以及薪酬福利,不斷提升藝術院校體育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進而從客觀角度積極引導體育教師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推動體育教師以更高要求規范自己,達到勝任藝術專業職業體育教師和交叉學科融合培養發展的目標【8】。
4.6構建科學的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
新時代背景下藝術院校需要通過構建科學的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來激勵體育教師彌補自身教學能力的不足,并實現對體育教師監督鞭策的作用。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好壞與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通常情況下,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考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基本素質、工作能力以及專業發展。
4.6.1基本素質
身心發展水平、道德素養以及能力素質是一名藝術院校體育專業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必須要對其基本素質進行全面考核,方能夠推動藝術院校體育教師達到教育傳播的基本標準。在身心發展水平方面,要求體育教師擁有強健體魄,良好的速度、耐力、柔韌、靈敏性素質,并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道德素養方面,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為人師表、舉止文明、愛崗敬業、真誠守信、實事求是、學術規范等道德精神、道德行為或道德情操;在能力素質方面,體育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工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4.6.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是一名藝術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體現,在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當中占有60%以上的權重。在教育能力方面,體育教師需要具備教學方案設計、課堂教學組織規劃、各種創新教學方式運用以及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在學習能力方面,體育教師需要具備掌握教育新知識、優化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內容、革新教育理念、積極工作態度以及創新思維的能力;在組織能力方面,體育教師需要具備教學組織能力、與藝術專業的交叉融合教學組織能力以及舉辦校內體育活動和賽事能力【9】;在科研能力方面,體育教師需要具備探索新要求下的教學管理能力、引領體育教學實現與藝術跨學科創新能力、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育人能力以及體育課題研究與創新能力。
4.6.3專業能力
在專業能力方面,體育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需要能夠科學考量體育教師駕馭器材能力、運動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創新能力。
結語: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體育事業向著國家戰略層面的縱深發展,藝術院校體育教學將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藝術院校體育教師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新要求的引領下,不斷強化自身教學能力發展,深刻認識到提升現代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意義,基于藝術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切實需求,準確把握推動自身教學能力發展的切入點,不斷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質、工作能力和專業能力,強化自身文化修養和協同育人發展,使自身能夠適應新時代藝術院校學生教育的創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楊華靈.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測評標準與評價方法
[J].吉首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8,39(4):87-90.
[2]周洪松.談高校體育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如何融入職業技能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5):81-82+85.
[3]張爽,蘇醒. 新時代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路徑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3):178-180.
[4]張海燕,江俊儒.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院本研修需求調查與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21(2):13-16.
[5]張俊.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評價體系構建與實施
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7):147-149.
[6]王煥盛.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多元思考與提升策略[J].體育科技,2020,41(4):150-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