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對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并為其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體育健身運動、觀看體育賽事活動等。作為體育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武術包含了武術競技、武術健身、武術養生等活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如今在我國人民群眾中的開展力度逐漸增大。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我國體育強國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提出要推動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而作為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武術產業也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時代" 武術產業" 高質量" 實現路徑
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度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與此同時,國家對我國體育事業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并提出要促進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幾年,在國家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武術產業也得以迅猛發展,以更好地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2020年7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文物局等十四部委聯合印發了《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指出應該基于人民群眾的武術健身需求以及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大力加強武術產業供給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進武術產業鏈的完善。盡管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武術產業發展規模在不斷增加,但是仍然還存在諸多需要高度重視與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推進武術產業以及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以《武術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為指導思想,對我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進行探索。
1、增強武術傳承與發展的文化自信
我國傳統武術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與中華體育精神,加強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促進我國體育文化繁榮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推進我國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必要充分重視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形成高度的武術文化自信。
1.1、增強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動力
對傳統武術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是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與重要基礎。而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離不開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不僅掌握著高超的武術技藝,同時也繼承了傳統武術中所蘊含的精神與文化,是傳承中華武術技藝與武術文化的重要主體,在傳播武術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對于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武術參與人口數量的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措施增加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動力,提高其傳承武術技藝與文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為武術代表性傳承人在社區、校園中傳承武術技藝與文化創造相應的條件,為他們參加國際性武術文化活動提供足夠的支持,為武術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武術技藝與文化傳承活動提供足夠的經費保障。
1.2、激發中華武術的傳承活力
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迎來了良好的機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傳統武術文化的有效傳承與廣泛推廣。例如,各個地區可以結合自身武術資源與當地武術文化特色,構建“武術文化網絡教育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打造數字化武術產品,充分利用“武術文化網絡教育平臺”推廣傳統武術文化,同時還可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特征開展能夠促進人們社會交往的武術相關活動,營造活躍的武術文化氛圍,調動人們參加、體驗武術運動的積極性。又如,可以將VR、AI等技術與武術項目相結合,以為人們創設出更加真實的武術體驗場景,使人們能夠切身體會到中華武術的巨大魅力。另外,也可以利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向人們展示武術推廣活動,并與觀眾進行在線交流與互動,及時解答人們的相關問題,以充分了解人們關于武術方面的需求與反饋意見,并以此為依據對武術推廣活動相關工作進行改進與優化,以進一步提升武術推廣活動的吸引力。另外,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武術文化進行傳播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粉絲”效應來進一步激發中華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動力,從而更有力地推進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加強我國武術公共服務的供給
2.1、加強武術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加強武術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構建“武術+健康”“武術+旅游”等新型武術服務模式,來促進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武術運動所包含的項目比較豐富,不同的武術項目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存在一定的不同。例如,一些武術項目的主要功能在于強身健體,一些武術項目的主要功能在于促進社會交往、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等,也有一些武術項目的主要功能在于愉悅身心、休閑娛樂等。我國在推進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充分發揮各個武術項目的這些基本功能之外,還需要進一步發揮這些項目其他方面的功能,可以加強武術與健康、醫療、娛樂等康養行業的融合發展。各地區有關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出臺有關支持政策與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武術康養產業,倡導開展武術健身咨詢與調理等方面的服務等,進而促進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如今我國也具有非常豐富的武術旅游文化資源,因此各個地區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各方面優勢與條件加強武術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打造武術特色小鎮,積極開展各種具有觀賞性、娛樂性與體驗性的武術技藝展演活動,武術比賽活動、武術博覽會、武術觀光旅游活動、武術休閑娛樂活動等,充分實現武術相關活動與當地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的融合,并合理規劃與建設特色的武術旅游路線。
2.2、加強國產智能化武術運動裝備的研發與制造
新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開始運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中。因此,我國在推進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武術運動的智能化,積極研發武術運動智能裝備與設備。如今我國智能化武術運動裝備與設備的生產仍然處于一個不斷探索的階段,因此有關部門有必要頒布相關政策文件以為智能化武術運動裝備的生產以及在社會中的廣泛推廣與運用提供詳細具體的指導。與此同時,還應該為武術健身指導技術裝備、可穿戴式武術健身設備的研發與制造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也可以鼓勵相關人士為人們提供個性化的武術裝備定制服務,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強身健體、瘦身美體、防身自衛等多樣化的武術健身需求。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智能化武術運動裝備生產、銷售等方面的監督與管理,以對智能化武術運動裝備市場進行嚴格規范,充分滿足廣大消費者關于武術運動的參與需求。
2.3、完善武術運動基礎設施建設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武術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在參加武術運動的過程中,主要對武術器材、武術裝備、武術健身指導服務等方面有著較高的消費需求。但是武術活動的開展很容易受到場地設施的影響,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參加武術運動,有必要加強武術場地與設施的建設,提高武術基礎設施服務供給數量與質量,加強武術健身設施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進一步增加當地武館、武術習練站點等武術練習場所的建設規模,并充分考慮到人們到達場地的交通便利性。另外,各地區有關政府部門還應該進一步加大市場中武術健身指導服務供給的資金支持力度,大力推廣武術健身服務項目,以推進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一些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結合實際開發武術健身特色制定服務、建設武術運動休閑綜合體等,以培育武術產業發展的新途徑。
3、創新中國武術產業鏈
3.1、依托武術產品消費市場,構建“互聯網+武術”服務模式
相對于國際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我國國產武術產品的市場價值仍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一些武術賽事的門票收入非常低,而且其收入主要來源于武術賽事參加者的報名費以及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非常有限。因而有必要通過數字化建設來增加武術賽事市場價值的開發力度,提高我國商業性武術賽事的經濟效益,進而提高我國武術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第一,應該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構建“智慧武術”網絡平臺以對某一武術項目進行推廣,并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武術服務供給,積極構建武術賽事活動與武術培訓活動信息推廣平臺。一方面為人們獲取武術相關信息提供便利的途徑;另一方面為人們進行武術消費體驗提供優質全面的服務;第二,可以將互聯網技術運用于武術競賽表演業與武術旅游業的發展,積極打造互聯網平臺,對武術競賽表演活動、武術旅游目的地等相關信息進行展示,特別是與武術社團、武術活動、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等相關的信息,以吸引、匯聚廣大武術愛好者在線上或者線下進行觀看、體驗與消費;第三,可以將互聯網技術運用于武術培訓服務中,可以利用VR技術制作出武術動作教學示范視頻,使用戶能夠在任何地方都能夠觀看,以充分滿足人們的武術培訓服務消費需求。
3.2、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武術賽事相關信息的傳播
隨著數字技術在信息推廣與傳播中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網絡直播平臺興起,成為各種文化交流與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隨著武術運動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武術賽事直播平臺也開始涌現,并積極開展各種與武術相關的活動,例如,虎牙網絡直播平臺推出了“功夫嘉年華”活動,并積攢了較高的人氣。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在推進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利用傳統的電視直播與轉播等方式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對武術競賽活動有關信息進行傳播與推廣,特別是人們比較感興趣的武術明星、武術名師等的個人事跡。
4、加強武術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4.1、減少低端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
當前我國武術產業發展中,仍然存在著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質量不夠高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及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人們關于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不再滿足于低端武術產品與服務方面的消費,而是對中端與高端武術產品與服務產生了更多的消費需求。然而我國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并沒有隨著人們消費需求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導致當前中高端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難以很好地滿足人們逐漸增多與增高的消費需求。因此,要想真正實現我國武術產業競爭力的提升,還需要適當減少低端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提高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質量,通過政策優惠、資金補貼等措施鼓勵“龍頭”企業增加中高端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數量與供給質量。
4.2、提高武術產品與服務供給效率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武術產品與服務的消費習慣、消費方式等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對原來的線下武術培訓活動、武術技藝展演活動、武術競賽活動等武術相關活動的紙媒傳播途徑產生了特別明顯的影響。人們的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由線下實體店消費轉向了線下實體店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的線下與線上消費模式,人們在武術產品與服務方面的消費需求漸漸變得更加多樣化與個性化。因此,各地區有關部門應該積極創造良好的武術產品與服務營商環境,鼓勵市場主體進行大膽的創新,結合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提供更多具有個性化的武術產品與服務,以保證武術產品和服務供給對需求的精準對接。
4.3、發揮武術產業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
要想推動我國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加強武術產業結構的優化,加強武術重點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對于其他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武術產業的均衡與全面協調發展,以充分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多樣化武術健身產品與服務需求。在武術產業中,武術競賽表演業是發展速度較快的產業。因此,各地區應該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政策、人力、物力與財力等支持,努力培育武術競賽表演業,積極開展具有娛樂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武術競賽表演項目,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與參加。鼓勵和支持當地武術競賽表演龍頭企業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爭取大型武術賽事的舉辦權;加強與全國各地知名武術競賽表演業的聯系,提升市場競爭力,使當地武術競賽表演業成為優勢產業,以帶動當地武術文化用品業、武術培訓業、武術旅游業等的發展。
5、加強武術產業的統籌規劃與監管
5.1、加強對我國武術產業的監管
我國在推進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要統籌各方力量激發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活力之外,還需要加強對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的監督與管理,可以成立“中國武術產業發展協會”,構建武術產業發展監管機制,以對市場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預估,并制定出明確的法律條文。例如,可以制定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安全管理監管制度等,同時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懲戒制度,以對一些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約束與管制,通過“獎懲分明”的方式來對人們的各種行為進行有效管理。
5.2、加強我國武術產業人才的培養
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武術產業人才培養是相輔相成的,武術產業人才在武術產業的發展中至關重要。因此,要想推進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還有必要加強我國武術產業人才的培養。具體地講,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武術產品與服務中的廣泛運用,武術產品與服務的銷售不再局限于實體店的消費,而是采用虛擬現實技術與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營銷,而且人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選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消費方式,這就對武術服務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國有必要制定“武術數字化產品制作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以進一步提升武術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滿足人們的多樣化與個性化消費需求。各個地區可以加強高校與當地社會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建設“武術產業實踐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高校所具備的人才、教學等優勢,提升武術服務業人才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高校武術人才的培養提供實踐的機會。
5.3、加強武術產品與服務質量管理規范與標準的完善
要想推進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加強武術產品與服務質量的管理。因此,作為各個地區的武術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打造包含武術健身指導、武術競賽表演、武術培訓、武術旅游等模塊的武術產業網絡數據庫。然后協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的監督、管理、引導與規范。具體而言,應該重點對武術服務供給主體行為進行監督與規范,對武術服務業相關從業人員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在各個環節中嚴格執行持證上崗的制度,以加強武術產品與服務消費市場的規范。
6、結束語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武術產業的發展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有必要充分把握各方面機遇,客觀應對各方面挑戰,對當前武術產業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剖析與客觀審視,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武術產品與服務需求,基于多個層面共同推進武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凱.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與高校“產業、專業、創業”融合培養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0,19(6).
[2]袁金寶,王崗.中國武術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現狀、困境及出路[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5).
[3]王崗,李卓嘉,雷學會.對中國武術文化資源產業轉化的理論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40(6).
[4]楊云香.新媒體環境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6).
[5]高景昱,劉彥孜,徐亮,趙少杰.產業鏈理論視角下武術用品制造業服務化成因——以福建省為例[J].武術研究,2022,7(03).
[6]秦毅君.武術產業與“健康中國”融合發展路徑探析——以“道地生命莊園”康養文旅基地為例[J].文化產業,2020(24).
[7]雷學會,龍行年.對中國武術產業發展走向的探討——基于武術本質屬性的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0,36(03).
[8]劉睿.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以滄州武術文化小鎮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9(04).
[9]楊富友,余利斌,南洋.供給側改革新政背景下英山南武當武術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華武術(研究),2017,6(11).
[10]馬文慧,李蓓,張小青,宋懿芪,李凌云.河北武術文化的傳播及其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以滄州武術為例[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6,39(02).
[11]陳興雷.甘肅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策略研究——以平涼崆峒武術為例[J].武術研究,2023,8(02).
作者簡介:裴進芳(1985-),女,漢族,甘肅天水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