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運用CiteSpace旨在梳理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研究趨勢與熱點話題,以CNKI收錄的672篇文獻進行可視化處理和分析。研究表明:(1)近十年我國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總體經歷了萌芽階段(2012-2015)、迅速發展階段(2016-2017)和蓬勃發展階段(2018-2021)三個階段;(2)研究機構和核心作者都沒有較為穩定的合作網絡,大多以個人為單位,只有少部分人和機構存在相對穩定的合作研究網絡,這樣不易實現科研資源共享,會限制這一領域的發展;(3)當前我國身體功能訓練的研究熱點主要有身體素質、運動損傷、體能訓練和青少年等。
關鍵詞:身體功能訓練" 功能性訓練" 動作篩查" CiteSpace
前言
身體功能訓練是以提升身體在日常生活和活動表現的一種身體練習。身體功能訓練最先出現于美國的康復治療領域,康復師為了幫助受傷運動員盡快恢復比賽能力,恢復原有競技水平,同時避免再次發生運動損傷。在康復過程中,與一些相關的身體姿態矯正和身體功能重建的動作練習相融合,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自此這種訓練逐漸走向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大眾健身領域,并逐漸發展形成一個新的訓練模式。尤其在當下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的熱潮中,身體功能訓練的相關研究與應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結合國外的身體功能訓練成果并梳理我國身體功能訓練研究的現狀及熱點成為了現實需要。
1、數據來源
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數據庫,它的文獻數量遠遠超過了其他數據庫,因此本文選擇CNKI中的全部期刊和碩博論文作為數據來源,以“身體功能訓練”“功能性訓練”“動作篩查”“FMS”為篇名并含體育主題的檢索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全部文獻,共計728篇文獻,剔除無效和重復文獻后,獲得672篇有效文獻作為本研究所需。
2、研究方法與工具
文獻計量可視化技術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CiteSpace是陳超美教授研發的信息可視化軟件,它通過不同算法對文獻數據信息的可視化處理,由此可以探測出某一學科領域的熱點主題及其歷史演進。因此,本研究選取CiteSpace6.1.R6作為主要分析軟件。
具體而言,本研究以CNKI內以2012-2021年的身體功能訓練相關期刊文獻和碩博論文為調查對象,利用CiteSpace軟件對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作者、機構及關鍵詞進行描述統計和數據挖掘,并以知識圖譜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對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內容及當前熱點進行分析。
3、研究結果與討論
3.1、研究文獻時間分布分析
根據CiteSpace分析并結合Excel做出年發文量分布,如圖1所示。2012年的發文量僅有3篇,2020年的發文量達到峰值166篇。因此,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啟蒙階段(2012-2015年),四年來共計發表67篇文獻占總發文量的9.97%,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2011年我國為了備戰倫敦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于2011年8月與美國體能訓練中心進行合作,成立了由中美專家和教練組成的“備戰倫敦奧運會國家隊身體功能訓練團隊”,從這之后,“身體功能訓練”開始進入我國學者的研究視野,而且這個階段的研究多以理論為主。第二階段為快速發展階段(2016-2017年),論文年發文量突破50篇,為59和51篇,占總發文量的16.37%,由于前一階段的理論累積,在這一階段大部分學者開始轉入實踐研究,主要涉及到競技體育中的田徑,健美操,球類等多個項目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此外,這一理念還應用到了軍隊訓練,老年運動康復等多個領域。第三階段為蓬勃發展階段(2018-2021年),我國身體功能訓練發文量呈爆發式增長,并于2020年達到峰值為166篇,在這一階段其發文量共計495篇,占總發文量的73.66%,隨著身體功能訓練在競技領域取得的大量實踐成果,這一階段學者們開始把這一理念引入學校體育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自身體功能訓練引入我國以來,這一方面的研究就一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研究熱點也逐漸從理論到競技體育實踐逐步轉移到學校體育和大眾健身領域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者們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所發展。
3.2、科研機構知識圖譜分析
如圖2和表1所示,使用CiteSpace中Institude分析,將閾值設置為10,表示在身體功能訓練研究領域發文數量在10篇以上的科研機構,以此來確定對身體功能訓練研究領域比較關注的科研機構。可以看出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的體育學院,例如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河北師范大學等。其中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體育大學的發文量要遠遠領先于其他科研機構,這說明北京體育大學對身體功能訓練研究領域的關注度最高,并且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有219個節點,但連線卻僅有72條,密度為0.003,這說明研究這一領域的科研機構雖然很多,但他們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很弱,科研團隊太少,多數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研究。這種現象對于這一領域的發展是惡性的,不利于科研成果的產出,也不利于這一領域的整體發展。
3.3、核心作者知識圖譜分析
核心作者是這一學科向前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力量。根據普賴斯科學定律,核心作者發文量為:M≈0.749×(M為核心作者最低發文量,Nmax為發文最多的作者論文數)。據統計,=5,可得出M≈2,因此,將發文量為2篇及以上的作者界定為當前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核心作者。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顯示前10名的核心作者(見表2)。
一般來說,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離不開其領域研究人員的勤勞奉獻,特別是核心作者的貢獻。如圖3所示,通過使用CiteSpace軟件,將節點類型設置為Author,時間切片為1年,得到核心作者共現網絡。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N=239,說明在身體功能訓練領域有239名研究者,E=65表明259名研究者中存在65次合作關系,Density=0.0023,表明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過于分散。其中主要包括三個合作網絡,第一個就是以尹軍為中心的合作網絡,主要包括劉坤、徐圣伊、周龍峰等人。第二個就是以姜楊、周志雄為中心的合作網絡。第三個是閆琪和趙煥彬為中心的合作網絡。剩下的就是小的合作團體和一些沒有合作的獨立作者。這樣的結果是不利于我國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發展的,難以資源共享,不利于結果的產出,難以提升這一領域的研究水平。
結合機構共現圖也可以發現,這些高產作者與高產機構是相對應的,尹軍、周志雄、閆琪、黃文硯等人分別來自首都體育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和武漢體育學院。這些合作的機構和作者在身體功能訓練方面取得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可以說是處于我國研究身體功能訓練方面的領先地位,為我國身體功能訓練作出了巨大貢獻。
4、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學術論文中關鍵詞或主題詞往往是文章主題的概括和凝練,通過統計關鍵詞或主題詞可以判別該學術領域的研究與發展趨勢。運行citespace6.1.R6,生成身體功能訓練關鍵詞共現圖譜(圖4),結合表3可以看出,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運動損傷、身體素質、功能訓練、體能訓練以及動作模式等方面,研究的對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大學生以及運動員的身上。這些高頻關鍵詞既是我國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研究前言和熱點,同時也是我們在以后研究中的前提。對關鍵詞共現圖譜進行聚類分析(圖5),結果顯示,第1聚類:身體素質(2017);第2聚類:運動員(2016);第3聚類:靈活性(2017);第4聚類:體能訓練(2017);第5聚類:拉丁舞(2017);第6聚類:運動損傷(2017);第7聚類:平衡能力(2015);第8聚類:青少年(2017)。聚類的平均年份與當前越接近,說明這一聚類與當前的研究前沿越接近,這8個聚類中有6個平均年份在2017年的,即身體素質、靈活性、體能訓練、拉丁舞、運動損傷和青少年,因此我們選取其中4個聚類繼續深入分析。
第一聚類熱點:身體素質。運行CiteSpace-Cluster Explorer,顯示這一聚類主要關鍵詞包括“身體素質”、“大學生”、“中學生”、“體質健康”等。其中廖婷、李丹陽等人在《核心穩定性、功能動作與青少年身體素質表現的相關性研究》中根據青少年身體發育情況、技能接受程度和心理特點選取一些動作測試他們的身體素質,結果表明:核心穩定性、功能動作與青少年身體素質表現顯著相關;其主要相關指向青少年核心區薄弱肌群及對稱性動作模式。由于身體功能訓練在康復領域和競技體育中的成功,學者們也逐漸將身體功能訓練融入到學校體育當中,因此這一聚類主要研究的是身體功能訓練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第二聚類熱點:靈活性。這一聚類主要包括“靈活性”、“動作模式”、“穩定性”等關鍵詞。其中卞軍義等人在《功能動作篩查(FMS)在游泳專項教學訓練中探索與實證研究》中對以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2012級游泳專項班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指出:功能動作篩查(FMS)能準確有效地發現個體身體功能的薄弱環節,為體能和專項訓練提供實踐性價值參考。因此,廣大一線工作人員在訓練過程中可采用FMS對受試者進行測試,從而發現其在運動過程中所存在的靈活性、穩定性和神經-肌肉控制力等問題,以此合理采用有針對性的功能性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改善動作缺陷,重建動作模式,提高動作技能掌握的效率,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進而提高專項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
第三聚類熱點:體能訓練。運行CiteSpace-Cluster Explorer,顯示這一聚類主要關鍵詞包括“體能訓練”、“籃球”、“靈敏素質”、“動力連”等。其中張凱的《功能性訓練對武漢體院籃球專項學生靈敏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應用了該聚類的三個熱點關鍵詞,強調功能性訓練方法與傳統力量訓練方法都對運動員的靈敏素質有提高效果,前者效果更好,兩種訓練方法對體院籃球專項學生的靈敏素質提高差異顯著。因此,將功能性訓練引入籃球訓練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運動員進行安全、高效的訓練帶來保障,但是對于后期的運動損傷方面還有待探索。
第四聚類熱點:運動損傷。這一聚類主要包括“運動損傷”、“矯正訓練”、“預防”等熱點關鍵詞。其中黃梓航等人在《預防功能性訓練運動損傷的理念及應用概述》中指出:隨著現代競技體育與日俱增的對抗性,使得運動員的運動強度與負荷也在不斷增加,運動訓練過程中發生各種運動損傷在所難免。由于功能性訓練的核心在于提高運動員身體的功能,注重身體協調性、穩定性、柔韌性等能力的發展。因此運動員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功能性訓練,在提高運動競技能力的同時,有效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延長運動壽命,對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5、結論
(1)近十年我國身體功能訓練領域的發文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經歷了萌芽階段(2012-2015)、迅速發展階段(2016-2017)和蓬勃發展階段(2018-2021)三個階段。隨著2011年備戰奧運身體功能訓練開始進入我國學者的視野以來,身體功能訓練在競技領域取得的大量實踐成果,并在此之后學者們開始把這一理念引入學校體育進行研究;
(2)研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研究機構和核心作者都沒有較為穩定的合作網絡。從結果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研究身體功能訓練的機構和作者有很多,但大多數的研究者多以個人為單位,只有少部分人和機構存在相對穩定的合作研究網絡,這樣不易實現科研資源共享,會限制這一領域的發展;
(3)當前我國身體功能訓練的研究熱點主要有身體素質、運動損傷、體能訓練和青少年等,運動員和青少年的競技能力和身體素質是實現體育強國的重要一環,身體功能訓練不僅能夠糾正并改善動作技能,強化薄弱環節,還能提高運動能力和素質,并積極預防運動損傷、恢復傷病。
參考文獻:
[1]邱祝文. 身體功能訓練(FMS)對初中生基本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D].魯東大學,2018.
[2]閆守軒,朱寧波,曾佑來.十二年來我國課程研究的熱點主題及其演進——基于2001-2012年CSSCI數據庫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03).
[3]康靈,林松,李玲,夏忠梁.中國身體功能訓練研究的熱點、問題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47(01).
[4]胡臻,張陽.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和擴展核心作者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2(03).
[5]蘭順領,韓曉偉,江杭生,張輝,蘇家本.近十年我國身體功能訓練的研究進展與趨勢——基于CNKI的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0,36(02).
[6]張丹璇,王斌,宋小波,李改,趙華.國外軍事體能訓練研究熱點與演進——基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53(11).
[7]廖婷,鄭偉濤,李丹陽.核心穩定性、功能動作與青少年身體素質表現的相關性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05).
[8]卞軍義,薄欣穎,紀昌飛.功能動作篩查(FMS)在游泳專項教學訓練中探索與實證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8(07).
[9]張凱. 功能性訓練對武漢體院籃球專項學生靈敏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9.
作者簡介:馬壯(1998-),男,漢族,河北唐山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周風祥(1964-),男,漢族,江蘇張家港人,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