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篩選出適宜桂南地區種植的油茶良種,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欽廉林場石灣分場開展油茶品種岑軟2號、岑軟3號引種試驗。結果表明:岑軟2號株高更高、冠幅更大、地徑更小、花芽分化時間較晚,而岑軟3號株高稍矮、冠幅較小、地徑更大;岑軟2號的單果質量、平均果徑、平均果高更大,但岑軟3號的果形指數優于岑軟2號,且岑軟3號和岑軟2號的干出籽率差別不大。從種植角度來看,岑軟3號樹形更小,便于果實采摘。
關鍵詞:岑軟2號;岑軟3號;株高;花芽分化率;單果質量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03-82-3
0 引言
油茶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1-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隨之提高,對油茶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4]。截至2022年5月10日,我國已新造油茶林8.33萬hm2,改造低產林12.23萬hm2[5]。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是我國油茶的傳統產區。為篩選出適宜桂南地區種植的油茶良種,筆者在廣西國有欽廉林場進行油茶品種岑軟2號和岑軟3號引種試驗,并對引種成效進行分析。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廣西國有欽廉林場石灣分場洪潮工區3、5林班,位于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石灣鎮屬于南流江沖積平原,海拔4.5~155.0 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全年無霜期長。試驗地土壤以沙質土壤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肥力較高,排水性良好。
1.2 造林方法
1.2.1 種苗選擇。試驗所選用的岑軟2號(國S-SC-CO-001-2008)、岑軟3號(國S-SC-CO-002-2016)種苗均為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繁育的2年生嫁接容器Ⅰ級苗,且根系發達完整、無病蟲害、植株健壯、無機械損傷。
1.2.2 整地方法。試驗采用梯帶種植模式,株行距為3 m×3 m,667 m2種植74株,現667 m2保存約65株。油茶林面積為48.13 hm2,其中岑軟2號林地面積40.00 hm2、岑軟3號林地面積8.13 hm2。距邊坡70 cm挖種植穴,種植穴規格為面長、寬分別為60、50 cm,底長、寬分別為45、35 cm,深60 cm。對造林地施有機復合肥(氮磷鉀含量[≥]5%,有機質含量[≥]40%)作為基肥,用量為6.25 kg/穴,并把表土回填至坑深的80%~90%。
1.2.3 定植方法。定植時間為2019年3—4月,于雨后栽植。移栽定植時,將油茶種苗營養缽外層的塑料袋小心撕掉,將營養缽苗置入種植穴中,并回填濕潤細土,沿著苗木四周踩實,并覆蓋一層松土,最后對苗木覆蓋一層地膜,以達到保濕目的。定植15 d后,檢查造林地油茶苗木的成活情況,發現缺株的在雨后或陰雨天補植。
1.2.4 撫育措施。一是根據林地雜草生長情況,選擇人工割草+圓盤鏟草方式,每年除草三四次。二是在造林當年,結合除草于7—8月施肥1次,在陰雨天或下雨前,沿樹冠投影邊緣(距植株蔸部30 cm范圍內)開圓弧形溝,深、寬分別為8、5 cm,施入尿素50 g/株,肥料施入后用土蓋好。第2年及其后每年施肥3次,2—3月和5—6月新梢萌動之前各施肥1次,每次施復合肥250 g/株;冬季施有機肥2 kg/株,在樹冠投影外緣挖寬、深各20~30 cm圓弧形溝施入并覆土。三是在幼苗生長至80 cm高時,進行一次定形修剪,此后每年進行1次塑形修剪,主要修剪病害枝、徒長枝。針對11月開花的幼齡林,摘除花蕾抑制掛果,第4年開始留花。四是視病蟲害發生類型、發生程度進行防治。采用符合FSC森林認證的高效低毒廣譜的殺菌劑、殺蟲劑,配合葉面肥進行綜合防治,每年防治三四次。
1.3 調查指標和方法
1.3.1 果樹生長量測定。①株高、地徑、冠幅測量。定植前,分別對岑軟2號、岑軟3號的苗高、地徑、冠幅進行測量;定植后,分別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隨機抽樣方式對岑軟2號、岑軟3號的株高、地徑、冠幅進行測量,每個品種測量100棵,3次重復。②花芽分化率。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岑軟2號、岑軟3號試驗林各隨機選取20棵樹,觀察并統計樣樹樹冠內外東、西、南、北4個方位上具有10根短枝的粗枝條上的花芽數及所有的芽數,重復3次,計算花芽分化率。花芽分化率=(有花芽枝條數/總處理枝條數)×100%。
1.3.2 油茶果實生長指標測定。2022年10月,每個品種隨機選取100個樣果,3次重復,分別測定單果質量、果徑、果高、果形指數、出籽率。果徑、果高采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單果質量=鮮果總質量/100。果形指數=果高/果徑。由于試驗栽培的油茶尚屬于幼齡期,2021年隨機選取部分花蕾進行留花處理,待其鮮果成熟后,于2022年10月采摘并稱質量,曬干、去殼后取出油茶籽,測量并計算出籽率。出籽率=(去殼、曬干油茶籽質量/油茶鮮果質量)×100%。
1.4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整理和統計,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數據用([x±s])表示,并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平均值比較。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岑軟2號和岑軟3號油茶植株生長指標比較
如表1所示,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岑軟2號與岑軟3號的平均株高P值分別為0.000、0.000、0.015、0.001,岑軟2號的株高顯著高于岑軟3號(P[lt;]0.05);對比岑軟2號與岑軟3號的平均地徑,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P值均為0.000,說明岑軟2號的地徑極顯著小于岑軟3號(P[lt;]0.01);對比岑軟2號與岑軟3號的平均冠幅,2019年3月、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P值均為0.000,說明岑軟2號的冠幅極顯著大于岑軟3號(P[lt;]0.01);對比岑軟2號與岑軟3號的花芽分化率,2019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P值分別為0.000、0.000、0.936,說明定植后前2 a岑軟2號的花芽分化率極顯著低于岑軟3號(P[lt;]0.01),但定植第3年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花芽分化率差異不顯著(P[gt;]0.05)。綜上所述,岑軟2號相對更高、冠幅相對更大,且地徑更小、花芽分化較慢,而岑軟3號株高相對矮一些,且冠幅更小、地徑更大。
2.2 岑軟2號和岑軟3號果實生長指標比較
2022年10月共摘得岑軟油茶鮮果829.5 kg,其中岑軟2號鮮果531.0 kg,岑軟3號鮮果298.5 kg。岑軟2號曬干去殼后的油茶籽質量為115.0 kg,岑軟3號為70.0 kg,合計185.0 kg。對岑軟2號和岑軟3號油茶果實的各項指標進行整理和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岑軟2號的平均單果質量為30.97 g,岑軟3號的平均單果質量為20.56 g,岑軟2號的平均單果質量極顯著大于岑軟3號的平均單果質量(P[lt;]0.01);岑軟2號的平均果徑為38.43 mm,岑軟3號的平均果徑為32.45 mm,岑軟2號的平均果徑極顯著大于岑軟3號的平均果徑(P[lt;]0.01);岑軟2號的平均果高為36.04 mm,岑軟3號的平均果高為33.22 mm,岑軟2號的平均果高極顯著高于岑軟3號的平均果高(P[lt;]0.01);岑軟2號的平均果形指數為0.94,岑軟3號的平均果形指數為1.02,岑軟3號的平均果形指數極顯著優于岑軟2號(P[lt;]0.01);岑軟2號的干出籽率為21.66%,岑軟3號的干出籽率為23.45%,岑軟2號的干出籽率與岑軟3號的干出籽率差異不顯著(P[gt;]0.05)。綜上所述,岑軟2號的單果質量、平均果徑、平均果高均極顯著大于岑然3號,但岑軟3號的果形指數更優于岑軟2號,且岑軟3號和岑軟2號的干出籽率差別不大。
2.3 岑軟2號和岑軟3號果樹生長指標及果實生長指標相關性分析
分別對岑軟2號和岑軟3號株高、地徑、冠幅和花芽分化率等果樹生長指標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等果實生長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岑軟2號的株高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68、0.097、0.092,地徑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72、-0.058、0.026,冠幅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25、0.071、0.094,花芽分化率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05、0.014、-0.065,P值均大于0.05,說明岑軟2號的株高、地徑、冠幅、花芽分化率與其果實的單果質量、果徑、果高之間無相關性。岑軟3號的株高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29、0.027、-0.064,地徑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34、-0.020、
-0.013,冠幅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110、0.026、0.108,花芽分化率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77、-0.036、0.000,P值均大于0.05,說明岑軟3號的株高、地徑、冠幅、花芽分化率與其果實的單果質量、果徑、果高之間無相關性。
綜上所述,從岑軟2號與岑軟3號的株高、地徑、冠幅、花芽分化率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的相關性分析結果來看,株高、地徑、冠幅、花芽分化率等果樹生長指標與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等果實生長指標無關。
3 結論與分析
從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果樹生長指標來看,岑軟2號株高更高、冠幅更大,且枝條更細長,花芽分化時間較晚,而岑軟3號株高較矮、冠幅較小,但枝條較粗。從岑軟2號與岑軟3號的果實生長指標來看,岑軟2號的單果質量、平均果徑、平均果高更大,但岑軟3號的果形指數優于岑軟2號,且岑軟3號和岑軟2號的干出籽率差別不大。此外,兩個油茶品種的株高、地徑、冠幅、花芽分化率等果樹生長指標大小和其單果質量、果徑、果高等果實生長指標大小無關。
從種植角度來看,岑軟3號花芽分化時間較早、樹形更小,便于果實采摘,岑軟3號果形指數更好,且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出籽率差別不大,因此岑軟3號更適宜推廣種植。但在該研究中,油茶植株尚處于幼齡期,無法對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產量進行準確的統計和比較分析。因此,對于岑軟2號和岑軟3號的產量和經濟性狀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吳瀟.我國油茶產業發展影響因素及趨勢預測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7:43.
[2]劉瑞興,張智敏,吳蘇喜,等.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藝優化及其營養成分分析[J].中國糧油學報,2012(12):54-61.
[3]李君玲,王大偉.油茶藥用價值研究進展[J].宜春學院學報,2011(4):125-127.
[4]林雁,梁國校.上思縣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22(9):69-72.
[5]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草局:采取超常規舉措確保完成油茶生產任務[N].糧油市場報,2022-0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