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外租地造林是國有林場擴充綠化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助于提高林場植被覆蓋率,進一步實現增綠擴綠目標。但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大桂山林場在對外租地造林中面臨造林質量不高、管理成本較高、多方利益難以協調、林地流轉存在風險等難題。對此,國有大桂山林場應嚴抓造林撫育監理,提高場外營造林質量;整合林地資源,確保資金安全使用;科學選擇租地造林模式,協調多方利益;明確區分林權流轉類型,落實林地經營權登記,以此實現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國有林場;對外租地造林;林權;造林質量;利益協調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03-122-3
0 引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林業發展區,也是速生樹種重點栽培區和生態修復區。“十四五”開局以來,該地區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印發《2022年全區國土綠化工作要點》,開展國土科學綠化系列行動,堅持場內外新造林和低產林改造并舉,促進國家儲備林地力提升工程建設。基于此,筆者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大桂山林場(以下簡稱大桂山林場)場外造林為研究重點,分析對外租地造林存在的難點問題,并給出針對性對策建議。
1 大桂山林場概況
截至2022年6月,國有大桂山林場經營總面積超6.7萬hm2,森林覆蓋率91.2%,林場下轄10個內設機構、1個中心苗圃、6個對外造林部和7個營林分場,同時設立1家森林公園,參股5家公司,活立木總蓄積量超630萬m3[1]。該林場不斷擴大場外造林面積,如今場外已經形成花卉苗木、林下種養、商品木材經營、農資貿易等多業務集成化發展局面,且該林場牢固樹立“兩山”理念,以建設壯美大桂山為總體目標,以林場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化林場改革,做好生態保護和修復。
2 對外租地造林的含義及意義
對外租地造林指林場利用場外地塊進行營林、造林并開展撫育等一系列活動。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市場對優質林木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尤其是“十三五”以來,為有效解決不斷擴大的木材需求與有限的林地資源矛盾問題,部分國有林場創新營造林項目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場外造林,讓造林技術“走出家門”。一方面,對外租地造林可以解決國有林場林地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場外租地造林可帶動林農和周邊農戶經濟收入增長,有效保障區域林業經濟與生態建設平衡發展。
3 對外租地造林基本模式
對外租地造林基本模式主要有5種。①收購,即大型集體林場充分發揮營林管理、營林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收購小型林場,采用“合二為一”形式實現對外租地造林。②新建擴建,即林業部門將國有荒山給國有林場(經過地方政府批準),林木產權歸國有林場所有,林場組織實施造林和經營管理,以此增加新造林面積。③承包造林模式,即農(林)戶與林場協商一致后簽訂租賃合同,其中國有林場負責造林及養護林木,而農(林)戶收取租金,約定好雙方權利與義務,實現雙方獲益。④聯戶經營模式,即在承包造林模式的基礎上,農戶(或村鎮)提供林地及人力資源,與國有林場共同營建森林,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劃分收益[2]。⑤場內聯營模式,即場內職工先行租賃農戶或集體林地,與國有林場聯合經營,收益由林場與職工共同分成。
4 國有大桂山林場對外租地造林面臨的問題
4.1 場外造林質量不高
與國有林場內部造林方式有所不同的是,對外租地造林模式中雖然林地權屬非國有,但大部分林地歸國有林場管理和撫育,造林、養護工程均屬于國有林場范疇(聯戶經營模式和場內聯營模式除外)。但是在營林過程中,由于林場內部本身技術人員較少,且隨著林場內部造林面積不斷加大,林場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難以在租地造林中投入足夠的人力來保證造林質量。此外,在租地造林中的聯戶經營模式和場內聯營模式下,聯營戶和場內員工更加傾向于在林木銷售環節多劃分收益,難以站在保護森林資源的角度,充分提高新造林質量。在此情況下,租地造林區域的新造林成活率與國有林場內部相比略有差距,林木生長質量不佳,不利于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4.2 管理成本較高
當前,國有大桂山林場對外租地造林以種植速生樹種為主,如速生杉木、桉樹等,可為當地林農、合作經營場戶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但從凈收益和管理成本角度來看,對外租地造林所耗費的資金較大,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造林地過于分散。對外租地造林區域選址受到地形、地勢及樹種生長規律與特性影響。要想滿足樹種生長條件,營造林木適生環境,大桂山林場應選擇土壤養分充足、排灌方便、土質疏松的地塊進行造林,但受到現實立地條件(場外造林地丘陵山地多,地表起伏明顯)影響,宜林地面積較為狹小。例如,國有大桂山林場在藤縣的造林面積達0.67萬 hm2,但各造林地塊分布相當零散,且面積較小,單個造林地面積最大為10.00 hm2左右,不能滿足大面積造林需求。因場地過于分散,管理費用、運輸成本、設施建設費用等支出增大。二是造林地周邊居民法律意識和森林資源保護意識不強,盜砍、引發森林火災等事件時有發生,導致林場在人工管護、護林投入方面的支出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
4.3 多方利益難以協調
對外租地造林一般共涉及三方利益主體,分別是出租方、受租方和承包方。受林地流轉時間、家庭收入、收入來源、租金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出租方出租林地的意愿較低。不同造林與合作模式也會影響各方經濟收益占比,例如:林場承包造林模式采用全額收益,農戶只能獲得地租收益,因此,從出租方角度考慮,不利于受租方和承包方長遠續簽造林;聯營造林分配模式對職工、農戶、林場三方較為公平,利潤平均分成,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場內職工及農戶的造林熱情。如果是采用林場承包造林模式,農(林)戶與林場利益劃分以3∶7、2∶8為主,林場的投資利潤率較高,但農(林)戶收益不顯著,因此不利于林場長期經營。
4.4 林地流轉存在風險
當前,國有大桂山林場多通過中介組織、介紹人、當地農戶等主體開展林地經營權流轉,但以上主體專業水平不一,加之我國林權流轉交易市場剛剛起步,在租地造林中極易出現林權不清晰、林地歸屬不明確等問題。甚至部分中介組織受到租金或高額定金利益驅使,將林權不明確(多為歷史遺留問題)的林地轉包給林場,導致林場在交易中未能獲得客觀與真實的交易信息,在獲得場外林地后無法正常經營。
5 國有大桂山林場對外租地造林優化方案
5.1 嚴抓造林撫育監理,提高場外營造林質量
首先,為有效提高場外租地造林質量,國有大桂山林場相關部門應嚴格評析立地質量,必要時成立林地林木收購評估小組,對場外造林項目進行全面調查并形成報告。其次,國有大桂山林場應完善營造林管理機制,嚴抓造林撫育監理,科學規范營林生產工序,對場外營林生產過程進行監管與評價。林場相關部門要全過程監管林地清理、挖坑、定補植、水肥管理、除草撫育、病蟲害防控等工作,及時發現對外租地造林中的問題,并依據當地林業部門技術規程及有關管理制度,及時處理營林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問題。各造林地塊每完成一項造林工序,林場驗收部門和林業局下屬單位專業驗收小組應根據《營林技術規程》進行檢驗,確保造林及撫育質量[3]。最后,在造林環節,國有大桂山林場和相關部門應該對周邊農(林)戶進行培訓,引導其采用機械精細整地、挖穴方式,打破人工造林習慣,將林地整理成梯田狀,保水保肥;將場外造林資源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大局,將森林科普、林下經濟拓展、森林旅游資源開發項目相結合,走出一條場外造林的新路子,在提高造林質量的同時擴大經濟收益,讓當地農民真正享受到場外造林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5.2 整合林地資源,確保資金安全使用
國有大桂山林場應加快對現有林地的整合速度,盡快將已租的林地進行更新造林,提高林場森林資源總量,正確處理林地儲備量和集約化經營之間的關系。針對林地分散、管理不便問題,國有大桂山林場應該按照就近和相對集中原則,著力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國有大桂山林場要確定一個核心區域,將交通條件差、離基地較偏遠、面積小的林地進行整合,可與周邊兄弟林場(維都林場、欽廉林場、東門林場、高峰林場、六萬林場)進行場外林地互換,可有租地造林區域向周邊市、縣林場輻散。
國有大桂山林場應該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專項資金[4],將資金投入營林撫育、森林資源保護教育宣導、營林管護、林業執法等方面,確保合理使用資金。如果資金使用超出預算,國有大桂山林場應該及時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請,并將支出明細統計上報,經相關部門批準后進行資金利用,否則應該重新制定造林資金使用方案。在大桂山林場租地造林工作中,資金投入量最大為有害生物監測和森林防火監管兩個方面。由于該地區受到季風性氣候影響,大桂山林場針對高溫極端天氣下易發生森林火災和病蟲害問題,在藥劑購買、噴霧設備購買、監測設備購買、營林人工巡護、預警預報等方面支出較多。因此,國有大桂山林場在獲得專項資金后,應在確保各項資金投入規范的基礎上,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訓,以此避免后續增加不必要的盜砍生態修復、自然災害修復等管理成本。
5.3 科學選擇租地造林模式,協調多方利益
國有大桂山林場要想保證造林工作正常順利開展,應該依據場外租用林地立地質量要求,做好對外租地造林項目經濟評價,盡量與農戶簽訂長期租地合同,保障造林項目可持續開展。由于對外租地造林項目的利益鏈條較長,為實現造林項目長期穩定發展,國有大桂山林場應該根據林場實際情況,創新工作舉措,如必要時可以建立“林場+公司”模式,按照事企分開原則對權利、責任分工進行明確,促進多方合作共贏。國有大桂山林場要在總結以往聯營造林經驗的基礎上,以利益聯結為紐帶,逐家逐戶做好思想工作[5],并綜合應用贖買型(在承包之后,林農或國有林場根據市場價格贖買)、托管型(在一定期限內對森林資源進行托管,托管方為林農)、利潤分成型(根據森林資源銷售凈利潤,林場和合作者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利益劃分)和租賃型(在一定期限內對森林資源進行租賃,提前協商租賃周期、租賃利潤分配、租賃模式和權責明細)等多種場外造林合作模式,保證每一個聯營主體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5.4 明確區分林權流轉類型,落實林地經營權登記
為解決林權流轉合同締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問題,在集體林權流轉市場不斷開放的當下,大桂山林場應該明確林權流出主體,將林地經營權從林地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出來,實現林地經營權依法流轉,并與中介方簽訂實質性完善的合同,在保障林農知情權的同時,委托專業機構組織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林木性質(是否屬于商品林)、林地權屬(權屬是否清晰)、其他權利爭議(是否設有抵押擔保)等。國有大桂山林場應審慎選擇中介人與中介組織,明確中介組織的違約責任,可通過分期支付租金(承包金)的方式予以制衡[6]。此外,當地林業部門應該加快牽頭建立林權流轉信息平臺,著重解決林權流轉信息不對稱問題,規避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法律風險,遏制中間人從中漁利問題。同時,國有大桂山林場應該多渠道、多形式收集保留證據,如以錄音、錄像形式保存有關證據,保存當地政府或村委會已收件的單據,必要時由中介人作為證人或訴訟參與人,輔助林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實現林農與國有林場的利益平衡,降低林地流轉法律風險,林場應該落實林地經營權登記,針對一地兩租等糾紛問題,依法履行公告程序。
6 結語
筆者主要分析國有大桂山林場對外租地造林面臨的問題并給出優化建議,認為該林場相關部門應該嚴格評析立地質量,完善營造林管理機制,嚴抓造林撫育監理,創新工作舉措,科學選擇租地造林模式,同時明確區分林權流轉類型,以有效提高場外租地造林質量。
參考文獻:
[1]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林場簡介[EB/OL].(2022-06-07)[2022-12-02].http://www.dgslc.com.cn/?page_id=18125.
[2]代美玲,馬曉龍.鄉村旅游開發土地收儲階段居民意愿特征與細分機制: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J].旅游學刊,2020(4):26-35.
[3]陸志安.三門江林場速豐桉場外租地造林模式初步研究[J].綠色科技,2020(23):177-178.
[4]凌海欣.場外造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國有雅長林場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13):157-158.
[5]羅小毛,林江,唐麗芙,等.峽江縣國有林場場外造林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2(7):50-51.
[6]宋月琴.國有林場場外林地林木收儲評估方法研究:以國有雅長林場為例[J].綠色科技,2022(5):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