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農村金融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產業發展。首先利用相關數據分析陜西省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現狀;然后選取相關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實證分析陜西省金融對鄉村產業發展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陜西省涉農貸款余額和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數對鄉村產業的發展有顯著影響。最后依據分析結果,提出陜西省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鄉村產業;信貸支持;金融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7;F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03-46-4
0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不斷推動“三農”工作創新。但總體上看,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是落后的。究其原因,農村金融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產業發展[1]。近年來,陜西省金融扶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力度逐漸加大,農村金融資源供給不斷增加,加之陜西省農業資源豐富多樣、農業科技力量雄厚,從而促進全省農業經濟平穩發展。筆者試圖分析陜西省農村金融與鄉村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陜西省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建議。
1 陜西省金融機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現狀
1.1 銀行類金融機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現狀
涉農貸款余額指標可以很好地說明銀行類金融機構對鄉村產業的投入額度。由圖1可知,2009—2021年,陜西省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逐年增加。2009年陜西省涉農貸款余額為1 561.41億元,2021年增加至8 948.64億元,說明近年來陜西省銀行類金融機構對鄉村產業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
1.2 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現狀
2009—2021年,陜西省農業保險資源投入不斷增強。由圖2可知,2009年陜西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為1.24億元,2021年增長至21.00億元。隨著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及農村居民需求的不斷增大,農業保險及其他金融產品相繼彌補鄉村金融的空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加大了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力度[2]。為支持鄉村產業發展,陜西省推出了“政府+金融機構+貧困地區”的扶貧模式,大膽創新金融產品,根據各地區的區域優勢提供金融支持。例如,紫陽縣將2.00億元農業救助資金投入農村商業銀行,幫助8 000戶貧困家庭;陜西省供銷合作社與優秀企業合作,農戶借助供銷合作社間接與優秀企業合作,參與股票投資,最后取得定期資本紅利;陜西省保險企業對參與延安蘋果、韓城胡椒、安康茶葉等產業發展的477萬農戶提供了637.00億元的風險保障。
2 陜西省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
2.1 模型選取
為避免單一變量對檢驗的不準確性,筆者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變量之間的關系,理論模型為
[Yi=β0+β1Χ1i+β2Χ2i+…+βkΧki+μi,]
[i=1,2,…,n] (1)
式(1)中:Yi是因變量樣本中的第i個觀測數據,Xji([j=1,2,…,k])是自變量樣本中第j個自變量樣本的第i個觀測數據,μi是第i個自變量和因變量數據對應下的隨機誤差項,β0是常數項,β1、β2…βk([k=1,2,…,j])是解釋變量X1、X2、…、Xk的偏回歸系數。
該回歸模型有6項假設,分別為零均值假設、同方差假設、無自相關假設、隨機誤差項與因變量不相關假設、隨機誤差項服從正態分布假設及變量之間不存在完全多重共線性假設。基于這6項假設,該模型需要逐一檢驗,符合假設條件即模型有效,否則無效。
2.2 指標選取
目前,陜西省整個農村金融體系的構建尚在萌芽階段,加之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的鄉村市場份額少等,因此,筆者選擇的指標以銀行業優先(見表1)[3]。
2.3 數據說明
筆者選擇2009—2021年陜西省各相關指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數據。大部分指標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數據來自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和《陜西日報》官網。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2.4 建立關于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根據多元線性回歸理論模型,對時間序列取對數,以此降低變量的尺度,減少異方差的影響。此次構建的多元回歸模型為
[lnY=βO+βIlnΧ1+β2lnΧ2+β3lnX3+μ] " "(2)
2.5 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2.5.1 回歸分析結果。由表3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lnY=-4.187+0.673lnX1+0.530lnΧ2+0.211lnX3] " (3)
由表3可知,X1、X2、X3的顯著性分別為0.000、0.550和0.046,說明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量(X2)不會顯著影響鄉村產業發展,涉農貸款余額(X1)和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員數量(X3)會顯著影響鄉村產業發展。
2.5.2 逐步分析法優化回歸方程。首先分別做lnY關于lnX1、lnX2、lnX3的回歸,找到lnX中對lnY影響最大(即可決系數最大)的一個解釋變量,并將此方程作為最初的回歸模型;然后逐步將其他解釋變量分別導入初始回歸模型,尋找最佳回歸方程,最終執行結果見表4。
從執行結果可以看出,在逐步回歸過程中系統自動剔除了解釋變量lnX2,最終得到lnY關于lnX1、lnX3的回歸方程。
[lnY=-4.103+0.685 6lnX1+0.204 9lnX3] " (4)
由表4可知,模型的R2為0.988,非常接近于1,表示模型的擬合優度很好。通過逐步回歸,最終結果表明涉農貸款余額(X1)和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數(X3)與鄉村產業(Y)的關系都是正相關的。
2.6 實證總結
通過回歸模型分析可知,回歸模型(4)為有效模型且最優。涉農貸款余額(X1)和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員數量(X3)不僅對鄉村產業的發展有影響,而且影響十分顯著。具體來說,涉農貸款增加1%,鄉村產業產值提高0.685 6%;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數增加1%,鄉村產業產值增加0.204 9%。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量(X2)這一指標對鄉村產業產值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網點人數和加大涉農貸款的投入能夠支持并非常顯著地影響鄉村產業發展。因此,陜西省在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方面應該加大財力與人力方面的支持力度,并適當降低物力(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方面的投入力度。
3 相關政策建議
3.1 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就陜西省金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現狀而言,陜西省下一步應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建設。陜西省應在已較好滿足鄉村產業基本金融需求的基礎上,繼續創新和完善包括政策性金融組織、商業性金融組織和其他金融組織等在內的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村金融供給體系,實現各類組織優勢互補,保證各類金融服務在陜西省農村地區全覆蓋;搭建以城帶鄉、城鄉融合、互惠共贏的農村金融生態系統,為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構建長效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繼續支持商業銀行完善各類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事業部門,如“三農”事業部、普惠型涉農金融業務部等,建立專業化、不脫農、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產業金融供給機制;鼓勵各類金融資本設立或參與設立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鼓勵商業銀行與村鎮銀行合并重組,進一步創新發展農村合作金融,從而扶持鄉村相關產業發展。
3.2 擴大農村地區金融從業人員規模
實證分析表明,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從業人數能夠顯著影響陜西省鄉村產業發展。因此,以解決需求問題為出發點,增加陜西省農村地區金融從業人員數量迫在眉睫。銀行等金融機構應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吸引優秀的金融從業人員到農村地區工作,并為其未來職業發展提供專門的方案。陜西省應通過吸引大量優秀的金融從業人員到農村地區從事金融服務工作,間接提升鄉村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3.3 加強信息交流
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召集金融機構、農業企業、農戶代表定時召開座談會,加強交流,整合農村金融信息,形成完善的信息交流途徑,避免出現金融機構與農業企業、農戶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促進農業企業、農戶通過金融機構的幫扶發展壯大鄉村產業[4]。
3.4 推進涉農保險產品創新
陜西省地方政府應與保險公司和農戶合作建立風險防控協同機制,依據不同區域農村產業的發展特色,加強農村地區涉農保險產品創新,如開發適用于農村創業型企業、新業態的新型保險產品,如“訂單農業+保險+期貨”“保險+期貨”及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氣象指數保險、收入保險等,增加政策性、普惠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提高鄉村產業發展保險保障水平,幫助農民有效規避風險,確保鄉村產業穩步、健康發展[5]。
參考文獻:
[1]周明棟.金融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實證研究: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J].現代金融,2020(8):32-37.
[2]賈苗苗.鄉村振興背景下金融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1(2):109-110.
[3]楊建海,曹艷,王軼.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返鄉創業扶持政策的就業拉動效應[J].改革,2021(9):104-120.
[4]邵珂.鄉村振興背景下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有效路徑分析:以山東省為例[J].時代金融,2020(11):25-26.
[5]黃琦.貨幣政策工具、農村金融體系支持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區域差異與空間效應研究[J].鄭州輕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