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偉
(山西焦煤霍州煤電山西霍寶干河煤礦有限公司,臨汾 041600)
加強和深化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工作思想和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企業紀委必須充分發揮黨風廉政建設監督作用,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提升黨員干部防變拒腐的意識和能力,為國有企業穩定、健康、持續地發展保駕護航。
在國有企業中,若出現腐敗問題,會嚴重阻礙國有企業轉型升級。腐敗問題也會導致政府工作效率降低,嚴重影響國家關于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速度。企業是推進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機構改革的重要前提,企業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有效杜絕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貪污腐敗、揮霍浪費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不斷提高推進企業廉政改革的效果。開展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有利于保障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國有企業中存在的“老虎”和“蒼蠅”必須通過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進行有效的遏制,從而使廣大的基層工作人員提高工作積極性,提高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遏制貪污腐敗,不僅切實保障了國有企業全體職工的根本利益,同時也很好地保證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保障了職工的公平分配。但是,有些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通過自身職位的便利非法謀取了大量的利益,而這些寶貴財產的非法獲取都是以其對國家財富及對人民群眾利益的嚴重損害為代價的[1]。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我黨在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在初期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此過程中,要堅決同腐敗分子積極斗爭,杜絕一切消極腐敗行為。通過高壓態勢對腐敗進行全面治理,以立法監督的方式從源頭上消除腐敗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各項工作實現治本的要求,深化和發展當前的整體態勢,按照具體的原則全面展開防腐敗工作,選擇合適的手段根除一切腐敗行為。
黨風廉政監督工作一定要通過法治手段實現,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治本之源。遵循依法實施和公平公正的監督原則,在治理的過程中才能夠進行有效監督,按照法律規范做好適當的調整,提升監督的權威性和公平性,真正從源頭上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如果某一群體超越法律范圍違反相關規則,那么整體的公正也會缺失。一旦失去公正的判斷,就會弱化整體的威信。所以,在開展黨風廉政監督工作的環節中,需要堅持依法實施和公平公正的原則,避免出現以權代法和遷就照顧的各種腐敗現象。
在黨風廉政建設的環節中,所有的監督工作要保持相對獨立,確保機構能夠獨立實現職能的發揮。通過充分發揮監督的效能,按照客觀適度的原則,保證法律賦予的相應的權限,在權限之內參與積極的監督和管理。例如,在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環節中,如果監督沒有做好適度的調整,那么會阻礙下級的主觀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甚至造成下級的抵觸;在下級監督上級的工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監督的規范,勢必會干擾上級的決議,不利于正常工作秩序的推進;在同級之間的監督環節,不適度的監督會造成同級之間的誤會,打破原有的和諧關系,阻礙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所以,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工作的環節中,一定要結合獨立、客觀、適度的原則,全面推動黨風廉政建設,更好地持續處理各項問題[2]。
國有企業是我黨一手培養起來的,黨中央為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調集并投入了許多社會資源,因此國有企業的發展不能偏離社會主義的軌道,也不能出現“腐爛”和“變質”的情況。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企業中的各級黨組織肩負著執行黨的政策、落實黨的要求、防止企業衰變的責任;與之配套設置的紀委具有監督企業上下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做好黨風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職責。近年來,黨中央加大了對國有企業的巡視力度,同時對國有企業巡視的內容越來越細化,一系列問題被巡視組揭發,不僅凈化了國有企業內部的風氣,同時也表明了黨中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國有企業落地生根的堅定決心。在這種高壓態勢下,國有企業紀委需要強化自身能力素質,在企業內部開展卓有成效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監督,確保內外形成合力,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
作為企業,國有企業具有資金密集、資源密集、資產密集的特點,同時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勞動力,加上業務復雜,產品全壽命周期流程較長,因此管理起來相對困難。國有企業的這一特點為企業內部部分管理人員的腐敗行為提供了隱晦空間。另外,在當前復雜的形勢下,多種人生觀、價值觀并存,國有企業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個別管理者或者工作人員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可能會出現為工作處事尋捷徑、“打擦邊球”等現象。在國有企業的各種管理風險中,腐敗問題具有“零成本、易發生”的特點,一旦出現,會給企業形象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同時也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隱患[3]。
在我國,國有企業具有重要的社會地位,其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國家形象和發展水平的重要代表。因此,國有企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超越一般企業的責任和擔當,理應成為所有企業學習的樣板和典范。在當今社會形態下,國有企業更應該從嚴要求自己,依法經營和管理,嚴格按照上級的各項決策部署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依據黨紀國法確立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遵照執行,對內凈化內部風氣,對外展示良好形象,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為社會發展、維護公平正義做好表率,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一些國企采用黨委書記兼任行政的方式,造成企業過于注重生產經營指標,而沒有將黨員干部作風要求落到實處,不利于黨風廉政建設;或是使黨風廉政建設流于表面,并未真正劃分責任范圍,相應的督促、檢查相對缺失,從而很難與經營管理結合起來;或是將黨風廉政直接歸屬紀檢監察部門;或是認為責任追究就是得罪人的過程,缺失責任意識。
紀委監督責任落實不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個別紀檢干部受不正之風影響,政治、自律、責任等意識觀念相對缺失,對于各種腐敗現象和不正作風不夠重視,監督工作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成為紀檢部門應對國家新政策的重要課題。二是部分紀檢工作者不具備持續學習的動力,導致自身工作技能不能適應黨風廉政的客觀需求。如果紀委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足,工作思路滯后,會嚴重阻礙到日常工作中的整體質量,甚至成為任務失敗的原因之一。紀檢部門落實“監督責任”,要有專業的工作能力作為保障。三是紀檢部門一般隸屬于黨委,由黨政部門指導工作,如紀檢機關的人員編制、經費劃撥等都是由紀委做出決定。紀委的監督工作常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黨委監督過程很難面面俱到,也存在上級黨政機關未授權時的被動監督。
一是我國問責法規制度應更加完善、健全,要從問責制度上嚴格約束,從而使具體責任得到落實。二是問責途徑需要多樣化,單一的黨政部門的上級向下級問責方式,會造成黨風廉政建設中的問責形式化,甚至出現一些不合理情況。三是在缺乏主體情況下出現的問責要素、問責程序。一般情況下,黨委擔任黨風廉政建設的問責主體,由紀委負責監督,但是問責人員的具體權利、所辦業務仍需進一步明確化,從而使問責程序有序進行,使問責調查能在標準規范的制約下有序展開。
紀委履行監督職責,首先要建立起責任意識,保障黨風廉政工作效率。基于紀委的工作內容和性質,紀委落實監督責任,不是以黨委決策為先開展工作的,要認清工作重點;嚴格圍繞黨章,在黨中央的要求下,做到有職有責、努力盡責。其次,主體部門應細化責任內容和任務,深入基層群眾,了解群眾的切實需求。如果只是由黨政干部獨立完成日常工作并不符合要求,必須在與群眾的溝通交流下,與黨政部門協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在紀委的監督和制約之下,避免發生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黨組織依據法規法紀劃分董事會、股東會的決策范圍,以及紀檢組織、監事會的監督職責,從制度上規范企業決策和管理。決策、執行、監督三個層面的不同職權和責任需要科學劃分出來,在設定各自分工和程序的過程中,也能實現管理層職能范圍的進一步明確,防止出現某一層級權力過大而造成決策、執行、監督等任務的不合理,要以權力的科學分解為前提開展日常工作[4]。
紀檢組織人員要具備辯證思維,建立健全權力運行機制。一是在各類監督職能的協調配合下,聯動開展紀檢監督、巡查、審計等工作,在發現傾向性風險之后起到督促作用,由業務部門專項監督,為紀檢人員發現企業廉潔風險提供重要參考。二是將日常監督、長期監督兩種方式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監督與服務的具體要求。三是良好維護業務、紀檢關系,確保實際紀檢工作符合國有企業的變化趨勢,使紀委監督常態化。四是結合使用突擊、隨機、異地交叉幾種檢查方式,在真正領悟黨中央的“四風問題”“八項規定”的同時,落實監督檢查任務,使歪風邪氣、不良風氣得到有效監督和控制。
一是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約束下,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協調合作、互為制約,充分體現出紀檢監察的職能作用,在民主管理的積極作用下,使大會精神落到實處,在企業決策、監督中發揮自身權利,踐行監督流程。二是堅決做到財務工作公開、透明,注重黨員干部各項收入、財產申報等的監督,在檢舉制度的約束下,保障舉報人、證人權益,充分發揮述職、述廉制度的規范化作用,使黨員干部認識到自身、監察兩項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激勵制度的優勢,在企業績效考核內容中納入黨風廉政建設成果,將其與干部年終獎結合起來,以物質獎勵方式推動黨風廉政任務的達成,嚴懲違反規章制度的失責腐敗行為。四是加大財務人員監督力度,重點監督財務、人力資源兩個機構,通過嚴格審計,使外部監督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重點部門的監督規范化。五是確保黨員干部在晉升考核機制作用下,明確經濟責任,約束領導干部任期內的責任審計行為,進而得出公正評價。六是積極構建監督網,廉政監督不能只限于黨員干部上班時間,而是要在監督網之下拓寬廉政監督范圍,將日常生活表現納入進來,積極實現監督體系的完善化。同時,找準廉政建設的切入點,從中找出問題根源,全面提升監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是重現“三會一課”。國有企業要同時開展重視黨組織生活、杜絕形式主義的工作,全面樹立黨的領導意識。加強作風建設,嚴格約束國企內部可能存在的違法亂紀行為,全面提升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二是積極構建廉政文化。企業領導、黨員干部都要堅持學習黨的反腐倡廉新精神,在黨的指示下積極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工作,使黨員干部在廉政文化方面的能力更強、更優。三是國企職工內部加強意識形態教育。積極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使廉潔、是非觀念在國企內部普及,端正員工對廉潔、貪污腐敗的認識,增強自我約束力。四是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手段,使廉政學習成為持久性工作,依托于網上課程、小組討論、專家宣講、專題辯論等形式,全面提升企業領導、員工內部的廉政意識[5]。
黨風廉政建設需要長期開展下去,其工作量大、內容復雜,應以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來保障國企生產和發展。國企黨風廉政,要將基層群眾納入進來,在高度重視中,嚴格把控監督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積極應對其中的風險和問題,首先從紀委明確自身責任做起,在各方合作下落實監督責任;法人治理機構運行機制,事關權力劃分和職責履行;在監督網的約束下,全面提升廉政監督效果;領導干部的廉政教育與文化建設,是提升自身廉政意識的重要途徑,可以由此培養出具備更強防腐、執紀能力的紀檢監察隊伍,在企業廣大員工之間樹立起廉政防腐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