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詩詞屬于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學生學習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將古詩詞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對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有些古詩詞中蘊含的文化內容以及思想內涵,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所傳遞的理念相符。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古詩詞,豐富高中政治課教學資源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古詩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應用策略
一、古詩詞的相關概述
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至春秋時期,《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唐代是古詩蓬勃發展的時期,詞是在詩的基礎上延續而來的,在宋代迎來了詞的興盛,出現了詩與詞并駕齊驅的局面,古代文人紛紛運用詩和詞的不同特點,創作出了許多具有獨特魅力的作品。古詩詞具有取材廣泛、語言簡潔、節律押韻、形式優美、內涵豐富等特點。古代詩詞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一直以來都在中國文化的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文人們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反映社會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品味古詩詞,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印記,領略到文人的情感世界,體悟到人生的哲理。
二、古詩詞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一)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古詩詞具有優美的語言藝術和表現力,是漢語言文字的精華,由于歷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國古代的詩詞文化不僅體現了文學藝術方面的魅力,還富含了哲學思想、文化內涵和傳統美德。例如《詩經》就記錄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和信仰,展現出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文化底蘊和特色,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該承擔起利用古詩詞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責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摘選《詩經》《古詩詞總集》等作品的經典名句,能夠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順應傳統文化的發展腳步,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學生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與自豪感。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融入古詩詞,此舉不僅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還有助于推進傳統文化的融合和多元發展,為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綻放光彩貢獻重要力量。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通過欣賞和解讀古詩詞,學生能夠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和審美的享受,進而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政治思想的內涵。高中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相較于同階段的其他課程,政治學科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和思想,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認知困難和學習壓力。教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等多種手段來減輕學生的認知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時地穿插中國優秀古典詩詞,加以有效地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中華文化的精髓,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民族認同感。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引用古詩詞,能夠更好地解釋政治理論中的抽象概念、價值觀念等,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這些內容。總之,古詩詞作為一種優美而精煉的語言表達形式,能夠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增添藝術之美。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提高人文素養,增強精神力量,培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文天祥、杜甫等愛國詩人書寫了大量令人深省的詩詞,其中包含豐富的愛國情感,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表現出文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折射出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感。道德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中包括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的優良品德培養,提升了對學生的德育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詩詞深深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獨有的藝術性語言作品,從而架起學生與古詩詞直接情感的橋梁,讓學生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由于古詩詞具備短小精悍、文化內涵豐富和語言運用精妙等特點,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體會其簡練的語言、節律押韻和優美的形式來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還可以鍛煉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把古詩詞引入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古詩詞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古詩詞的利用意識薄弱
在高中階段,教師面臨著繁忙的教學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方式會有所欠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師通常會將教學重心放在教學進度上,忽略了對古詩詞的使用頻率。在政治課中,古詩詞常常被用來表達思想和情感,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然而,由于時間有限,教師往往難以充分涵蓋所有古詩詞的內容和意義。因此,有些古詩詞可能被較少提及甚至被忽略,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過于側重應試答題技巧,忽略了學生要學習和掌握古詩詞的真正目的。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的考試部分內容中包含要求學生理解和分析古詩詞的內涵,教師可能會傾向于灌輸背誦技巧和答題技巧,而忽視了學生對古詩詞深層次理解和情感體驗的培養。這種應試導向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學習古詩詞變得枯燥乏味,缺乏真正的內在動力。
(二)教師對古詩詞的運用效果欠佳
古詩詞作為一種內涵豐富且語言精妙的文化資源,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在高中課堂上教師對于古詩詞的呈現方式將極大地影響其教學效果。目前,教師在應用古詩詞時普遍存在兩種情況,一方面,教師在高中課堂上常常采用口頭朗讀和多媒體展示的方式來教授古詩詞。這種方式往往更加注重古詩詞的文字表達和語言形式,而較少深入解析古詩詞的文化背景和哲理內涵。另一方面,教師在講授古詩詞的哲理時,往往是因為考試中可能出現相關題目的需要,導致教師更偏向于字面解讀和簡單涉及古詩詞的意義。這兩種教學方式帶來的弊端在于,教師很難將文化背景和真正的哲理與古詩詞有機地聯系起來。這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思考其背后所蘊含的思想和文化內涵。這種過于強調字面解讀的呈現方式往往過于生硬,失去了古詩詞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古詩詞的優美語言和獨特形式結構應當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元素,但現行的教學方式卻未能充分展現其藝術魅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產生疏遠感,錯失了欣賞和體味古詩詞的機會。
(三)學生缺乏學習古詩詞興趣
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語言簡練、內涵深厚而著稱,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文人的思想與感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學生對于古代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往往有限,這給他們理解古詩詞的深層內涵帶來了一定的障礙。首先,學生可能不熟悉古代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古詩詞常常以自然景物、宮廷生活、社會風俗等為題材,描繪了古代人們的生活和情感。然而,現代學生的成長環境與古代有著較大的差異。他們可能更加熟悉電子游戲、社交媒體、流行音樂等現代化的事物,對于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缺乏直觀的感受和理解。其次,學生的語言環境過于活潑和世俗化。在當今社會,學生的語言表達受到流行文化和大眾娛樂的影響,充斥著一些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的詞匯和話題。
與之相比,古詩詞中的表達方式更為含蓄、深邃,常常借助意象和隱喻來表達情感和思想。這種差異使得學生難以真正領會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導致他們對古詩詞的深層內涵感到困惑。上述出現的種種難題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主動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從側面反映了古詩詞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差距比較大,或者說是學生沒有真正在興趣的引導下去感受古詩詞的深義,學生缺乏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意識。
四、古詩詞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一)轉變教學觀念,增強使用古詩詞的意識
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是當代教師教學的重要源泉,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教師要增強在教學中使用古詩詞的意識,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古詩詞,更好地完成德育任務。古詩詞的教學相較于其他文體的教學,更注重教師的引導,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就需要多管齊下,從轉變教學觀念、夯實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師要想教育好學生,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夠進行自我教育和培養。教師要想靈活運用古詩詞,將古詩詞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靈活、恰當地聯系起來,就需要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量。
教師不僅要積極閱讀古詩詞擴大自己的知識量,還需要通過對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不斷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增加自己對古詩詞方面的理解,延伸自己關于古詩詞知識的廣度,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教學藝術。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融入古詩詞,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從而更好地將中國古詩詞運用到高中思政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效果;在這期間高中政治教師認真備課、嚴謹教學的態度,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立足課堂教學,明確古詩詞的運用環節
首先,教師需要仔細研讀課本中的古詩詞內容,并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只有深入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教師才能更好地將其中的思想傳達給學生,并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
其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認真準備教學設計,并確保教學內容明確、簡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抓住重點。例如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精心挑選的古詩詞,通過背誦、賞析、對比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驗古詩詞的美感和思想內涵。教師也可以采取一些創新的教學方式,如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有序地思考,進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
最后,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古詩詞的運用,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表現。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活學活用,通過課外閱讀、文獻查找等方式深入探討相關問題。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理論和古詩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寫作、演講等形式的活動,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政治理論和古詩詞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實施以上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進行靈活應對。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和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加深學習效果。
(三)抓好課外延伸,拓展古詩詞的教育途徑
要真正做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古詩詞對學生的德育效果,僅靠在高中課堂中引入古詩詞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共同營造教育氛圍。近年來,有的學校開始編寫校本教材,開設校本課程等,在教材中滲透詩詞文化。
此外,為了使學生在學校中感受到濃厚的古詩詞文化氣息,有的學校在教學樓走廊墻上張貼歷代文人畫像和詩句,有的在廣場和教學樓門前等位置擺放了文人塑像,有的在校園張貼欄處還專門留出區域用來放置學校舉辦的有關古詩詞文化活動的作品。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父母通過和孩子共讀經典詩詞,一起去參觀博物館、詩社等方式,帶領學生體驗詩詞文化,真正使學生身臨其境,形成家校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促使學生在踐行中學習古詩詞文化、信仰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文化自信。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慢慢積累,相信通過家校合作日積月累地對學生進行熏陶,能夠增強古詩詞對學生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教育方面,社會的文化宣傳、節假日舉行的活動,也要注重利用古詩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社區春節期間舉辦創作對聯活動、媒體播出的《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引發學生對古詩詞的關注。
參考文獻:
[1] 何芬. 展古詩詞之美 提政治課之魅[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1):56-57.
[2] 曹曉慧. 把思政元素融入古詩詞教學[J]. 山東教育,2021(50):59.
[3] 方瑛. 古詩詞教學中的意象分析法例說[J]. 文學教育(上),2021(0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