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探索鄉鎮社工站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推動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和服務運行機制創新,推進村民自治,推進農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進鄉村守望互助,增強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推動農村社會建設的現代化。該文對鄉鎮社工站建設背景下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進行探索,認為要加強鄉鎮社工站建設背景下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需要加強鄉鎮社工站管理服務,完善制度體系,釋放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活力,提升服務能力,并提供精準服務,拓展服務鄉村發展嶄新渠道。
關鍵詞:鄉鎮;社工站建設;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
中圖分類號:D632.9"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2-007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service operation mechanism, promote villagers' autonom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autonomy,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promote rural watch and mutual assistance, enhance villagers' sense of happiness, achievement and sense of security,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soci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holds tha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service of township social work stations and improve the system system, release the vitality of rural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enhance service capacity, provide accurate services, and expand new channels to serve r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villag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 stations; rural community; social organization; cultivation
鄉鎮社工站建設是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中重要的一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鄉鎮黨委、政府在社會救助、社會治理、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支撐。鄉鎮社工站建設有2個主要功能目標:一是推進以自治為基礎的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二是推進以“一小一老”“一困一殘”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鄉村社會救助服務,助力鄉村振興。“三治融合”和社會救助是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都可以從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揮其積極作用得以實現,從而增強廣大農村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因此,在鄉鎮社工站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是我國農村社會救助、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也是鄉鎮社工站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本文從鄉鎮社工站建設工作的現實需求出發,對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進行分析探索。
1" 鄉鎮社工站建設的目標定位
鄉鎮社工站建設工作,要統籌推進鄉鎮社工運營管理、村居社工督導評估、人才培養、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和公益慈善資源整合,指導社區社工室開展服務,其核心是通過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以推動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
1.1" 聚焦農村村民需求,注重鄉村問題導向
在鄉鎮社工站建設工作中,要從廣大村民的需求出發,積極回應當下農村社區的各種現實問題,既要聚焦廣大村民的需求,又要積極主動聚焦農村社區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培育壯大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充分激活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效能,在此基礎上,整合農村社區內外資源,精準回應村民需求和農村社區熱點難點問題,全面推進農村社區發展。
1.2" 通過孵化培育入手,引導村民社區參與
鄉鎮社工站在開展工作時,要注重組織孵化培育,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通過孵化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扮演橋梁中介角色,激發廣大村民參與社區發展的熱情,積極參與和關注社會救助、社區治理和鄉村振興等鄉村事務,增強廣大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推進農村社區共建共享共治。
1.3" 轉變專業服務理念,精準確定服務定位
鄉鎮社工建設更多是指導和運營管理,要轉變服務理念,轉變單純的、微觀的做某一類服務的思想,精準確定服務定位,從單純重視專業性、技術性服務,向既重視專業性、技術性服務,又注重指導性、督導性、本土化、場景化及柔性化服務轉向,通過培育并引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發揮其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注重本土化和人文關懷,引導其直面當前農村社區和廣大村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困難,直面農村社區發展的特殊需求。
1.4" 加強服務能力培育,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社工站建設要立足鄉鎮特點與需求,結合鄉鎮工作重點,加強整體服務設計,社工的服務更多的不是直接服務,這就需要充分發揮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在服務村民、民主協商、村民自治、資源整合和鄰里互助等方面的作用,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發展。但目前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服務能力普遍缺乏,需要加強培育引導,特別是加強能力培育。
2" 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的目的和意義
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有助于推進村民自治,有助于推動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和服務運行機制創新,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進鄉村守望互助,增強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促進鄉村振興。
2.1" 積極回應鄉村現實問題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單靠鄉鎮政府,難以提供滿足農村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務。隨著鄉村的日漸空心化,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增加,而留在農村的基本上是“一老一小”“一困一殘”,他們對農村社區事務和社區治理的熱情不高,需要通過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回應鄉村現實問題,實現有效的鄉村治理,推進鄉村振興。
2.2" 推進鄉村治理發展體系建設和完善
通過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讓其成為政府和廣大村民連接的橋梁和紐帶,促進政府和廣大村民在參與鄉村發展中的信息互通和良性互動,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三治融合”,推進鄉村治理發展體系建設和完善。
2.3" 有助于弘揚鄉風文明
通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優秀文化為導向,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特色農產品、特色風貌等,在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實現鄉村現代化的過程中,打造獨特文化符號,弘揚鄉風文明。
3" 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存在的問題
3.1" 組織發育不充分
一是數量相對較少。與城市社區社會組織相比,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數量相對缺乏,培育難度也更大。導致作為鄉村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的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二是組織建設不健全。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普遍缺乏基本的自律機制和監管機制;普遍造血能力不足,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普遍缺乏常態化、制度化參與農村社區發展的渠道。三是服務成效不明顯。盡管政府致力于引導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社區發展,服務“一小一老”“一困一殘”等特殊困難群體。但受農村地區多種因素制約,致使工作效率不高,社會影響和社會公信力等有待提高。
3.2" 難以開展精準服務
由于農村社區需求多元,特別是部分困難群體家庭存在問題極其復雜,如多個成員重度殘疾的家庭或多個成員長期患重病的家庭等,難以精準評估服務需求,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又普遍缺乏多方聯動等技巧和手段,難以滿足農村社區多元需求并開展精準服務。
3.3" 公益慈善資源缺乏
盡管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也注重資源整合,積極鏈接各類基金會、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等公益慈善資源,但是,相較于城市社區社會組織,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獲得公益慈善資源的機會與平臺明顯缺乏,公益慈善資源參與農村社區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也不夠。
3.4" 相互缺乏互助融合
鄉鎮社工站在引導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引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建立相互融合、協調包容、互助合作的運行機制。明確各自的職責權力、服務領域和服務重點,引導將對抗和沖突關系轉化為合作與互助,消除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間激烈的利益競爭,從而實現良性互動。
3.5" 難以應對紛繁復雜的農村社區發展問題
農村社區的復雜情況是鄉鎮社工站在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是由于農村大量人口流入城市,留在農村的多數是“一老一小”“一困一殘”等群體,他們難以盡到鄉村治理的主體責任。二是由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普遍存在發展不足、能力不足,以及群眾參與程度低等問題,很多社區事務和協商共治工作難以借助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有效開展。
4" 鄉鎮社工站建設工作思路
4.1" 加強社工站管理服務,釋放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活力
在社工站建設中,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完善黨組織領導、多主體參與,共同合作的聯動機制,明確各主體的職責,深化鄉村社會救助和自治協商服務。要優化鄉鎮分管領導、民政社會事務科室負責人及科室持證社工組成的社工站管理運營隊伍建設,指導村(社區)社工室有序開展相關工作,為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充分發展空間,充分釋放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參與鄉村事務和發展活力。通過建立完善考核評估標準,科學指引發展。通過政社多方聯席會議、工作推進分享會、督導評估及實務培訓等方式,逐步規范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運作,促進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要在規范鄉鎮社工站、村(社區)社工室運營的基礎上,引導和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規范化發展,標準化、規范化開展各項服務。在加強規范管理的過程時,要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確保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在組織建設、隊伍建設、服務職責、宣傳倡導、運行管理和組織實施等方面規范運行,推動農村社區社會組織良性和可持續發展。
4.2" 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引導開展精準服務
鄉鎮社工站要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能力建設,幫助確定發展方向和服務需求,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引導開展精準服務。要有針對性地建設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信息化管理系統,引導各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圍繞農村社區發展,圍繞村民急難愁盼,以及社區自治、民主協商、鄰里互助等工作,開展需求調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斷推陳出新,推進服務個性化。要注意激發廣大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定期召開協商懇談會議,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鄉村發展。要廣泛宣傳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的服務內容、發展趨勢等,為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創造良好輿論氛圍。要廣泛發動和引導村民,通過加入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鄰里互助、社區治理和協商共治,從而激發鄉村內生活力。同時,要注重培養和增強村民參與鄉村事務能力,要挖掘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的潛力,更好地發揮服務鄉村發展的作用和功能。
要通過廣泛協調政府和愛心企業、慈善組織、志愿組織及愛心人士等,通過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和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以滿足農村村民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村社區治理專業化、精細化,讓廣大村民生活更有質感,幸福指數提升。
4.3" 健全管理服務機制,指導開展規范化管理
加強督導評估,提升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服務質量。引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確定服務方向和遠景規劃。鄉鎮社工站對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服務品牌名稱、方向、成效及長遠規劃進行全面審核研判,綜合考量村民需求、當前鄉村治理、鄉村發展形勢等方面,通過科學分析,幫助確定服務方向和遠景規劃,打造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服務品牌。在此基礎上,積極協同各方資源,在鄰里互助、協商共治、環境整治、文化康樂、糾紛調解和困難救助等領域,引導發展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指導開展規范化管理。
4.4"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重塑新時代鄉風文化
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要圍繞挖掘優秀的傳統鄉風文化價值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特別是守望互助、同舟共濟的價值理念,要結合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塑新時代鄉風文化。通過開展必要的文化教育、政策宣講會和技能培訓班等,提高村民通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這一有效載體,參與鄉村發展,推進德法共治,實現政府、村民、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合力,內化為推動鄉村發展的凝聚力。
4.5" 吸納并發揮新農人、新鄉賢的作用
鼓勵、引導和吸納新鄉賢、新農人積極參與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成為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的核心和骨干,發揮新鄉賢、新農人在道德示范、能力引領與學識涵養等方面的作用,優化鄉村自治生態、培育鄉村法治精神,充分喚醒鄉村德治傳統,全方位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4.6" 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隊伍建設
為提升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骨干人才能力和水平,發揮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必須加強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隊伍建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社會組織業務獲取能力、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社區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發展,以及如何構建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團隊架構及制度規范、運行管理等,引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骨干人才,從更深層次理解和把握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的責任、使命、制度規范和發展前景。要加深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骨干人才對于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及發展意義的理解,幫助他們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為培育和發展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5" 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對策措施
5.1" 找準服務方向,錘煉服務能力
一是社會組織需要梳理自身參與農村社區社會服務需要哪些能力知識,比如項目管理能力、志愿者培育和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社區融入能力等。二是鄉鎮社工站,甚至區縣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或者社會工作指導中心,都需要為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社區發展提供相應的服務支持,逐步提升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的能力水平。三是提高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成員的能力。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的工作人員,既需要專業服務知識能力,還需要溝通協調、文書寫作等方面能力。社會組織的能力提升主要依靠組織自身以及外部支持。從組織自身來說,需要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需要明確的服務目標、服務方法,并且意識到組織的發展需要哪些能力。從組織外部來說,主要是提供社會組織能力提升機會。四是在人工智能及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也要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借助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進一步拓展獲取資源的渠道,拓展自身參與農村社區發展的內容和形式,募集服務資金,并通過互聯網上的交流學習平臺提升參與能力,分享有關農村社區的需求信息及服務信息,宣傳展示服務成效。
5.2" 健全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體系
為了推動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社區社會服務,要加強規范化建設,規范組織章程、組織架構、管理機制、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工作流程和服務職責。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體系,大力培育、做優做強農村社會組織。要大力培育互助型、公益型、惠農型、文明實踐型、環境保護型農村社會組織,特別是鼓勵社區社會組織多為社區內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空巢老人和農村留守人員等困難群體提供社區服務。
5.3" 提供精準服務,助力社區治理、社會救助和鄉村振興
農村社區社會組織需要對服務對象群體、社區發展問題進行細化,特別是對長期影響和制約鄉村發展的農村社區發展問題進行梳理和研判,對農村留守人群進行細化,對農村貧困群體進行分類。在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背景下,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更需要精準識別服務對象和社區發展問題,充分評估服務對象的需求,精準建立“一老一小”“一困一殘”等群體的信息檔案,精準而深刻剖析農村社區發展問題,從而提供更有針對性、長期性的服務。
5.4" 拓展服務鄉村發展嶄新渠道
一是鞏固脫貧成果。農村社區社會組織要通過宣傳欄、宣傳展板、宣傳單、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宣傳工具,建立服務成效,特別是服務鄉村振興成效公示制度,定期向村民宣傳服務成效,特別是鄉村振興政策及成效,持續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和參與積極性;同時結合協商治理推進會,致富經驗分享會,榜樣力量故事會,營造共同家園,增強村民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二是有效運用“智志雙扶、雙向推進、內外共扶”的農村社區社會組織服務模式,建村民自助、互助和他助服務體系,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達到培智啟智并舉,啟志宏志共促,引導廣大村民內外兼修,實現自立、自信、自強。三是聚焦新農人培育,從科普常識、農業技能、互聯網營銷、法律法規等方面為村民“增能”,滿足鄉村發展人才需求。四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推進各種農業合作社發展,引導村民轉變觀念,走集約化、產業化發展道路。五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建立健全村民民主協商機制,推動居民自治。六是挖掘鄉賢,通過榜樣帶動的力量,激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內生動力。七是促進環境保護,營造美麗鄉村氛圍,共育文明鄉風。
5.5" 打造鄰里守望互助平臺
為激活農村社區居民鄰里守望互助激情,以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人員為骨干,引導建立農村社區鄰里守望互助平臺。社區鄰里守望互助平臺不但是一個傳承傳統孝道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臺,更是廣大農村居民守望互助的溫馨家園。并通過這個平臺,協助吸納農村社區內外愛心商家、公益慈善資源,向困難困境群體提供關愛和資助,同時向全體農村居民提供公益服務,同時帶動廣大村民開展其他社區互助和自治活動。讓社區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激活公益精神,推動鄰里互助友愛。
6" 結束語
鄉鎮社工站建設背景下的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是加強農村社區治理和村民自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增強廣大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需要在上級政府部門的統一指導下,結合農村實際,充分調動廣大村民的積極性,發揮新鄉賢、新農人的帶頭示范作用,重點服務“三留守”“一小一老”“一困一殘”等農村特殊困難困境群體,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參考文獻:
[1] 焦若水.“會通”:鄉鎮社工站微觀服務和宏觀服務的結合發展[J].中國社會工作,2023(13):7.
[2] 王建平.服務型治理:鄉鎮社工站的實踐轉向及其意義[J].中國社會工作,2023(9):8.
[3] 張生元,孫媛媛,張娟.社工站介入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的理論基礎及實踐路徑[J].山東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版),2022,38(6):48-53.
[4] 王學夢,孫艷香.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困局及優化策略——以ZJ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為例[J].決策科學,2023(2):56-68.
[5] 郭浩.認同和參與: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邏輯研究[J].未來與發展,2023,47(6):18-21.
[6] 徐東濤,汪真誠.常規扎根與動態回應:外包式社工站參與基層治理的多重邏輯與運作機制[J].浙江社會科學,2023(7):69-80,158.
[7] 萬江紅.鄉鎮社工站建設中的領導注意力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1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