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城鎮化時代背景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作為鄉村教育中堅力量的青年教師在思想覺悟、生活狀況、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4個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困境,導致青年教師無法安教、樂教,直接影響鄉村教育的穩定發展。為此,針對存在的問題,相關政府和教育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村青年教師的培養。從引導樹立正確的職業動機和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建全結對幫扶制度、開展常態化輪崗交流活動以及優化教育的輿論環境等措施助力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和隊伍建設,從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和諧發展,實現教育公平。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村教育;青年教師;發展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2-0122-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of urb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 major strategic task. As the backbone of rural education, young teachers have special difficulties in four aspects: ideological awareness, living condition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young teachers being unable to teach peacefully and happily,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For this reason,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s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Measures such as guiding and setting up correct professional motives and values, strengthening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building a complete pair support system, carrying out regular job rotation exchange activities and optimizing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can help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m buil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educational equity.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rural education; young teacher;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
2012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確立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要求立足“底部攻堅”、下大力氣補齊“短板”,把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是其中關鍵。2020年3月2日廣東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強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是廣東省2020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之一,要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優化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結構,來全面改善提升農村學校辦學水平。
農村教育問題的核心在師資,而農村青年教師是農村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中流砥柱,是保障農村教育公平、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關鍵。農村青年教師這一群體的思想覺悟、生活狀況、專業成長和能力發展等方面關系著農村教育的質量。然而如今的農村學校普遍缺乏專業成長的有效激勵措施與環境保障,農村青年教師的思想覺悟以及生活狀況也有待提升。因而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解決農村青年教師出現的新問題和提高農村青年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及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因此亟需對農村青年教師這一群體現存問題開展實證研究。
1" 調查概況
為充分了解農村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調研組在陽江市選取2個鎮13所農村學校(其中2所鎮中心小學,5所農村完全小學,還有6所分教點)一共48位35歲以下青年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教師12人,女教師36人,全部為專科和本科學歷,沒有研究生學歷。課題組通過問卷、訪談和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開展為期2年的調研工作,充分掌握了陽江市2個鄉鎮青年教師的第一手資料,初步了解了本市2個鎮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真實素材,期待為本市農村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提供重要依據和有益參考,為相類似地區的農村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經驗介紹和理論指導,促進這些地區的農村教育更好地發展,為我國的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和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農村青年教師發展現狀與原因分析
總體而言,當前農村青年教師對工作的總體滿意度比以往有所提高,自我認同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攀升,特別地,近3年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幸福感更為明顯。目前農村青年教師的困擾主要來自思想覺悟、生活狀況、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這4個方面,這也是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覺悟:擇業動機多樣化,自我實現占比少
據調查結果顯示,農村青年教師擇業的動機主要包括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穩定清閑的工作強度、令人滿意的社會地位、靠近家庭的便利,以及逃離城市競爭5個方面。其中自我價值的實現需要、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靠近家庭的便利屬于正向積極的擇業動機,而穩定清閑的工作以及逃離城市競爭屬于較為負面消極的擇業動機。可見,競爭壓力大、被迫選擇農村等相對消極的擇業動機在農村青年教師中并不鮮見,并且出于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而選擇農村的青年教師占比也不高。這綜合表明,對于部分農村青年教師而言,扎根于農村教育事業并非現實其人生價值的首選項,往往是迫于城市競爭巨大的競爭壓力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因此對職業的期望值與信心并不高,青年一代本該屬于奮斗的一代,因為逃避而選擇、清閑而躺平的價值觀并不可取。究其根本原因是鄉村青年教師的思想陷入了認知誤區,認為從事鄉村教育事業的責任更小,工作壓力更小。如此認知不僅不利于農村青年教師個人的成長,更使得鄉村教育難以與鄉村振興戰略布局相銜接。這樣的思想認知誤區可能與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缺位有關,在訪談中也有部分青年教師提到在擇業時并未考慮過成為一名農村教師所需要肩負的責任,也從未接受過相關理想信念的教育。
2.2" 生活狀況:工作環境基本滿意,生活條件有待提升
總體而言,近10 年政府對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即使最邊遠的學校,各種教學設備配備也比較完整,相對來說工作環境較好,但生活條件就比較簡陋,有待進一步提升。除了鎮中心小學生活條件較好,其他學校或分教點由于辦學經費不足,沒有條件配備教師飯堂或供餐人員提供工作餐,教師上班需要自行解決就餐,有的教師從家里自帶工作餐,有的教師每天到距離比較遠的鎮上解決就餐問題。另外多數農村學校缺乏休息場所,簡陋的生活條件明顯影響青年教師工作熱情和效率。近一半采訪教師都表示對生活環境和設施不滿意,難以適應艱苦的生活環境,容易產生心里落差,影響安心任教的決心。
2.3" 專業成長:交流進修機會較少,影響專業成長
近10 年來,由于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人口越來越少,造成現在有些農村學校就讀生源持續縮減,辦學規模越來越小,特別地,一些分教點開設一些班級只有十來人,甚至出現一個班只有7、8個學生的情況,相應的教師配額減少。青年教師是學校主力軍,不僅要負責本職的教學任務,更由于農村學校普遍缺少體藝課程專任教師,青年教師一般都要額外兼任體藝課程的教學任務,還要幫忙處理學校其他管理工作,甚至要兼顧與教育無關的雜事,導致工作瑣碎而繁重。他們很難抽出時間參加市、縣區教育部門舉辦的教學教研活動或前沿的進修培訓學習,外出學習培訓和業務提高的機會極少,鮮有機會接觸到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限制了青年教師的成長。訪談中絕大多數農村學校青年教師都表示自己缺少足夠的專業業務培訓,或者有些培訓流于形式走過場,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導致其視野不寬,教學研究和科研動力不足,并且多數農村學校缺乏“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沒有形成積極上進的教學團隊和濃郁的教研科研氛圍。工作幾年后,明顯感覺自己比在大地方工作的同學或同行落后一大截,自我評價偏低。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教師參加工作5 年內沒有公開發表過教學或教研論文,或在縣區以上級別課題申報中成功立項。久而久之,青年教師深受消極情緒影響和同化而喪失闖勁,自我感覺發展有限或受阻,對前途比較迷茫和悲觀。
2.4" 職業發展:成就感體驗不足,易產生職業倦怠
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地謀生工作,生活起居基本上都是由祖輩照顧。由于缺乏父母管教,隔代教養導致孩子被溺愛,自律性和紀律性較差,且班級人數少,競爭力不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意愿不濃,學習成績跟其他優質學校同年級學生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學生的成績成了農村教師的“痛點”。青年教師剛開始總是滿腔熱血,花大力氣在教學上,但往往收效甚微,學生成績難以突破,教師很難體驗到事業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從而對自己選擇產生自我懷疑,導致工作沒幾年就出現職業倦怠,在職業生涯規劃上喪失追求,淪為混日子。當然,還有鄉村學校管理不太規范,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原因,使得青年教師們不再對教育抱有希望,淪為徹底的“教書機器”,也就無法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以上4點對建設穩定的農村教師隊伍都是致命的,導致年輕教師不安心扎根在農村,一有機會就準備申請調離農村學校,人才的流失致使本就薄弱的鄉村學校教學質量難于得到保障,家長對學校越加不滿意,加劇學生流失,形成惡性循環。沒有穩定的師資隊伍,振興鄉村教育也就沒有堅實的基礎。
3" 農村青年教師發展策略與建議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鄉村教育是農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廣東省政府非常重視鄉村教育,采取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就本市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本課題組調研結果,提出以下4點建議和思考,以期為農村青年教師的發展紓困解難,解決農村青年教師“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困境,做優做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3.1" 加強引導樹立正確的職業動機和價值觀,培養教師理想主義情懷
教師的職業動機是教師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由于個體價值觀的差異,不同教師的職業動機存在客觀差異,同時對于同一個教師而言,不同階段的職業動機也會有所不同。可見,教師的職業動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可以通過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動機,激發其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毋庸置疑粵西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學校,特別是更為偏遠的分教點,在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與城市的學校客觀上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加強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動機和職業價值觀,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和培養理想主義情懷顯得尤為重要。
其一,通過新教師入職培訓、年度繼續教育和德育專項培訓計劃,培養青年教師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樹立在廣闊農村教育大有作為的信念。在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物質支持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師,將個人價值實現融入到鄉村教育振興當中。其二,引導青年教師在日常教學教育工作中主動關愛學生、聯系家長,協調資源解決教育中面臨的難題,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在教學和管理上精益求精,開創鄉村教育新天地。其三,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充分重視鄉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開拓思路引入市場手段,例如通過集團化辦學等方式,協調各學校之間的資源配給,集中資源優先解決農村學校工作餐和午休場所的問題,改善農村學校的工作環境,使青年教師安教樂教。
3.2" 建立縣區內“師徒結對”的傳幫帶機制,助力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鄉村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穩定的師資隊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鄉村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和綜合素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我國中小學傳幫帶指導的傳統長期存在,師徒結對是其主要形式。但由于欠發達地區的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強,校內范圍師徒結對形式的傳幫帶難以落實,加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就地就近城鎮化趨勢加強,意味著縣級市和縣域成為鄉村發展的主體,因此建立縣區內的師徒結對形式的傳幫帶機制是破解困局和順應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為每一位入職5年內的農村教師,在縣區內配備一個專業對口、資歷較深的教師結成師徒關系,由帶教教師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和科研中進行全方位的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年輕教師專業成長中的迷茫,加快他們在專業上成長。其次,可以發揮當地大專院校師范院系教師團隊資源,通過簽約對口幫扶、定期送教下鄉、聯合課題申報等,進一步為農村青年教師提供成長支持。最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課題立項、評優評獎和職稱評定上可以適當加大傾斜力度,多措并舉支持農村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3.3" 開展常態化異地交流輪崗活動,拓寬青年教師視野
2021年我國“雙減”政策文件提出,要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此政策指導下,多個地區出臺相關文件完善教師交流制度,大力推動教師輪崗交流。教師交流輪崗活動有效促進了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廣東地區結合政策要求和地區教育發展實際情況,近年來大力開展農村學校支教活動,通過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工作有效促進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給較為落后地區的教育注入新的發展活力,選派的優秀教師帶動受援學校整體提升了學校教學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相應地,也在農村學校開展了青年教師常態化的異地交流任教活動,讓薄弱學校的青年教師有更多機會走進優質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因此,各縣區的教育主管部門可借鑒各地豐富的教師輪崗活動經驗,根據師資均衡發展的需要和結合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在農村新教師入職5年內統籌安排到區內優質學校,進行不少于一個學年的跟崗學習,拓寬農村年輕教師視野,助力其專業成長。特別地,教育部門整合成立教育集團時,應優先考慮把農村學校納入教育集團成員校,充分發揮教育集團核心校的優質師資示范作用,在集團內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教改活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農村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幫扶,提供多元發展平臺,助力農村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3.4" 優化教育的輿論環境,提升農村青年教師職業成就感
教師的職業成就感是一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克服困難、展示能力、達成目標,從而使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內在滿足感。這種自我滿足感是教師對個人價值及能力的自我肯定,是繼續激勵其進取的源動力。有研究表明,當前農村初中教師職業成就感缺失的根本原因是難出教育教學成果,這與我們調研的結果相一致。由于城鎮化進程進一步發展,不盡客觀的社會評價導致學生及其家長對于教師的尊重和認可度降低,直接影響學生對講授知識的認可和接受,使得農村教師很難產出較好的成果,并因此體驗到充足的職業成就感。因而需要厚植尊師重道文化的道德根基,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道的良好氛圍。首先,優良的家風為尊師觀念提供培育土壤。隨著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當前粵西農村地區傳統意義上的留守兒童的現象較其他農村地區減少,但是家長對孩子學業和品格培養的忽視,造成孩子對教師這一職業認識的不足。因此,要通過弘揚孝親敬老、敬重長輩等優良家風,引導孩子塑造尊師品德,教師才能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教育教學中,產出更多好的成果。其次,尊師重教的校園環境建設是關鍵。當前農村學校的物質條件和校園文化建設都較為薄弱,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為教師打造更為舒適的辦公環境,讓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歸屬感。還可以通過開展各類校園文體活動,如以尊師重長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悟教師職業的高尚,從而營造學生真心尊敬師長,教師熱心關愛學生的良好氛圍,幫助青年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形成更強的職業成就感。
4" 結束語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演化,國家推行為期10年的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和大規模的撤點并校措施,農村人口的規模和結構將持續發生變化。鄉村生源急劇減少,生源、地緣等客觀因素勢必會造成農村教育面臨著艱難的生存困境和諸多新的挑戰。振興鄉村和鄉村教育是一項聲勢浩大的民生工程,將有賴于千千萬萬有志于扎根在農村一線的青年工作者和教師的共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復興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2012-03-20)[2012-11-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1211/t20121108_145538.html.
[2]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EB/OL].(2020-03-02) [2020-06-11].http://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3013851.html.
[3] 劉善槐,鄔志輝.新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村教師的核心問題與政策應對[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87-190.
[4] 馬志青.農村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學教育(下),2016(10):113.
[5] 李賜平,樊燕飛.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基礎教育研究:困境與出路[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6(2):106-108.
[6] 王歡,李亮.農村教師職業動機及其培養研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7):59-60.
[7] 朱明俐,龍夢晴.“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師交流輪崗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學與管理,2023(22):11-15.
[8] 單麗娜,李雪平.農村小學青年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12):107-110.
[9] 連文達.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問題與對策探析——以福建省DH縣為例[J].當代繼續教育,2014(2):55-57.
[10] 張源源,鄔志輝.我國農村青年教師的社會來源與職業定位研究——基于全國東中西9省18縣的調查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5(4):40-45.
[11] 俞桂程,方芳.小規模鄉村學校青年教師群體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來自浙江省奉化市的田野調查報告[J].中國教師,2015(13):58-62.
[12] 楊珍.農村初中教師職業成就感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
[13] 張麗萍.西北民族地區鄉村小學教師職業獲得感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M市為例究[D].寧夏:寧夏大學,2022.
[14] 李志明.農村教師職業獲得感調查研究——基于河南省1564名教師的調查[D].鄭州:河南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