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對涉農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在價值導向、核心內涵、實踐路徑上高度契合,以工匠精神引領高職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高職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人才支撐。
關鍵詞:工匠精神;涉農專業;高職;技能型人才;師徒制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2-0130-04
Abstract: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agricultural-related skilled talents.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o integr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professional skills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cor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path, leading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and exploring a new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professional skill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so a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talent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ued talents; master-apprentice system
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被納入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反映了國家經濟轉型時期急需高技能人才。目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需求量日趨增長,農業的轉型發展需要數以億計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鄉村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1]。當前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遠遠落后于其發展,涉農專業人才總量明顯不足,從業人員“老年化、兼職化、學歷低”的現象和涉農專業畢業生“引不進、用不好、留不住”的現象并存,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瓶頸[2]。高職院校涉農相關專業擔負著為服務“三農”發展的任務和深化產教融合、傳承技術技能的使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人才振興是突破點,工匠精神為助魂。涉農相關專業在人才培養中,把工匠精神滲透入整個育人流程,注重培養學生“三農”情懷和牢記事農愛農使命,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支撐已經迫在眉睫。
1" 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現狀
在國家大國工匠培養戰略下,國內學者對工匠精神的專門研究也在逐步增加,涉及領域也較廣,綜合來看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工匠精神概念內涵方面。當前學術界對工匠精神界定的闡述尚未達成一致,盡管沒有統一準確的定義,但基本的概念界定中,工匠精神都被認為是一種職業態度,是對工作的敬業態度、追求品質和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追求產品質量和創新的價值觀[3],其核心內涵都離不開對精益求精的卓越追求;其次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揚方面,學者們提出建議應要從制度、報酬、市場培育、社會氛圍和學校教育5個層面營造工匠精神養成的良好氛圍[4],以及以師徒制為切入點來剖析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5];最后是在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與意義方面,多數學者們都認為工匠精神作為中國一種重要的傳統文化,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6]。
總之,當前對工匠精神進行系統的研究尚在起步和發展中,還沒有形成系統而完整的理論框架,其研究仍然以工匠精神的社會價值意義維度為主,而忽略工匠精神與具體實踐之間的有效關聯,工匠精神內在的價值追求和工作質量上的外化,符合高職院校涉農類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宗旨目標,以工匠精神為視角研究高職院校涉農技能人才培養,使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夠有效的具體踐行,也為高職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探索新的路徑。
2" 工匠精神與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內在關聯
2.1" 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兩者核心內涵一致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農業關系國計民生,工匠精神被農業領域賦予了全新的內涵。一方面,工匠精神所體現的是對高品質生產與服務的極致追求,其內核是專注投入、極致追求的職業精神與職業態度[7],同樣,要想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也必須力求至臻完美,肉蛋奶、糧棉油、果蔬茶等農產品必須經過細致打磨,以適應鄉村振興,服務農業現代化全局的深層次要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承擔著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時代所需的優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當今社會急需優質農產品,也是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訴求,優質農產品勢必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優質農業技能型人才來進行生產和制造。將工匠精神注入到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當中,不僅是我國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兩者核心內涵高度契合的表現。
2.2" 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兩者價值導向一致
工匠精神是一種對職業的敬畏之情、對工作的執著追求、對產品和服務的完美追求,它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價值導向不謀而合。高職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使其擁有更高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在此過程中崗位人文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扎實鉆研與勤學苦練等職業態度就是其必然的構成部分[8],一名好的技能型人才勢必要具備上述綜合素質,而這些綜合素質正是工匠精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過程中,注重實踐操作的重要性,推崇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進取精神,這也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工匠精神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價值導向是相同的。
2.3" 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兩者實踐路徑一致
農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兩者既涉及到理論層面,也涉及到實踐層面,其實踐價值遠遠大于理論價值。涉農技能型人才培養必須通過有效地實踐育人過程才能實現,將技能實踐操作作為加強實踐磨礪的突破口,在實習過程中重點培養吃苦耐勞的意志,掌握崗位技術技能,激發農業科技創新熱情,吸納新方法和新技術,培育創新能力,真正把工匠精神貫穿到方方面面,以適應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服務農業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匠精神的培養是社會實踐的產物[9],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同樣需要實踐,兩者在實踐路徑上呈現出高度一致性。
3" 現階段高職院校涉農類專業工匠精神培育困境
3.1" 涉農相關職業社會認可度不高
長期以來,傳統觀念的影響使人們在農業學科領域產生了悲觀情緒,“種田養豬”這一傳統社會形象在農業行業根深蒂固,從事農業相關工作收入較低、身份和地位也較低,摒棄學農的觀念根深蒂固。高職院校涉農專業在培養學生立志扎根農村,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過程中面臨種種困難,學農的學生普遍存在不愛農業、不從事農業、不興盛農業的問題,缺乏職業理想信念[10]。近年來,盡管國家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民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仍然無法轉變社會對于“三農”問題固有的看法,極大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學農學生服務“三農”的思想不堅定,學習農業專業積極性、熱情度不高。
3.2" 社會對工匠精神認知存在偏差
高等職業教育是孕育高素質農業技能型人才的搖籃,服務“三農”的核心在于推崇農業情懷和價值追求,看不見摸不著的匠心培養比有形的制度更為深厚,更為強大[10]。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以讀書入仕為正途,奇技之匠人并不流俗,其社會地位較低,得不到世俗的尊崇,在這一思想主導下造成工匠的社會關注度較低。此外,當代世界社會快速發展,思想多元、信息爆炸,人們更加偏好能迅速兌現的熱門專業和高薪職業等,而職業教育因受社會勞動分工的影響,其培養對象基本上是產業工人及行業技術工人等,而且培養周期長、回報慢、薪酬少和社會地位不高,從而使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的關注度與認可度不高。
3.3" 職業教育理念陳舊,工匠精神培育踐行不足
職業教育作為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實中很多涉農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理念陳舊,輕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教學中忽視學生自我有效參與,導致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職業院校教師素質良莠不齊、企業實踐經驗匱乏,在日常教學中存在課程設計重理輕實、實訓內容的設置脫離行業、操作指導欠缺和行業傳承不到位等問題;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并不樂觀,存在畢業實習實踐時間較短、學生實踐能力較弱、崗位適應性不強。工匠精神培育踐行不足,導致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不深刻、職業發展內在動力不足、從業熱情不高等。農業人才的素質很難適應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與社會現實需求存在明顯距離,導致涉農專業畢業生“下不去、用不上”的現象長期存在[11]。
3.4" 產教融合不深入,工匠精神培育難以形成合力
目前涉農學科前沿領域人才緊缺,多數高等職業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但目前合作育人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偏重職業能力培養,忽視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育。大多數產教融合項目多停留在淺層合作的層面,熱衷校企聯合進行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等,并沒有著眼于育人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教材的開發基本上由高校唱“獨角戲”,行業企業參與協同育人意愿不強、合作運行機制不通暢、參與深度不夠[12]。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尤其是企業的共同協作,如何激發企業主動參與高職教育發展,在工匠精神培育上形成多方合力是一個亟待突破的難題。
4" 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
4.1" 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培育“三農”情懷和崇尚工匠精神的風氣
校園文化是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匠精神傳承與塑造的主要媒介,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帶動下,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資源積極宣傳,發揚工匠精神,將中國農業文化傳承下去。構建以工匠精神和中國農業文化為主題和平臺的校園文化,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報、微博、展板、廣播和櫥窗等學校宣傳方式,提高校園設施文化品位,認真營造教室文化與宿舍文化,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各自的生活環境里耳濡目染,時時接受文化熏陶。如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校內開設省內首家校園農耕文化館,館內陳列著各類農耕用具共計100余件,通過實物、壁畫等形式,勾勒出一幅立體的農耕文化圖,同時通過搭建“供銷文化”講堂、農耕文化館、“農·收獲之旅”校園壟地、“茶舞青春”茶藝隊和“希望之旅”宣講團等傳播農耕文化、供銷文化、和合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文化實實在在地浸染學生的心靈,通過文化氛圍的營造,促進他們了解工匠文化,進而將其貫徹于日常行為模式之中,增強其對技術型人才的認同感,為服務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4.2" 思想引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使工匠精神入腦入心
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要致力于服務鄉村振興,離不開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課程思政,它是傳遞工匠精神一種有效方式[10]。一方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通過組織教師參加思政專題培訓、研討會、不定期開展教師的專項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技能素養;另一方面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充實,挖掘思政元素,構建一體化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傳授的有機統一,在課程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滲透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工匠精神、學習工匠精神、塑造工匠精神。如我校涉農茶葉專業茶葉沖泡技法課程以“大師工匠-青年工匠-未來工匠”三代工匠精神傳承為引領,形成了“精湛技藝、茶人品德、家國情懷”的三大思政模塊,凝練了17個思政映射與融入點,以此為基礎構建相關課程標準、教案、授課計劃和單元設計等。
4.3" 工匠精神滲透融入教學環節,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4.3.1" 大師工匠進課堂,多方位鑄就匠心
課堂是學生學習技能和素養的直接方式,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須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與大師工匠面對面,大師們本身所擁有的卓越技能與職業精神,正是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好學習典范,可直接迅速灌輸給學生技能知識和熏陶學生精神內涵。其次,大師工匠走進課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是職業性與教育性在職業教育中的有機統一。我校涉農茶葉專業課堂教學通過青年工匠講授示范,同時實時連線浙江工匠、浙江技能大師進課堂,線上線下點評學生技能操作,以工匠傳幫帶為導向,緊扣“三教”改革,開展大師工匠進課堂、青年工匠帶練、走訪工匠工作室等,多方位鑄就匠心,將工匠精神以“如鹽入味”的方式浸入,滲透到課堂教學改革中。
4.3.2" 加強實訓實踐,踐行工匠精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職涉農類專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實踐基地,拓寬實習實踐教學途徑,培養操作能力強的農業應用型技術人才。在課程傳授時,多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結合特定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引導學生在模擬場景中感悟工匠精神,鍛煉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領會知識,知行合一,踐行工匠精神[13]。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形成認知體驗、行為體驗、情感體驗的閉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塑造匠心。如我校涉農茶葉專業積極搭建對外社會服務實踐平臺,平臺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利用校內檢測中心開展茶葉品質免費檢驗檢測服務,組織學生參加浙江省農博會、全民飲茶日茶事服務、茶文化進社區等志愿服務,同時由工匠大師牽頭,組建師生服務團隊深入基層和農村,為茶農提供種植、生產加工技術支持,助力銷售當地特色茶產品,有效培育了學生“三農”情懷和工匠精神。
4.3.3"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工匠精神
技能競賽是檢驗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途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要從多方面鼓勵涉農專業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行業和教育系統的個人、團體賽事項目,通過技能大賽構建多層次工匠精神培育體系[10]。教師通過技能比賽將大賽的規范性操作文件融入課堂實踐教學中,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通過技能比賽,在專業知識、實操技能、心理素質和團隊合作等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提升,而這也正是工匠人才不可或缺的素養。近年來我校涉農茶葉專業以茶葉加工、茶葉審評、茶葉沖泡技能學習為切入點,積極參與和搭建制茶、評茶、茶藝技能的大賽平臺,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讓學生在比賽中領會工匠精神,在大賽的歷練中有效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建設。
4.4"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共育工匠人才
隨著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市場上對于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農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這也導致技能型人才出現了緊缺的局面。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充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形成“學校+企業+崗位”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路徑,在企業中設立不同種類的崗位,充分發揮利用雙方資源,優勢互補,以崗位建設為依托[8],使學生真正做到真槍實練,真實地感受在實訓、實習中的一線工作環境,強化崗位意識,增強技能水平。
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校企合作開發設計課程,并以此為基礎開發的課程內容緊貼工作崗位,模擬、復制工作崗位上的技能與素養等,切實實現學校課程同企業工作無縫銜接,在項目任務中潛移默化地輸入技能知識和素養態度,有效對接未來工作崗位[3]。同時,在職業院校中,為企業技能大師設立“工匠工作室”,由企業中師傅和職業院校老師一起參與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及評價標準等的制定工作。如我校涉農茶葉專業在教育部茶藝與評茶技能大師工作室基礎上,引進了校企合作單位浙江省西湖龍井非遺大師樊生華大師工作室、國茶大師祝雅松工作室參與到專業的課程建設中,多角度提升學生技能,以培養服務茶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5" 結束語
現代農業的興起需要數以億計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藝精湛的人才,這些人才將成為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工匠精神培育與涉農技能型人才培養在價值取向、實踐路徑、核心內涵等層面具有內在關聯性,從工匠精神的視角重塑農人形象和技能,以工匠精神指導高職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通過加強學生高素質與技術技能的培養,使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切實地落到實處。工匠精神視野下高職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而全面的工作,任務繁重而艱巨,在高職涉農類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針對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產教融合等方面來強化工匠精神培育,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培育更加優質的農業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任麗穎,李亞楠.地方高校助力高素質農牧民培育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12):71-74.
[2] 黃建頡,羅興錄.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業人才培養探討[J].農學學報,2020,10(5):97-100.
[3] 李國蘭.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4] 匡瑛,井文.工匠精神的現代性闡釋及其培育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5-9.
[5] 李慧萍.技術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理論內涵、邏輯框架與實踐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3):43-48.
[6] 溫娟,王紀平.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及鏡鑒[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0,32(2):45-49.
[7] 吳德銀.新時代“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J].職教通訊,2020(4):56-59.
[8] 張文財.基于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D].南昌:東華理工大學,2018.
[9] 王荔.高職院校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的路徑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8(36):292-293.
[10] 袁麗偉,楊振龍,劉洋.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涉農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9,24(4):1-4.
[11] 楊京燕,黃倩.涉農職業教育助推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探析[J].現代園藝,2023,46(11):167-169.
[12] 白逸仙,王華,王珺.我國產教融合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103個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2(9):88-94.
[13] 邱智鴻,喻彩霞.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路徑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7):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