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對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探究,進一步發揮其助推器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和動力有著重要意義。該文從鄉村振興的視域下分析歷史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助力作用,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來看歷史文化在保護和開發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歷史文化;保護和開發;助力;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7"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2-0150-04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 to make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further play its role as a booster, and provide support and power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faced by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explore practical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 history and cul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ooster;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 path
從2004年到2023年,黨中央連續20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這說明黨中央對鄉村振興的重視。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對在我國社會矛盾發生變化后進行的戰略調整,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億萬農民所在的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強不強,關鍵還要看農村強不強。歷史文化對推動鄉村振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歷史文化對鄉村振興的深遠意義
“鄉村振興,既要塑型,又要鑄魂”。我們的文化自信來源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文化資源是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資源,是一個地區的靈魂,是地區發展的精神力量。歷史文化資源是鄉村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基礎,可以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石,為農村發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動力,從而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展開提供精神支持。
1.1" 歷史文化有助于提升鄉村文明
1.1.1" 歷史文化有助提升鄉村形象
鄉村形象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一環,良好的形象可以吸引投資和人才,促進鄉村發展。歷史文化作為鄉村的獨特標志和精神符號,可以為鄉村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增強鄉村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使鄉村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也能夠幫助鄉村擺脫單一形象的局限,打造多樣化、立體化的鄉村形象,提升鄉村的整體吸引力和競爭力。
1.1.2" 歷史文化有助提升鄉風文明
歷史文化資源中優秀的鄉村文化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蘊含的“道德”“法治”等,是維系社會關系的重要橋梁,可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認識觀,可凝聚社會和價值共識,培育村民秩序意識、化解鄉村社會矛盾,以及具有規范村民思想和行為的道德的功能,從而可有效提升鄉村治理高質量發展。
1.2" 歷史文化有助于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1.2.1" 歷史文化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鄉村傳統產業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新時代,經濟的振興尤其是鄉村經濟的振興,對文化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鄉村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鄉村傳統產業是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農業、手工藝、民間工藝等方面。而這些傳統產業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元素,如傳統農耕文化、手工藝傳承等。通過將歷史文化融入傳統產業保護和傳承中,可以激發鄉村居民對傳統產業的熱愛和自豪感,增強對傳統技藝的傳承意識。同時,歷史文化的應用還能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時代內涵,開發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與創新,進而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發展。
1.2.2" 歷史文化有助于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動鄉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歷史文化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1]。傳統村落、歷史建筑、民俗活動等都是鄉村旅游中的重要資源,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對歷史文化資源充分保護和利用,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文化產業,對提升文化建設工作質量,增強鄉村旅游豐富多樣的旅游體驗,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推動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
1.2.3" 歷史文化有助于激發鄉村創新
鄉村振興離不開創新發展來推動鄉村經濟的持續增長。而歷史文化是推動鄉村創新的重要源泉之一。鄉村歷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經驗,這些經驗歷久彌新,在當代社會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深度挖掘歷史文化中的創新元素,能夠為現代鄉村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某種程度上,歷史文化也能夠激發鄉村居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和探索,推動鄉村創新進一步發展。
2" 歷史文化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存在的挑戰和問題
目前,歷史文化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具體如下。
2.1" 歷史文化的重視度不夠
一個地區想要發展歷史文化產業,必須對文化產業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否則,保護與開發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加上自身動力不足、村民主體缺失、傳統文化日漸衰退等。從目前來看,以傳統村落為例、主要依附于政策保護,再加上鄉村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導致歷史文化保護工作難以高效開展。
2.2" 歷史文化資源在逐漸消失
歷史文化資源中的傳統村落、鄉土文化是鄉村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特定的環境才能生存。隨著我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和精準扶貧等,加上中國村民生計方式的多元化選擇,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地方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將歷史文化過度商業化和浮華化,導致歷史文化失去原有的純粹性和真實性,同時這些資源也日漸式微,存在的基礎正在消失, 這種現象不僅影響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影響了鄉村的系統性和可持續發展。
2.3" 歷史文化保護意識淡薄
歷史文化的主體性逐漸缺失,歷史文化的傳承關鍵在于人。在鄉村,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主體就是農民群體。在經濟、科技現代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歷史文化保護意識日趨淡薄,傳統文化的傳承人不足,傳統技藝逐漸喪失,歷史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嚴峻挑戰。
2.4" 歷史文化的資源利用度有限
歷史文化產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中,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由于缺乏市場調研和定位,一些歷史文化項目難以吸引到足夠的游客和投資者,導致鄉村歷史文化與現代需求融合不暢。
3" 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實踐路徑
為了更好地發揮歷史文化的作用,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未來需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形成長期有效機制,主要舉措如下。
3.1" 進一步加強對歷史文化的保護
歷史文化的保護開發和鄉村振興是相輔相成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驅動歷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反過來可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實現鄉村振興,兩者是雙向的、循環的、上升式的相互促進的關系。
3.1.1" 健全歷史文化保護法律法規
首先,加強政府的主導,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項目的資助來推動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傳承,這些資金可以用于古建筑修繕、文物保護、傳統手工藝傳承等方面;其次,政府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歷史文化保護的法律地位和責任,同時,對破壞和侵害歷史文化資源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切實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完整性;再次,政府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可以通過開展文化遺產捐贈、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等方式,吸引社會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最后,政府建立專門的歷史文化保護機構,負責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這些機構可以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3.1.2" 建立保護與監管機制
為了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未來應建立健全保護與監管機制。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歷史文化保護機構,負責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同時,要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監管,嚴厲打擊破壞歷史文化的違法行為,確保歷史文化資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2" 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彰顯地方文化品牌
歷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保護鄉土特色、傳承鄉土記憶、激發鄉村創新、促進鄉村旅游和提升鄉村文明等方面的重要角色。通過對鄉村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合理深入挖掘,打造符合本地的特色文化產業,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對提升文化建設工作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2]。
3.2.1" 拓展歷史文化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的發展思路
首先,對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制定適宜的鄉村旅游開發規劃,規劃要明確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重點和目標,確定開發項目和投資方向;其次,推動鄉村旅游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包括道路交通、停車場、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游客中心、旅游服務中心等便民設施的建設;再次,鼓勵鄉村旅游從傳統文化出發,創新開發旅游產品,例如,組織歷史文化主題的旅游線路,推出歷史文化體驗活動,舉辦歷史文化節慶等,吸引游客參與;最后加大對鄉村旅游的宣傳推廣力度,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平臺,宣傳鄉村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關注和參與。同時,加強對鄉村旅游安全的監管和保障。確保旅游設施的安全性和質量,加強旅游秩序管理,維護游客的合法權益。
3.2.2" 創新歷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歷史文化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為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應加強創新,推動歷史文化產業與現代科技、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同時,要注重產業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發展的專業化和高質量發展。
3.3" 發揮基層黨組織帶頭作用
3.3.1" 著力促進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鏈接
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勝利,在現階段,組建了大批優秀建設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和鞏固好現有鄉村振興人才,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對于歷史文化的穩定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3.2" 促進歷史文化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首先,制定鄉村產業規劃,將歷史文化與傳統產業相結合,推動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激發鄉村創業者的潛能,打造以歷史文化為特色的鄉村產業[3];其次,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歷史文化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可以提供低息貸款、風險補償等金融服務,降低創業者的融資成本;再次,鼓勵科技創新在歷史文化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中的應用,可以開展技術培訓,提高鄉村創業者的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的智能化和現代化;最后,鄉村產業打造品牌和進行營銷推廣。將歷史文化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賣點,推廣鄉村產業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者。
3.3.3" 加強歷史文化與農村社區建設
首先,鼓勵農村社區建設文化公共空間,如圖書館、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這些公共空間可以作為居民了解歷史文化、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其次,支持農村社區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傳統節慶、文化講座等,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居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和參與感;再次,政府鼓勵農村社區成立文化社團組織,如歷史文化研究組、傳統手工藝協會等,這些組織可以帶動居民積極參與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最后,在農村社區建設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這些展示中心可以成為居民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時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教育在農村社區的普及,可以開展歷史文化知識普及活動,組織傳統手工藝培訓,讓更多居民參與到歷史文化的傳承中來。
3.3.4" 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需要依靠健全的鄉村治理體系和提高鄉村治理能力[4]。政府應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完善鄉村決策機制、運行機制、監督機制等,增強鄉村治理的科學性和效能。同時,要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鄉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為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
3.3.5" 鼓勵社會組織參與
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非營利文化機構、專業文化學者等社會組織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參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宣傳工作。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為社會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和項目合作機會。
3.3.6" 引導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可以引導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鼓勵企業參與歷史文化保護項目的贊助和捐贈,支持文化活動和傳承工作。同時,政府可以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稅收優惠等激勵,鼓勵企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3.7" 打造文化志愿者隊伍
文化志愿者是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組織培訓,吸引更多志愿者參與歷史文化保護、教育和傳承活動。文化志愿者隊伍可以成為歷史文化普及和傳承的先鋒,通過他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歷史文化。
3.4" 增強文化內涵,提升內在發展動力
對現有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度的研究,才能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時,要了解它的歷史發展脈絡、深究其文化意蘊、再根據審美特點進行創作創意,這樣才能讓產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創造力,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3.4.1" 強化歷史文化教育
歷史文化教育是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未來政府應加強對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視,將歷史文化納入學校課程體系,開設相關的教育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歷史文化知識水平,組織歷史文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鄉村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建設歷史文化教育基地,提供學習和體驗的場所。基地可以設立歷史文化展覽館、傳統手工藝體驗館等,為學生和居民提供更多歷史文化教育資源;同時,要鼓勵和支持農村開展多樣化的歷史文化教育活動,組織傳統手工藝培訓和民俗傳承活動,增強居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和傳承意識。
3.4.2" 建立歷史文化資源共享機制
歷史文化資源是鄉村寶貴的財富,政府可以建立歷史文化資源共享機制。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建設歷史文化數據庫,將歷史文化資源數字化并共享給公眾。同時,鼓勵歷史文化資源的跨界融合利用,如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旅游線路等,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價值的最大化。
3.4.3" 增加歷史文化活動和節慶
舉辦歷史文化活動和節慶是推動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政府可以制訂相關計劃,鼓勵和支持鄉村舉辦歷史文化節慶和傳統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升鄉村的文化氛圍,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與,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3.5" 加強資源整合利用,提升區域發展競爭力
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地區性的、全方位的調查和研究,目前雖然對一些歷史價值重要的遺址、傳統村落、民間工藝和非遺文化等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開發保護,但跟典型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首先要加強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全面的、細致的整理;其次,詳細梳理現有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到今后研究的出發點和重心。再組織專家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專題研究,探尋其文化淵源、特色及內涵。
對歷史文化進行科學發展規劃是鄉村振興的先行性保障。堅持科學、合理地規劃引領,做好規劃方案,專業的規劃研究隊伍是基礎保障。因此,要合理整合研究部門,建立專門的歷史文化綜合研究隊伍,發揮資源整合優勢:首先,建立對內、對外學術交流平臺,總結現有的研究成果,探究新的研究方法,從而提高現有的研究水平,同時,加強機構與文化產業的密切協作,將文化研究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文化產業,并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不同的文化產業。
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進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政府部門要加強協調與合作,形成多部門聯動的推進機制。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發揮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的積極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會3方面的合力,共同推動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通過整合資源,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合理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文化教育,創新歷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監管與保障,培養專業人才,可以推動歷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形成多方合力,確保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取得積極成效,為鄉村的繁榮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5]。
同時,歷史文化是世界共同的寶貴財富。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未來應加強國際合作,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可以開展文化遺產交流和合作項目,共同推動歷史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承和保護。
4" 結束語
歷史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和助推器,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既面臨著挑戰,也充滿著希望。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歷史文化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推器。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堅持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相結合,注重可持續發展,通過加強政策支持,完善保護和傳承機制,推動歷史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歷史文化教育普及,增強社會參與和共享,讓歷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合力推動,讓歷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的臺階,為鄉村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紅霞,喬玉芳,武岳.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型鄉村活態發展路徑探析[J].旅游與攝影,2023(7):25-27.
[2] 謝龍閣.價值、困境與對策: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文化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22(19):46-48.
[3] 曲曉云.關于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J].農家參謀,2022(9):171-173.
[4] 危旭芳,王會.略論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內涵要義[J].新疆農墾經濟,2018(4):4-9.
[5] 蔣恒靜,石眉語.村域鄉村振興規劃的實踐路徑研究——以蒲江縣五里村為例[J].山西農經,2022(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