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依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更是新發展階段的基礎性工作。基層黨組織在領導鄉村地區工作開展過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層黨建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證,還是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鄉村振興的落實也需要基層黨建的引領力量。為進一步探尋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嘗試從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關系著手,分析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基礎作用,同時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是自身踐行初心使命的內在要求,也是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必然選擇,由此提出加強基層治理、落實“黨建+”等相關措施,以將其作為基層黨建帶動鄉村發展的重要道路。
關鍵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黨組織;“黨建+”;產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22-0158-04
Abstrac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still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ree rural areas\", and it is the basic work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have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ding the work in rural areas.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s not only a political guarante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y.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lso needs the leading force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pecific path for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o lea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start from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basic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o lead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o lea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oneself to fulfill the original mission,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do practical things and good things for the masses. Therefore, relevant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implementing \"Party Building Plus\" are put forward to take it as an important road for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o drive r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Party organization; \"Party Building Plus\"; industrial planning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目標是要實現振興,即借助各項改革舉措促使鄉村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等多個層面獲得突出成就,打破鄉村發展瓶頸與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實現城鄉一體化,最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基層黨組織是我黨領導基層工作的組織,屬于黨在基層的工作基礎。在此背景下,基層黨組織就是推進落實鄉村振興當之無愧的指揮者和領頭人,肩負著“三農”建設的期望。因此要想盡快實現鄉村振興這一愿望,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將基層黨建作為航向標,充分發揮黨組織在鄉村建設、規劃、發展及治理方面的能力,全面激發鄉村發展動能。而重點探究如何借助基層黨組織力量實現鄉村振興則具有極大現實意義。
1" 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關系
1.1" 基層黨建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重大力量
在鄉村基層,村黨支部全方位領導隸屬本村的各項組織與工作,也包括對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支持。在這之中,黨組織具有核心作用,能確保鄉村振興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帶領農民群眾走共同富裕之路。現階段,鄉村振興參與主體日漸多元,基層黨建作為重要的領導力量,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農村治理以及經濟建設方面,加強資源要素整合,組織引導農民群眾、社會組織等各主體共同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實現過程中。
1.2" 基層黨建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
1.2.1" 經濟層面
基層黨組織作為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先進組織,在鄉村振興落實要求下,能夠有效調動全體基層黨員干部積極投入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領域進行深入學習和實踐,進而全面整合鄉村資源,給鄉村振興實施給予充分支持,探索出適合的“黨建+”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設當地特色產業,幫扶農民創業就業,持續拓寬增收渠道,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
1.2.2" 人才層面
通過黨組織自身建設,形成堅強的戰斗堡壘,在政治與政治優勢作用下,優化配置領導班子,選出帶頭人[1]。同時通過招引外部優秀人才下鄉創業、任職,不斷激發人才動能,給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
1.2.3" 文化層面
基層黨組織能借助自身優勢實現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黨風引領鄉風,重建更好的民風民俗,形成良好的鄉村文化環境,建好鄉村思想陣地,更好地規范村民言行舉止,共建文明鄉村。
1.2.4" 秩序層面
黨組織可以在完善的運行機制下,將村“兩委”關系理清,優化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拓展交流渠道,不斷提升村民的民主意識,主動參與到村級事務治理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自我管理、服務、監督效用,高效化解決鄉村治理中的各項難點。
1.3" 雙方可以實現雙贏
基層黨建是鄉村振興實現的核心力量,而鄉村振興的實現又會反過來推動基層黨建水平提升。
1.3.1" 鄉村振興推動黨建工作開展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鄉村振興給基層黨建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只有持續加強黨建工作開展,才能適應和滿足其中的各項新要求,促進黨建工作更好地開展[2]。
1.3.2" 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融合
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需要兩者的有機融合,即在融合中發展,在發展中融合。基層黨建以強化組織能力作為重點,以“黨建+”模式為抓手,引領鄉村振興快速建設。在引領鄉村振興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鄉村現代化建設方法和模式,又能給黨建工作創新開展提供一定借鑒。
1.3.3" 鄉村振興為黨建工作開展創建良好環境
鄉村振興的實現必然要實現鄉村現代化以及鄉村治理現代化[3]。而現代化的鄉村治理基于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完善治理模式等,能有效解決各項發展矛盾,形成鄉風文明、經濟富裕的鄉村環境,給黨建工作開展提供重要平臺。
2" 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2.1" 踐行初心使命的內在要求
我黨的初心使命是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立場始終是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因此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之間在導向性方面是基本一致的[4]。只有基于鄉村發展需求,滿足農民群眾發展希望,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才能提升群眾幸福感。鄉村振興是要推動農村農業實現現代化,解決“三農”問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所以,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始終將農民群眾的滿意度放在重要地位,通過基層黨建幫助農民解決各項難題,實現致富增收。
2.2" 辦實事、辦好事的必然選擇
辦實事、辦好事關鍵在黨。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先后帶領人民展開革命斗爭,當家作主,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并在革命、建設、開放三大時期,促使中國經濟獲得了極速發展,社會實現了長期穩定,創造出了中國奇跡。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尤為牽掛農村發展和農民幸福,為解決長期鄉村建設難題,推出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舉措,目前已經實現了全面脫貧。因此,從歷史實踐中能夠發現,只有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后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2.3" 鄉村全面振興的現實需要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復雜的過程,必須依賴于良好的領導者。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工作中的重要引領者,在鄉村振興中處于核心位置,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能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與組織保證[5]。所以必須繼續發揮黨組織優勢,全方位整合各方力量,推進鄉村工作全方位展開,最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3" 基于基層黨建力量引領鄉村振興實現的有效路徑
3.1" 通過基層治理提升政治意識
作為鄉村振興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鄉村治理需要由一個強大的政治引領,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參與。
3.1.1" 發揚基層民主
1)始終堅持村民自治。重點優化和完善村民自治體系,加強村民代表大會及村民監督大會等相關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優勢,實現民事民議。同時堅持社會性,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比如將產業能人、退伍軍人等培養成自治骨干,充分發揮出群眾的組織性。
2)持續提升農民民主意識。一方面,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定期組織職業道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等實踐活動,在引導村民自覺參與的同時,將各項價值觀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6]。另一方面,加大普法宣傳,帶領村民明確掌握自身權利與義務,號召其展開民主進度、選舉、管理和決策。整個過程中可以將傳統講座形式更換成有獎競答活動,帶領村民在贏取獎品的同時學習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政治意識。
3.1.2" 完善基礎服務
1)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在現有的基礎設施之上進行規模擴大,比如由黨支部帶頭向上爭取資源,為村民爭取農田種植設施、公路交通設施、新能源應用設施及醫療保健設施等。
2)完善文化服務體系。基層黨組織應定期開展“精神文化教育”活動,加強村內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或者建立新風委員會,提倡村民文明理事、節約樸素,減少大操大辦等陋習。
3.1.3" 展開有效治理
1)優化鄉村治理體系。圍繞鄉村土地、社會、環保及安全等重要因素建立管理制度,落實日常監督。對于治理隊伍,則需根據各崗位狀況設施治理網格員、管理員、事務服務員,分別針對社會治安、公共事務等進行有效優化管理,尤其要針對鄰里矛盾、民意搜集、社情反映等進行高效監督和治理。
2)構建服務型基層組織。基于鄉村發展狀況建立村民服務平臺,實現平臺式管理,真正深入群眾解決村民在鄉村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項難題。另外,由村黨支部建立工作小組,定期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組織實踐活動,建立幫扶點,真正為村民解決困難。
3.2" 充分落實基層“黨建+”工作
3.2.1" 落實“黨建+產業”
1)通過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建設。具體應堅持落實“黨支部+基地+農民”模式,利用黨建帶動農民,培育出一批先進個人、致富帶頭人和新農人,從而在模范帶動下引導全體村民參與進來。同時,由黨建進行村務管理,牽頭落實村務公開、經濟責任審計、黨務公開等活動,實現對村集體資產的有效監管[7]。
2)通過黨建引領產業規劃。具體應堅持落實“黨建+產業”模式,借助黨組織優勢針對產業設計進行統籌規劃、資源聚集、高效互動,帶領全體村民順應市場趨勢,逐步提升生產效率。還要堅持落實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借助市場競爭機制進行農產品品牌塑造,提升產品附加值,促使農業從增長逐步發展為提質。比如由黨組織主動對接鎮、縣黨組織,和“村兩委”針對村內優勢產業確立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思路、目標與方向,邀請農業與旅游等相關企業入駐,開發多元化產業項目。
3)通過黨建引領產業項目建設。具體應堅持落實“黨支部+企業+合作社”模式,建立起以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產業模式,提升價值鏈,強化產業競爭優勢。其中基層黨組織需從下到上推動鎮、縣制定相關發展政策,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在全局建設上定下大方向。同時,積極學習,大力招商引資,和上級黨組織、非公單位黨組織進行聯動,結合助農項目、對接幫扶項目,主動找尋更好的發展項目。還要將農民合作社引入進來,培育、壯大優勢產業經營主體,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農業產業產值,強化持續發展能力。
3.2.2" 落實“黨建+文化”
1)筑牢文化根基。鄉村振興的基礎在于文化,在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還需重點關注特色文化發掘與保護,尤其要建設紅色文化長廊,將其作為黨建教育場所,通過講述紅色故事,促使所有村民積極傳承革命傳統。同時也要加強傳統文化保護,保護古建遺跡、非遺工藝等,給鄉村振興注入文化靈魂。
2)建設鄉賢文化。鄉賢文化與農民群眾最為貼近,是當下鄉村振興落實的重要載體與抓手。對此,村“兩委”還需看到新鄉賢的重要價值,建立鄉賢理事會,定期對在外發展的能人與企業家進行聯絡拜訪,介紹家鄉的發展狀況,從而喚起鄉愁,使其可以反哺家鄉。
3)建設鄉村旅游文化。村黨支部應重點以黨建為引領,制定鄉村旅游品牌長期發展目標,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設生態農業、土地綠化、旅游觀光等生態產業[8]。同時針對重點旅游項目進行文化發掘,例如當地以花卉種植為主,就可以將花卉文化作為項目開展點,打造圍繞參觀、采摘等為核心的綜合性產業,后者舉辦專項文化周、農民豐收節等旅游文化活動,在促進鄉村文化建設的同時,帶動產業經濟快速發展。
3.2.3" 落實“黨建+環境”
1)堅持落實“綠水青山”理念。由村“兩委”著手,利用宣傳視頻、橫幅等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宣傳,引導廣大村民自覺參與到村內垃圾清理和衛生習慣養成中。黨員干部也需帶頭做示范,自覺將環境保護融入日常生活。
2)加強人居環境治理。具體可以推舉黨支部書記作為組長,駐村書記作為副組長,村“兩委”干部以及眾黨員等形成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小組,實現責任細化、層層落實。同時配置質量環衛人員,劃分片區進行專職負責。同時設置專門的衛生監督員,針對村民生活垃圾處理以及日常清潔工作進行監督,特別是門前屋后亂堆亂放的現象。為調動組織者與參與者的熱情,還可以實施獎懲機制,定期開展文明戶評選,并將黨員干部日常工作落實狀況納入考核。
3.3" 通過基層黨組織建設鞏固戰斗堡壘
3.3.1" 加強黨員隊伍建設
1)完善黨員結構。所謂結構方面主要涉及年齡、性別、黨齡及文化程度等。具體需重點發展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黨員,將其組建成鄉村振興戰略人才隊伍,根據黨員發展標準,依照黨章黨規進行黨員隊伍建設,尤其要從高等教育畢業生、農村致富能手、優秀婦女群體等方面進行潛在人才發掘。
2)落實黨員教育。日常依托“三會一課”、專題黨課等活動落實黨員教育培訓,不僅要進行理論教育,還要展開時事教育與技術技能教育,尤其要基于鄉村振興需求特別突出教育培訓的針對性與實用性。此外,借助現代網絡信息系統夯實流動黨員管理,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育原則,從根本上筑牢黨員思想根基,提升黨性修養和鄉村建設技能。
3.3.2" 加強黨員干部管理
1)選擇適合的黨組織帶頭人。具體應明確帶頭人的選拔標準,始終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同時打通選拔渠道,不以地域和行業為限制,實現內部選拔與外部選拔相互結合,特別要注重鄉村內能力較強且具有威望的鄉賢人才,或者直接請求上級委派干部作為“第一書記”,以給黨組織帶來更多活力。
2)建立完善的領導班子。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的帶頭作用,提升其干事創業的能力。具體可嘗試根據因材施教原則,“缺什么,補什么”,實現分層、分領域培訓,進一步提升干部素養以及專業技能。
3)提升干部隊伍待遇。可根據事業編人員或公務員薪酬待遇給予充分的基層補貼,完善薪資體系,拓展晉升渠道。對于一些表現十分突出的干部,在干部選拔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以提高其鄉村振興工作參與積極性。
4" 結束語
當前農村工作已經全面進入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為了能快速且高質量地實現這一目標,鄉村基層黨組織不僅要加強自身建設,還要持續發揮自身的引領能力,通過帶頭作用,給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這一點除了是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現實需要,更是基層黨建踐行初心使命的內在要求、為人民辦事的必然選擇。對此,在鄉村工作開展過程中,還需通過完善基層治理提升農民群眾政治意識,借助“黨建+”工作,加大鄉村產業、環境與文化等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并利用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鞏固戰斗堡壘,實現鄉村有效激勵,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路徑研究——基于酒泉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甘肅農業,2023(1):23-27.
[2] 董威蘭.新時代基層黨建推動鄉村振興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24):127-130.
[3] 劉姝婷,李浩.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依據、問題與路徑探析[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2,34(6):49-54.
[4] 鄭子健,阮曉菁.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的推動路徑[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22(5):19-23.
[5] 夏銀平,汪勇.以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內生邏輯與提升路徑[J].理論視野,2021(8):80-85.
[6] 李艷.以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15):74-76.
[7] 江小娟.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以清遠市連樟村為例[J].黨政干部學刊,2021(3):40-46.
[8] 羅新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機理、實證與行動邏輯——兼論紹興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五星達標、3A爭創”機制[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9(4):37-44.